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好!
2月11日上午,报社举办第五届新闻业务首席岗位聘任仪式,社领导为参会的新闻业务首席岗位人员颁发聘书。
吴薇 用设计的力量讲述故事用图像的语言触动人心
胡宇齐 不负信任 向难而行
首先,非常感谢报社给我这份荣誉。首席二字,代表着对于过往工作的肯定,这种被看见、被认可,本身就是一种持久的激励。首席二字,也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怎样在过往工作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不负信任,是需要用整个任期来回答的命题。 景一鸣 凝聚力量做好监督报道
再次应聘首席,我的方向更明确了。做好业务带头人,凝聚大家的力量,磨亮监督报道这把利剑。
具体到部门的工作,我们需要持续关注三大块内容。分别是公开报道、内参以及我们的新媒体产品。今年开年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工作十几年,第一次上北京两会,观察问题的视角高了一块,对内参尤其是建议内容的走向是个很好的启发。
在公开报道方面,我们会继续关注各类民生难题。中国步入重度化老龄化社会,北京把老老人、小小孩单拎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2024年,北京的养老助老事业蓬勃发展,在很多方面甚至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在继续推动过程中,解决老老人、小小孩生活方方面面遇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关注点。今年新开办的晚报邻里周刊,可以是有事儿好商量的一种延伸,我们发现,过去很多社区难题众口难调的真正原因,不是各类意见的冲撞,而是某些声音没有得到关注,没有人来解答,从而把问题变成了情绪,邻里周刊能不能成为新的居民议事平台,我充满期待。
最后谈到新媒体,这是我在过去两届首席记者任上关注较少的地方,我打算在任期内补足这部分内容。这一部分我也有新的打算,准备新的尝试。让新媒体内容形成监督报道内容的拓展,不照搬报道原文,采取新媒体的叙事手段,调整更合适的发布时机,来引起更多人关注。
孙毅
融媒竞争中的老兵新传
很荣幸,又一次荣获北京日报社首席记者称号,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刚刚过去的2024年,正好是我参加工作20年,职业生涯走到一半,是标准的中生代。实际工作中,能感受到,在记者这个岗位上,我已经算老兵了,大批的后起之秀,让我感到后生可畏。
我很喜欢记者这个岗位,因为这个岗位能接地气、察民情。我不相信记者这个岗位会消亡,新闻更不是无用的行当。在融媒体竞争的大浪潮中,记者,尤其像我们这样的调查记者,如何搏杀出生机,是新的课题。
过去几年,我频繁与摄影部、视频部合作,也与融媒相关同事一起,创作过不少融媒体作品。这些作品,有调查暗访、有人物专题、有专访也有小剧场,收获不小,向同事们学到很多新东西。
在当下这个时代,渠道被互联网平台掌控,我们需要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存在感。
但可贵的是,我们有北京日报这块响亮的招牌,我们有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的专业采编融媒体队伍。
当我们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当我们提出的建议被主管部门采纳,当采访对象把我们的报纸版面郑重其事地挂在墙上,当热心网友在新闻评论区留下感人至深的话语……我们知道,在北京日报的大框架下,脚踏实地地工作,产出货真价实的新闻精品,在这个整体浮躁、夸夸其谈的网络环境下,尤为珍贵。
内容,还是内容,这是我们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及新媒体矩阵最可贵的财富。挖掘、制作、营销我们的高质量内容,依然可以让我们成为挺立潮头的弄潮儿。
征途虽艰险,吾辈当自强。
杨萌 砥砺前行,共创新篇
今天坐在这里,我既心怀感恩,也深感责任重大。这是我第三次当选首席,两个双年周期,再加上即将到来的两年任期,我想分享一下我感悟的变与不变。
回望过去的四年,我最深刻的感悟是,媒体融合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四年前还是个小婴儿的客户端,经过迅速成长,现在有了日报版、晚报版,还有上线了学习版、服务版等等,成为了初具规模的超级客户端。在客户端这个位置,我感觉责任与压力并存,因为新媒体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们必须一刻不停地学习、一刻不停地创新,才能让自己不被落下。必须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让自己前进一小步。
站在报社媒体融合的最前线,几年下来我感觉我们作为新媒体端口,跟采访部门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多。就以我所在的光影记忆工作室为例,最开始我们都是几个人摸着石头过河,采访线索都是靠自己去联系。后来,我们越来越多跟其他部门合作。比如去年我们跟特别报道部一起打造了“北京三万里”,跟国际传播部合作了“光影京华”,今年特别报道部的两名同事加入了我们工作室,我们继续深度合作了“北京三千年”,还跟科教部合作了“古建传奇”等等。将来不管是客户端还是工作室,我觉得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合作和融合的力度,各部门一起携手把工作做好。
当然,在这些变化背后,也有持之以恒的不变。作为报社的新媒体发布端口,不管什么时候,新闻发布是第一位的。始终不变的是党报的底线,是我们脑子里紧绷的这根弦。精准提炼标题、优化呈现形式,让新闻既有速度又有温度,这些工作看似平凡,但守好新闻发布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媒人最基础的职责,也是必须扛稳的责任。
最后还有一点感受,几年下来,在报社我已经从一名新兵变成了一名老兵。那么在新的首席任期,我觉得自己还有一个责任,就是以老带新,主动分享一线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年轻同事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我始终相信,个人的成长只有融入集体的发展才有意义,而团队的薪火相传,正是党媒事业永葆活力的根基。
来源:北京日报嘚吧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FlLYnMaVdxBslw3a3Av6g
编辑:刘诗扬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