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时事研读 查看内容

“霸屏”热榜、总阅读量超20亿次!这档新闻述评栏目做对了什么?

2025-8-18 20:18|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4| 评论: 0|来自: 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摘要: 复盘《晶采观察》的爆款密码,本质上是主流媒体对“传播规律”的重新理解:短视频时代,宏观议题更加需要民生视角“翻译”,主流价值更加需要网感语言“转码”,专业内容则更为需要人格化IP的“连接”。

导读

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记者转型路径多样,而打造个人IP、以短视频为切口连接大众,正成为越来越多媒体人的选择。

央广网记者王晶,从业10年,深耕时政、深度报道、民生等领域,主动搭上短视频快车,推出个人IP节目《晶采观察》。

2024年7月上线以来,《晶采观察》专栏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产出100期,频频登上各大平台热榜、总阅读量超20亿次,蹚出了一条“流量”与“留量”双丰收的转型之路。

着力“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晶采观察》通过“议题选择—传播适配—品牌沉淀”三重逻辑共振,实现主流观点的“破圈”传播。

01

讲什么:

从宏观议题到民生落点,

让政策要点“具象可感”

《晶采观察》每期节目左上角都有一个鲜明的栏目标识——以记者王晶佩戴眼镜的侧脸轮廓为核心元素设计的LOGO。传递理性、凝视的姿态,与节目“有洞见、有共鸣”的Slogan相呼应。

 

 

这一IP形象也是节目定位的具象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项举措接连出台,人们需要更加及时、深入、广泛地了解更多政策细节。在这样的背景下,《晶采观察》专栏应运而生,采用“短视频+新闻述评”形式,以2—3分钟的时长,通过夹叙夹议、事理交融的叙事方式权威解读大政方针。

《晶采观察》聚焦改革关键举措与民生关切。就在近期,《晶采观察丨家长速看!这份民生“新红包”来了》发布不久便登上抖音热榜第三位。这条解读短视频并非最早发声,却能热度高涨,关键在于“简单直接捞出干货,信息直给”,关于这类政策解读类产品,王晶常换位思考,她提到,“只要能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拿出新的见解、带来信息上的增量,即便不拼时效性也能做出优势。”

 

点此链接可观看原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MrCmVzyp-IJ9rLyb6o2VeA?scene=1&click_id=4

 

《晶采观察》紧扣政策法规,传递鲜明态度。今年5月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节目呈现了企业家群体热烈反馈,提出“专项立法给广大民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年6月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节目用“准、实、新”三个字概括“一老一小”、高校扩招、孕妇产前检查等方面的举措,同时鲜明提出“唯有出实策、求实效,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才能让老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站位高、视野广、角度新”,《晶采观察》通过“在重大议题找准关键切口”,让主流声音从“文件里”走到“生活中”。截至8月17日,已累计产出129期节目,其中70%与民生相关,涉及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

 

部分《晶采观察》热搜热榜话题

 

《晶采观察》从政策落实中提炼具体实践,在毛细血管中感知经济脉动。在解读“提振消费”政策时,将北京胡同小店、上海弄堂咖啡等“后街经济”场景作为政策落地的鲜活注脚,既保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高度,又赋予“城市日记本”的情感温度;在报道夏日经济时,用“防晒面罩销量激增”“夜间外卖订单占比45%”等具象数据替代宏观表述,用便携式风扇、制冰净饮水机的销量暴增侧面说明“以旧换新”政策释放出巨大潜力。

作为女性,王晶更能理解女性的所思所想,“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王晶将采访收集到的女性困境凝练成20个问题,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处获取“成为当下最好的自己”的成长观,“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不仅治愈了王晶的焦虑、鼓励了众多女性朋友,也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人生中过好每一个阶段的自己,就是最好的”。

 

点此链接可观看原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MrCmVzyp-IJ9rLyb6o2VeA?scene=1&click_id=4

 

“讲什么”明确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作用也就容易达到了。《晶采观察》缩短“距离感”,让政策“可感知”、让硬核议题“有温度”。节目开播以来,经常登上各平台热榜前三、产生超70个话题量超6000万的爆款。

02

怎么讲:

“大白话”翻译政策,

以网感语言消解传播距离

当用户的注意力被碎片化信息切割,主流价值的传播力不再取决于“谁在说”,而在于“怎么说”——能否用用户熟悉的语言,把专业内容讲得通俗易懂、有趣有料

不管去哪采访、采访谁、采访什么内容,王晶总会特别去留意、了解大家的内容消费习惯。这与她读研期间的专业(传播学)相关,更是一种融入日常的职业敏感。这种观察与研究,恰恰揭示了互联网传播的黄金法则——要用受众熟悉的语言说话。《晶采观察》将大政方针转化为“接地气”的日常话语,让政策解读从“单向传播”转型为“双向共鸣”,实现官方叙事与大众语境的更好衔接。

生活化的表达最能打动人心。《晶采观察》用“枝头鲜”到“舌尖甜”形容生鲜物流,用“荔枝从广东枝头到北方餐桌只需7小时”让用户领会“供应链优化”的直观效果;说“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比说“增绿全球最多”,更容易感到生态建设的成效。这就是王晶的“翻译”密码:“要让大家听明白,才能让用户记得住。”

