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引必核》小文章被《政工学刊》2024年第12期刊发。 文章发表后,小张又简单修改了一版。 逢引必核 为文之道,引经据典是常法。善引者,能使论据坚实,有提纲挈领、统摄全文、锦上添花之效。然现今有些作者,为引而引,或彰其博,或掩其薄,不求甚解。他们检索而得,复制粘贴了事,无心查证真伪。如此敷衍之态,致使错引泛滥,误导读者。且看那些论“认真”之时文,常明引一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细究之,发现误引竟有20余种,或把“怕就怕”谬作“就怕”,或遗漏“认真”之引号,或缺失第二个“就”字……谬引之乱,令人讶异。此名言乃出自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苏学生时的讲话。同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毛主席会见留苏学生》一文中,以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51页,皆有规范表述,不容错讹。当前,即便是一些著作颇丰的“名家”,也常陷误引之淖。疏忽?懒惰?实乃文风之弊!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言:“核对引文是编辑工作中很繁重的工作。”此“很繁重”恰是对作者与编者的提醒。引而不核是给编辑“埋雷”,编而失查则使谬误流传。“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引文核对,乃作者之责,编者之职。逢引必核,当成为文字工作者的共识共为,不可懈怠。之所以写这篇小文章,是因为那句关于“认真”的引用。讲“认真”的稿子,引用出现了不认真。在关于“认真”的评论稿件里,不少作者常引用那句名言,但往往会有多字、漏字、漏引号等错误引用。尤其是两处“认真”,规范的应该是都加引号的。 出处 1957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毛主席会见留苏学生》一文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51页 来源:小张咬文嚼字(公众号) 编辑:李梦瑶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