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送你一朵小红花”

2025-2-12 21:56|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4| 评论: 0|来自: 北京日报嘚吧嘚

摘要: 2月11日上午,报社举办第五届新闻业务首席岗位聘任仪式,社领导为参会的新闻业务首席岗位人员颁发聘书。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

 

2月11日上午,报社举办第五届新闻业务首席岗位聘任仪式,社领导为参会的新闻业务首席岗位人员颁发聘书。

 


聘任仪式上,靖云社长对新当选的首席人员表示祝贺并指出,首席制是报社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席人员一要做业务上的尖子,始终保持钻研劲头,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二要做融合的先锋,围绕“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目标,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大潮;三要做党报的模范,时刻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辜负报社对首席的期望。
义林总编辑希望各位首席树立融合传播思维,始终保持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与热爱,当好党报基因的传承者。

 


聘任仪式前,人事处把精心准备的小红花给每一位新当选的首席佩戴到胸前,可谓仪式感拉满。会上,有五位小伙伴作为首席代表发言,他们中,既有已经连任五次的首席美编,也有初次获聘的首席评论,快来听一听他们的获聘感言吧。

 

吴薇

用设计的力量讲述故事用图像的语言触动人心

 


站在这里,我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荣幸与感慨。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连续5任首席美编的心路历程。从2016年到2025年,这不仅仅是时间的跨越,更是融媒时代变革的见证,是我与北京日报社共同成长、共同奋斗的10年。
记得2016年初,当我第一次接过首席美编的聘书时,心中既激动又忐忑。那时,融媒的概念还刚刚兴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我深知,作为一名美编,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不仅要坚守设计的本心,更要勇于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让视觉语言在融媒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0年间,我们见证了北京日报社从单一的纸媒向融媒体转型的辉煌历程。每一次版面的革新,每一次融媒体产品的推出,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智慧。我们团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编”,而是成为了融媒时代的内容创作者、视觉传播者。我们学会了用设计的力量讲述故事,用图像的语言触动人心,让新闻更加生动、更加贴近读者。
连任首席美编,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崭新的开始。每一任的结束,都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挑战的期许。我深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跟上融媒发展的步伐。于是,我们团队一起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尝试新的技术手段,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北京日报特色的视觉作品。
如今,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上,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首席美编,我们将继续秉承初心,勇于担当,不断前行。我相信,只要我们团队保持对设计的热爱,对创新的追求,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多精彩的视觉盛宴。
最后,我再次感谢北京日报社给予我的信任与支持,感谢同事们的陪伴与共同努力。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北京日报社融媒发展的新篇章!

 

胡宇齐

不负信任 向难而行

 

 

首先,非常感谢报社给我这份荣誉。首席二字,代表着对于过往工作的肯定,这种被看见、被认可,本身就是一种持久的激励。首席二字,也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怎样在过往工作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不负信任,是需要用整个任期来回答的命题。
眼下,媒体工作压力很大。当“10万+”还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与苦恼,已经有人喊出了“10万赞”“10万转”。当报网融合成为基本操作,2.0版本的创新路在何方?流量带来的焦虑,影响力榜单呈现的竞争,正如媒介生态的变化那样,普遍又深刻,成为每个媒体人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作为首席,唯有向难而行,识变应变,破题解题。
我们会紧跟潮流,以防一不小心就被时代的列车抛弃、碾压,连句说再见的机会都不给。舆论场上的热度话题,受众更加喜欢的方式,新闻发布的时度效,深度文章的着力点……我们会在一篇篇的稿件、一张张的图片、一款款的创新产品中,探索新时代的媒体工作规律,日积跬步,以至千里。
我们会坚守初心,在众声喧哗与纷繁世相中,始终坚持首都党报理当秉持的社会价值。报社创造的良好环境,前辈老师的言传身教,优秀同事的激励带动,让我们以及作品身上,烙印着“主流媒体”的身份标识。流量再卷,风潮再大,我们也会敬畏不能突破的底线,必须捍卫的价值。
“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也有人在夜深人静时打磨作品,在寒风烈日下奔走采访,为一个创意绞尽脑汁,为完美呈现辛苦付出……首席团队必将铭记嘱托,怀着热爱,怀着敬畏,用一张张脚踏实地的“敬业福”,换回稳稳当当的“平安福”。
最后,很开心能与敬爱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奔赴又一个征程,期待蛇年“编辑部的故事”能够更加精彩。

景一鸣

凝聚力量做好监督报道

 

 

再次应聘首席,我的方向更明确了。做好业务带头人,凝聚大家的力量,磨亮监督报道这把利剑。

 

具体到部门的工作,我们需要持续关注三大块内容。分别是公开报道、内参以及我们的新媒体产品。今年开年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工作十几年,第一次上北京两会,观察问题的视角高了一块,对内参尤其是建议内容的走向是个很好的启发。

