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核心载体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出版学科亟须通过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深度融合,为期刊行业输送具备复合型素养的高层次人才。首先,新时代期刊人才培养应构建涵盖政治素养、道德与法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和国际传播素养的“五位一体”核心。其次,期刊人才培养应围绕核心素养,着力构建贯通本硕博的进阶式培养,推进本科阶段的“基础层”、硕士阶段的“进阶层”和博士阶段的“卓越层”三阶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应推进政产学研用通力合作的出版生态重构,形成立足中国实践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关键词:期刊人才;出版共建;核心素养;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期刊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肩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开拓创新的期刊人才的历史使命。而这一使命的实现,需要依托本硕博贯通的出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深度融合,为期刊行业输送具备复合型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一、“五位一体” 培根铸魂:新时代期刊人才的核心素养图谱 (一)政治素养:高举党性旗帜,牢记职责使命 期刊人才政治素养的培养需要强调以下三点。一是政治立场。期刊人才的培养需要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全过程,确保期刊从业人员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同、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传播主流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自信作出贡献。二是政治判断力。期刊从业人员需要对出版内容的意识形态风险有着敏锐的识别能力,能精准辨析敏感议题的政治实质,确保学术表达不逾越政治底线。三是导向把控力。期刊从业人员需要系统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政策导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选题策划、内容审校全流程,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通过学术传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使期刊成为意识形态安全的守护者、国家发展战略的学术支撑者。 (二)道德与法治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强化法治思维 职业道德素养聚焦出版伦理的规范性要求。期刊从业人员须恪守学术诚信准则。期刊从业人员还应重视职业操守的实践性,在编校过程中对知识内容的准确性负责,拒绝有偿出版等利益输送行为,履行保密义务,并承担传播科学精神、引领社会文明的文化责任。 法治素养体现为法律规范的实践能力。期刊从业人员须精通出版相关法律法规,在组稿、编辑、发行各环节实现依法合规操作。应引导期刊从业人员掌握处理作品授权与转载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规范;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内容建立法律风险预判机制;依法应对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等侵权纠纷。 (三)理论素养:夯实思想根基,拓展理论视野 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期刊人才培养的学科根基。这包括对传播学经典理论的现代性转化,对编辑出版学基本原理的创新发展,以及对数字出版前沿理论的批判性吸收。在媒体融合实践中,期刊人才要统筹把握传统出版的严谨性与新媒体传播的灵活性,既要谙熟出版法规与学术规范,又要掌握数据可视化、跨平台传播等新型技能。 理论素养的动态更新机制是期刊人才培养的实践动力。在知识迭代加速的当下,期刊人才要建立持续性的理论学习机制,包括跟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关注传播学理论范式转型,及时吸纳数字人文等交叉学科养分。通过建立“理论认知—实践验证—反思提升”的闭环机制,将理论素养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四)专业素养:立足传统技能,发展智能增量 立足出版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期刊人才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锤炼适应全媒体发展的专业能力,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全面加强运用和驾驭智能技术的能力。 专业知识体系的架构应遵循认知科学规律。期刊人才应建立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知识网络,将编辑出版学本体知识(如文献计量学、学术传播理论)与相关学科知识(如科学哲学、学术伦理)进行多维连接,通过概念图式构建和情境化学习,形成可迁移的知识应用能力。 全媒体实践能力培养应立足媒介融合理论框架。期刊人才应突破传统线性出版思维,通过掌握全媒体工具建立多维传播矩阵的拓扑认知。应推动期刊人才从“内容把关人”角色向“知识策展人”角色演进,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提升传播效能。 智能技术驾驭能力建设应遵循技术哲学思维。期刊人才的培养应以技术伦理为指引,整合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机器学习算法解析能力、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力,再运用价值敏感性设计方法平衡技术效率与学术伦理,建立人机协同的“增强智能”工作模式。 (五)国际传播素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新时代高素质期刊人才要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跨文化思维,具备国际传播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基于全球学术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高素质期刊人才需要构建以“全球意识—国际视野—跨文化思维”为三维框架的国际传播素养,并系统掌握国际传播的方法论体系,以实现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关键突破。 全球意识的形成基于对全球学术出版生态的深刻理解。期刊人才需要超越简单的地理认知,塑造全球意识,在选题策划中既能把握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又能凸显本土知识创新的独特价值。作为传播媒介,期刊能够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发挥桥梁作用,有效推动学术成果的跨境流动,助力中国文化话语权的构建。 