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第27届重庆新闻奖评选中,共有400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60件,二等奖100件,三等奖185件,特别奖55件。7月10日起,重庆记协刊发部分获奖作品信息、推荐理由、获奖感言、记者手记等,供各新闻单位、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借鉴。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卢作孚 【所获奖项】:第27届重庆新闻奖(新闻纪录片)一等奖 【原创单位】: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北碚区融媒体中心 【刊播媒体】:重庆卫视、爱奇艺 【刊播日期】:2024-8-25 【作播日者】:集体(李鹏、余季波、黄翔、赵勇、张钦、徐蓓、李斌、王祯、杨芸、吴旭、刘艳、唐晓露、周卉、周自横、李侗、郭刚、刘卫国、吴镝、肖沛松) 【编播日辑】:集体(李鹏、余季波、黄翔、赵勇、张钦、徐蓓、李斌、王祯、杨芸、吴旭、刘艳、唐晓露、周卉、周自横、李侗、郭刚、刘卫国、吴镝、肖沛松) 作品链接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北碚区融媒体中心《卢作孚》 推荐理由 卢作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极具代表性的爱国企业家、启蒙知识分子与社会改造者。他不仅以非凡的胆识与智慧创办民生公司,打通了长江航运命脉,更在重庆北碚亲自实践乡村建设理想,推动教育、卫生、文化、工业多领域的系统发展,构建出一个现代化乡镇样板。这两项成就,在民族危亡之际成为大后方物资与文化命脉的坚实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中的重要里程碑。 1953年,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卢作孚是“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今天,中国正集全社会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并举。在这个语境下,重回卢作孚的道路,不仅是回望一个企业家个人奋斗的光辉历程,更是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建起一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本片通过系统梳理卢作孚一生的思想演进与实践路径,结合新历史主义与微观史学的叙事策略,多维度展现其在抗战、教育、交通、乡建等领域的关键贡献,同时也以更年轻化、具穿透力的影像语言,唤起当代观众对“民族脊梁”这一概念的重新理解。 今天的我们,仍然走在现代化的路上。卢作孚的选择、牺牲与坚持,仍值得被看见、被思索、被铭记。这不只是历史的致敬,更是现实的召唤。 记者手记 本片是迄今为止在内容上最完整、在制作上最高规格的卢作孚先生传记片,共5集,每集50分钟。 卢作孚先生,不只是商界巨擘,更是一位锐意进取的社会改革者。他以交通兴国、实业报国为己任,推动中国现代化。这部纪录片以崭新的视角与叙述方式,重新发现一个复杂而鲜活的卢作孚。 在方法论上,《卢作孚》延续了《大后方》、《城门几丈高》、《西南联大》的探索路径,融合新历史主义与微观史学的视角,既关注时代洪流,又深挖个体选择。我们不止呈现卢先生的“成就”,更追问他如何在国家命运与个人抉择间反复试探、不断前行。他的故事,不只是史实堆砌,而是历史与人的双向成就。 在视听语言上,我们构建了多维叙事空间:实拍是骨头,史料是血肉,再现镜头补气,动画和漫画,是灵魂在飞。声音空间也大有文章——地方俚语、民谣、角色配音交织其中,让时代的气息渗入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我们尝试用年轻化的语言打开历史的闸门:节奏明快、结构灵活,加入动画元素与当代表达,让这部纪录片既厚重又好看。我们希望,年轻观众看到的不只是卢作孚的过往,更是那个时代留给当下的答案与回声。 创作这部片子,是一次穿越历史的对话,也是一场与当代心灵的碰撞。历史从不遥远,它就藏在那些被忽略的名字背后。而卢作孚先生,值得被重新记起。 来源:重庆记协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DMdmy_7BLP749O27G6Z2g 编辑:杨泓艳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