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2024年2月19日--2月25日 新闻漫画

2024-2-26 09:42|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47| 评论: 0|来自: 曹一漫画

摘要: ...

新华社
【诗意节令|雨水:一犁春雨趁农耕】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每年公历2月18日至20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雨,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浓墨重彩刻画的文学意象。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诗词中,杜甫的《春夜喜雨》一直备受读者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这个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很大。当前,多地寒潮又至,但多地草木也已开始萌动,新芽破土而出,大地青绿慢慢回还,蕴藏了一个严冬的能量正在逐渐释放。当飞雨入阶廊,看到毛毛细雨所织帘幕后的淡淡春色时,人们会愈发向往那柳丝含烟、柳烟成阵、欣欣向荣的好时节。

新华社
【新华全媒+丨冷暖转换剧烈 雨雪冰冻天气再上线】
节后刚返工,一轮寒潮就开始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原本暖意洋洋的地区,这几天也将陆续经历强降温和雨雪天气。中央气象台19日同时发布寒潮、大雾、大风和沙尘暴预警。

新华社
【春运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3亿人次】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1月26日春运开启以来至2月19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3亿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新华社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22日23时31分将迎来火星合金星。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新华日报
【漫·议|谨防“高仿账号”野蛮生长】
最近,“高仿账号”又惹事了。前有“西方甄选”蹭“东方甄选”热度,后有冒牌“河南文旅”收割流量,近日,昵称为“极兔速递”的账号“硬刚”网友,引来“正主”下场澄清。
“高仿账号”假扮成政府机构、明星、专家等,哗众取宠、兴风作浪。它们中有的损害被模仿对象的声誉,“李鬼坑李逵”;还有的散播虚假消息,混淆舆论视听;更有甚者博取网友同情,骗取钱财。此种乱象是“傍名牌”行为在互联网上的“克隆”。怎么打击“傍名牌”,就该怎么治理“高仿账号”。要从平台注册审核、技术监测、打击处罚等各方面完善治理举措,莫让“高仿账号”野蛮生长、逍遥法外。

新华社
【新华鲜报|夜校,走过百年悄然焕新】
如今,夜校又火了。
4000余名青年参与,江苏多地500余场青年夜校课堂爆满;9门课程上线就被抢完,武汉首期公益青年夜校启动就“破圈”;382门课程被65万网友关注,去年秋天成绩亮眼的上海市民艺术夜校,2月27日又将发布新年春季课程……“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正成为中国式夜生活的一张名片。
既有为兴趣买单的声乐、书法、油画,也有为生活添色的咖啡拉花、蛋糕烘焙、刺绣簪花、vlog制作,还有纯粹释放压力的泰拳、散打……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夜校”,各地课程花样翻新,老式夜校的“刚需”属性已经改换。
夜校不是新事物。诞生于工业革命,它意在解决工学矛盾,是职工提高自身技能的晚间学校。早在20世纪20年代,各地早期党组织创办工人夜校,从提高工人文化程度着手,进而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五六十年代的识字算术、生产技术,到七八十年代的理发裁剪、专业教育,再到世纪之交的微机电脑、多门外语……夜校,让历届年轻人知识换代、工作升级。
走过百年,今天这波夜校不再与传统工作绑定。8小时之外,生活更精彩。

新华日报
【漫·议 | 数字适老,更要内容适老】
正在提速的数字适老化改造,让不少老年人感受到数字时代的便利。不过,一些改造仍停留在“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等表面功夫上,对广告烦、内容差、骗局多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上网体验。
数字适老化不能止于在操作界面修修补补,更要在内容管理上下功夫,让老人会上网、敢上网。有的老人对数字技术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子女担心老人上网受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内容仍然鱼龙混杂,让人放心不下。解决老人上网痛点,应将数字适老化与净网行动等一体推进,提升老人触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华社
【节令之美|元宵和汤圆,你分得清吗?】
元宵节将至,又到了吃元宵、汤圆的时候了。每每这个时候,元宵和汤圆总让一些人分不清楚。二者到底有何区别?
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说,“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汤圆”是南方人的称呼,二者都是糯米粉制品,却有着诸多不同。
元宵一般只用甜类馅料,常见的有红豆沙、黑芝麻、核桃仁、枣泥、巧克力等。制作时先将馅料制成小块,再蘸上水,在盛着糯米面的笸筐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和添粉,使其自然沾满糯米粉并滚成一个个圆球状,表皮松软,雪白的样子煞是好看。
传为上元节期间,元代大都(即今北京)的糕点铺,为使人方便快捷地吃上节令食品,首创了摇制法。明代刘若愚对此有详细记载:“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因系正月十五晚上食用,直接取名“元宵”。时至今日,每年元宵节前夕,在天津地区还常见食品店前摆上类似圆形的浅壁铁皮装置,用来快速滚制元宵,以满足排队购买元宵顾客的需要。
王来华进一步指出,汤圆与元宵相比,表皮选用精细的糯米粉,用手直接包制,有点像北方人包饺子,包制好的汤圆外表光滑,口感粘糯;馅料则素、荤皆可,素馅除了与北方的甜类馅料大体相同之外,还会加上新鲜水果,如草莓、菠萝、鲜橙等,而荤馅则是各种肉类,口味多甜咸。有诗云:“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
吃元宵、汤圆以水煮为主。煮元宵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煮后汤比较浓;煮汤圆需要的时间比较短,煮后汤比较清。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均可采用蒸、油炸、烤甚至拔丝等多种方法食用。
不论是“滚”出来的元宵,还是“包”出来的汤圆,形状都是圆的,寓意团团圆圆、圆圆满满,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新华社
【星空有约|今年“最小满月”将现身元宵夜】
2月24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年赏月时。天文科普专家表示,这轮元宵月不仅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还是今年“最小满月”。

