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舆论关注的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仍在舆论漩涡…… 只不过,随着机构媒体的集体“退场”,纷乱的舆论场充满了各种揣测、不安和对真相的渴求。 7月8日,甘肃官方发布通报,对发生在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的一起严重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权威”回应。 尽管当地回应后,引发更强烈的质疑,但官方后续并未予以解释。 此外,也是在8日以后,代表公众知情权的一众机构媒体,开始了“集体撤离”。 当严谨,负责且权威的媒体集体沉默后,使得公众获悉有关事件信息的渠道,变得单薄起来——除本就被质疑的地方政府,只剩下网民揣度与自媒体的猜测。 更多的网民和舆论将矛头对向媒体。讽刺和挖苦机构媒体的集体沦丧的同时,更对调查记者的“失职”给予批评。 事实上,对某一事件到底能不能关注,机构媒体有着自己无法对外明言的苦衷——何况,更多的媒体领导,越来越官僚,越来越更在乎自己的位置—— 而“公职”行为的调查记者,在某种程度下,更像一群弱势群体。 不过自昨天开始,缄默的媒体突然开始有了声音。这次,率先发声的是上海的官媒。 先说“长三角之声”,这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旗下的新媒体。 昨天既7月11日下午14.41分,“长三角之声”刊文说: 甘肃天水儿童铅中毒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近日已有一名天水患儿来到上海医院就诊。上海医学专家指出,血铅含量超标治疗需要一定时间,逐步降低血液内铅浓度,相比于成人,儿童更容易铅中毒。环境污染、不合格食品、玩具甚至文具都可能会导致儿童血铅含量超标…… 尽管只是一篇科普文章,但也是近几日来难得一见的官媒讨论此事,且文章明确提出除了不合格食物,环境污染也是儿童更容易中毒的途径。 这与最近被广泛怀疑和讨论的可能性,形成了互动。 除了“长三角之声”,上海另一家机构媒体“看看新闻”,也在间断几天后开始再次发声。 昨天下午14.36分,“长三角之声”转发“看看新闻”的一条视频加文字的报道《幼儿血铅异常事件谁是罪魁祸首》说道: 这起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以233个孩子的健康甚至未来为代价,撕开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 公众期待彻查与严惩,更祈祷这些被铅毒侵蚀的稚嫩生命,能在及时的救治与全社会的关爱下,尽快恢复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报道中,“看看新闻”还采访多位学生家长。有家长在视频中告诉记者:甘肃当面给的检查数据与西安医院给检查的结果相差巨大。 视频还显示,看看新闻的记者楚华甚至赶到事发幼儿园进行了调查采访。 楚华记者在视频中,谈到了她调查的一个细节: 有家长告诉她,早在去年五月,他们从新查了群里的聊天记录,就发现了颜色鲜艳的事物。 也是在去年五月,已经有孩子检测出血铅异常。 然而过去的整整一年,却没有人发现异常…… 另一家公开发声的上海媒体,是有官方背景的“观察者网”——这家位于上海的媒体在昨天公开发文称: 一位家长表示,从事情发生到目前,没有任何一方主动联系过他们,家长们均是自发来给孩子做检查,且检测结果与在甘肃天水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文章提到,在场的多位家长表示,对于目前公布的涉事幼儿园三色枣发糕和玉米肠卷在抽检时添加剂超标,疑似成为孩子血铅异常原因的说法表示不认可。 “三色枣发糕和玉米肠卷一星期孩子也就吃那么一两次吧,咋可能中毒这么严重?” 而作为上海最有全国影响力的财经媒体既《第一财经》,也在昨天开始针对血铅事件再次发声。 特别是在昨天既7月11号下午17:26分,这家位于上海的机构媒体,在编发一条短视频直指:谁在隐瞒?谁在撒谎。 值得一提的是,出镜的女记者甚至直言: 真相何时才能付出水面…… 原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we8b3YQ3z2J7y6DRhIRIQ?poc_token=HKWWc2ijkGNZXZRpFv3--uu8tML_doQDUhRKpqlv 编辑:张家乐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