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磨稿子,给大家推荐一组来自澎湃新闻“影子暗访”的系列调查报道,揭露了含有污染物的建筑垃圾滥用问题。“北青深一度”有关催吐的特稿也值得细读。 我们更想推荐的是一篇新闻评论,有关新闻采访的另一方——新闻发言人。 自从有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后,我们的新闻开始有了太多的“通报”,“等通报”从一种官方发声的方式,渐渐成为阻碍记者采访的工具。这篇评论恰到好处的对“新闻不发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丨标题:腾讯门外的法律“难民” 作者:张剑 来源:e看法 时间:2025-10-27 这篇报道是现象监督类新闻佳作,以小切口折射制度落地的现实矛盾。读完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意味:律师调查令制度的推行,本意是为优化司法运行效能,但以“开放、扁平、共享”精神著称的互联网企业被赋予这种“拟制的司法权力”后,反倒成了效率提升的“拖后腿者”。 作者的内容构思非常机敏。为了说明这种 “制度初衷与实践脱节” 的核心矛盾并非无解,用杭州同类企业的高效案例做横向参照,排除 “行业共性问题” 的可能,让问题揭示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还以该企业授权某地法院搭建的 “足不出院” 调证平台做纵向对照,排除了 “技术不可行”的借口,进一步说明“门外法律难民”问题能不能解决,在于想不想解决。 最后,该大厂自家平台能够容留这篇文章,也值得嘉奖。更期待,大厂能够正视报道所反映的问题,不断优化面向律师的调证流程,让便民服务在自家门口开花。(资深媒体人彭飞) 丨标题:郑智化无须道歉 作者:言咏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5-10-28 郑智化登机事件的纷纷扰扰中,《经济观察报》这篇《郑智化无须道歉》,是机构媒体中少有的观点鲜明、论述有力的评论文章。虽然文章主要也是常识的重复,就见解而言并无特别新颖独到之处,但是,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世界,由于有人有意进行信息污染,挑拨蛊惑,一段时间以来针对郑智化的仇恨性言论铺天盖地,面对非理性的网络暴力,《经济观察报》能直面逆流,这种专业勇气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难能可贵。 事实上,稍具阅读能力的人都不难明白,郑智化在微博中用“连滚带爬”一词,显然是借用时下红遍海峡两岸的网络歌曲《没出息》中那句歌词,形容自己登机时的狼狈状态。郑智化稍后又发微博致歉,自承这个词“使用不恰当”。这当然也可以视为一个公众人物的善意与自律。但是,不曾想他的善良被一些人刻意曲解,成为他们网络施暴的缘由。这是当下网络舆论生态最令人悲哀的一面。 更令人失望的是,我们的一些机构媒体不仅没有去深入挖掘这次事件中一些核心事实,反而随着网上非理性言论起舞,发表了一些首鼠两端、闪烁其词的言论,非但没有定纷止争,反而给网暴言论添柴加油。因此,《经济观察报》这篇《郑智化无须道歉》,旗帜鲜明地强调郑智化在整个事件中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他不需要道歉。“在舆论的汹涌反扑中,郑智化的道歉很容易被理解为知错后的改正”是有意把水搅浑,让舆论失焦。“如果在郑智化风波中任由舆论失焦,既不可能充分保障残障人士的权利,也不能推动他们福祉的进步。”通篇言论鞭辟入里、有力拆解了别有用心者的话术伎俩。 当然,一些专业人士已经指出,深圳机场所称:“根据安全操作规范,登机车与飞机舱门需保持20cm的高度差”。明显属于对“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错误使用造成的服务降级。而郑智化登机视频流出并公开,不符合《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规定,已涉嫌违法。这些有力的证据,《郑智化无须道歉》一文尚未来得及使用。我们期待有机构媒体在这些基本事实逐渐明朗的情况下,发表更多聚焦核心议题的言论,让针对这一事件的讨论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高校新闻学老师王天定) 丨标题: 影子暗访 | “毒营养土”调查(上):建筑垃圾摇身一变成营养土,检出重金属超标 影子暗访丨“毒营养土”调查(中):含重金属污泥被包装售卖,工厂称营业额过亿 影子暗访丨“毒营养土”调查(下):固废处置资质被滥用,收污泥倒手卖出 来源:磨稿子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1fjKzhSELOpWlwsEULTsA 编辑:杨泓艳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