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学术经纬 查看内容

陶建杰等|专业社会化视角下新闻学子实习行为发生与满意度评价研究

2023-10-26 17:31|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66| 评论: 0|来自: 全球传媒学刊

摘要: 陶建杰等|专业社会化视角下新闻学子实习行为发生与满意度评价研究陶建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晶珂: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讲师。【摘 要】本研究基于专业社会化视角,从时间 ...

陶建杰等|专业社会化视角下新闻学子实习行为发生与满意度评价研究

陶建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林晶珂: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摘  要】本研究基于专业社会化视角,从时间、满意度评价两个维度考察新闻学子的媒体实习状况,并分别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新闻业融合转型的背景下,专业社会化提前几乎是必然趋势,但无益于学生、学校与行业的长远发展。具体而言,首次媒体实习时间“低龄化”与“拒绝型”并存,两极分化明显;组织环境、关系网络与专业承诺是影响新闻学子专业社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媒体实习的作用主要在于“增进了解”而非“从业促进”。同时,提前实习并不意味着有效的专业社会化。首次媒体实习越晚、实习时间越长的新闻学子,媒体实习满意度越高。实习期间的工作强度越大、自主性越高,媒体实习评价越积极。对于新闻学子的专业社会化,沉浸深入的综合实习比浅尝辄止的行业体验更重要。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改进新闻教育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专业社会化;媒体实习;新闻教育;实习满意度

 

一、引言

中国新闻业正经历融合转型。近年来,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简称“新闻学子”)大一大二进入媒体实习的不在少数;还有的自愿“倒贴钱”,迫切提升从业竞争力(李雪昆,2018;牛静、赵一菲,2020)。专业社会化是人们形成职业意识、内化行业角色的过程(Merton,1957;Lacey,1977)。按照专业社会化的观点,实习是连接学业与从业的桥梁,对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实践技能有着重要作用(Gardner,2008;D'Abate et al.,2009)。大一大二就“迫不及待”进入媒体单位实习的学生认为,“尽早实习能更清晰地看清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媒体工作,也能有时间去改进自己的不足”(李雪昆,2018)。媒体实习有助于学生就业毋庸置疑,但这种提前的社会化是否会揠苗助长?目前针对新闻学子媒体实习的专项研究较少,采用实证方法的更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重点考察新闻学子首次媒体实习行为发生及其实习满意度评价。理论价值上,本文从专业社会化视角探讨是否存在以实习低龄化为指征的专业社会化提前情况,给出相关因素的解释,并进一步讨论影响新闻学子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实践意义上,相关研究发现能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一)专业社会化视角下的媒体实习

 

专业社会化(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是社会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指个体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内化行业价值观念,并最终融入职业共同体的过程(Merton et al.,1957;杨秀玉、孙启林,2007)。20世纪以来,伴随着职业教育、从业执照、行业协会等专业生态体系逐步建立,从业者在获取技能、知识和素养的过程中不断“习得”角色,直至“获得某种可持久的东西”,成为行业的一员(韦伯,1917/2018,p.12)。以往研究多聚焦于教育、医疗、法律等专业壁垒突出、管辖边界明确的行业,涵盖功能主义、诠释主义与批判主义三种范式。

 

虽然研究路径存在差异,但学者均认为“实习”是专业社会化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能否顺利实现职业身份转化具有决定性影响。实习生将依次经历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适应(accommodation)与角色管理(rolemanagement)几个阶段(Feldman,1976)。在此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职业角色与预期不符、无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作问题、自身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难以融入行业环境等(Bragg,1976)。在最终的角色管理阶段,实习生会进行自我评估,有的尝试继续融入组织;有的可能怀疑专业理念,重新思考职业选择(Lacey,1977;王秋绒,1991)。

 

目前国内外均相对缺乏专业社会化视角下新闻学子的媒体实习的实证研究。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关注:(1)新闻教育的经验思辨。高等教育是专业社会化的第一步(Cornelissen & van Wyk,2007)。传媒融合转型的背景下,新闻院校尝试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实习比重,扩展实习时长,开设校内工作坊(陶建杰、林晶珂,2020),如复旦大学“大实习+小实习”制度、清华大学“清新时报”工作坊。研究者均认同媒体实习对于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问题在于如何缩小学校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时间差”(张昆、张晶晶,2020)。(2)新闻学子的职业认同调查。专业社会化是一个职业观念认知、转变并内化的过程(Lacey,1977)。丁汉青、王军(2019)发现,实习对新闻学子职业认同的影响非常有限。韩晓宁、王军(2018)与王文艳、殷航(2020)则认为,实习的从业体验、媒体功能认知,业界导师的职业指导、心理支持与角色榜样在形塑职业认同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3)媒体实习的批判研究。随着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和知识劳工(knowledge workers)进入学界视野,更多研究者关注到弹性工作制、无薪实习与低福利对新闻学子劳动权的倾轧(夏倩芳、李靖,2016;牛静、赵一菲,2020)。

