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协 . 媒体的媒体,新闻的新闻
7月3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在人民日报社组织召开“全媒体时代改进作风文风”专题评议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国财经报等全国性行业类媒体,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河南日报等地方媒体相关负责同志和编辑记者代表参会并作交流发言,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参会评议。 参会代表介绍改进作风文风进展情况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部务委员、综合室主任于春晖表示,理论宣传从理念、策划、机制三个方面改进文风:牢固树立“政治性+专业性”“新闻+理论”的理念,突出思想性、学术性、大众化,打造新栏目新品牌;按照“新闻+理论”的理念和速度策划刊发重头理论文章;秉持“全社一盘棋、开门办理论”的理念创新理论宣传策划机制。
新华社国内部央采中心第一采访室主任朱基钗表示,新华社不断推进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着力深化新认识、把握新角度、挖掘新材料、运用新表达、锤炼新话风,通过重大创新性稿件锐意突破,媒体融合深度探索,不断开辟报道新空间,回应社会新期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制片人王世玉表示,相比自媒体,专业的、掌握权威资源的媒体有更深的根、更肥沃的土地和更好的养分。只要找到贴近百姓的选题和适合新媒体传播的表达,我们就能提供真正准确的、有价值的信息,也让专业的记者在这个全媒体时代焕发新生,更茁壮地成长。
光明日报社教育体育部副主任王斯敏表示,光明日报改文风的思路是:总体上,立足思想文化大报定位,提倡文气、清雅气、书卷气,反对俗气、八股气、粗鄙气;对写作,坚持“用小角度讲大道理,用妙故事化硬题目,用好文笔活泛题材”;对稿件,要求“大稿不空泛、小稿不单薄。宏大叙事不忘彰显一花一叶,微观视角也能折射时代大局”;对新媒体产品,要求“以精对新、以深对浅、以准对快、以稳对变”。
中国日报社记者彭译萱表示,健康的社会既要鼓励人进行深度思考,也要包容人对轻松内容的追求。有流量不一定赢得人心,但没有流量肯定不代表人心。
中国财经报社记者敖阳利表示,中国财经报社通过组织基层采访活动,鼓励记者深入一线转变作风文风。财政媒体讲好故事需兼顾政策高度与民生温度,以“大时代,小视角;硬主题,鲜故事”为核心,用鲜活故事诠释时代主题。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助理杨川源表示,“川源蹲点工作室”以改进作风文风为核心竞争力。每个记者心里都有一颗随时可以被点燃的火种,改进作风文风需要点点滴滴地带动,需要实实在在的抓手。
河南日报社副总编辑万川明表示,河南日报通过坚持内容为王、践行“四力”要求、推进体制改革,以版面之变引领文风之变;通过打造垂类中心、特色品牌,重建用户连接;通过求新意,重心意,做强策划打造传播精品。
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开展评议
道德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常务副校长)刘福广表示,全国媒体推进作风文风建设成效是显著的,但也有一些媒体在一定程度还存在宏大叙事多、生活视角少,素材归纳多、深入调研少,跟从热点多、主动引导少,技术依赖多、应对挑战少等现象。他提出四点建议:坚持“大主题”与“小切口”并重;坚持“上网络”与“下基层”并重;坚持“追热点”与“定旋律”并重;坚持“用技术”与“讲人性”并重。
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党委委员、秘书长(拟任)尹小贝表示,全媒体时代改进作风文风,新闻舆论工作一是要始终坚持新闻价值最大化,新闻应当是历史的记录者。二是始终坚持媒体自身定位。为特定受众持续提供具有自身鲜明特性的新闻服务,既是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方法和路径。
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季为民表示,全媒体时代作风文风存在新媒体平台同质化、互动反馈机制不健全、技术应用表层化等问题。他建议在“短”字上下功夫,突出信息密度与传播精度;在“实”字上做文章,注重场景化表达与精细化叙事;在“新”字上求突破,积极采用新技术和任用新人。
道德委员会委员、首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部部长张韧表示,全媒体时代改进作风文风,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坚持正确导向,锤炼“四力”强化职业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聚焦民生关切;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有效运用AI技术,打造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道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宣传部传媒监管局副局长蔡晓宇表示,好的作风文风重点是把握好五个字,第一个是实,真实、朴实,实字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第二个字是新,关键是清新、新鲜,具有时代感;第三个字是精,精益求精,精品迭出;第四个字是宜,因地制宜,文质相辅;第五个字是格,要别具一格,各具特色,塑造独特品质。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作总结发言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新闻道德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思扬作总结发言,他综合八家新闻单位代表的分享、各位委员的评议意见,结合当前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从6个方面对全媒体时代改进文风提出意见建议: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稳思想之舵,筑牢改进文风的“定盘星”;二是深耕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夯实改进文风的“压舱石”;三是传承优良传统,激发创新活力,激活改进文风的“动力源”;四是遵循传播规律,创新表达方式,拓展改进文风的“新路径”;五是强化用户意识,提升服务效能,搭建改进文风的“连心桥”;六是完善制度保障,构建长效机制,筑牢改进文风的“防火墙”。
编辑:梅镕缨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