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曾提到,“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可见“宽门”通向平庸,“窄门”通向真理。 在评论的一宽一窄间,我们至少要摆脱平庸,摆脱思维局限。如果能到达“窄门”,对评论作者而言,是至高无上的成就。 说到思维的局限性,每个人或多或少存在,只有不断思考、实践和总结,才能让局限性化为更多可能性,像鸟儿一样飞越自己的山。这些就当作对红网“论道训练营”特色人才班同学们的勉励与祝福吧。 11月6日,是训练营开营第二天。 10位同学如期交上“处女作”,很稚嫩,也不完美,但好在有了新的开始。对于评论初学者来说,找到“宽门”已属不易,这就像“从0到1”往往比“从1到100”更难。 参加当日培训的同学,着重撰写地方中心工作的评论。选题涉及近期湖南的时政热点,如“人才巴士”、政务重要部署、湘股战报、“半条被子”新声新事、中法文化交流会议等等。 复盘审稿过程,透过各种繁杂零散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几类脑海中存在的思维误区,它们钳制思想,让文字僵化,可称之为“思维巫术”。 一是“全面看问题”思维。这种全面的思维在评论里,表现为“各打五十大板”,或者说“五个手指头一样长”,容易因贪大求全而失去焦点、失去重心,看上去洋洋洒洒一大篇,实际上什么价值都没有。 比如有位同学就湖南省政府会议围绕医保、外贸、产业等多项工作部署写评论,文章虚而不实,就事论事、就概念说概念,没有干货思考,是典型的缺乏问题导向的全而无用的文章。 二是“闭合式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其实是一种闭环思维,往往先入为主,屏蔽别人的声音,强行输出自己的观点,也不管是否客观,是否有调查研究,是否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这种思维往往导致教条化、说教化严重。 比如有同学写“半条被子”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转变,先不说原标题的论文气质与评论完全不符,行文也是“大而全”的论文写法,同时盲目放大意义,过度解读,这些都是闭合思维的弊端。 事实上,评论应该具有开放的视野,帮助读者打开新的思维境界。这才是评论的迷人之处。 三是“顺从和正向”思维。它总是沿着千人一面的思考次序来看待事物,因而难以有突破。其实,评论思维最可贵的是批判性思维,敢于提问,敢于合理怀疑,这也正是评论的天性。正能量和主旋律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或者说逆向思维,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保持质疑问题、求证真理的态度,才会让正能量成为“真能量”。 许多同学文章存在这类问题,只从浅层思考,顺着新闻源的方向扩充,读后没有收获,不得要领,不能称之为评论。 其实,当我们不再满足于某个标准答案,脑海里不再揣测别人的心思,以批判性的独立思维,真正释放自己的思想,我们也就能走出平庸的“宽门”,领略“窄门”内的风景和境界。 来源:王小杨评论笔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vXKxTQtdr7KMLCbJmmmIw 编辑:杨泓艳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