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书目 媒介学宣言 作者:雷吉斯·德布雷 译者:黄春柳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3月
作者简介 雷吉斯·德布雷
法国作家、学者、思想家,媒介学的创始人,1940年出生于巴黎。代表著作有《媒介学引论》《普通媒介学教程》《媒介学宣言》《图像的生与死:西方观图史》等。
分享者
吴璟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博士;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联邦总理奖学金获得者。德国慕尼黑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美国纽约大学Steinhardt媒介、文化与社会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交媒体中的公与私,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媒介史。著有Private and Public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 in a Globalized World(Peter Lang, 2017)、《德国新闻传播史》(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等专著,并在《国际新闻界》等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中文论文多篇。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1、近五十年来,讨论人与媒介和技术关系的媒介学研究发生了重要的理论范式转折。 2、先前以技术为核心、着重技术的决定力量的视角,逐渐转向以媒介本体为核心的视角。 3、技术对传统的新闻理论和大众传播理论的挑战。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重新思考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过去的七八十年里新闻传播研究如何受到媒介学的影响。
媒介学的代表学者
01 麦克卢汉(McLuhen) 麦克卢汉认为技术(印刷术、电子技术等)决定了媒介的形态及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著作一经发表立刻受到热烈的反响,而到了七十年代他的观点遭到了批评,被认为未能清楚地解释出媒介的本质。但他的理论为人们理解媒介提供了新的范式,促使人们对人、媒介、技术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思考。 近二三十年,人们研究的视角逐渐由技术转向以媒介本体(例如纸张、电子屏幕等)为核心,开始关注不同的媒介形态。时至今日,人们关注的重点变为ICTs(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和社交媒体平台。
02 基特勒(Kittler) 与麦克卢汉一样,基特勒在研究中将媒介置于历史变迁之中,根据媒介的不同形态来理解媒介变迁。他的代表观点是“媒介决定了我们的情境”。 03 德布雷(Debray) 德布雷拓展了媒介生态学,将社会与文化结合起来,从宏观的角度来谈技术的影响。 04 克莱默尔(Kraemer) 克莱默尔关注媒介的中介性,而不是技术或者人的主体性。其中的性合模型(erotic model)为探讨 “公共领域”理论中不同的意见能够达成一致的原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他强调媒介的中介作用,媒介让意见不同的各方消除了异见,使观点合二为一。
德布雷人生简历
1940-1960年,德布雷以状元名次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成为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的学生,受到马克思和批判学派的影响。这也造就了他具有浓厚的法国符号学与社会学的背景。1965年他获得了哲学教师资格,并成为共产主义学生联盟中的积极分子。 1965-1973年间,德布雷积极参与共产主义运动。他前往古巴哈瓦那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玻利维亚追随阿根廷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切·格瓦拉。1967年4月德布雷随切·格瓦拉一同被捕,关押4年后出狱。 1981至1985年间,德布雷受命于法国总统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协助处理国际事务。 1979-1992年,德布雷重启学术生涯。 1979年第一次提出媒介学概念; 1991年写作《普通媒介学教程》; 1992年向密特朗总统提出辞呈,重返高校继续学术研究。 1992年以后,德布雷先后出版多本学术著作。1994年写作《媒介学宣言》,为媒介学研究作出阶段性总结;1995年写作《图像的生与死:西方关于观看的历史》研究符号艺术背后的象征意义及形成机制。
德布雷著作的中译本
