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温州老报人周纪宣逝世

2023-2-27 09:52|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30| 评论: 0|来自: 温州都市报

摘要: 2月20日,温州日报、温州侨乡报(温州都市报前身)原总编辑周纪宣逝世,享年88岁。今天出版的温州都市报推出专版以表哀悼、缅怀与敬意,标题为《报人襟怀总无垠——追忆温州日报、温州侨乡报原总编辑周纪宣先生》,3 ...

 

220日,温州日报、温州侨乡报(温州都市报前身)原总编辑周纪宣逝世,享年88岁。今天出版的温州都市报推出专版以表哀悼、缅怀与敬意,标题为《报人襟怀总无垠——追忆温州日报、温州侨乡报原总编辑周纪宣先生》,3名报社同仁发文追忆周纪宣当年办报活动中的往事。

 

惊闻周总逝世,不胜哀惋之至。

 

我于1993518日入职温州侨乡报,时任总编辑就是周纪宣老总编。过往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不断浮上心头。

 

他深爱报社——

 

1995年,对温州侨乡报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年,报社酝酿着增期改刊。

 

从年初开始,周总等报社老总们面对全国风起云涌的报业改革,心急如焚:报社要么改革,从周报扩增至周四或周五报,谋求蝶变;要么按兵不动,等待自然淘汰。他们最后决定,改革是唯一出路。

 

时任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出版处处长跟周总很熟悉,但他得知温州侨乡报要增期改刊后说:“老周都是快退休的人了,还搞什么改版。增期改刊风险很大,搞不好会败走滑铁卢,晚节不保啊!”

 

是啊,周总在接近退休时,仍坚持改扩版,绝对不是为他自己考虑,真的是为侨乡报的未来着想,为温州的外宣和新闻事业着想。

 

经过不懈努力和争取,省新闻出版局在1995年上半年,审批通过温州侨乡报增期改刊报告,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

 

1996年元旦起,温州侨乡报从每周一期改为每周五期,接近日报。周总亲力亲为,主导推出“浙南闽北”“红绿灯”“个体之声”等专刊专版,报社迎来“凤凰涅槃”“华丽蝶变”,这也为温州侨乡报乃至后来的温州都市报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酷爱新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在周总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次编前会,周总都亲自参加。先是记者各自报题,大家商议是否值得采写,然后周总会拿出一小笔记本,向记者布置一大串选题,让大家“认领”。他酷爱新闻,很关注身边的新闻,凡是值得做报道的题材,他都会及时记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

 

周总偏爱独家新闻。对于独家新闻,他提倡八字秘诀:记者罕至,读者罕知。记者罕至的地方,那边发生的事,读者自然罕知,也往往蕴藏着独家新闻。每次编前会上,他几乎都会强调“记者罕至,读者罕知”,这八字秘诀也深深烙刻在记者心中。

 

在八字秘诀指导下,我们采写了一系列独家新闻。印象深刻的有本人采写的《历史阵痛之后的沉思——柳市新旧大王采访录》、缪磊探访东海油田采写的《与海共舞》等新闻稿件。这些都是独家新闻,且均由周总点题。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当时周总年近六旬,1997年就要退休,但他每天都要值夜班,亲手编辑稿件,手把手指导新人编辑,统筹版面安排。这种情形,报业史上少见。

 

他珍爱人才——

 

19958月,温州侨乡报第一次大规模向社会公开招聘记者编辑和校对人员。试卷是周总委托复旦大学新闻系老师出的,他一再交代考卷要着重测试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

 

记得,当时试卷有一道题,文字说明是:“某校大扫除,有学生在水井里打捞起一块上海牌手表,完好无损还能走针。该表是学校某位老师在一年前不慎丢到水井里的。于是失主写了一封表扬信给报社。问:作为编辑记者,你如何处理这封群众来信?”当时很多人的处理意见是刊登表扬学生拾金不昧的精神。

 

当时一名考生的答案是:一块上海牌手表掉进水井,这么久居然毫发无损,说明质量好!当时国人以崇洋货为荣,上海牌手表事件,说明国货不比洋货差,要好好采访此事,弘扬国货,引导消费理念。

 

后来录用面试时,周总说这名考生差点是“漏网之鱼”,因为其他几道答题他完成得不理想,唯独这道题他是答得最好的。周总等考官认为其有新闻眼,所以破格录取。

 