 

以上研究虽然涉及媒体实习,但忽视了实习对于新闻学子从学业转向从业的持续性影响,更缺乏对媒体实习低龄化的关注。本文将媒体实习视为一个动态的专业社会化过程,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次媒体实习时间,关乎他们专业社会化的起点;媒体实习满意度,影响他们的职业路径选择和专业社会化的方向。

 

(二)实习行为发生、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实习时间长短、发生早晚受到学者关注(石卫林,2012)。刘岐山(2012)发现,实习时间超过临界值后,实习对学生发展的边际效用递减。丁小浩、于洪霞(2011)认为,在校生实习时间提前是必然趋势,但无益于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的长远利益。这与专业社会化进程的研究结论吻合。预期社会化是正式社会化的跳板,实习时间早晚关系到“预期”能否在准确范围内发挥作用,甚至对学生后续的“适应”和“角色管理”都产生着持续影响(Olesen & Whittaker,1968;Cornelissen & van Wyk,2007)。

 

何种因素影响了实习生的专业社会化进程?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四个维度:(1)组织环境,这是功能主义视角最关注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科文化、院系制度、实习单位等。大卫·鲍德、艾莉森·李(2009/2019)认为,高等教育明显存在实验室科学、人文社科的区别,实验室文化较强的院校强调师生频繁联系、小组合作研究,不鼓励学生过早地进行校外实习;人文社科领域则鼓励知识拓展、独立创新。王传毅、李福林(2021)的调查同样证实了学科差异对专业实习的影响。(2)关系网络,这一因素最早受到诠释主义视角关注。进入职业共同体之前,学生往往具有多重社会身份,来自家庭、师长乃至同学的关系网络将影响他们的职业认知与实习行为(Wortham,2006)。学生决定走出象牙塔时,他们往往习惯于从值得信任的人际途径获取信息与情感支持(Chui et al.,2014)。(3)职业意愿,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承诺、求职意愿等同时受到诠释主义与批判主义视角关注。基于43名见习护士的访谈,Zarshenas等(2014)发现专业社会化是不断内化职业观念、增加职业认同的过程,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承诺、求职意愿等主观价值因素对于成为“护士”的影响不容忽视。(4)人口统计因素,性别、种族与社会阶层是探讨最多的解释变量。研究发现,女性、有色人种与来自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学生通常因社会的“刻板印象”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Chui et al.,2014)。不过,目前尚无研究证明这些因素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何时开展首次实习。基于此,我们提出研究问题:

 

RQ1:新闻学子首次媒体实习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否存在标志着专业社会化提前的“实习低龄化”现象?哪些因素会刺激他们较早开展媒体实习?

 

同时,实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增进行业了解、提升职业技能、确定职业意向,以实习满意度为代表的评估指标反映了个人如何调适行业预期、融入职业角色(Lee & Chao,2013)。实习满意度(internship satisfaction)是学生对实习经历本身及相关环境的态度(Narayanan et al.,2010),针对其他专业的研究发现,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维度:(1)工作性质,主要指实习部门和岗位类型,涵盖具体任务的难度、强度、重要性、多样性等(DAbate et al.,2009)。(2)工作环境,既包含实习期间的薪酬待遇、学习机会,也包含同事关系等人际关系的影响(Yuliana,2016)。(3)情境因素,指实习的整体氛围。Rothman(2003)发现,灵活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工作自主性有助于提高实习满意度,而长时间通勤可能导致不满。(4)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统计因素(张勉、李树茁,2001)和实习生的心理资本(Liu et al.,2011;焦念涛、郑向敏,2019)。检索发现,少有文献探讨直接反映专业社会化进程的指标——实习时间。为数不多的研究中,王兴琼(2008)将实习时间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发现酒店实习生的实习时间越短,学生对行业发展预期越乐观。鉴于前人研究较少涉及时间因素对实习满意度的影响,我们暂不作具体假设。研究问题如下:

 

RQ2:如果专业社会化进程真的提前了,会对新闻学子的媒体实习满意度产生何种影响?造成评价差异的显著因素有哪些?