国际视野的建构需要突破传统出版思维的边界,培养国际学术资源整合能力,包括运用文献计量学工具识别学科生长点、建立国际编委网络、对接国际出版标准等核心技能。特别是要掌握国际学术传播规则和高水平学刊出版的应用规则,包括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的规范使用、研究者身份识别系统的运营维护等技术细节。 跨文化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引入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范式。文化敏感性的训练应贯穿选题策划、同行评议、推广传播全流程。新时代的期刊人才应掌握多模态国际传播技能,包括学术社交网络(如ResearchGate)运营、可视化摘要制作、播客学术访谈等新型传播技能。应加快构建以国际出版为核心的国际期刊人才培养模式。 二、扎根学科 三阶递进:期刊人才的进阶式培养行动逻辑 (一)本科阶段:“大思政+大出版”双轮驱动的基础培养 本科阶段的期刊人才培养,应通过“大思政+大出版”双轮驱动,形成涵盖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价值塑造、基础专业知识建构、跨专业能力拓展的螺旋式培养体系。 “大思政”回应着高等教育领域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在本科阶段为未来的期刊从业人员夯实政治素养根基的重要举措。出版学科的教育实践应紧贴国家战略需求,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涵养出版专业技能的学习,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立足国家需求、把握政策方向、坚守出版底线的意识和能力。 “大出版”亦是构建出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高校应突破传统学科界限,绘制“出版+其他跨专业学科”的知识图谱。其次,出版学科建设应顺应时代语境,以“出版+数字媒介”“出版+智能媒介”的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增加数字出版、媒体融合、智能出版等前沿内容,体系化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深度与数字素养。最后,出版学科建设应以“出版+平台”“出版+实践”为抓手,建设数字媒体实验室、校园编辑部等实践平台,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二)硕士阶段:实践导向的动态项目制进阶培养 首先,高校可以依托既有的期刊平台,组织学生进入期刊出版一线,在实操中锻炼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例如,中国传媒大学依托《现代传播》《现代出版》《艺术传播研究》《新闻传播学刊》等学术期刊平台,有效融通校内资源,以强化期刊实践能力为抓手,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期刊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高校应坚持教研相长,积极推动“学科共建—智库赋能—实验室支撑”的生态体系建设,以丰富多彩的出版项目推动出版学科建设提质增效,着力打造更完善的期刊人才培养的学术阵地与实践平台。 (三)博士阶段:基于“多维融合矩阵”的卓越培养 首先,面对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的冲击,博士阶段的期刊人才培养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探索“技术+人文”的复合型培养路径。在此阶段,应鼓励博士生主动探索跨学科的知识,主动践行跨学科的研究,广泛阅读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文献,形塑跨学科思维、综合数智素养和理解期刊未来发展的宏阔视角。 其次,博士阶段的期刊人才培养要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多维融合矩阵”应将国家级出版研学、国际书展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纳入课程建设,支持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与国际同行、专家学者充分交流,搭建合作平台,由此了解国际期刊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三、学科共建 生态重构:期刊人才培养的未来进路 (一)政府引导、全面共建的长效机制 未来的期刊人才培养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原则,以更完善的顶层设计建立起长效机制,自上而下地推动期刊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与创新。第一,构建动态化、精准化的人才需求监测与培养调整机制。第二,建立多元化、过程化的期刊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第三,营造鼓励创新的行业生态与终身学习氛围。 (二)立足中国实践的人才共享模式 期刊建设要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经验,将“中国实践”的核心要素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享生态。第一,打造“学界—业界”深度互嵌的实践教学与协同创新平台。第二,开展以期刊工作为对象的调查研究,将学生实践环节下沉到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期刊,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炼“中国经验”。第三,构建立足本土、开放共享的人才评价与流动网络。 作者吴炜华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编辑出版学系主任;张树庭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校长。 本文系精编版,注释从略。 原文刊登在《现代出版》2025年第6期,点击下面链接,可阅读全文。 吴炜华 张树庭 | 打造核心素养图谱 构建进阶行动逻辑——新时代期刊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引用格式参考: GB/T 7714-2015 吴炜华,张树庭.打造核心素养图谱 构建进阶行动逻辑——新时代期刊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J].现代出版,2025(6):1-10. CY/T 121-2015 吴炜华、张树庭:《打造核心素养图谱 构建进阶行动逻辑——新时代期刊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现代出版》2025年第6期,第1页至10页。 MLA 吴炜华,张树庭."打造核心素养图谱 构建进阶行动逻辑——新时代期刊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现代出版.(6)2025: 1-10. APA 吴炜华,张树庭.(2025).打造核心素养图谱 构建进阶行动逻辑——新时代期刊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现代出版,(6),1-10.
原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ZDs3PvnFLI0Hqua4Ss4iQ
编辑:张家乐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