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回应“唱衰新闻专业”论调

2024-9-27 22:55|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3| 评论: 0

摘要: 由28家机构平台网络直播的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今天刷爆全网。作为名副其实的“传媒人的摇篮”,中传70年见证了传媒行业的变迁。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对于社会热议的“唱衰 ...

由28家机构平台网络直播的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今天刷爆全网。作为名副其实的“传媒人的摇篮”,中传70年见证了传媒行业的变迁。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对于社会热议的“唱衰新闻专业”的论调、数字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中传未来在人才培养中瞄准的人工智能赛道等话题做了分享。

以下这些关键词,或许可以给传媒人一些启发,正如廖祥忠所说:“应对人工智能的加速演进,对中传而言,是一场要么‘冲顶’,要么‘灭顶’的‘生死之战’。”对全体传媒人也如是。


短视频
我特别相信视频语言的魅力和威力。近些年,中传抓住短视频的机遇,几乎每个专业都与短视频融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从未来趋势来看,我认为短视频会不断进化,长时间存在,成为一种叙事结构,如果VR进一步普及,还会发生大的变化。我将之称为沉浸式的视频,或者立体视频,这取决于技术迭代何时到来。再经过若干代人,获取、存储信息和人的思维方式都会与现在有较大不同

回应“唱衰新闻专业”
社会上为什么会唱衰新闻专业?中国办新闻专业的学校太多,不少学校基于传统媒体的采访报道模式培养学生,当学生看到电视台倒闭,传统媒体在消亡,新媒体又进不去,自然会焦虑。
这种焦虑我能理解,当下传媒行业在发生巨变。事实上,当传媒已不成为行业,而是成为一个世界时,我觉得中传的发展空间更广阔,优者更优,劣者更劣。
就中传的新闻人才培养来说,有几大着力点:第一,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在做强“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班”的基础上,设立“国际传播硕士、博士白杨班”。第二,让学生驾驭新技术,学校开设了一门课叫计算思维编程课,全校学生,尤其文科生必须学这门课,给其注入技术思维。未来的新闻业,需要具备数字技术和新闻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守住良知和底线,这是当下和未来新闻人才培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采编
关于新闻采编,我之前提到的文字语言慢慢退出是趋势性的问题,当下对于文字依然要足够重视。中传新闻传播类的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过往学校命题的两门科目,各个学院考试的内容五花八门,后来命题权被收归学校统筹,就考查两门: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看你的文字功底如何,表达能力如何。
中传2019年底还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2020年,中心开设了主题写作课,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的基本功。这些和创新是不冲突的。我们作为传媒人,当然不能做表面文章,一定要把基本功守住,否则会漂浮不定。

专业调整
对于专业是否关停并转,关键要看其课程设置如何,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解决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相契合。
从2018年起,中传陆续撤掉了十几个专业。同时,我也推动老师们自己去更新专业。中传之前有一个理学院,理学院原本是做应用数学研究的,不是传媒大学的强项。我经过深入思考,2018年,把这一学院改为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在此框架下,设置了相关专业。开始老师们不大理解,现在,这一学院发展得非常好,老师们也实现了转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
重点建设专业即围绕国家战略需要,我们在国际传播、全媒体信息传播、国家治理等领域布局。
2019年,中传还基于媒介的社会治理成立了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这些都是依据中传特色做出的决策。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针对不同专业做了“AI+”和“+AI”的尝试。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中传的冲击非常大,我在这方面还是有些焦虑的。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势下,一些语言类、创作类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会被取代。
在我看来,面对人工智能,中传要么“冲顶”,要么“灭顶”。以往,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互联网出现后,授业不用了,人工智能出现后,可以替老师解惑。现实中,很多老师连解惑的能力都还不具备。传媒大学该怎么办?
我们要积极拥抱、融合AI,创作类专业要把AI当作一种基本的创作手段,前提是学生们要掌握基本的创作方法,创作技能不能丢,边掌握传统的艺术创作技法,边应用AI创作工具,同步推进。
在中传,我们主张“AI+”和“+AI”。“AI+”,即工科的一些专业,尤其数据科学智能媒体学院的专业,要基于 AI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课程;“+AI”,即其他的专业需要“+AI”,要有AI思维,融入AI。中传的人工智能专业是以传媒为底色和核心,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智能传媒教育
面对传媒业态智能化发展的挑战,传媒教育已到了必须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主动应对的关节点,探索建立与智能媒体时代适应的智能传媒教育势在必行。
AI的思维、创造能力超过人类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前提下,人类怎样驾驭AI,AI环境下的生源如何选拔,怎样识别AI完成的作业、论文等都是向智能传媒教育转型升级要思考的问题。
AI出现后,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对学生信心的冲击,这是非常可怕的问题。AI的出现让学生学会投机取巧,被AI牵着鼻子走。应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固本,从新闻到艺术类专业等,要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解决好人和AI关系的问题。
就智能传媒教育的升级来说,核心是老师的素养问题,老师能不能与时俱进,能不能适应AI时代,能不能教育好学生,这些问题最为关键。首先,要有危机意识;再者,要局部突破,布局重点领域;最后,要加强专业及课程建设,聚焦相关科研领域,以点带面,培养一批优秀教师。
本文转自 新京报传媒研究,来源2024.9.30总第1158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标题:廖祥忠:中传未来要因AI而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新传学苑(公众号)
编辑:李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