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学术经纬 查看内容

陈昌凤等 | “新闻”的再定义:元宇宙技术在媒体中的应用

2022-1-23 17:02|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62| 评论: 0

摘要: 陈昌凤等 | “新闻”的再定义:元宇宙技术在媒体中的应用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元宇宙的核心技术,正在驱动一场数字新闻业的变革,在近十年新闻业的颠覆式创新中,它已经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催生了沉浸式新闻。沉浸式 ...


陈昌凤等 | “新闻的再定义:元宇宙技术在媒体中的应用

摘要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元宇宙的核心技术,正在驱动一场数字新闻业的变革,在近十年新闻业的颠覆式创新中,它已经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催生了沉浸式新闻。沉浸式新闻正在改写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沉浸式新闻中,新闻成了用户对重构的事实的临场感知。与此同时,新闻的特性和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沉浸式新闻的作用于用户的机制是怎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风险?这些都是需要学术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虚拟现实;元宇宙;沉浸式新闻;智能传播

互联网出现以来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已经具象为各种新型运用。新近的元宇宙热潮,已经被互联网产业界视为一次新型革命。元宇宙是具有社交性质的空间,是现实与幻想的融汇。所谓理想的元宇宙,是不停运转的、和现实同步的世界,人们在元宇宙中所拥有的一切都在现实世界中有相对应的映射。澎湃新闻挑选了字节跳动、腾讯、RobloxMetaEpic GamesMicrosoft 6家中美公司,盘点其在元宇宙方面的投资、收购和开发等行为,从不完全统计中可发现,从2021年开始,各大企业明显提速布局元宇宙。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继承者,它仍是应用程序运行和存在的地方。在新闻传播领域,不仅元宇宙相关技术的运用逐渐增多,而且元宇宙相关的公司所布局的领域,也已经与新闻业相关。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元宇宙这一新兴技术热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元宇宙关涉的技术,如何在改变新闻传播业?与新闻原则之间存在何种张力、它会重新定义新闻吗?其作用于用户的机制是怎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风险?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现在和将来探讨。

一、虚拟世界里的新闻业

21世纪以来,虚拟世界与新闻业的交叉汇合若隐若现。在美国,2002Linden实验室上线了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即后来风靡数年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注册过的用户成为那里的居民,可以通过虚拟化身互相交流、闲逛,参加个人或集体活动、发生性关系,建立社区、经营企业,制造和相互交易虚拟财产和服务。人们可以自己定义与别人交互、玩耍、交易、交流的独特方式。它被当作虚拟世界潜在社交应用的试金石,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游戏,因为它没有设定的叙事。它的唯一目的是创造一个用户可以参与的世界。

第二人生这个虚拟世界有着繁荣的新闻业,有3份发行量达到10万份的报纸。2010 年《新闻研究》(Journalism Studies)上刊出了学者对于第二人生新闻业的研究论文,指出每份报纸都重视与读者的互动,都重视使用各种新闻策略来教育和告读者。第二人生中的新闻业最初的社区成员在匿名、多重身份的世界中尝试从事新闻工作;随着第二人生的经济发展,以及宝马、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和美国服装公司等现实世界公司开始在这个虚拟空间内运营,路透社也开设了一个虚拟部并指派两名记者报道有关第二人生虚拟货币和运营业务的故事,即现实媒体公司在其中办新闻业。

Linden实验室在开发这个应用时,是受到计算机朋克文学运动的启发,尤其是尼尔·斯蒂芬森(Neal Town Stephenson)的小说《雪崩》(Snow Crash)的影响。Linden实验室说他们的目标是要创造一个像斯蒂芬森描述的元宇宙那样的世界。实际上第二人生的成长和影响比许多人预期的要更有限,虽然许多人从虚拟经历中获得意义,但那只是作为一种平行体验,为人们的第一生活的局限性提供一个解放的出口。如今新一代虚拟现实技术尤其是智能3D,拥有的计算能力、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远远超过一二十年前,人们可以在便宜小巧的便携式设备中使用,如耳机、头盔、手机。新一代虚拟现实技术寻求的虚拟体验的社会影响和对人的生理影响,对新闻业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二、虚实互动、沉浸体验:新闻业的颠覆式创新

目前的元宇宙相关的公司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涉及虚拟现实(VR)、智能3D及相关应用。新世纪以来,在新闻业的颠覆式创新中,元宇宙关涉的技术,已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一)元宇宙技术在媒体中的运用