 

点此链接可观看原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MrCmVzyp-IJ9rLyb6o2VeA?scene=1&click_id=4

 

《晶采观察》转换语态,建立“生活参照系”。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作为上会记者,王晶从对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州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宋兆普的独家专访中挖出“年轻人养生做好三件事”的角度,精准戳中年轻人“心巴”。《晶采观察丨“愿世间无病” 一位人大代表的医者仁心》成为全网播放量超4亿次的现象级爆款。这印证了一个短视频时代的传播特点,即与其堆砌“完善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抽象表达,不如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早睡养胆经、泡脚护肝血、少熬夜守子时”的年轻人生活建议,让政策温度通过生活场景直抵人心。

 

点此链接可观看原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MrCmVzyp-IJ9rLyb6o2VeA?scene=1&click_id=4

 

好的政策解读还要懂得“借力打力”。当网友留言询问“银发旅游列车票好买吗”时,《晶采观察》不仅回答了问题,更延伸到“带着老人一起出发才是最好的陪伴”的观点输出。这种将用户反馈直接转化为内容的做法,让政策传播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成为有来有往的对话。

从传播效果来看,《晶采观察》的“转码”能力让新闻内容既保留了内核,又消解了距离感,成为主流叙事“轻骑兵”的核心竞争力。《晶采观察》揭示了传媒行业的一个朴素道理:政策解读既不能降低专业水准,又需要提升传播智慧。当专业内容找到合适的生活载体,将政策文本融入百姓生活语境,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就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03

谁来讲:

记者转型网红IP,

靠人格化连接建立信任纽带

立秋来了,你在夏天立下的健身减肥计划实施得怎么样了?

烟火气、慢生活、文艺范,你最近一次逛后街是什么时候?

这两天,人形机器人首次“鲤鱼打挺”的视频很火,你看了吗?

这样接地气的开场白,已经成为《晶采观察》的标志性风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述评栏目的影响力越来越依赖于“人”的传递。《晶采观察》通过打造王晶个人IP,探索出一条主流媒体人格化传播的新路径。

《晶采观察》在细节处体现对传播规律的深刻把握。从每期节目“大家好,我是央广网记者王晶”的标志性开场,到“这里是晶采观察,下期见”的固定结尾,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实则暗含深意——通过稳定的记忆锚点强化用户认知。

主播个人更是节目最具识别度的标识。在传统记者向新媒体传播者转型的过程中,王晶展现出独特的适应能力。面对镜头不觉得焦虑,“反而觉得很好玩”。这种“e人”性格特质也成为其转型的优势:一方面保持记者本色,专注于内容深度和资源整合;另一方面突破传统框架,以真实自然的状态出镜,轻快松弛的肢体动作和口语表达,反而意外收获了网友“挺亲和,挺可爱”的评价,形成了独特的传播辨识度。

 

点此链接可观看原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MrCmVzyp-IJ9rLyb6o2VeA?scene=1&click_id=4

 

借助对王晶个人品牌的差异化塑造,《晶采观察》建立起与用户的信任连接——拒绝刻板化的权威叙事,而是以“有洞见、有共鸣”的观察者身份,实现主流声音的有效传播。

十年专业积累,为王晶的IP 打造筑牢了根基。这份积累不仅沉淀为扎实的业务能力,更转化为对新闻现场的深刻洞察——长期作为跑口记者,她曾与多个省份的省长、部委负责人深度对话,对政策与民生的感知、理解已融入职业本能。

 

 

王晶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问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份专业积淀与新闻敏锐度的碰撞,更催生出了一次现象级的传播。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接受了王晶的专访,在镜头前首次详细回应了“离线休息权”提案。节目发出后迅速登上各大媒体热榜首位,实现“刷屏式”破圈传播,成为两会报道中的一大亮点。复盘爆火原因,王晶心中有数:“内容的稀缺性才是引爆传播的关键。”

 

202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接受王晶独家专访

 

正如反复修改10版才定稿的节目LOGO,节目内容创作也体现出专业媒体人对品质的执着。虽然已经摸索出稳定的创作模式,但王晶坚持每期节目都要有新意——或是封面设计新风格,或是画面处理加特效。她说:“不想陷入固定模板。”这种创新精神不断延续,最近王晶正在做新造型策划,提升品牌记忆度,《晶采观察》栏目也在酝酿成立工作室,力争节目制播能力再上新台阶。


 

《晶采观察》每期封面都力争做出新意

 

复盘《晶采观察》的爆款密码,本质上是主流媒体对“传播规律”的重新理解:短视频时代,宏观议题更加需要民生视角“翻译”,主流价值更加需要网感语言“转码”,专业内容则更为需要人格化IP的“连接”。当记者完成从“信息传递者”到“观点共鸣者”的转变,当栏目实现从“内容产品”到“情感纽带”的升级,主流媒体就能在保持专业高度的同时,真正走进用户心里,让传播影响力触达更广维度。

 

 

原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rCmVzyp-IJ9rLyb6o2VeA?scene=1&click_id=4

 

编辑:张家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