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时事研读 查看内容

每周好稿 | 本周点评:两件大事,接踵而至

2025-7-28 22:47|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0| 评论: 0|来自: 磨稿子

摘要: 每周好稿 | 本周点评:两件大事,接踵而至
本周的舆论场其实只有两条新闻。
前期是723日,6名大学生在选矿厂实习时遇难的突发事件。这件事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各家媒体都在当地宣传部门的引领下走入了事发工厂和车间,各家媒体也都尽其所能的在规定动作之外,寻找增量,并于27日一早发出多篇报道,基本还原了这起安全事故的全貌。
而就在几乎前后脚的功夫,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调查的消息一经披露马上抢占了新闻头条。27日稍晚,少林寺官宣证实了这个信息。全网开始关注这位少林掌门背后的钱、权、色生意。

标题:山东入室抢婴案不追诉买家,寻亲家属再呼吁买卖同罪
作者:李在磊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25-07-20
这是一个被反复讨论却始终难以真正解决的问题:
在拐卖儿童的链条中,最关键的买家角色,往往因追诉时效已过而逃脱法律惩罚。在这起个案中,孩子被撬门抢走、家庭苦寻十八年,最终却等来一句不予起诉”——这样的结果,不只是对亲情的嘲讽,更是对法治公信的怀疑。
这篇报道的价值,在于不是简单叙述个案,而是通过个案冷静还原司法流程,深入剖析追诉时效在实践中如何异化为逃罪的通道。比起情绪煽动,作者选择理性发问:收买儿童的法定刑为何如此之低?追诉时效是否合理?当买家收养为名,却参与交易、伪造户籍、隐匿信息,法律该不该继续网开一面?
更值得肯定的是,文章揭穿了好人式买家的道德伪装,法治不能纵容沉默的共犯,时间也不应成为被罪责利用的橡皮擦。(资深媒体人谢宏钰)

标题:规培护士之死
作者:黄依琳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5-07-23
这稿子优点很多。文本不错,阅读节奏到位,该采访的好友和医院医生也都还原了不少信息。一个本有选择却脆弱内耗,把自己逼上绝路的姑娘跃然纸上,令人惋惜。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护士,就必须是那种心细皮实能默默奉献的人才行。像我大概率是做不了这一行的。当经济下行期,各行各业都在加紧卷,压力想必更大。说实话该医院30个岗位收到600份简历,跟社会上一些行业比,已经不算太卷了。
但本文看下来,我还是很纳闷。难道这就是个无法避免的突发事件吗?单位、家庭、社会,就没有办法来挽救这样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资深媒体人冯翔)

标题:再探东北大学学生遇难选矿厂:狭窄的参观通道与脱落的格栅板
作者:陈灿杰 葛明宁 王选辉
       实习生|梁思懿 蒋颖 赵秋伊 张君仪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5-07-26
赶到事发地以探访的形式还原重大突发事件的经过,已成为浮躁的媒体环境下,越来越难能可贵的高难度动作。
这篇文章独家透露的一个最重要信息就是:55名师生是集中走进车间参观的,对事发之初那些仓促发布的信息有着重要的补充和纠正作用。文章试图通过多个角度揭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原因,尤其是采访了格栅板的相关专家以及标准制定者。
光芒并非无死角。如果以介绍基本常识的方式,在交代格栅板作用时,回答一下是否允许工作人员以及机器在上面工作,读者就不用去百度了。当工厂回避格栅板与支撑钢构焊点是否松动等核心问题时,也不用去重点描述那些安全教育短片了。
记者不交代,读者有期待。(经济参考报高级记者程子龙)

标题:讲故事治百病学员上百万 揭秘进医保十余年的神奇疗法
作者:范俏佳
来源:财新周刊
时间:2025-07-14
一篇详实的调查报道,将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诸多争议清晰呈现在公众眼前。记者通过亲身参加心身互动疗法课程,以及多方访谈,获取大量一手材料。报道不仅详细描述了课程中学员汇报奇迹疗效的具体案例——如肺栓塞患者药物减量、罕见病女孩白细胞数值变化等,还深入调查了该疗法的医保报销、商业模式等情况,揭示了其背后利益链条。稍有遗憾的是,报道篇幅略长,若能进一步精炼,或许能更聚焦。(调查记者刘向南)


来源:磨稿子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ig42iks8tSETSy6FaVp4w
编辑:何璇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