 

参考以往针对其他专业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1:工作性质对媒体实习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H1-1:较之非传统业务岗位,传统业务岗位的媒体实习满意度更高。

H1-2:岗位越多样,媒体实习满意度越高。

H1-3:工作强度越大,媒体实习满意度越低。

H2:工作环境和情境对媒体实习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H2-1:同事关系越简单,媒体实习满意度越高。

H2-2:工作越稳定,媒体实习满意度越高。

H2-3:工作自主性越大,媒体实习满意度越高。

 

三、研究设计

(一)首次媒体实习时间模型

 

为检验新闻学子的专业社会化进程是否提前,我们关注学生的首次媒体实习时间(共六个选项,分别为大一及以前、大二上学期、大二下学期、大三上学期、大三下学期、大四)。首次媒体实习时间是一个随时间改变的变量(time-varying variable),使用事件史分析法(event history analysis,也称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有较大优势。截至观察时,该变量不仅存在学生发生(实习)或未发生(未实习)的情况,而且实习时间有早晚。如有些大一就去实习了,有些到大四才开始实习。另外还存在右删失(right censored)情况,即截至问卷调查时,尚有部分学生未开始媒体实习,但我们无法观测到具体时间。事件史分析的基础是生存函数S(t),生存函数代表在第T≧t期时仍存活的概率。本研究中,如学生在第T学期仍未出现首次媒体实习,表明该学生是一个“存活”(survivor)样本。我们关心的是,前n学期还未进行首次媒体实习的情况下,第n+1学期发生实习的概率有多大。

 

由于专业社会化过程与行业、学校、家庭乃至个体的客观能力、心理状态关联密切(Cohen-Scali,2003),本文参考其他研究成果,从组织环境、关系网络、职业意愿三方面考察其影响因素。组织环境包括学校类型(是否为理工类)和专业意愿(是否调剂);关系网络包括家庭影响(是否有亲属在传媒业工作)和校媒经历(有无校媒经历);职业意愿包括专业承诺(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和首次求职意愿(传统媒体、新媒体、非媒体),专业承诺测量参考了连榕等(2005)的量表。此外,将性别、原籍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分析模型。

 

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基本思想为:如果用h0(tj)表示基准风险函数,第i个观测个体的风险是:

 

两边取对数后,上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其中,X是解释变量的集合,包括组织环境、关系网络、职业意愿、性别与原籍,β为要估计的参数,h0(tj)为所有解释变量取值0时的基准风险函数。Cox回归模型的前提为比例风险假定(Proportional Hazards Assumption,PH假定),即各危险因素的作用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该模型优点在于不需要估计基准风险函数h0(tj),在事件史分析中具有最广泛的应用性(杜本峰,2008,p.128)。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半参数模型,即个体在任何时刻的风险率都正比于基准风险率,风险率的大小只取决于解释变量X而与时间t无关。

 

(二)媒体实习满意度模型

 

目前,实习满意度的测量有单一整体评估法和综合要素评估法两种(王兴琼,2008;DAbate et al.,2009)。本研究采用单一整体评估法,直接询问学生对媒体实习的满意度,从增加对传媒业现状了解、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提升个人专业信心、增强媒体从业意愿、总体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评估(五点李克特量表打分)。前四个主要测量知识技能、价值倾向等具体方面,最后一个测量学生对实习工作的综合评价。

 

Weidman等(2001,p.5)认为,专业社会化包含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也要关注他们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认知不断修正,并逐步提升到符合角色期待的水平,把专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培养专业认同感。实习满意度反映了学生对媒体工作初步认知和情感的综合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参考其他研究成果,从个体因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情境、时间因素四方面考察其影响因素。其中,工作性质包括岗位类型(是否传统业务岗位)、岗位多样性(纸媒、广电、网络新媒体、广告公关公司、其他相关岗位,每种岗位计1分,累计1-5分)和工作强度(五点李克特量表打分);工作环境和情境(简称“工作情境”)包括同事关系、工作稳定性、工作自主性(五点李克特量表打分);时间因素是本研究着重关注的变量,包括首次媒体实习时间和实习时长;将性别、原籍作为控制变量(个体因素)纳入分析模型。

 

研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该模型可以表达为:

 