元宇宙技术目前最常用的是智能3D、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等。在此以3D技术为例,回顾一下新闻传播业中使用相关技术的历程。

3D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较早引发关注的是报道体育运动。2010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都已经尝试过3D转播。世界上第一个3D电视频道SKY3D由韩国数码卫星广播公司于2010年元旦开播。著名体育频道ESPN在南非世界杯的开幕前夕,也于2010611日在美国开播ESPN3D频道。2012年伦敦奥运会,则成为历史上首届采用3D电视技术直播的奥运会。英国BBC、美国NBCESPN14家电视机构进行了3D转播。这不仅是电视业的一次变革,也把观众带入到3D时代。我国中央电视台首次购买了伦敦奥运会的3D转播权,并启用了“3D试验频道

BBC最早的一部虚拟现实的产品是纪录片《复活节起义:抗议者之声》“Easter Rising: Voice of a Rebe”),2016年上线后被视为开创了VR纪录片的先河。12分钟的VR视频引用户置身于1916年爱尔兰都柏林战火中硝烟弥漫的街头,纪录片通过年轻士兵的录音带以嵌入式叙述的方式,带用户亲历了这场持续6天的惨烈大战。传统概念已经难以定义VR新媒体叙事。这部VR纪录片里没有摄像机的概念。通过沉浸式体验,纪录片中的现场深烙于用户头脑,留下的画面和激动人心的记忆令用户难以忘却。

2016年路透研究所与牛津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2016 年媒介机构计划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全景视频、直播视频及沉浸式报道上,即基于VR技术的虚拟现实新闻报道。

(二)沉浸式叙事,新闻报道创新

虚拟技术运用于新闻业,在2010年以后逐渐增加。2015年以后,虚拟技术真正运用到新闻媒体中。

《纽约时报》在做了数年的互动、模拟沉浸式等尝试的基础上,2015年初推出了第一部虚拟现实的短片《行走的纽约》(“Walking New York”),带观众在直升飞机上俯瞰人们行走过一幅艺术家创作在曼哈顿大街上的巨型作品的场景。201511月,《纽约时报》又推出了与谷歌合作制作的第二部虚拟现实作品《流离失所者》(“The Displaced”),11 分钟的纪录片讲述的是乌克兰、黎巴嫩和南苏丹的三个难民儿童的故事,故事由这三个孩子讲述,VR让观众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沉浸感、能够环顾四周、感受到孩子们所置身的环境,其中大量的现场拍摄于偏远和危险的地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在这部作品问世之际,《纽约时报》同时于2015115日推出了移动手机VR 应用程序(NYT VR),计划打造成未来虚拟现实项目的中心。为此,报社向印刷版用户赠寄100 万个谷歌纸版VR镜(Google Cardboard),并提供了桌面版本的虚拟现实作品,没有VR眼镜的观众可以在一般屏幕上用360度视频的形式阅看。

20161月,《纽约时报》根据前一个月拍摄的总统竞选活动的镜头制作了一部虚拟现实电影,观众沉浸入竞选活动的礼堂、餐厅、宴会厅,有机会与总统竞选人交谈几句,看到、听到甚至感受到现实中的人群、他们的尖叫、吵嚷;通过虚拟现实,共和党观众可以体验民主党的竞选活动,而民主党观众可以沉浸在共和党的活动中。20165月《纽约时报》在推出其第8个虚拟现实产品《寻找冥王星的寒冷之心》(“Seeking Pluto's Frigid Heart”),这是基于新视野号探测器(New Horizons)的数据而制作的矮行星冥王星的可视化作品,同时,该报向在线订户赠送30万个谷歌纸版VR眼镜。

20164月英国《卫报》首次涉足沉浸式VR报道,这是Google 新闻实验室与英国《卫报》(Guardian)合作完成的,题目是“6x9:单独监禁的虚拟体验“6x9: a virtual experience of solitary confinement”),一个9分钟的虚拟报道作品。他们采访了在加利福尼亚和纽约被单独监禁的7人、做了录音,还采访了两位资深心理学家,之后才进行的制作。作品中艰难地、悉心地做了互动,效果很好。

