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时事研读 查看内容

点评社交媒体“活人感”越来越少,这篇文章体现了纵深感|时评研究室

2025-11-8 14:21|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4| 评论: 0|来自: 首都青年记协时评研究室

摘要: 点评社交媒体“活人感”越来越少,这篇文章体现了纵深感|时评研究室

原作:
社交媒体的“活人感”为什么越来越少
李勤余 澎湃新闻   2025年11月5日

点评:
好评论源自对社会问题的长期观察与思考
(点评人:翁之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
那个曾经寄予厚望的,能够包容理性对话、促进共识、启迪民智的网络舆论场,究竟去哪儿了?这一篇评论,或许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
今天的互联网充满了各样机遇和可能性,但也因为“遍地是金”的商业属性导致功利主义盛行,让网络空间充斥着浮躁、焦虑的心态。如今,网络信息茧房引发网民认知固化、观点对立,重要信息浓度被低质信息稀释导致大量注意力浪费,虚假信息泛滥……面对种种乱象,可以说,“我们终将毁掉我们所热爱”的隐忧不再是危言耸听。
这篇评论见解之深刻,显然是基于评论作者对网络舆论生态持续观察与思考的“有备而来”,而不是郑智化等少数名人退网的新闻能立时就唤醒的。在这篇评论里,新闻事件只是一个由头,让作者有机会把对特定社会问题的长期思考结果带入公共议题中,这种有历史纵深的深入认识,恰恰是一切都趋向“碎片化”的时代里尤为稀缺的元素。
好的评论员,不止能敏锐捕捉单一新闻事件背后的认识价值,更能锁定一系列关联事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我们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带领舆论穿过浅滩,驶向价值的深水区。



来源:首都青年记协时评研究室
编辑:杨泓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