其中,assesi为第i个受访者的媒体实习满意度。persim为第i个受访者的个体特征,pers1为性别,pers2为原籍。praccin为第i个受访者的工作特性,pracc1为传统业务岗位,pracc2为岗位多样性,pracc3为工作强度。praceip为第i个受访者的工作情境,prace1为同事关系,prace2为工作稳定性,prace3为工作自主性。practiq为第i个受访者的时间因素,pract1为首次媒体实习时间,pract2为实习时长。β0、βm、βn、βp、βq为待估参数,v为残差。

 

(三)数据来源

 

作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重镇,上海至少有16所高校设置了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课题组以专业课堂(为主)结合大四学生寝室发放的方式,对上海八所高校: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最后两所为理工类大学)的13~16级新闻传播类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等)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各校信息公开网站、招生办公室网站、中国教育在线的公开统计数据,上述八校13~16级新闻传播类本科生计划招生共2109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93份,占学生总人数的80.3%;回收有效问卷1430份,占发放问卷的84.5%,占学生总人数的67.8%。

 

1430份有效样本中,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743人,以此分析首次媒体实习时间及影响因素,存在右删失(截至调查时无媒体实习经历)的259人。有媒体实习经历的(大一到大四)557人,以此分析新闻学子的媒体实习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所有数据分析通过Stata14.0完成。

 

四、首次媒体实习时间及影响因素

如表1所示,743例高年级样本中,8.345%的学生首次媒体实习发生在大一及之前,38.896%的学生发生在大二,两项合计47.241%。这意味着近半数学生在低年级就已开始媒体实习。此外,还有多达33.243%的高年级学生尚无媒体实习经历,尤其是大四学生中,此比例竟然高达21.403%。这表明新闻学子的首次媒体实习时间两极化明显:一部分学生的专业社会化确实提前了——实习低龄化明显;而另一部分学生完全放弃专业实习。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原籍的学生,首次媒体实习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新闻学子首次媒体实习风险率的Cox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运行Cox模型后,通过“estat phtest,detail”命令,发现各自变量的p值均不显著,模型整体的p值为0.280也不显著,再结合绘图法,认定满足PH假定,可以采用Cox回归模型。控制了其他变量:(1)组织环境方面,理工类大学学生首次媒体实习的发生风险是非理工类大学学生的68.1%(95%CI:53.7%,86.4%);调剂的学生首次媒体实习发生风险是非调剂学生的77.6%(95%CI:60.4%,99.7%)。(2)关系网络方面,两个变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无亲属在传媒业的学生进行首次媒体实习发生风险比有亲属在传媒业的学生低30.0%(95%CI:54.1%,90.7%);有校媒经历的学生发生风险比无校媒风险的学生高44.6%(95%CI:120.2%,173.8%)。(3)职业意愿方面,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是显著指标。情感承诺越高、规范承诺越低的新闻学子,首次媒体实习的风险发生率越大。

 

 

五、媒体实习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新闻学子的媒体实习满意度及群体比较结果见表3。学生的媒体实习满意度各项均超过中值3。评价最高的是“实习增加了对传媒业现状了解”(4.032),评价最低的是“实习增加传媒业从业意愿”(3.083),反映出从预期、适应到从业意愿再思考的专业社会化规律。

 

 

比较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后发现:(1)男生和女生媒体实习满意度较为接近,不存在显著差异;(2)原籍城市的学生在增进了解、提升技能、提升信心和总体满意度上均显著高于原籍县城及以下的学生。

 

分步有序Logistic回归的结果见表4。Brant检验显示,模型1—模型4的p值分别为0.722、0.297、0.287、0.167,均满足平行线假定。逐次将人口特征、工作性质、工作情境、时间因素纳入模型后,Nagelkerke R2系数上升至0.153,-2 Log likelihood值下降至1218.202,嵌套比较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解释力逐步增强。研究发现:(1)模型1显示,控制了其他变量,原籍城市的学生媒体实习满意度较高的几率明显大于原籍县城及以下的学生。(2)模型2加入了工作性质后,工作强度是显著指标,但与H1-3相悖:实习工作强度越大,学生的实习满意度越高。(3)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工作情境,结果显示工作自主性是显著指标。工作自主性大的学生,媒体实习满意度显著较高。(4)模型4的结果显示,时间因素能够在工作性质、工作情境等基础上更好地解释媒体实习满意度模型。其中,首次媒体实习时间、实习时长均是显著指标。控制了其他变量,实习开始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学子,实习满意度越高的几率明显较大。

 

 

六、总结与讨论

基于专业社会化视角,本研究聚焦新闻学子的媒体实习行为,关注他们的首次媒体实习时间与媒体实习满意度并分别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结论与思考如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