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第七届中国舆论学论坛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召开

2023-12-17 23:32|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62| 评论: 0

摘要: 2023年12月16日,第七届中国舆论学论坛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召开,来自国内近30所高校的学者与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舆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议题及思路”,旨在总结和推动中国舆论学研究在理论和实 ...
【案例】
第七届中国舆论学论坛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召开

2023年12月16日,第七届中国舆论学论坛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召开,来自国内近30所高校的学者与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舆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议题及思路”,旨在总结和推动中国舆论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和创新。本届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承办,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协办。
(第七届中国舆论学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主持。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冯业栋致辞,他对来自全国各地舆论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重庆大学及新闻学院的基本情况与发展态势。他表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依托重庆大学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强大学科优势和技术平台,秉承“开放、交叉、融合”的发展理念,在“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公共舆论”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和优势。重庆大学愿与各兄弟高校围绕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展开对话和讨论,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主持开幕式)

(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冯业栋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舆论学研究具有极高的理论和现实价值,要不断立足于我们的历史和实践,通过研究舆论生成、传播、转化机制,对内可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对外可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随着传媒科技的不断升级和发展,舆论学研究还可以借助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推进舆论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舆论学研究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增强舆情数据的预测力。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教授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谢耘耕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新时代的舆论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结构和趋势,对传统的舆论学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对于舆论学研究理论创新和拓宽研究视野势在必行,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为舆论学知识体系的转型与重构带来了新的契机,需要重新阐释舆论学的诸多概念与命题,进行原理论的建构和研究范式的革新,构建中国特色舆论学概念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方法体系。    
(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谢耘耕教授致辞)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发表开幕致辞,对出席此次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并回顾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发展沿革、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以及近年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他表示,公共舆论与社会治理一直是学院重点发展的方向,也是成果最为丰硕,影响最为广泛的研究领域。新媒体时代,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表达方式的转变、利益格局的调整、价值观的蜕变以及治理范式的变迁,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舆论学知识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的知识重构正逢其时。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教授致辞)

开幕式环节还举行了“公共舆论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冯业栋,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公共舆论研究中心主任郭小安,共同为“公共舆论研究中心”揭牌。


(公共舆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主旨演讲环节,分别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教授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曾润喜教授担任主持。


(主旨演讲现场)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建华教授以“认知对抗大模型及应用研究”为题,提出认知对抗是继体力对抗、火力对抗、信息对抗后的崭新对抗领域,并分享了网络空间认知对抗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他认为网络空间认知对抗解决方案是认知对抗大模型,该模型需具有认知风险的及时感知理解能力、对抗内容的自适应弹性生成能力、智能体群体的自组织协同部署能力。李建华教授指出认知对抗大模型的构建方案是以开源通用大模型作为模型基座,围绕认知对抗大模型能力要求,构建认知对抗领域微调数据库,并指出认知对抗大模型在虚假信息检测治理、舆情认知引导、国际认知对抗博弈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建华教授演讲)

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编辑单学刚以“后疫情时期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及其生态治理”为题,分享了他对网络虚假信息的研究。他通过丰富的数据分析展现了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并从多部门协同治理和平台企业侧重技术赋能分析了网络虚假信息治理动态,他提出网络虚假信息治理面临着不确定心态、境外虚假信息渗透以及新技术新平台的传播空间的风险挑战。对于后疫情时期网络虚假信息生态的治理,单学刚副理事长从 “平台治理”“内容管理”和“心态引导”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编辑单学刚演讲)

