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个很严肃的话题。 台风来了,记者该怎样出镜? 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遇到台风,记者在镜头前面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就成了标配。 找不到最早使用这种方式的记录,但我找到了这张图: 这应该是白岩松年轻时报道某次台风的视频截图。 但相对后来的其他记者的镜头,报道手段明显比较传统与原始。 有现场感、能很直观地揭示台风风力究竟有多大、能够体现记者的敬业、能给所在媒体刷存在感…… 这种戴着雨披拿着话筒,镜头前面还有雨滴的镜头就开始流行了。 并一发不可收拾,出镜手段开始不断升级,“军备竞赛”开始。 第一部:上“风” 第二部:上树 第三部:都太LOW了,那上“抱树” 抱树都不行,得用绳子把记者绑在树上。同情我们的同行 第四部:但再怎样,都比不上表情包,于是开始上“表情” 表情最好的是我们同事这张,已经被做成了各种“表情包”,群聊时不断被抛出来。 第五部:有时候得上摄像一起,提升效果 第六部:男记者都不行,得上“女记者”,与强风形成鲜明对比。 越瘦,越小,就越要让她们上镜! 眼神好可怜! 偏偏一定要把这些弱不禁风的女记者派到台风现场。 其实,挺危险的,风吹跑了怎么办,一个大浪过来就会把这瘦瘦的姑娘卷走,干吗一定这样搞?我都看不下去了。 《新京报》在朝视频转型,他们的记者也出镜了。 第七部上”肉“,新京报派往上海的记者,减肥后280斤,台风吹不走。 以后得按这个标准给台风出镜配记者。 抗台风报道,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随时删掉)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