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学术经纬 查看内容

张志伟丨“哥白尼式的革命”

2025-7-27 10:24|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8| 评论: 0|来自: 哲学基础

摘要: 张志伟丨“哥白尼式的革命”


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是休谟,一个是卢梭。
在前批判时期,康德属于唯理论的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这一时期的康德虽然在哲学上并没有多大的建树,但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却成就斐然,其中的代表作就是1755年匿名出版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中译本译作《宇宙发展史概论》)。在这部著作里,康德运用牛顿力学来研究太阳系的起源,首次提出了天体演化的星云假说,在科学史上被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后来在深入研读了休谟的著作之后,康德克服了唯理论的局限,开始了“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工作,最终走上了批判哲学的道路。
当康德登上哲学舞台的时候,正是近代哲学陷入困境之时。经验论与唯理论各执一端,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都陷入了困境,而这一困境就集中体现在休谟的怀疑论之中。康德对休谟评价很高,他曾经说过:“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的独断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注4: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译文有改动。)康德爱屋及乌,根据祖上的一些传闻,以为自己有苏格兰血统,事实证明他弄错了。虽然如此,康德与休谟在思想上的共鸣却是有目共睹的,以至于引出了“普鲁士人休谟”和“苏格兰人康德”的戏称。
休谟的怀疑论不仅使唯理论也使经验论的理想陷入了困境。他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一类是关于外在事实的知识。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只要符合自己的法则而不矛盾就一定是普遍必然的。关于事实的知识就不同了。由于关于事实的知识必须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这类知识只能是或然的。由此可见,经验论的理想固然破灭了,唯理论的理想也一样陷入了困境:唯理论试图从理性固有的一些天赋观念推演出全部知识,而休谟却证明理性所固有的观念只是知识的很小部分,而且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使哲学在认识论问题上走进了死胡同,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启蒙主义的基本精神内部发生了矛盾,这就是理性与自由之间的冲突。
其根源在于,近代哲学家们所倡导的理性主要是一种“科学理性”,这就使哲学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种机械决定论的自然观。哲学家们试图将科学方法推广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他们相信无论自然、社会还是人类自己统统服从于统一的法则,那就是自然的因果律,一切事物都可以由此而得到合理的说明。因此,人与自然万物没有什么不同,一样服从于共同的自然法则,他不过是一架更精密更复杂的机器而已,例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的一本小书就叫做《人是机器》。结果,当哲学家们把科学理性贯彻于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的时候,不仅自由而且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都成了问题。法国思想家卢梭将自然与文明,道德与科学对立了起来,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启蒙主义的这一内在矛盾。
如果说休谟的怀疑论使康德深入到了科学知识的基础问题,那么可以说卢梭对于启蒙主义的反思则使康德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局限和自由问题的重要意义。
康德从小体弱多病,为了有时间和精力完成他的历史使命,康德从青年时代起就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生活规律,例如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午睡,几点起来散步等等。他一生严格遵守这些生活规律,准时到了可以让邻居用来对表的程度。然而也有例外:为了阅读卢梭的《爱弥尔》,康德甚至放弃了散步,而且从此在他的书房里多了一幅卢梭的肖像,这是惟一的装饰。康德曾经这样描述卢梭对他的巨大影响:我过去认为惟有知识能够造福于人类,所以我以有知识为荣,鄙视哪些无知的人们。是卢梭纠正了我的偏见,教会了我尊重人。从卢梭那里,康德意识到,具有多少科学知识与人的道德尊严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关系。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完全可以是有德性的,而一个有知识的人却不一定是有德性的,而且是道德而不是知识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对康德来说,无论知识问题还是自由问题,其实都与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相关,那就是形而上学问题。
形而上学是古典哲学的核心部门,它要解决的是宇宙万物统一的基础、本质和根据的问题,因而被人们看做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形而上学一向标榜科学,或者说它的最高理想就是成为科学乃至“科学之科学”,因而对许多哲学家来说,如果形而上学不能被证明是科学,那么人类知识的大厦就面临着失去基础的危险,现在哲学家们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危险。在形而上学问题上,哲学在哲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争论中,几乎变成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我们实在无法在它之中找到一丝一毫科学知识的特征。更严重的是,正是形而上学企图成为科学的理想缔造了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并且形成了科学万能的观念,尽管这种“科学世界观”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它亦将我们迫入了有可能丧失自由、泯灭人性的困境之中。

来源:哲学基础
编辑:杨泓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