导读 凌晨三点改完第五版稿子,泡面还没泡开,咖啡已经空了两杯; 胃药和充电宝一样,塞在包里天天带; 连续跟拍一周,体检报告上的“异常项”比稿件里的金句还多; …… 这些发生在媒体人身上的真实场景,精准刻画了这个特殊群体的职业生存状态——以熬夜为常态,用咖啡提神,靠毅力硬扛,却在忙碌中悄然透支着健康。 共性背后是媒体人的群体困境——他们需要更高效的营养支持,来弥补职业损耗。 而一杯牛奶,或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钥匙”。作为营养密度较高的食物,牛奶不仅能快速补充能量,优质的蛋白质、合适的钙磷比等营养优势还可以帮助缓解媒体人的职业健康痛点。 今天(11月8日)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位“熟悉的陌生人”——牛奶,媒体人职业路上的“隐形守护者”。 面对“高耗能”职业, 媒体人到底需要什么? 媒体人的工作状态属于“高强度脑力+间歇性体力+高压力情绪”复合模式,这让他们的三餐时间被压缩到“有空就吃”,身体长期处于“高消耗—低补充”的失衡状态。 这种职业特性,对身体健康和营养补充提出了三个维度的特殊要求。 需求一:脑力续航——优质蛋白与B族维生素,给大脑“充电”
需求分析 作为媒体人的“核心生产力工具”,大脑的高效运转依赖两大基础:稳定的能量供应与充足的神经递质原料。 媒体人高强度工作时大脑依赖葡萄糖供能,但快节奏的工作让媒体人更倾向于选择高能量、低营养密度的食物去获取能量,比如吃快餐喝奶茶。这类食物容易引起血糖波动,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比如蛋白质、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应对方案 1.早餐或者工作中加餐时选择全谷物食物、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全麦面包。吃优质蛋白质和低升糖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提供更持久的能量。 2.牛奶中含有优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还有钙、钾、镁、锌和硒这些矿物质,可以帮助媒体人“一键重启”。并且,有研究发现,对于压力很大的打工人、从事久坐型职业的人,每天补充复合B族维生素可以减轻压力感[1]。 3.每工作45分钟就停下来休息5分钟,这5分钟可以深呼吸,也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让大脑和身体短暂休息,清空缓存。 需求二:营养支撑——钙+维生素D,对抗体力损耗 场景还原 虽然媒体人的工作内容以脑力为主,但“体力消耗”也不容忽视。外采记者扛设备爬楼梯、蹲守现场数小时保持姿势不变,视频编辑长时间盯屏幕肩颈僵硬、抢突发新闻时体力消耗,这些都会加重骨骼和肌肉的压力,可能引发骨关节损伤和肌肉疲劳。骨关节和肌肉健康需要每位媒体人重视起来.
需求分析 每100ml全脂牛奶含钙约100—120mg,部分牛奶中还会强化添加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同时牛奶中还含有钾与镁元素。钾和镁能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预防因久坐导致的抽筋或肌肉紧张——这对需要长时间手持设备拍摄的记者尤为重要。此外,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含有一定量的支链氨基酸,能够促进运动后肌肉修复。 应对方案 1.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例如久坐、扛设备后要及时放松肌肉,可以自己拉伸或用泡沫轴放松。 2.日常加强锻炼,增强肌肉对关节的保护。可以尝试平板支撑、臀桥等动作强化核心力量以及臀部力量。 3.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比如将牛奶作为日常补给。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有利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4.一包牛奶通常250ml,轻巧、便携,在外跑新闻时也能随时随地补充营养。 需求三:情绪稳定——一杯好奶,一份从容 场景还原 担心漏题漏稿、害怕事实核查出错、截稿期将至KPI还没完成……媒体人的焦虑感渗透在每个工作日、每个细节,长期应激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还容易引发心悸、失眠、肌肉紧张等问题。 需求分析 钙可以参与调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缺钙时情绪容易焦虑、急躁,呼吸浅而急,肌肉难以放松,容易抽筋,继而发生失眠。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钙与镁和钾一起在睡眠中充当神经调节剂,并在促进褪黑素分泌中发挥重要作用[2]。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比如钙、钾和镁,并且还含有一定量的色氨酸。这些都被认为是保证好心情和健康睡眠的关键营养素。 应对方案 1.媒体人感到焦躁想要吃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时候,可以选择用牛奶、酸奶或者坚果代替甜食,这类食物能平缓释放能量,避免血糖坐过山车。 2.相关报告显示,饮用不同感官特征的牛奶或酸奶时所激发的优势情绪属性不同,其中牛奶更能传递舒服、温和、平静、无负罪感、放松的情绪,而酸奶更能传递愉快的、满满能量的、甜蜜的、印象深刻的、开心幸福的、有活力的情绪。 3.压力大、思绪乱时可以尝试闭上眼睛,做冥想练习,清空脑子中混乱的情绪。 4.调整作息,保证高质量睡眠。入睡前一个半小时减少刷手机看电脑,做看书、拉伸等安静的活动。有入睡困难的媒体人,白天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少喝咖啡、能量饮料。 02 为什么说牛奶是媒体人的 “隐形职业助手”? 牛奶具备“全面营养+低负担”的特性,不可替代性强,且适配媒体人职业场景。 1.牛奶不可替代性强 咖啡提神、能量饮料“续命”、奶茶调节心情……不少媒体人和这些饮品“一日不见,分外想念”,但需要提醒的是,过量摄入咖啡容易心悸、产生依赖,而奶茶糖分过高,午后饮用可能加重身体困倦。 牛奶则不同,它被科学家们称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奶及奶制品营养丰富、全面,含有钙、蛋白质等20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联合蒙牛集团发布的《饮奶素养核心信息及释义》显示:适量摄入奶及奶制品有益于骨骼肌肉健康,降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奶类富含钙和优质蛋白质,酸奶可以改善便秘和乳糖不耐症。每天要吃够300—500g的奶及奶制品。 2.特殊场景适配性更强
03 媒体人喝奶“科学指南”: 怎么选?怎么喝?
牛奶是媒体人的“隐形守护者”,怎么喝才能最大化其价值呢? 关键在于“个性化匹配”——根据工作场景、身体状况、营养目标,选择最适合的类型与饮用方式。 1.选对类型
常温奶采用超高温灭菌处理,常温条件下可以存放6个月,适合长期备在家里。低温奶采用巴氏杀菌工艺,是追求新鲜人群的首选,开封后当天喝完,喝不完需要冷藏保存。
2.喝对时间
3.误区提醒
来源:传媒茶话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TDX09WGBcPuNp0u2bTakQ
编辑:杨泓艳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