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社科新闻学与传播学重点和一般项目 新闻学与传播学重点项目 335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研究(1920—1943) 商建辉 河北大学 336中国互联网政策变迁研究 王仕勇 广西大学 337当代中国应用新闻学理论范式构建研究 姜红 安徽大学 338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演进研究(1903—2025) 李秀云 天津师范大学 339 香港进步报刊的阅读共同体建构及其社会影响研究(1931—1949)田秋生 广州大学 340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研究(1937—1945) 蔡斐 西南政法大学 341文化主体性视域下中国公共传播理论的体系化建构研究 冯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342健康传播领域“智能鸿沟”的风险评估及其弥合路径研究 李锦辉 暨南大学 343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国故事”跨文化适配模型研究 栾轶玫 中国人民大学 344数智化传播基础设施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邱红峰 厦门大学 345 西方社交机器人涉华舆论“双链操控”机制与中国应对方案研究 张丽萍 内蒙古大学 346国际社交媒体用户对华认知的壁垒破解与信息融通研究 来向武 西北大学 347国际涉华虚假信息传播机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向芬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348 数智化治理视域下城市社区情感共同体的媒介化建构研究 聂远征 湖北大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一般项目 2038中国出版“走出去”品牌建构的历史演进、影响机理与效能提升研究 夏宝君 华南师范大学 2039 人工智能赋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与路径研究 孙艳 东北财经大学 2040 出版产业文创衍生发展路径研究 吴昉 上海理工大学 2041 城乡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下沉乡村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 余人 广东财经大学 2042 数据要素嵌入与出版产业链重构耦合的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孙玉玲 湖南大学 2043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满文边疆档案多形态出版研究 张永超 黑龙江大学 2044 数智赋能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肖洋 华东师范大学 2045 数智出版背景下出版教育滞惰的机理及其破解策略研究 杨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 学院 2046 沉浸式传播理论建构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王弈升 闽南师范大学 2047 基于两岸融通的妈祖文化数智化传播创新研究 帅志强 莆田学院 2048 新媒体嵌入城市基层治理的作用机理与效能评估研究 贾哲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49 大数据赋能的社会网络信息扩散与社会治理协同机制研究 刘予飞 南京财经大学 2050 智能传播诱发政治安全风险的演化机理与治理策略研究 张彦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51 文明互鉴视角下跨文化传播的思想谱系及本土理论创新研究 杨晓军 乐山师范学院 2052 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新兴科技的沟通风险研究 吴文汐 东北师范大学 2053 华裔新生代影像传播实践中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王玉玮 暨南大学 2054 平台化视域下微短剧全球传播机制与创新路径研究 章宏 浙江大学 2055 网络微短剧跨文化传播的情感共鸣机制与价值引导研究 高新林 南昌工程学院 2056 短视频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理融通机制研究 田维钢 中国传媒大学 2057 大陆网络视频平台在中国台湾青年认同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林功成 中山大学 2058 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国电影欧洲传播的策略研究 盛柏 同济大学 2059 不良网络语言传播对学龄儿童的影响与治理研究 周妍 山东大学 2060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下留守老年人健康信息无障碍的协同机制研究 王炎龙 四川大学 2061 人工智能时代基于核心素养重构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陶建杰 复旦大学 2062 中国品牌跨文化适配的主体困境及协同路径研究 铁翠香 中南民族大学 2063 数智时代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结构、制度与运营研究 易旭明 上海师范大学 2064 “数智革命+关税战”双重冲击下经济转型的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陈端 中央财经大学 2065 人机协同视角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广告运行机制研究 王菲 中国人民大学 2066 外籍博主传播中国故事效能提升机制与路径研究 胡悦 厦门大学 2067 中国颠覆式科技成果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研究 纪娇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68 中华民俗文化在东南亚国家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 陈金平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206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机制与效能提升研究 张媛 西安交通大学 2070 数字游戏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叙事机制研究 林凇 湖北工业大学 2071 动画影视跨国社交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蔡盈洲 广州体育学院 2072 科技品牌在美形象的自塑-他塑博弈及间性调适机制研究 王波伟 南昌大学 2073 在大陆台湾青年虚拟社群传播行为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叶秀端 泉州师范学院 2074 传感信息中介的人机协同实践研究 杜丹 苏州大学 2075 数字交往时代青年群体情绪价值的生成与提升研究 戴利朝 江西师范大学 2076 数字劳动嵌入下中国乡村青年的圈层分化与重塑机制研究 王一岚 郑州大学 2077 智能化背景下乡村社会媒介化治理效能优化与评价研究 葛明驷 安徽大学 2078 人工智能驱动的听障群体的信息无障碍传播研究 王然 华中科技大学 2079 癌症生存者重返社会的数字媒介支持研究 张梅兰 华中科技大学 2080 中医药文化自主知识体系对外传播话语建构研究 董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81 医生个人IP短视频健康科普伦理风险及治理研究 楼艺婵 云南财经大学 2082 美国在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中的权力生成机制与实践策略研究(1917—1952) 白岩 山西师范大学 2083 媒介基础设施视域下社交媒体平台出海的逆向扩散机制研究 