《普通媒介学教程》 陈卫星 / 王杨(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4-9-1 《媒介学引论》 刘文玲 / 陈卫星(译)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4-3-1 《图像的生与死》 《图像的生与死:西方观图史》 黄迅余 / 黄建华(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4-8 《图像的生与死:西方观图史》是一部讲述图像在西方的起源、演进和死亡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通过分析图像及其传播手段而建立的西方思想史。 它是一部跨学科研究之作,在书中,雷吉斯•德布雷第一次解释了他所创设的一门新学科:媒介学。该学科处于艺术史、技术史、宗教史等多学科的交汇之处。全书论述了西方人视角下图像从魔幻的到艺术的再到经济的演变过程,对技术革命与集体信仰对于图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分析。作者从西方哲学、宗教、艺术、科技、媒体等方面,对图像起到的作用和反作用进行了详尽又深入的解读,许多观点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本期内容提要
一、媒介学的核心概念 二、媒介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三、思考与运用:媒介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
一、媒介学的核心概念 1、媒介学(médiologie;mediology) 德布雷对于“媒介学”作出了定义,使其研究范畴有别于符号学等相近学科。德布雷的“媒介学”有别于麦克卢汉和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他将媒介置于宏观的社会当中,看到的不是社会本身,而是社会的本质,他着力于在社会学视角下研究媒介对文化和社会产生了何种影响,又改变了什么。媒介学的研究对象与传播学的技术、结构息息相关、又较之高级的“社会功能”。他谈论的不是媒介产生的效果,而是用互动的、宏观的视角看待媒介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我要研究的不是“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思想的产生?”,而是“这种思想到底产生了什么?”,是“在集体的思想领域和权力机构中,这种新的思想改变了些什么?”(《媒介学宣言》p.8) 媒介学作为一个学科,研究对象是“与传播的技术结构息息相关而又较之高级的社会功能”。(p.11)
Scientifically study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meaning in society, whether through language or images. Medi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t is expounded best in the English-language book Transmitting Cul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
2、媒介(medium) 德布雷媒介学的研究对象是“媒介”本身。正如德布雷在书中所下定义,媒介“并不指媒体或介质,而是媒介行为(mediation,中介行为),也就是媒介方法的动态整体和介于符号生产与时间生产之间的中间体”(p.17)。 媒介学定义的“中介”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具体媒介(如报刊、广播等)。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例如记者、文字等,都可被划归为“中介”。中介介于符号生产与时间生产之间。时间生产即通过中介使得不同时代的人之间产生联系和交流,例如麦克卢汉的著作将他的思想保存下来、被后世的人们所阅读,人们由此与他产生了联系,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了“共识”。
媒介的四种含义(p.13): (1)符号化行为的普通方法(语言、书写、模拟图像、数字计算) (2)传播的社会解码(发出口信时使用的源语言,拉丁语、英语) (3)记录和存储的物质载体(粘土、莎纸草、纸、磁带、屏幕/荧幕/投影仪) (4)与某种传播网络对应的记录设备(手抄本、印刷物、相片、电视、电脑)
媒介是设备、载体和方法系统的大融合。人们通过(语言、书写、摄像等)方法将符码(声音、图像、文字等)加诸于平台(物质载体)之上。载体即物质本身,而记录设备是物质呈现的方式。媒介的概念具有双重性,它是有组织性的物质层面(工具)与有物质性的组织层面(个人和集体的行为)的结合。 3、媒介域 媒介域是把媒介技术的符号形式和关系结构作为整体来看,从而确定一个信息传播格局的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陈卫星,2018)。德布雷的“媒介域”具有浓厚的媒介生态学观念。在自然界的生物圈中,每个物种弱肉强食、相互依存,形成一条完整的生物链,生物圈始终保持着整体的循环与协调。媒介域也是如此。在媒介域里,各个媒介域的层级都是相互依存,一个媒介域可能会替代其它媒介域的一些空间,但它们并不会互相消灭或取代。每种媒介形态都有一个类似“生态位”的生存空间。 媒介域具有特殊的时间性,它以媒介技术时代的时间点而断代划分。每种媒介形态具有特定领域的时代特征。 口语时代:罗格斯域/逻各斯域。 在口语时代大部分人不识字,演说很重要(布道,史诗、戏剧),人们聚在一起高声朗读,由此来传播信息; 书写、印刷时代:书写域。 由印刷术所开启,建立在印刷术基础上。在书写时代,人对书籍和教育怀有莫大的崇拜; 视听时代:视频域。 图像和声音控制着一切,文化大量膨胀。 媒介域的观点是将符号形式与关系结构作为整体来看的。从以上三种媒介域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时代的媒介形态。在媒介形态的变迁中,媒介的关系结构由一对一的传播向互联网的网状结构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后续文章见评论)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