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书写时代, 镜头记录变迁。 7月11日, 重庆市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 第二片区赛在万州举行。 来自万州、黔江、涪陵等 19个区县的新闻工作者齐聚平湖之畔, 用沾满泥土芬芳的一线故事, 诠释新闻人的使命担当。 本次“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万州区委宣传部、万州区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重庆三峡文化旅游传媒集团协办。 “记者是什么?是在他人望而却步的悬崖边,依然选择举起话筒、扛起机器的人,是大地心跳的聆听者,是时代脉动的书写者。”来自奉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卢娥以《悬崖边的答案》为题,从一档栏目的开办、播出,深刻诠释了记者的使命担当。 “记者的‘蹲’,是扎进泥土倾听的耳朵,是贴地飞行的担当。”来自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刘婷茹以《在马家村的土地里 我找回了初心》为题,讲述记者助农销售白菜的故事,进一步深刻诠释了什么是记者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 “我忽然意识到,我所记录和见证的一切,不正是我们国家乡村基础教育最朴素、最生动的表达么?”来自巫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熊威在动听的音乐背景下,娓娓道来山里娃和一场星空音乐会的故事。 来自黔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宋昊轩、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周洁、丰都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林雪琴、垫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周丹丹,分别讲述了以笔凿开白垩纪文明、为114名“无名氏”点亮身份、关注罕见病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中考、为三位在悬崖守护600余种濒危药材的花甲老人“画像”的故事,以俯身泥土的作风,让“不可见”被看见。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琪在讲述中说,曾自嘲栏目屡办屡停,但采访周家大堰时村民腰系草绳凿渠八年的壮举让他震撼不已,从中获得启发和能量,从此在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来自云阳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谭启云讲述了随科考队蹲守两月,在汤溪河捕捉到野生长江鲟生命存在的故事,让“生命的奇迹”再现镜头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向仕斌带着一个记者与“95后”青年劳模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记录的力量。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徐磊以一对残疾夫妻的“无声双人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彭智力以七旬老人的百步长情,忠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紫娟以渝忠客2180轮渡的温情航道,武隆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岚清以“六十年前母亲追着喂饭,六十年后儿子哄母亲吃饭”的温情故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龚雪梅跟随村医谭凯的脚步,感受他扎根大山守护乡亲健康的大爱无言,长寿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黄兰平从两个“好人”的故事讲述中,带着大家看见时代的温度,南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甘昊旻带着全国劳模冯秋容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那些在泥土中书写传奇的人们。 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 一句句振奋人心的演讲词, 诉说着有温度、 接地气的重庆故事。 选手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的鲜活故事,不仅向观众传递着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也展现着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以泥土味沉淀真情,用创新力破局求变,让新闻的笔力穿透现实沟壑的生动剪影。 经过激烈地角逐, 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 一等奖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刘婷茹、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陈琪; 二等奖 巫山县融媒体中心熊威、 忠县融媒体中心杨紫娟、 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的林雪琴; 三等奖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向仕斌、 巫溪县融媒体中心谭凯骊、 垫江县融媒体中心周丹丹、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宋昊轩、 武隆区融媒体中心杨岚清。 此外, 经评委集体研究, 评选推荐刘婷茹、陈琪、林雪琴、 杨紫娟、熊威5名选手 参加全市总决赛。 让我们一起 为好记者点赞! 祝贺他们! 编辑:张家乐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