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时事研读 查看内容

“企业家投资8亿元建厂被强制接管”,“主场”媒体该如何发声| 时评研究室

2025-9-27 23:46|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8| 评论: 0|来自: 首都青年记协时评研究室(公众号)

摘要: “企业家投资8亿元建厂被强制接管”,“主场”媒体该如何发声| 时评研究室
原作

仁怀投资纠纷
须法治化、市场化的方式化解
作者:田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客户端
2025年9月25日


点评:

时事评论的“屁股与脑袋”
(点评人:孟波 新浪网执行总编辑)
田妍女士(姑妄称之)在天眼新闻的评论《仁怀投资纠纷:须法治化、市场化的方式化解》(以下简称《仁怀》),别具一格。评论并未一边倒地质疑和批评,而是从政府、企业两造,从法治、市场两端,分别论述和警示,规避了非黑即白的极端叙事。持论公道,允执厥中。
其实,值得关注的除了田妍女士评论的公允,还有作者田妍女士的特殊身份。在DeepSeek、豆包、百度等搜索一番,结果显示,田妍女士迄今共发表两篇文章,均为“仁怀投资事件”的评论。一篇是《仁怀》一文,一篇是同时发表在天眼新闻上的《用市场原则寻找问题解决公约数》。不免让人联想,田妍,莫非就是“天眼(新闻)”?颇似任仲平、皇甫平、辛识平一类基操。因此,《仁怀》一文庶几近乎天眼新闻的评论员文章。
以上纯属臆测,但这不妨碍引出这样一个讨论,即评论的独立性问题、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作为仁怀的“主场媒体”,贵州天眼新闻是否有权发声?是否应该发声?怎样发声?发声的权威性是否折损?为什么不直接发表评论员文章,却以个人署名文章发声?
答案不言自明,天眼新闻当然有权发声。一个媒体立场公正,就完全没有必要避讳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总体而言,《仁怀》一文是公允公正的。至于说,作为所谓“主场媒体”面对热点事件,以评论员文章还是以个人署名文章介入更好?《仁怀》这篇“主场媒体”评论的权威性是否折损?这些都留待读者诸君评说吧。倘不是篇幅所限,深入讨论一下是蛮有价值和趣味的。个人浅见是,有权开口,但不妨沉默。
其实,公众最担心的,恐怕不是有没有“主场评论”,而是有没有“主场审判”;不是一篇评论“屁股决定脑袋”,而是一个政府、一级法院“屁股决定脑袋”。



来源:首都青年记协时评研究室(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