对于新人,周总善于提携,不吝赞美。有一次,记者李伊琳为了采写“清道夫”的工作状况,跟随清洁工爬到下水道里,坚持在“脏乱差”的环境里采访近一个小时,稿件见报后好评如潮。周总对她百般赞赏,多次在会上予以肯定,赞她一个小姑娘,不怕脏不怕累,这是做记者最值得弘扬的敬业精神。(周景飞)

 

惊闻我的恩师原温州侨乡报总编辑周纪宣逝世,我倍感悲痛。

 

我最后一次见周总,是三年前的老同事聚会,会后我将他送回家,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当时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原本近期想去看看周总,想不到他就这么匆匆走了。

 

我与周总结缘,还得从199610月进入温州侨乡报说起。当年,我的恩师辽宁日报原总编辑、辽宁省记协原主席赵阜,写了一封推荐信给浙江省记协主席江坪老师,向其推荐我。江坪老师和周总也是故交,他和我说,周总办的温州侨乡报很有特色,深受市民喜欢,到侨乡报能学到不少本领,于是他也写了一封信给周总推荐我。周总收信后收下了我,从此领着我走上了新闻道路。

 

遗憾的是,19973月,周总退休了。虽然我们在报社相处时间只有几个月,但还是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最难忘的是他第一次指导我修改稿件。

 

我刚到报社,由于环境不熟悉,写稿不多,周总就叫我多到乡下走走,说只有把心沉到基层,才能抓到鲜活的新闻。199611月下旬,我去泰顺采访,那时交通不便,从温州市区乘车到泰顺要四五个小时,山路十八弯,不少人都坐吐了。到泰顺后,我发现晚上有很多人在县邮电局排队打长途电话。泰顺是山城,当时是贫困县,这么多人排队打电话,这里面肯定有新闻!于是,我从这个现象入手,深入采访,第一时间成稿交给周总。

 

周总修改得很仔细,连标点符号都一一修改,并帮我取了“山民纷纷闯世界 夜间最忙是电话”的标题。稿件改好后,他又耐心地给我讲解修改原因,以及采访技巧等。后来这篇稿件刊登在19961126日侨乡报的报眼位置。见报后,周总表扬我对新闻有敏感性,并鼓励我多多下乡,去发现鲜活新闻,稿件可以直接拿给他看。

 

周总的办报理念,对新闻的热爱、严谨等,都让我受益无穷。他退休后,也一直关心我的新闻事业。我遇到什么问题,跑去请教他,他总是热情指导。

 

逝者长眠,我辈常念。我感觉周总虽然离去,但没有走远,一直鼓励着我为新闻事业努力工作,鞠躬为民服务。(陈忠)

 

220日上午,我一到办公室,就听到了老报人周纪宣老总编逝世的消息,深感痛惜。两年多前的那一幕记忆犹新,令我感动。

 

2020528日,《温州报业》刊登了一篇人物专题,说的是我的从业经历。76日,我收到了周纪宣老总编的一封手写的信,和他写的两本新闻类书籍——《追寻新闻美学价值》和《守望明天》。发黄的信纸上印着“浙南日报”四个字,仿佛一下子带我穿越了时空,体会到老报人对读者最真、最纯的感情。

 

周总在信的开头这样写道:叶锋同志,您好!

 

一句“您好”,一下子戳中了我的心。一位老报人,一位老领导,面对小辈,却如此谦逊、如此可亲。

 

他在信中这样勉励我:今天从《温州报业》上看到了您的文章,十分高兴。在当今的报业环境下,当一个热爱专业、忠诚专业精神、坚持专业操守、富有专业潜质的年轻好记者,十分难得,十分宝贵,是我们老一辈新闻记者的希望和依托。

 

信件落款是:老同事周纪宣。

 

当时,我读完这封信,落泪了。我与周总未曾见过面。80多岁的他,仍然关注着温州的新闻事业,时刻不忘鼓励和关爱年轻记者。这种对新闻的热爱和赤诚,让我感动,更让我敬佩。正如周总在《追寻新闻美学价值》这本书中所写的:有人说“新闻只有一天生命”,但新闻如果具有“真、善、形象美”这三方面的美学价值,它将是生命之树常青。

 

老报人对新闻的真和爱、对读者的善和诚,使我们的新闻之树常青,也使我们年轻一辈受益匪浅。

 

2020年,我参加了温州市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以此为主题,讲述了周总和我的这段故事,赢得了评委们的共鸣,多位专家眼含热泪。我获得了此项比赛二等奖。

 

这封信,两本书,我一直珍藏着。这几年,我一直牢记周总的教导,努力追寻新闻的美学价值,和新闻同行守望明天,不负韶华。(叶锋)


 

 

编辑:陶鹏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