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学术经纬 查看内容

我是记者,我在看着你呢!——关于新闻人尊严的断想

2011-2-19 23: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0| 评论: 0|原作者: 罗建华|来自: 新闻记者

摘要:  A   好几年前读过一篇短文,一位有旅外经历的女士说,在一些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如果遇到有人恃强凌弱,周围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不是像咱国人那样围观看热闹,而是一齐无言地注视;如果那个恃强者还不肯 ...
 A

  好几年前读过一篇短文,一位有旅外经历的女士说,在一些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如果遇到有人恃强凌弱,周围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不是像咱国人那样围观看热闹,而是一齐无言地注视;如果那个恃强者还不肯罢手,会有人正色以告:“我们在看着你呢!”接着,会有更多的人发出呼应:“对,我们在看着你呢!”
  “我们在看着你呢!”
  ——我们在现场。
  ——我们会干预。
  ——我们将作证。
  看不见的公众舆论氛围,就这样形成了,产生不可小觑的强大威慑力,弱者的不幸得以避免。恃强者呢,恶行也得以收敛,说不定从此感知:公众舆论凛然不可侵犯。
  这对双方都是幸运的。
  这对社会更是幸运的。
  保障社会的公序良俗,在法律、行政、宗教诸种力量之外,多了一种更为及时、更为能动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我们在看着你呢!”
  记者,就是“我们”中的一员,又是不同于“我们”的一个。
  扶弱济贫,对公众而言,只有个人的道德行为;对记者来说,则是法定的职务行为。
  记者总在现场,代表公众在注视、在监督、在干预、在作证。
  我们一般把这理解为责任,其实更重要的在于:这是权利。
  从这个职业诞生那一天起,记者事实上就被赋予守望正义的权利。
  因此,无论身处哪一个角落,记者这个社会角色,都应当向周遭发出信号:“我是记者,我在看着你呢!”
  ——这是一种权利。
  ——这是一种使命。
  ——这是一种神圣。
  都追求“我最先到达现场”,都骄傲“我是唯一在现场的记者”,这确实值得荣耀。然而不要忘了,这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现场”,仅仅是“我”拼抢新闻的一次优于同行的动作而已。
  真正的现场是整个社会,好记者作为社会的良心,时刻准备着,睁着双眼,握着一杆笔。
  ——我在记录。
  ——我要担当。
  ——我将一生守望。
  这便是我们的全部尊严所系。

  B

  
  我们守望,没功夫享受云卷云舒的安恬,更多的是饱经潮起潮落的沧桑,那般“卷起千堆雪”的壮观中,有多少“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凶险?
  2010年7月31日,撰写此文的时候,读到当天的报纸,一下看到三条有关我们新闻人的新闻。
  ——7月27日,经济观察报华东新闻中心记者仇子明,因报道上市公司凯恩集团涉嫌“非法侵占国有资产”反而背负“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受到浙江丽水市遂昌县公安局的通辑,列入网上全国通辑名单,一名正常履行权利的记者成为“刑拘在逃”人员。
  ——7月29日,华夏时报华南新闻中心记者陈小瑛,因报道上市公司“深国商董事长遭二奶举报掏空资产”,晚上被不明身份者以爆料深国商“内幕消息”为由,诱至深圳天虹商场某处,一名正常履行权利的记者遭到重殴。
  ——7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因在报道中质疑“霸王”洗发水的防脱发功效,受到自称为“霸王”集团上海公司经理等四人的上门手捶脚踹,一家正常履行权利的报社遭到围堵。
  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早在2008年1月4日,辽宁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曾以“涉嫌诽谤罪”为由,竟然下令跨省追捕法制日报《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
  记者的尊严何在?
  不要忙着义愤填膺,不要急于拍案而起。
  我们“认命”。既然爬在航船高高的桅杆上,瞭望数不清的激流险滩,冲刷船头的狂风暴雨,难道还能“轻饶”桅杆上的我们?
  不要惧怕。挨打、受辱、被通辑、被追捕——只要事实铁硬,骨头就铁硬,站立成桅杆上一座铁硬的花岗岩雕像,堂堂正正,直视前方,有谁能撼动呢?
  这一座桅杆上铁硬的花岗岩雕像,就当成航船的避雷针好了。
  一切的一切,源自“我是记者,我在看着你呢!”
  有人忌讳我们看到,有人害怕我们说出,有人恐惧公众知情,有人恼怒真相曝光。
  记者的存在,媒体的存在,舆论监督的存在,昭示着“我是记者,我在看着你呢!”的份量,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俯身为民,昂首履责,越是不放弃“我在看着你呢”,就越是没有谁能剥夺“我是记者”的尊严。