扬子晚报
【二手衣能在直播间当“孤品”卖,是监管“闲置”了】
衣物有异味、污渍,有的拉链生锈、有缝补痕迹……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孤品”直播间买到的衣服可能是二手衣。媒体调查发现,二手服装回收分拣已成灰色产业链,衣服简单整理,直播间滤镜一加,大量旧衣服变成“孤品”售卖,有直播间日流水上万。
旧衣回收是资源的再次循环利用,而利用直播间售卖也适应了当下的消费趋势,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合法合理、信息公开透明。为了节约成本,二手衣未经消毒售卖,这是恶心消费者,还有传播疾病的可能;而把它包装成仅此一件的“孤品”,这是明晃晃的欺诈,这种虚假宣传也涉嫌违反广告法,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处罚。
二手衣被当“孤品”卖,也暴露出我国旧衣回收市场监管不足的问题。二手衣回收-分拣-售卖过程中,是否有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于上架再次售卖的二手衣,是否有强制消毒环节?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市场变化,跟进监管。
从绿色环保角度看,旧衣的回收循环利用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撑起一个不小的市场。在旧衣回收后再次售卖时要明确衣服来源,不可避讳其二手衣的“标签”,去伪存真,抛掉滤镜,规规矩矩地展示进货渠道、商品细节,才能让消费者买得清清爽爽、明明白白。

新华日报
【漫·议 | 编造谣言煽动地域对立被刑拘,警醒了谁】
日前,广东省佛山市一置业公司负责人刘某编造“广东佛山一公司三员工因讲粤语被罚款五千元”的消息,并在多个网络平台散播,严重扰乱了网络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诚然,推广普通话有助于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方便各地人民的交流。但推广普通话并非要取代或消灭方言,当地人员对外讲普通话,日常生活用方言交流,不但不矛盾,相反会让交流显得更生动、活泼、亲切。前不久电视剧《繁花》中沪语受到热捧,就是一例。刘某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编造虚假消息,人为制造地域、文化裂痕,制造地域对立,造成恶劣影响,理应受到刑事拘留。此事也表明,无底线蹭流量,不仅有违公序良俗,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被追究刑事责任。

新华社
【星空有约|今年元宵满月有“三巧”】
24日将迎来元宵佳节,当日20时30分可以欣赏到农历正月的满月,这也是2024年度中的最小满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今年元宵节的满月有“三巧”:
一是满月发生在元宵节当天;
二是恰逢年度最小满月;
三是满月时刻正好在晚饭后,阖家赏月正当其时。

新华社【元宵节】

新华日报
【漫·议|“城乡公交不许站立乘车”缘何惹吐槽】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发布《长沙县城乡公交车辆“一人一座一带”告知书》,规定城乡公交不再允许乘客站立乘车。该规定实施后,不少乘客反映等车时间变长,乘车不便。当地交通运输局表示,该规定是根据上级文件出台的,也考虑了乡道路况的复杂性及乘客安全问题。
规定公交只能“一人一座一带”,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保障乘客安全。不过,出台规定还要考虑城乡公交的实际。如果城乡道路条件一般,公交车车速不高,要求“一人一座一带”,恐怕不大合理。如果不提升运力,光要求“一人一座一带”,居民出行将变得更加困难。这提醒人们,出台措施,一定要多些调研,实事求是,把好事办好。

新华社
【科普|坚持体育锻炼为什么这么难】
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坚持起来却非易事。研究人员发现,不想体育锻炼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本能。若想坚持锻炼,人们还是需要想办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刊文介绍,运动具有促进睡眠和精神健康、降低慢性病和过早死亡风险等益处,但很多人的运动量却远远不够。为什么做一件好处多多又不难进行的事情就这么难?研究人员发现,除身体状况不允许、现代生活方式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障碍:我们的大脑不希望我们锻炼。
在人类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的生活必须依赖体力活动,如寻找食物或种植农作物。人类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解释说,人类进化到可以忍受高强度的活动,但也倾向于在可能的情况下休息,例如狩猎采集者不会出门慢跑来消耗多余的能量。
利伯曼说,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再有太多活动,但保存能量的进化本能仍然存在,因此不想体育锻炼“是完全正常和自然的”。
研究体育锻炼的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副教授马蒂厄·布瓦贡捷说,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乘自动扶梯而不是走楼梯,这种本能并非不好,只是现代生活给了人们太多机会让人们屈服于对休息的偏好,以至于“已经达到一个对健康不再有益的极端”。
如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专家建议首先是建立信心。研究表明,认为自己运动能力强的人更有可能坚持定期锻炼,因此可以从容易做的事情开始,比如一开始每天只走几分钟,然后逐步加量。
重新定义什么算作锻炼也会有所帮助。并不只有去健身房才算锻炼,即使每天花几分钟做做家务也会有益身心,重要的是要多活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
专家还建议,可以将运动与其他事情结合起来,一举两得。比如约朋友一起骑自行车,这样运动的同时也是在社交。把锻炼和想要或需要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可以使人更易忽视大脑中让人躺在沙发上的想法。

来源:曹一漫画(公众号)
编辑:李梦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