 

在公开报道方面,我们会继续关注各类民生难题。中国步入重度化老龄化社会,北京把老老人、小小孩单拎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2024年,北京的养老助老事业蓬勃发展,在很多方面甚至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在继续推动过程中,解决老老人、小小孩生活方方面面遇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关注点。今年新开办的晚报邻里周刊,可以是有事儿好商量的一种延伸,我们发现,过去很多社区难题众口难调的真正原因,不是各类意见的冲撞,而是某些声音没有得到关注,没有人来解答,从而把问题变成了情绪,邻里周刊能不能成为新的居民议事平台,我充满期待。

 

最后谈到新媒体,这是我在过去两届首席记者任上关注较少的地方,我打算在任期内补足这部分内容。这一部分我也有新的打算,准备新的尝试。让新媒体内容形成监督报道内容的拓展,不照搬报道原文,采取新媒体的叙事手段,调整更合适的发布时机,来引起更多人关注。

 

孙毅

 

融媒竞争中的老兵新传

 

 

很荣幸,又一次荣获北京日报社首席记者称号,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刚刚过去的2024年,正好是我参加工作20年,职业生涯走到一半,是标准的中生代。实际工作中,能感受到,在记者这个岗位上,我已经算老兵了,大批的后起之秀,让我感到后生可畏。

 

我很喜欢记者这个岗位,因为这个岗位能接地气、察民情。我不相信记者这个岗位会消亡,新闻更不是无用的行当。在融媒体竞争的大浪潮中,记者,尤其像我们这样的调查记者,如何搏杀出生机,是新的课题。

 

过去几年,我频繁与摄影部、视频部合作,也与融媒相关同事一起,创作过不少融媒体作品。这些作品,有调查暗访、有人物专题、有专访也有小剧场,收获不小,向同事们学到很多新东西。

 

在当下这个时代,渠道被互联网平台掌控,我们需要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存在感。

 

但可贵的是,我们有北京日报这块响亮的招牌,我们有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的专业采编融媒体队伍。

 

当我们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当我们提出的建议被主管部门采纳,当采访对象把我们的报纸版面郑重其事地挂在墙上,当热心网友在新闻评论区留下感人至深的话语……我们知道,在北京日报的大框架下,脚踏实地地工作,产出货真价实的新闻精品,在这个整体浮躁、夸夸其谈的网络环境下,尤为珍贵。

 

内容,还是内容,这是我们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及新媒体矩阵最可贵的财富。挖掘、制作、营销我们的高质量内容,依然可以让我们成为挺立潮头的弄潮儿。

 

征途虽艰险,吾辈当自强。

 

杨萌

砥砺前行,共创新篇

 

 

今天坐在这里,我既心怀感恩,也深感责任重大。这是我第三次当选首席,两个双年周期,再加上即将到来的两年任期,我想分享一下我感悟的变与不变。

 

回望过去的四年,我最深刻的感悟是,媒体融合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四年前还是个小婴儿的客户端,经过迅速成长,现在有了日报版、晚报版,还有上线了学习版、服务版等等,成为了初具规模的超级客户端。在客户端这个位置,我感觉责任与压力并存,因为新媒体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们必须一刻不停地学习、一刻不停地创新,才能让自己不被落下。必须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让自己前进一小步。

 

站在报社媒体融合的最前线,几年下来我感觉我们作为新媒体端口,跟采访部门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多。就以我所在的光影记忆工作室为例,最开始我们都是几个人摸着石头过河,采访线索都是靠自己去联系。后来,我们越来越多跟其他部门合作。比如去年我们跟特别报道部一起打造了北京三万里,跟国际传播部合作了光影京华,今年特别报道部的两名同事加入了我们工作室,我们继续深度合作了北京三千年,还跟科教部合作了古建传奇等等。将来不管是客户端还是工作室,我觉得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合作和融合的力度,各部门一起携手把工作做好。

 

当然,在这些变化背后,也有持之以恒的不变。作为报社的新媒体发布端口,不管什么时候,新闻发布是第一位的。始终不变的是党报的底线,是我们脑子里紧绷的这根弦。精准提炼标题、优化呈现形式,让新闻既有速度又有温度,这些工作看似平凡,但守好新闻发布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媒人最基础的职责,也是必须扛稳的责任。

 

最后还有一点感受,几年下来,在报社我已经从一名新兵变成了一名老兵。那么在新的首席任期,我觉得自己还有一个责任,就是以老带新,主动分享一线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年轻同事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我始终相信,个人的成长只有融入集体的发展才有意义,而团队的薪火相传,正是党媒事业永葆活力的根基。

 

来源:北京日报嘚吧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FlLYnMaVdxBslw3a3Av6g

 

编辑:刘诗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