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开店、不管店!不能只收费,不担责!” 9月28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新闻发布会上,食品安全总监孙会川的告诫掷地有声。这场发布会详细解读了《餐饮服务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对连锁餐饮业态的监管进入了全新阶段。 孙会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指出:“今年3月,媒体曝光了一些餐饮服务连锁门店后厨环境卫生不达标、剩菜回收二次销售、从业人员未办理健康证明等问题,引发人民群众广泛关注,迫切要求加强连锁餐饮食品安全监管。” 这段发言中提到的,是今年3月曝光的“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以及后续引发的一系列媒体追踪报道。 从记者卧底的暗访镜头,到写入国家部委的规章条文,这起事件清晰地展现了一次“监督”与“监管”的良性互动。 01 报道照进现实新规的34条内容,精准地覆盖了连锁餐饮长期存在的管理漏洞。细读条款不难发现,媒体在调查暗访中呈现的很多问题,都在《规定》中找到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在记者的卧底调查中,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一个接一个:早上锅中凝固的剩菜,被要求“肉不要了,香菇还能用”,经简单涮洗后扔回配料盆;前夜剩余的黄焖鸡不加任何保鲜措施,次日简单加热后继续售卖。 这些为控制成本而漠视食品安全底线的行为,在《规定》中遭到了“精准打击”。《规定》着重细化了餐饮连锁企业总部应当承担并落实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直指一些餐饮连锁企业总部对门店管理“宽松软甚至根本不管”的沉疴。这意味着,未来任何一个加盟店出现“剩菜回收”问题,品牌总部都将被首要问责,再也无法以“加盟店独立经营”为借口推卸责任。 记者在卧底三家加盟店期间,观察到从业人员未办理健康证明、制作菜品时抽烟、配料随意勾兑等乱象。这暴露了加盟模式下基础管理的混乱与缺失。 针对这一问题,《规定》明确界定了企业总部、分支机构、门店各自的食品安全责任,着力解决以往“出了问题相互推诿”的顽疾。从此,员工“无证上岗”将不仅仅是门店的违规,更是总部在人员管理和培训上的系统性失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门店的鸡肉和配料是统一配送的,但香菇、土豆等配菜仍然由商家自行采购,此外,总部无法对加盟店的加工环节进行监管,所谓巡查工作也成了表面功夫。” 这精准地点出了连锁餐饮“连而不锁”、标准无法落地的行业痛点。 对此,《规定》实现了监管思路的根本转变——首次明确了相关定义,从过去单纯的“看数量”到目前的“看模式”。同时,要求将标准化、智慧化融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解决企业“不知道怎么管门店”的问题。监管的焦点,从成千上万家分散的门店,直接指向了能够建立并执行统一标准的连锁企业总部。 02 从媒体曝光到国务院挂牌督办在这个过程中,舆论监督与行政监管并非两条平行线,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新京报刊发《顾客剩菜再加工、发黑牛肉冒充新鲜牛肉,记者暗访杨铭宇黄焖鸡后厨发现——》 当日,“杨铭宇黄焖鸡剩菜回收再卖给顾客” 登上热搜。新京报持续跟进报道《杨铭宇黄焖鸡被曝剩菜回收、发黑牛肉冒充新鲜牛肉,最新回应→》中午,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致歉信,称对涉事加盟门店(郑州二七万达店、郑州康复前街店、商丘万鼎广场店)即刻停业,并永久关店处理。新京报刊发《杨铭宇黄焖鸡致歉:涉事门店即刻停业,并永久关店》对此进行了报道。当晚,商丘市虞城县市场监管局通报已查封涉事门店,对食材封存检验,全面展开调查。
郑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范围内杨铭宇黄焖鸡加盟店进行排查。同日,杨铭宇黄焖鸡餐饮公司总经理李维森表示,总部会给全国加盟店加装后厨监控,并会采取暗访的方式加强对加盟店的监管。
媒体持续跟进报道,杨铭宇黄焖鸡米饭事件影响波及所有加盟商,不少加盟商通过拍摄视频或开直播的方式自证规范,同时有加盟商表示总部管理松散,外地加盟商基本不管,且生意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加盟商正在考虑另换品牌加盟。 法制进行时 凤凰网 澎湃新闻
03 见证改变的发生从卧底后厨到推动一部国家部委规章的出台,这一次,媒体的调查性报道,将连锁餐饮后厨中不为人知的风险点置于公共视野之下,迅速形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揭示了行业管理的盲区。 而国务院食安办的挂牌督办、市场监管总局最终出台针对性规章,整个进程环环相扣。监管部门的行动,体现了对公众关切的及时回应和将问题纳入治理轨道的决心。 当舆论的“哨声”与监管的“号角”同频共振,便能有效地将社会关切转化为坚实的制度保障,共同筑牢公共安全的防线,为构建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守护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贡献出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编辑:杨泓艳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