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日报 【漫·议|警惕被抢票“加速包”收割】 国庆、中秋双节临近,买票抢票再引关注。日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9家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声称购买“加速包”就能提高抢票成功率的平台,实际体验中,均为12306最先出票。 铁路部门以及12306网络售票平台早已明确,第三方平台并没有抢票的优先权或者加速购票的特殊渠道,“加速包”纯属噱头,可为何仍有不少人愿为“加速包”买单呢?说到底还是抢票焦虑心理在作祟。不被“加速包”收割,既需要消费者理性看待付费服务,警惕所谓的“加速”话术,更需要监管部门营造透明规范的购票环境,并严查虚假宣传的“加速包”服务平台,守护出行公平。 ![]() 新华社 【我国285家仲裁委员会累计办理仲裁案件500多万件】 记者29日从司法部获悉,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依法设立285家仲裁委员会,累计办理仲裁案件500多万件,涉案标的额九万多亿元,申请仲裁的当事人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理纠纷涉及金融、电子商务、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为服务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今吴江 【时画时说丨一斤30元,值不值?】 近日,山东德州一小区组织健康减重活动,业主每减重1斤可抵30元物业费,目前已有200多户报名,有业主20多天减了6斤。这个别出心裁的设定,让健康管理看得见、摸得着。 体重秤上减少的数字,变成实惠与成就感,更能激发锻炼热情。业主们为了减重,纷纷走出家门运动,锻炼氛围浓了,邻里之间的共同话题多了,感情也更深了,其背后的社会价值或许远超“一斤30元”的激励。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甩肉”也成为一种刚需。减肥抵扣物业费,为小区管理提供了另一种思路:管理上多一点巧思、多一些人情味,小区的氛围会变得更和谐。 ![]() 新华社【国庆节】 ![]() 新华社【赏山河美景,这些安全细节要注意】 ![]() 新华社 【国庆中秋假期首日我国交通出行人数超3.3亿人次】 记者2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10月1日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33578.84万人次,同比增长1.4%。 ![]() 新华社 【国务院安委办部署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和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近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和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 ![]() 新华社 【拍案|当心蟹卡有诈,天上掉卡别扫码】 又到了吃蟹季,赏秋吃螃蟹是一件乐事,却也成了提货卡诈骗“傍”上的新噱头。近来,不少人收到天降“蟹礼”,多为需扫码、预约提货的卡片,警方提示您: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大闸蟹。 揭秘蟹卡诈骗三大套路 南京市公安局六合分局民警吴傲寒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林先生家中核实,发现一旦扫描诈骗蟹卡上的二维码,就开始步入一场精心设好的骗局:先是链接到在线客服对话框,领取小红包等“甜头”,再步步引导做任务,诱导大额充值,直到受害人发现再也提现不了“奖励”…… 警方介绍,其他套路还有下载“专属APP”、参加“满赠活动”等,环环相扣,最终目的都是获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信息。 更凶险的是,有些“蟹卡”二维码根本就是木马程序。据警方介绍,其中有的木马程序甚至能自动拦截银行短信验证码。 “扫码后,跳转到一个陌生的对话框界面,觉察到不对劲马上退出来了。”周女士心有余悸地说。 “每年中秋这个节点,都有类似的蟹卡诈骗。”吴傲寒说,当前这类骗局呈现三大新套路:一是提前造势搭建假官网,甚至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为钓鱼网站引流;二是通过黑灰产渠道获取个人信息,针对性寄送蟹卡,不熟悉网购规则的老年人群体成为围猎目标;三是编造某些知名商家、购物平台“答谢老客户”的“局中局”,诱你扫码。 警方提醒,切勿扫描不明包裹内的二维码卡片,也不要点开陌生链接填写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 新华社 【再创历史新高!国庆中秋假期前半程交通出行人数约12.43亿人次】 记者5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10月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30129.11万人次,同比增长6.1%。国庆中秋假期前半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约12.43亿人次,日均值超过3.1亿人次,展现出强劲的出行活力。 ![]() 新华社【中秋节】 来源:曹一漫画 编辑:何璇祺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