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 全国首笔“亩均英雄挂钩贷款”在津落地

2025-7-17 22:10|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2| 评论: 0|来自: 重庆记协(公众号)

摘要: 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 全国首笔“亩均英雄挂钩贷款”在津落地
引言
在第27届重庆新闻奖评选中,共有400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60件,二等奖100件,三等奖185件,特别奖55件。7月10日起,重庆记协刊发部分获奖作品信息、推荐理由、获奖感言、记者手记等,供各新闻单位、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借鉴。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全国首笔“亩均英雄挂钩贷款”在津落地
【所获奖项】:第27届重庆新闻奖(消息)一等奖
【原创单位】: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刊播媒体】:江津报
【刊播日期】:2024-09-20
【作播日者】:廖秋平、王笑伊
【编播日辑】:肖彦、蒲泽熙
作品链接
江津融媒体中心
《全国首笔“亩均英雄挂钩贷款”在津落地》


推荐理由
作品选题聚焦全国首笔“亩均英雄挂钩贷款”这一创新金融产品在江津的落地实践,选题聚焦国家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沿实践,具有较高的政策敏感性和新闻时效性。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践行“四力”,深入企业车间、银行、政府部门进行多维度扎实采访。写作上化繁为简,用通俗接地气的语言,将抽象的“亩均效益”改革政策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融资成本挂钩工具,深刻揭示了该创新产品如何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痛点,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实现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记者手记
2024年9月,当我们走进重庆胜禹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听到胜禹新材的负责人讲述这600万元“亩均英雄挂钩贷款”如何解了燃眉之急,并激发了他们优化产线、提升亩产效益的强烈意愿时,我们深刻感受到这项创新金融产品的澎湃生命力。那一刻,我们明白,报道全国首笔“亩均英雄挂钩贷款”落地,对于我们而言,将不仅是记录一个“零的突破”的事件,更是探寻一场静水深流变革的“奇妙旅程”。
在采访江津区经济信息委和华夏银行重庆分行相关负责人的过程中,我们反复梳理这个创新产品的逻辑链条:如何将宏观的“亩均论英雄”改革导向,具象化为一个可量化、可操作的金融工具?“亩均增加值”这个核心指标如何科学测算?动态挂钩、“前高后低”的利率设计又如何精准传导压力与动力?这些看似枯燥的细节,恰恰是撬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点。采访中,我们记忆最深刻的一点,是政企双方对此项创新的热忱初心和精准考量。江津区经济信息委的同志谈到政策设计的初衷——不是简单给钱,而是用金融杠杆引导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华夏银行重庆分行的客户经理则详细解释了风控逻辑,如何在支持创新与把控风险间找到平衡点。
最打动人的,还是企业的真实反馈。胜禹新材的负责人拿着贷款合同,感慨地对我们说:“以前融资主要看抵押物和报表,现在‘亩均效益’成了硬指标。这笔钱像‘及时雨’,更像个‘指挥棒’,逼着我们要把每一寸土地都用出最大价值!”这种内生动力被激活的状态,正是设计者最希望看到的成效。
在稿件的撰写中,我们力求剥开专业术语的外壳,用平实的语言讲好这个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故事。将政府治理智慧、金融创新逻辑和企业发展诉求,融汇在一个鲜活的基层实践案例中。这次报道经历让我们确信,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其价值最终要体现在车间机器的轰鸣声里,体现在企业主舒展的眉头上。发生在江津的这个“零的突破”,其意义远不止于一笔贷款,它更是一种新机制的破土萌芽,为更广阔天地提供了可借鉴的种子。



来源:重庆记协(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