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社交媒体流传据称1945年《大公报》报道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号外”,标题是《哈哈哈,日本人吃原子弹啦 广岛被炸后几乎全部夷为平地》。根据我浏览旧中国报刊的经验,觉得这属于“一眼假”的货色。 ![]() 对《大公报》深有研究的郑州大学刘宪阁教授也有同样的看法,他写了微信文章辩伪。除了指出其字型不对,还发现2011年网上就流传这份号外,但是发图的网友解释说是自己PS的。 但另有同行告诉我,的确有这么一份号外。早在2008年,香港《大公报》就发表了王鹏写的《〈大公报〉历史上的“号外报”》,公布了这张号外的图片(后文简称“哈版”),而且作者称是在北京国家图书馆翻阅《大公报》时发现的。香港《大公报》并已将其载入报史。 ![]()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真是新闻史上一个有价值的事情。但几种研究《大公报》的重要著作,如吴廷俊著《新记大公报史稿》、方汉奇主编《大公报百年史》,以及老报人孔昭恺回忆录《旧大公报坐科记》、周雨编《回忆大公报》等都没有提到这事,仍不免让人有疑惑。 刘宪阁教授很认真,请了朋友去查国图《大公报》,但是没有找到这张号外。当然,这仍然不能说明什么。同时,他告诉我在网上发现另一张“号外”图像,与王鹏文章公布的有所差别。最显著的,就是标题中不见了“哈哈哈,日本人吃原子弹啦”这句话(简称“无哈版”)。再细致比对的话,报头下面的出版时间写的是“中华民国卅四年八月十一日下午四时”,而“哈”版的出版时间在“八月十”后出现了一个字的空白,就成了1945年8月10日出版的了。 ![]() 为了辨明真伪,笔者查阅了这段时间《大公报》正刊。抗战爆发后,《大公报》转折多方,出版了桂林、武汉、香港等多种地方版,但到1945年,仍然正常出版的只有“重庆版”。根据《大公报》正刊,梳理出以下时间线: ● 8月6日,美国原子弹轰炸广岛 ● 8月7日,《大公报》头版头条报道:“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 将以新炸弹夷平日本 利用原子力量爆炸极烈”。内文中提到了广岛被炸的消息。 ● 8月8日,《大公报》在头版头条报道:“原子炸弹初显威力 广岛一炸日寇震惊 美将用以全面攻日本 美机侦查广岛候摄炸后情形”。首次公开详细报道了第一颗原子弹轰炸的新闻。 ●
8月9日,《大公报》再次详细报道了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后果:“原子炸弹一枚 广岛大部炸毁 摄影所示全城烟灭 敌称户外者烧死户内闷死
死伤数难查明已不及医救”。不过,这时候原子弹爆炸威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新闻了,当天头版头条位置报道的是“苏联对日本宣战”的消息。 ● 8月10日,《大公报》报道了轰炸长崎的消息:“原子弹昨投在长崎 初步报告全城殆毁灭 ”。虽然这次原子弹当量更大,但消息只能放到第4栏的底部位置,当天头版头条报道的是“苏日大战展开 苏军公报攻入伪满 占领满洲里呼伦两城 苏机炸长春罗津等地”。 ● 8月11日,《大公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日本要求投降的消息,标题是“东京情形混乱 敌照会四强要求投降 附带条件保留其天皇 敌陆相竟令陆军续战 美英与中苏进行商洽”。在这一天第二版,还报道了“日本投降消息传来 重庆市民昨晚狂欢”的消息。 ● 8月12日,《大公报》在头条位置报道了“四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消息。 通过上述时间线的梳理,再看所谓《大公报》号外,无论10日还是11日,都没有理由将一则本报已经突出报道过的旧闻再以号外形式刊发。 其实,旧报纸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号外”,也像文物一样,有很多假货,用来蒙骗那些不辨真伪的收藏者。有些属于原报伪造,有些是臆造品。这份所谓的《大公报》号外,应该就是这种臆造的报纸,骗过了不少人。其实,这份假号外的内容,是根据刊登在《大公报》8月12日的一条只有半栏的小文章改编的。 如果这份假号外只是网友流传,影响还不大,但是被香港《大公报》官方当作报史记载就大不相同了。所以匆匆写此小文,避免这段“被发明的历史”继续误传。如果本文有判断失当的地方,也希望方家指正。 ![]() 来源:新闻记者(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