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林爱珺教授以“全球数据资源争夺与风险防范”为题,强调了掌握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林爱珺副理事长对数据争夺、数据资本和数据圈地分享了独到的见解,并结合生动的案例分析了数据之争的表现。她认为数据治理与风险防范应该考虑制定数据安全的国际规则,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并且注重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自主化数据技术,建立数据联合监管机制。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林爱珺教授演讲)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董天策教授聚焦“网络暴力”治理的学理与法理问题,并从“网络暴力”的现实事件切入,直指网络暴力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行,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董天策教授通过对研究样本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行为判定为网络暴力的理论依据相当模糊,或张冠李戴,或似是而非,导致对案例中行为违法犯罪的判断和分析不准确。在他看来,“网络暴力”治理研究存在三个学理与法理上的问题:对网络暴力行为认定的扩大化、对案例中违法犯罪判断的不准确、对网络暴力行为研判的简单化。网络暴力现象本身错综复杂,许多案例涉及多重维度,不同视角下对其性质的理解也大不相同。
(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天策教授演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德寰教授以“舆论生成的理论探析:概念化社会事实”为题,以“内卷”概念的泛化与滥用为切口,通过“概念化的社会事实”探究舆论的生成模式。刘德寰教授指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媒介起到了最为本质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新理解媒介。概念化过程是概念由建构变成结构的核心过程。媒介经过将概念的概念化与结构化之后,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同时,“舆论”正在转化为概念化的社会事实,通过媒介的概念化过程,进而形成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德寰教授演讲)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学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蒋晓丽及其博士研究生钟棣冰以“实践‘赋能’与价值‘负能’:智能技术之于新型主流媒体的重构、结构与再建构”为题,探讨了智能技术对新型主流媒体实践流程的变革及其引发的伦理价值风险。智能算法技术在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与人发生深刻互动的过程中,人与算法技术的关系经历了“具身—诠释—它异”的三重交迭,这对于新型主流媒体与智能技术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随着技术介入新闻生产,“数据至上”主义思潮甚嚣尘上,智能化算法嵌入新型主流媒体,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伦理风险。总之,在智能技术成为时代底色的语境下,未来新型主流媒体更加需要探索一种人与智能技术合作无间的方式,共同发展一套人机协同、共生互融的方式,切实地推动智能新闻业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钟棣冰演讲)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教授以“网络舆论究竟是理性还是非理性?——对理性概念不同维度的综合考察”为题,分享了他对理性概念不同维度的见解。郭小安教授分别从政治理性、经济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交往理性等五个方面入手,阐释了理性概念的不同指向和逻辑联系,并结合生动的案例对现实中网络舆情的理性与非理性进行了反思。郭小安教授认为“不宜先入为主,轻易将舆论场中的情绪化表达、戏谑化表达等视为非理性,而需进一步探讨我们在何种理性层面来思考和定义,重点挖掘理性的不同指向以及理性与情感的关系,实现理论的本土化增殖,从而更好解释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教授演讲)

评议环节,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董天策教授指出,李建华教授的“认知对抗模型”在舆情研究领域中开启了全新的认知空间;单学刚副主任提出了网络虚假信息的有效治理路径,林爱珺教授全面阐述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教授指出,董天策教授较为全面地理清了网络暴力治理的学理与法理问题;刘德寰教授通过概念化社会事实探究舆论生成模式极具启发性;蒋晓丽教授等人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郭小安教授从不同维度思考了网络舆论中的理性问题。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教授评议)

16日下午,第七届中国舆论学论坛举行了三场平行论坛研讨。

平行论坛一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曾润喜教授评议,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王馨讲师主持。参会者有:陈虹(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陈琦(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陈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戴元初(山东大学舆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冯月季(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斌(南京市委网信办二级巡视员、副研究员)、骆正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钱学胜(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级研究员)、吴锋(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肖珺(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学者们主要从舆论概念体系建构、舆论引导两个角度进行讨论,关注议题包括:中国舆论史、重大突发事件舆论风险应对、国际传播等。这些研究关照历史、当下与未来,关注社会发展及社会安全。   
平行论坛一会场

平行论坛二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张小强教授评议,重庆大学吴明华副教授主持。参会者有:廖声武(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郑永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刘丹凌(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江雨萱(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生)、刘国强(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刘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马二伟(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秦红雨(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石磊(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徐世甫(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学者们分别就新闻报道实践、国际传播、算法抵抗、文化的视觉转向、网络意识形态等议题对舆论学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要抓好国家形象研究的逻辑起点,关注复杂舆论背后的伦理反思,利用国际网络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搭建起融通中外的意义空间,从而更好地“自塑”国家形象。    

平行论坛二会场

平行论坛三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评议,重庆大学黄贺铂副教授主持。参会者有:范玉吉(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韩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副教授)、刘洋(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沈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平(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王天根(安徽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袁会(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恒军(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朱鸿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于春生(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仕勇(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陈超(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助教)。学者们分别从数字化、国际传播、经典概念再考察等角度对舆论的发展和治理进行了学理归纳,共同探讨了中外舆论场的复杂性,以及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传播技术对舆论生成的影响,同时为新时代舆论格局建构提出有效的治理路径。    

平行论坛三会场

随着三个平行论坛评议环节结束,第七届中国舆论学论坛圆满落幕。

文字:黄蓉 唐诗 张馨月 戎玮祎

摄影:熊国成 安乐然 雷颖轩 张绍雄

来源: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dlV_9wM3yRLuM6H1ex5DQ
编辑:秦克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