用虚拟技术做的报道,首先要有数据挖掘与分析,即采集现实的信息,包括采访的信息,用技术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举例来说,《纽约时报》于202110月用3D技术制作的《迪克西的风暴云天气》(“Dixie Fire Storm Clouds Weather”),采集了迪克西野火后一周一天12小时内的天气原始数据(每 10 分钟收集一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设的国家环境信息中心三个下一代雷达网络收集的数据(该雷达网络由美国国家气象局、联邦航空管理局和美国空军联合运营);然后使用Python-ARM雷达工具包合并和重新格式化数据,这个由数据模型驱动的交互式工具包,是雷达分析中经常使用的算法和实用程序的集合;之后再过滤数据减少噪音,并进行可视化处理,运用3D地图,让用户在增强现实中体验、了解巨大的野火如何像火山一样爆发出烟雾、推入大气层。那些令人震撼的画面和场景,也是基于现实的数据:闪电来袭是由维萨拉闪电探测系统记录的,地形是按照美国地质调查局 3-D 高程计划的地形数据和哥白尼 Sentinel-2 卫星的彩色图像创建的(以10米的分辨率检索),为了展示三维的空间,制作时消除了现实(二维)的云覆盖,生成了61日至30日的卫星图像合成;火的足迹则是结合将加州林业和消防局的数据与NASA资源管理系统火灾信息和美国林务局主动火灾测量计划的火灾探测数据而创建的。

总体而言,3D/VR技术运用于新闻报道,需要的技术、数据资源均比较复杂,在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制作,现实均要进行数据化处理、重新结构和格式化,制作需要的时间较长——影视产品通常要数周甚至数月,目前《纽约时报》开发的最便捷的工具也需要数日乃至数周的时间,因此适合于不强调时效性的报道内容。3D/VR技术使用户置身其中、以体验的方式加深对报道内容的了解和理解。

《纽约时报》的研发部强调其许多新兴技术的开发应用于交互式、沉浸式和3D 体验。其中需要创造力和复杂的工程,目前他们认为只是触及了高级交互性和沉浸式内容的浅表。他们目前研发重点(包括众筹式研发):一是未来将致力于开发基于浏览器的网络体验(即普通上网即可),使读者可以跨设备打开沉浸式故事。他们还在探索像素流,使3D内容在云服务器上实时呈现,然后以流式传输给用户(也就是如流媒体netflix那样简便易用)。二是进一步探索交互模式。随着读者对交互性的新期望,他们正在探索网络上交互式故事讲述的模式:如何使用户按照自己的节奏体验新闻场景的3D再现?三是探索在讲故事中使用地理空间信息的新方法。地图和卫星图像是人们了解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天气到选举、从战争到和平,都会涉及。他们在探索如何可视化不同的地理空间数据类型,可以实现什么级别的交互,以及如何在网络上提供给用户。四是致力于呈现可视化人体运动。无论是使用动作捕捉传感器、计算机视觉、计算摄影还是立体视频捕捉,在浏览器中渲染逼真的人体动作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五是尝试基于浏览器的多模式体验。他们正在试图提供更多关于沉浸式内容的选择,让用户在不同格式之间无缝切换,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设备规格、兴趣和参与度。

 

 

三、虚拟现实、实时交互性与新闻的沉浸式

随着众多科技公司开发可以显著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新闻业也正在开辟一个新的空间。3DVR等虚拟技术,就是在人工智能之外新闻业目前尝试的主要技术,与第二人生中虚拟新闻实验模仿的传统现实世界的报道不同,这些新型虚拟世界中的新闻,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技能和方法,并且显示出不同的特性。

(一)虚拟技术的变迁与特性

目标用于新闻业的虚拟技术,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智能3D、混合现实。这些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并且正在与人工智能技术融为一体。这里以3D技术为例,了解一下其变迁的过程、特性及其对新闻传播运用的影响。

3D三维(3 dimensions),是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空间。3D利用人眼左右分别接收不同画面,然后大脑经过对图像信息进行叠加重生,构成一个具有前-后、上-下、左-右、远-近等立体方向效果的影像。人类拥有与生俱来的3D环境感知能力,我们能够用双眼捕捉图像、通过大脑处理形成立体视觉,去辨认物体的形状、他人的动作,感知之间的距离。人类能够自如地跟这个三维世界进行交互。人类也努力为机器赋予3D“感知能力20世纪70年代,工业界便开始应用激光雷达、结构光、ToF(飞行时间)等3D感知技术进行测量、扫描物体,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发展,3D感知硬件从工业界走向大众,尤其是2017年结构光系统首次集成于手机,此后小型化的结构光和ToF运用于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适用于更加多元化的场景、占用空间更小。

但是,硬件只是基础,如同人类双眼只是能捕捉立体图像信息,而真正理解万物和人类之间的各类交互行为,依靠的还是大脑的学习能力。对于机器来说,能学习这些能力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