张淑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84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运行效能提升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朱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85 应对西方智库涉华叙事偏见的国际精准传播研究 张艳霜 广西师范大学 2086 中国宪法的海外传播及影响力研究 李炳辉 武汉大学 2087 乡村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机制创新研究 荆华 贵州大学 208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智化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刘静 中国传媒大学 2089 中非数字合作背景下非洲国家数字话语传播机制研究 胡婷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90 晚清西学东渐的技术网络与文明互鉴话语生成研究 赵立敏 衡阳师范学院 2091 近现代新疆游记的出版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1884—1949)庞海音 新疆大学 2092 出土文献所见周礼的传播与“大东”夷夏文化融合研究 徐燕斌 杭州师范大学 2093 史传故事译介及其中国形象塑造研究(1949—2024) 付添爵 南昌大学 2094 中国共产党读书会的史料整理与研究(1921—1949) 宋守山 青岛科技大学 2095 19世纪下半叶东亚口岸报纸传播网络与地缘关系的演化研究 詹佳如 华东政法大学 2096 中国近代“访员”史研究(1870—1920) 路鹏程 华东师范大学 2097 全球史观下的元代传播活动研究 樊文波 太原师范学院 2098 抗联报刊史料的系统整理与中共抗战话语体系研究(1931—1945) 冯露 辽宁大学 2099 晚清民国出版从业者职业心态史研究(1897—1949) 欧阳敏 武汉大学 2100 中国共产党新闻通联制度史料整理与研究(1921—1949) 程磊 河北大学 2101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流通史研究(1921—1949) 孙健 上海政法学院 2102 公益广告的家文化传播与价值引导研究 吴来安 暨南大学 2103 青年的人机关系认知风险及治理策略研究 刘林沙 成都体育学院 2104 针对民族品牌“流量霸凌”的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研究 张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105 媒体智能化变革中人工智能“幻觉”对内容真实性的影响与治理研究 吕铠 华南理工大学 2106 面向深度伪造的个人信息识别与风险阻断机制研究 朱利平 西安交通大学 2107 生成式人工智能传播伦理风险的“元图谱”识别与“元规制”模式研究 陶婷婷 上海交通大学 2108 中资企业在东南亚新兴市场的文化调适研究 陈欧阳 华中师范大学 2109 数字时代海外华侨华人“桥接”中华文化的传播创新路径研究 王润 上海外国语大学 2110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侨批”媒介化实践研究 韩红星 华南理工大学 2111 智能媒介依赖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极化的影响及分层干预研究 陈瑞华 广东财经大学 2112 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打击虚假信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阳 中国人民大学 2113 社交媒体“知识幻觉”的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研究 王亮 西北大学 2114 数智赋能下中国节日的多模态叙事与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研究 李冰 北京交通大学 2115 中国文化对东北亚传播的协同增效机制研究 郑敏 大连外国语大学 2116 乡村数字记忆建构与集体认同重塑的多点民族志调查研究 郭旭魁 长治学院 2117 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华文明赋能高新技术命名研究 郑达威 郑州大学 2118 中国新闻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及其实践研究 王晓宁 郑州大学 2119 我国与东南亚共享非遗的文化基因提炼及价值认同研究 卿志军 海南师范大学 2120 黄河文化国内国际协同传播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 朱涵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121 多元行动者参与新闻叙事的伦理风险与协同治理研究 华进 湘潭大学 2122 媒介变迁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研究 孙江 西北政法大学 2123 精神交往理论视域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传播与治理研究 王飞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河北行政学院) 21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视听传播创新研究 梁建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125 出海微短剧的传播效能提升与风险防范研究 刘振东 河北师范大学 2126 作为“世界交往”形式的马克思恩格斯报刊实践史研究 李斌 河北大学 2127 流量主导下的可见性争夺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引导机制研究 王敏 西南大学 2128 晋绥新闻人群体与新中国新闻业研究 常志刚 吕梁学院 2129 基于用户算法抵抗视角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研究 倪万 山东大学 2130 虚假健康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识别与治理研究 易红发 上海大学 2131 “数字孝亲”的伦理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 袁爱清 江西师范大学 2132 媒介学视域下抗战书信的情感动员研究 白志如 河南大学 2133 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谣言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段峰峰 湖南师范大学 2134 “智能鸿沟”的演化、测度及消解策略研究 陈维超 湖南师范大学 2135 智能体协同的主流媒体生产机制创新与传播体系重构研究 卢迪 中国传媒大学 2136 网络政治中情绪的传播机制与安全治理研究 刘媛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137 中国应对智能化舆论战的韧性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何双百 四川外国语大学 2138 时尚社交圈群的舆论极化及其治理研究 马庆 武汉纺织大学 2139 中国科技企业海外舆情的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邱远博 华南理工大学 2140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对涉华舆论战的影响及其反制策略研究 吴涛 南京师范大学 2141 舆论生态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权威”的形成、风险及敏捷治理研究 胡菡菡 南京大学
来源:高峰传媒观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dgU1zt7f_0ecegZg2yrbA 编辑:何璇祺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