  C

  
  有同仁说,我们从不怀疑“我是记者”的尊严,可我们常常步履沉重,我们究竟能走多远?
  是的,任何职业都有它的缺憾。我们的脚步,踏着荆棘,淌着血,磨出一层又一层老茧,然后凭着信心和耐性,一点一点接近远方的目标。
  我们总以为我们无所不能,把自己幻想成独行侠佐罗,策马仗剑,呼啸而去,拯救四方,包打天下。
  结果,我们发现了黑煤窑,黑煤窑依然遍地都是;我们披露了矿难,矿难似乎此起彼伏;我们曝光了贪官,贪官好像更加前“腐”后继……
  反之,我们又以为我们一事无成,把自己看作骑士唐吉诃德,手持长矛与风车作战,一切不外是徒劳的自恋或自欺?
  不要幻想,更不要无奈。可怕的无奈,会像传染病一样,悄然制造整个职业的怠倦与消沉,叫我们无所适从。
  尽管“华佗无奈小虫何”,任何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绝不会因为疾病越治越多、越疑、越难、越杂就放弃问诊开药;任何一位关爱人类的病毒学家,绝对会因为发现一个新菌种而异常亢奋——不管它是益菌、还是害菌。
  1994年,因“邱氏鼠药案”,我采访过被邱满囤告到法院的五名科学家之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汪诚信教授,至今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全国所有的防疫站加起来,也永远消灭不了老鼠。但是,控制它,永远不让它酿成瘟疫,永远不让它多到干扰人正常生活的程度,这就功德无量。
  我们只是社会运转的一根链条、一个齿轮、一个活塞环,不断传递着前行的力量,这就不错了。
  无论是“凯恩集团”涉嫌侵占国有资产,还是“紫金矿业”可能污染河流,即便“霸王”洗发水功效有待权威认定,一经媒体披露,都能警示社会,造福公众。其“负面报道”的正面效应,绝不限于这几家个案。
  又想起2007年11月8日,当“记者节”撞击我们心弦的时候,南方周末的“记者节感言”——《重申权利,必须重建信仰》何等悲壮:
  “犹如填海,我们每填进去一座山,汹涌的海浪就会吞噬一座山;犹如地平线,我们每靠近一步,它就远离一步。我们投入的是一次没有尽头的竞跑,没有结局的搏斗”。
  “世界未必会因为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好。但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努力,世界肯定只会变得更坏。因为我们,世界没有变得更坏,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意义。”
  正是这种悲壮,和着周身热血流动的节拍,一种庄严、一种神圣油然而生,瞬间充盈全胸,输送到每一个细胞,转化为不竭的动力。
  正好,2010年7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冰点》有文——《英敛之:傲骨为大众》,赞扬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当年“激扬公论”的不屈抗争,借用了严复赠送的一副对联为之写照:“能使荆棘化堂宇,下视官爵如泥沙。”
  英敛之将它悬于壁上,时时自省。这也值得我们自慰、自勉。

  D

  
  “我是记者,我在看着你呢!”
  我们崇高——因为权利赋予的使命。
  我们卑微——因为我们必须与最卑微的群体融为一体,让他们知情,为他们代言,替他们请命,看护他们卑微而崇高的利益。
  我们总要在这个街头、那个田头,守护人间温暖——哪怕它只是卖火柴小女孩点燃的那一星微光,不让它熄灭,不让它熄灭,不让它熄灭……就是我们的义无反顾。因为我们,一个又一个希望复活了,照亮一颗又一颗心。
  我们总要盯住那些企图遮蔽光亮的魅影,绝不让它肆无忌惮,要让他们知道:有一群人不知疲倦,隐身在一旁,盯着,盯着,盯着……就是要让他们不那么自在。
  2010年8月5日,南方周末来了,有一整版《向“中国梦践行者”致敬》。8位人物中,紧随经济学家吴敬琏、外交家吴建民之后,第三位是王克勤——一个并不为公众熟识的名字,而他就是我们的同行、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介绍他的文字写道:“仅2001年在他的笔下被关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曾有黑道组织出价500万人民币买他的人头,因而被传媒界誉为当代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该报的“致敬理由”简短而有力——“从十年前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到今年的《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王克勤奠定了他在中国调查报道的卓越地位,让世人见识了转型时代中国新闻的独特力量。”
  向王克勤致敬,显示转型时代中国新闻的独特力量!
  我们参与98抗洪力挽狂澜——那是我们吹着号角、击着战鼓的壮举。
  我们投入5·12震灾重建家园——那是我们呼唤爱心、振起雄心的义行。
  然而,这样的机遇可遇不可求,无须等待。其实每天,我们都充满机遇,守护一条河流的洁净、维护一个疫苗的安全、保护一垅稻谷的成熟、呵护一个书包的重量……一样是壮行,一样是义举。
  “我是记者,我在看着你呢?”
  我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作者单位: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