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书品天下 查看内容

新书速递:《怎么说 怎么答:全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

2025-6-24 23:11|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6| 评论: 0|来自: 光明网

摘要: 新书速递:《怎么说 怎么答:全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


《怎么说 怎么答:全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刘伯贤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5年5月,58.00元

   ■刘海明

  近日,收到刘伯贤师兄赠送的新作《怎么说 怎么答:全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以下简称《怎么说 怎么答》)。这是一本从全媒体语境角度研究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专著,读罢油然而生敬意。刘伯贤长期从事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工作,作为学者型官员,能把言说实践的心得上升到知识创造的高度,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正是一本著作的价值所在。就知识创造而言,本书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贡献。

  其一,有助于构建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知识系统。

  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实践性强,容易给读者造成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实操性工作跟理论无关,这样的刻板印象是对知识生产的认识偏差造成的。事实上,知性和理性并不产生新知识,知识来源于人们的感性认识,根植于实践中的经验才是知识的来源。经验知识通过理性的审视和实践应用,检验这类知识的真理性。相反,实践方面苦思冥想式的知识生产形成的所谓“知识”,由于脱离实践只能飘在半空,并不具备真正的实用价值。

  《怎么说 怎么答》是标准的经验知识,根植于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这门言说实践的土壤中。该书提供了言说实践方面新的知识,称得上“是一本有助于提高‘言值’的书”(《序言》)。这样的言说知识的价值,建立在可以实践推广的基础上。通览全书,不难发现其有助于重构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专业知识系统。这样的知识系统不是封闭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

  关于本书的知识系统,不妨以“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核心功能”为例。在这部分,作者构建了三个知识要点:其一,“有利于建设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感召力”;其二,“有利于畅通社会沟通渠道,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其三,“有利于创新社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这样的知识子系统作为知识的“建筑材料”,成为本书知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二,积极探索了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实践规律。

  尊重知识是当代社会的基本共识。不少人虽然看到了知识的美,却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之美的真谛。真正的知识之美,“美”在解释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言说实践在内的经验知识,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业实践的规律。

  从可以感知的知识系统到探索言说实践的内在规律,知识生产的一小步,实则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于长期从事言说实践的新闻发言人和舆情回应者来说,要让自己的知识系统符合实践规律,考验的是当事者专业实践和理论实践的综合能力。

  《怎么说 怎么答》的知识系统是作者在言说实践中对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内在规律的积极探索。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力图通过实务探讨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深化对话语表达规律的认识”。这样的探索规律的意识就是理论实践的“指南针”,帮助作者进入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世界里。在这里,作者发现了“上医治‘未病’”,把华佗长兄的预见性治病救人的理念引入新的专业领域。在这样的世界里,作者发现了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中的13类“问题表达”。每一种“问题表达”是违背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规律的表现。

  其三,有效开辟了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心理路径。

  当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成为时代的显学,这方面的知识生产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知识生产繁荣的背后,也是一场激烈的智力竞赛,每个有志于探索言说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希望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在《怎么说怎么答》中,作者尝试探索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心理路径。沿着这样的路标,读者不难感受到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不是简单的言说艺术,而是如何建立政府部门和民众双方的心理感应的艺术。

  世界上,最难测度的是人心。洞悉人心者,不论自己置身何处,都不会处于完全的被动当中。尤其是在回应民众的普遍关切时,就等于拿到了解决问题的“参考答案”。研究民心,顺应民心,就没有开不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也没有不成功的舆情回应。言说只有与民意同频共振,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探索适合新闻发布与舆情回应的心理路径,需要针对民心的变化对症下药。作者在言说实践中深知心理路径的曲径通幽,阐释了民意的“脾气说”,认为舆论是有“脾气”的,把“脾气”解释为内在规律,因为在全媒体语境中,舆论场域七嘴八舌,众声喧哗,每个个体可谓“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的“状元郎”都是靠自己想象力把感性经验抽象出新的知识和新的知识框架,把规律性的东西形象地表述出来,满足读者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应该说,《怎么说怎么答》就是这种三位一体的新标杆。

 

来源:光明网

链接: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5-06/18/nw.D110000zhdsb_20250618_3-20.htm?div=-1

编辑:张席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