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9月全媒之星揭晓!听他们讲新闻如何拍怎么写

2024-12-5 15:26|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57| 评论: 0|来自: 北京日报嘚吧嘚(公众号)

摘要: 根据《北京日报社关于“全媒体之星”的评选办法》,2024年9月在采编人员中产生30名月度“全媒体之星”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
根据《北京日报社关于“全媒体之星”的评选办法》,2024年9月在采编人员中产生30名月度“全媒体之星”,快来看看都是谁吧——

祝贺这30位小伙伴,我们邀请了其中的三位,为我们分享新闻背后的故事——

用VLOG影像日记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
视觉新闻部 武亦彬
9月,北京高规格盛会密集登场,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服贸会,新鲜的黑科技、有趣的新体验云集,特别适合视觉新闻呈现。每年,部门都会策划多个日、晚报图片专题,同事们每天几万步沉浸式“徒步”国家会议中心与首钢园,力求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
展会丰富多彩又出图,但深入现场时,却常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场的动态,拍摄时的感受,采访对象的精彩话语,是没法仅仅通过图片呈现的。好在融媒时代,不仅可以用图片说话,还可以用VLOG把更多图片背后的故事呈现出来。今年,从“沿着长城看中国”采访开始,我尝试在拍摄时,不仅用相机拍图,也用各种手段采集现场视频,记下采访时的感受,做成VLOG。
小变化带来新挑战,除了要拍到满足报纸及新媒体使用的图片,还需要拍大量视频素材;不仅要拍采访对象,还要把镜头转向自己,留下拍摄与体验的画面;设备从单一的相机变成了相机与多个镜头+自拍杆+运动相机+无人机协同;拍摄流程变成前期脚本+现场拍摄+交流采访+后期配音剪辑。
在长城上,采访时总得来回多走几圈拍够素材,不仅要当“陆军”,还要当“空军”航拍,要拍雄伟壮阔的风景也要记录自己的脚步,还得查资料写旁白把历史介绍准确。服贸会现场,不仅记录黑科技的闪光瞬间,还得把各种智能机器人的动态细节拍完整,更要多问几句,请采访对象详细说说里面的奥秘。虽然复杂忙乱了些,却能让采访中的所见所思所感得以全方位呈现,既是新闻产品的小创新,也是自得其乐的影像日记。
随着产品越来越丰富,作为视觉新闻部的记者,会继续发挥好深入现场的优势,尝试用不同形式做好报道。
深夜在麦当劳对“茅奖获得者的一次采访文化新闻部 路艳霞
能约到“茅奖”获得者、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柳建伟并不容易。他正在创作一部最新长篇小说,而且还有很多其他工作。于是,我们约定了在晚上进行采访。这次采访是为了完成主题报道“献礼——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而进行,柳建伟对此非常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


采访地点选择在六里桥附近的一家麦当劳,就在他家楼下,时间从晚上八点半一直到十点半,持续了两个小时。柳建伟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情绪时而亢奋,时而悲伤,时而平静,他的真性情也在流露着。
谈及《突出重围》的写作缘起,61岁的柳建伟的记忆之门缓缓打开。几十年前,他还是一个技术侦察部队“伺候”电脑的程序员,但他立志要当作家。尤其当回忆到写作《突出重围》的写作过程,他不禁潸然泪下,原来,他的母亲当时遭受疾病折磨,并未看到这部书的出版。
采访过程中,柳建伟谈到,《突出重围》的创作不仅有国际国内形势的大背景,也深藏着他远大的文学抱负,当时年轻气盛的他有着要改变国内军旅文学现状的雄心,并且这部作品还勾连着家庭难以忘怀的伤心往事。这次采访,内容跳跃,信息混杂,但应该说,采访素材还算丰厚,细节也有质感,所以为成稿带来了不错的基础。
当采访完成,走出麦当劳餐厅时,尽管已是深夜,街道只有稀稀疏疏的汽车偶尔驶过,但内心却觉得充实。一位作家敞开心扉谈自己的过往,自己内心的波动,自己的真实思考,如果不是对北京日报、对记者这个职业抱有充分信任,他不会如此动情,也不会如此坦诚。

跳出新闻写新闻
地区新闻部 孙颖
9月21日,一个普通的周六,行程满满,8时的中关村开学季,9时30分的2024TNF100北京越野跑挑战赛,14时30分的京港洽谈会海淀区人工智能专场推介。
换个角度想,这一天的海淀活力也满满,它向37所高校的大学生们敞开怀抱,邀请6000多名越野跑爱好者在西山体验文化加持的生态美景,与香港企业家一起感受AI人工智能技术新成果。
跳出新闻写新闻,是我们部门一直强调的。这次我没有按照惯例去分别写这三个新闻,而是尝试将这三个事情融合成一篇稿子,以《海淀活力一日》为主题,以时间线串起这一天里的三个事件,整合其内在的逻辑,串起了海淀的人文、生态、科技创新的特质,也充分展示这个城区的活力。
9月24日,2024全民太极大会在北京园博园启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太极粉儿”共聚丰台,交流切磋,共话太极。议程上有太极表演、太极拳名家见面会、太极拳发展交流研讨会等环节,相对来说比较“平”。
在大会现场,我发现太极表演环节有两位外国人。一问,这两位都是太极的“大家”。赶紧找主办方协调,提出采访这两位外国“太极粉儿”。
果然,两个人的故事很是精彩。来自加蓬的吕克·本扎打太极已经打成了国际武术联合会传统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直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传统武术。来自法国的北京大学博士生雨果,修习的是汉字太极。
这篇新闻稿,我跳出了全民太极大会的活动新闻,聚焦外国人与太极,写他们眼中的太极,写他们与太极的海外传播,形成《何以全球圈粉上亿人?听外国人说他们眼中的“太极”》的新媒体报道。
在地区部,我们确实面临各区很多的会议、活动报道,可能它本身不够“硬”,这就需要我们在会议、活动上寻找突破点,不断实践,跳出新闻写新闻。
制图:康剑
编辑:高广涛 于丁一


来源:北京日报嘚吧嘚(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rSO1GmsraMgK5J3mmuIZA
编辑:李梦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