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时事研读 查看内容

“七人点一碗面”,如何坑了许多评论作者

2025-8-16 23:21|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3| 评论: 0|来自: 王小杨评论笔记(公众号)

摘要: “七人点一碗面”,如何坑了许多评论作者


一早起来,看到“七人点一碗面”事件发生了反转。
而此前一天,“女子带5孩点一碗面多次续面”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舆论是纷纷谴责女子来钻空子。看看国内一些媒体怎么报道的:
“她利用商家推出的‘免费续面’服务,先后要求续了两次面,商家予以拒绝”。
老板称三名成年女子带着四名儿童,事实上共7人进入其店内消费,“他们点了一碗饸饹面13元、一份涮毛肚18元、两个凉菜以及一份团购的15.8元羊肉串,总计消费70多元。在用餐过程中,几个大人分别为同行的孩子免费续面了两次” 。
再看看新发布的信息,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尤其是人家消费了140元,而不是70元,小孩子中还有三岁的小孩。商家公开发布到网上的视频,暴露了孩子却也没打码,一句道歉也没有,还声称这是暂时撤下。


昨天新闻上热搜后,国内许多媒体评论员被带偏了,“消费者走极端不是权利”,“免费续面”的善意经不起“七人一碗”的算计,一碗面成本再低也架不住“无限续面”般薅羊毛……诸如此类的观点,集中批评消费者。
新闻被那位老板带偏了节奏,评论又被媒体报道给坑了。为何新闻报道如此不靠谱?从这一新闻事件看,稍有些采访常识的人,都不太可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事实却发生了,而且纵观现在的网络生态,这种反转时而出现,人们总想制造一个“暴点”来获取流量。
所以,说到底,在原本新闻基本常识被淡忘的情况下,又被“流量至上”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公共的底线。这是值得反思的。
很多人都说,评论的力量在于揭露真相。只不过,了解真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这种“流量至上”主导一切,还有其他一些干扰因素。如技术层面的,AI生成的图片、视频无限逼真,令人真假难分。还有,每个人都不曾了解自己。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不要急着判断,或者多一些理智去多方求证。评论写作中的这条常识,也需要不时重申。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吕氏春秋》所载的,一则颜回偷食的故事。大致是,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两国,七天未能进食。弟子颜回想办法讨来了一些大米下锅,饭快要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饭吃,且吃相难看。
孔子装作没看见,当颜回来请他吃饭时,他起来说,“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意思是,我梦见祖先了,这锅米饭未动之前,得要供奉一下先人。颜回回道:“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意思是刚煮饭时,有煤灰掉进锅里,弄脏的饭丢掉也不太好,于是我抓着吃了。
听到这些,孔子恍然大悟。他反省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概括起来,就是“眼见不一定为实”。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在看待周围的事物时,人总是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固念,容易被假象所迷惑。


另一个故事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到的“洞穴隐喻”:一群从小被囚禁在洞穴中的人,脖子和腿都被锁链束缚,只能直视前方的洞壁。洞口外燃烧的火堆,将外界的活动投射成影子映在墙上。由于无法回头或移动,囚徒们一生只能看到这些影子,并将它们误认为是唯一真实的现实。
而破解之道就是接受教育,与他人对话交流,通过别人的知识、经验来验证自己所了解的世界是否真实。在“洞穴隐喻”里,柏拉图试图告诉我们,没有经过验证的经验是靠不住的,也指出了知识与现实的本质。
在某种意义上,了解你自己的不知,知晓你所认知的局限,这应是事实判断的第一前提。问题是怎么落实在具体的判断上,如何更加理智审视,以确保在这个“大到不可知的世界”里,能清醒而公允地对待当下。
正如古希腊有句格言说的,“凡是在理智中的,无不先在感性之中”。单凭所谓的理性,也未必能得出合理的结论。理性,仅仅是一种理念,注重的是通过思考来获得知识,但这又取决于许多前提,取决于所使用的方法,取决了所遵循的逻辑。
而且,在我们思维或者描述世界的过程中,语言是通过逻辑来呈现世界的。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早就提出“语言图像论”,他所指的图像并非照片或电脑图像之类,而是一种“语言和世界对应的关系”。以此而论,我们之所以能描述现实世界,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模型,即语言。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和现实世界能实现对应,就在于两者共享一个东西——逻辑。“永远不要不加批判的接受别人所说的,尤其是如果他们没有受过精确的思维训练的话”。同样,这里也在说明,人类的理性也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当我们面对类似“七人点一碗面”的事件时,要么等一等真相,要么跳出流量主义所营造的“洞穴”。



来源:王小杨评论笔记(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