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课媒融合:把“媒体”办到每门专业课上

2021-9-3 17:43|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32| 评论: 0

摘要: 一张张印刷整齐、风格各异的《新闻·德报》在学生手中传阅,精巧的版面设计、丰富的原创性内容,凝聚着每位学生的巧思与心血。这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给新闻学院2020级本科生布置的“特殊作业”,也是其新闻 ...


一张张印刷整齐、风格各异的《新闻·德报》在学生手中传阅,精巧的版面设计、丰富的原创性内容,凝聚着每位学生的巧思与心血。这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给新闻学院2020级本科生布置的“特殊作业”,也是其新闻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

传统的高校新闻学教育的课堂中,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单向地输出知识,这就产生了与课外的脱节,将教学时间固化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里。然而,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服务社会的功能性学科。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与业界需求对接,难以适应传媒业界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新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得。

“新闻传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实践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如何根据本校的特点去摸索。我一直在根据本学院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反馈,摸索实践教学的方向。”刘海明说道。

课程学习和媒体实践的双向输出

近年来,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各高校新闻教育改革的重点。部分高校新闻教育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仍存在脱节,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灵活性与实用性,实践教学的管理与推行过程也不够完善。新闻教育应该重视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的理论教育,高校新闻教育也应该与实践接轨。

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上,老师除了讲解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关注近期传媒业界的侵权事件或有悖职业道德的事件,结合伦理法规的理论知识对公开报道进行二次加工,通过采访变成新闻伦理或新闻法规方面的“传媒伦理法规专题报道”。

教育的改革总是摸着石头过河,刘海明作为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他提出了课程和媒体融合的理念。在他看来,仅仅满足于背诵记忆的理论学习方法弊大于利,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需要培养他们运用专业知识从事小众化媒体生产的能力,有能力在每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是课程媒体的记者和编辑,让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课程媒体的实践中,“课程学习+课程媒体实践”应该是新闻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探索将课程学习和小众化的课程媒体相融合的课程创新模式,学生不再是单一的学生,也是课堂内外的记者、编辑、主播或摄像师。这样的精细化融合,赋予课程知识以活力,成为学生上什么课、做什么专业化媒体的“媒体型学生”。

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搭建知行桥梁

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现代汉语课程上,学生们需要分组创办一份电子版的《新闻·话报》,并制作一档《新闻·诊所》节目。刘海明指出,这种课程化媒体探索是为了让学生切实了解“万物皆媒”,换句话说就是“万物万课皆媒”,“新闻专业的每门课程都有可以发展成为小众化的媒体,这种小众化的媒体是为课程服务的。比如说现代汉语课,就是将媒体语言中出现的动态变化以及最新的问题,用新闻报道的形式来呈现出来。”刘海明更重视对学生媒体实践形式的创新,这样的实践教育更具有可持续性与实效性。他将自己设计的课媒融合的产品称为“课程媒体”,将自己担任的每门课的课程媒体建设提炼出“课程化媒体”的概念。他解释说:“课程化媒体建设,就是让学生将从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国内外传媒业界的最新动态变化相结合,同时学生根据课程化媒体的特点,将传媒业动态与相关理论知识做成副刊或其他节目板块,从而让学生在课程中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同时又学会了用专业化的媒体视角来做媒体。”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7级本科生马金鑫认为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做报纸、做电视节目是新闻学院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技能。在《道德·观察》节目中,我们小组采用主持人对几位嘉宾进行访谈的形式,交流我们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观点与见解。从栏目策划、台词写作、视频拍摄到后期剪辑,我们小组有序分工,每个人都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书本以外的东西。”

多维互动的课程化媒体革新教学理念

新闻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脱离实践的模式,把媒体融合的理念创造性地应用到新闻教学过程中。在新媒体受推崇的今天,新闻教育是直接面向新媒体还是先夯实在校生的从事传统媒体工作的能力,这一直存在争议。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倾向于先训练学生办报、做电视节目的能力,练好基本功再去适应新媒体的需要。课程化媒体,促使每个学生进行多维互动,即课程与媒体的互动、课程和报纸的互动、课程和电视节目的互动、课程报纸和课程电视节目的互动。当然,也包括学生自我的学生角度和媒体从业者的角度互动。通过这样的多维互动,课程化媒体具有超强的扩容性,也具有了跨越年级的连续性,逐渐具有品牌效应。

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课程上,他要求学生制作《新闻·声报》报纸与《新闻·讲场》节目,并且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公开发表两篇新闻评论。刘海明介绍道,新闻教育和医学教育具有相似性,二者都是重应用的学科。新闻学专业具有近三十门主干课程,每门课的侧重点与理论知识各不相同,因此实践目标也不相同。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7级本科生杨雪莹目前是一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在谈及新闻评论课的上课体验时,她表示这种专业课程使自己收获颇丰:“我们不仅学习了关于新闻评论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课后每个人都写了几十篇新闻评论,我也在专业媒体网站上发表了两篇新闻评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这和一些‘纸上谈兵’的理论课有很大区别。”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些课程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学生们的支持也成为推动着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的源源动力。

刘海明也提出了对课程化媒体建设的展望。他认为,目前改革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课程化媒体建设缺乏继承性,“受到学期与课时的限制,学生无法同时连续做三期报纸或者三期电视节目,只能通过小组平行的做法,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同时来进行。如果课程化媒体建设具有连续性,这样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来源:上游新闻

链接: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049&newsId=1567997

 

编辑:李佳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