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学术经纬 查看内容

人民日报2019年新一轮改版的解析与思考内容提要

2019-2-24 00: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5| 评论: 0|来自: 京原路8号

摘要: 编辑:杨琦钜
 201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实行新一轮改版,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的旗舰,人民日报在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所进行的版面调整,对今后包括党报在内的全国报纸的变化趋势与发展走向,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人民日报2019年新一轮改版的解析与思考
文/崔士鑫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互联网及新媒体迅猛发展,带来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变革重塑的新时期,这对传统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也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党报作为传统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纸质媒介,如何不断改革创新,包括对报纸最重要展示平台的版面如何进行优化提质,以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更加适应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传播要求和受众获取信息习惯的变化需求,一直备受瞩目。

2019年新年伊始,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致读者》,宣布从2019年元旦起实行改版。一是版面数量微调:工作日由24块版调整为20块版,周末从12块版调整为8块版。二是版面质量提升:全部版面彩色印刷,实现人民日报历史上第一次全彩印。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的旗舰,人民日报在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所进行的版面调整,对今后包括党报在内的全国报纸的变化趋势与发展走向,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党报改版,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版面是报纸展示和传播各类内容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是报纸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是读者接触到的第一对象。从功能作用上讲,版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重要手段,是影响读者和引导舆论的重要方式,是形成报纸个性与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上看,版面只是一种形式、一个简单的“门面”,实际上反映的是报纸的整体水平。版面与报纸内容密不可分,更与内容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一张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对读者负责任的报纸,其版面数量的增减、编排布局的变化、技术含量的提升,都将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社会现实、传播特点与读者需求。

人民日报此次改版,正如《致读者》所说,是顺应新闻传播方式新变化、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做出的重要调整,是“人民日报奋进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刚刚度过创刊70周年华诞的人民日报,从诞生之日起,就经历过多次改版。从版面数量有较大变化的角度,这次改版是人民日报创刊以来的第15次改版。而每次比较大的改版,都与时代变化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比如,1956年的两次改版,一是首次将文字从竖排改为横排,二是将版面由原来的4块改为8块,新闻与文章容量大大超过以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党报重大改革。改革的背景缘于当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由一个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开始进入寻找适合国情道路的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党报也由原来以宣传为主,适当向新闻规律要求回归,因此增加版面以扩大报道范围、提供更多新闻信息和观点,就成为改版的内在动力。改版之后,新闻传播与政治报道并重,文风改进,编辑部提出“务必注意到广大读者的呼声”,开始更多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漫画和连环画,广告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多。这次改版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改革的起点和标志。

1995年的改版,则是改革开放以后首次重要改版,版面从原来的8块扩大到12块。当时的形势是改革开放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全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新闻数量不断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十分活跃,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媒体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之后,2003年由12版扩大到16版,2009年扩为20版,2010年扩为24版,都反映了这种时代趋势的变化。在这几次改版中,国际新闻板块不断增加,反映出我国国际交往不断扩大与影响国际舆论需求不断增强的时代走向,也由此开启了人民日报由“中国第一大报”向“世界著名大报”迈进的步伐。

2019年这次改版,同样是时代变化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求标准提高,新闻传播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具有”,而要“优质”。尤其新时代新闻传播的大背景,是互联网和新媒体带来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最为传统的纸质媒体,改进创新的压力前所未有。就人民日报而言,适时进行改版,一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包括习近平总书记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要求,切实改进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党中央机关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切实履行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责使命,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和受众阅读习惯,凸显新媒体时代的党报优势与特点,更新理念,找准定位,以更权威的信息发布、更准确的政策解读、更深刻的新闻分析、更及时的舆论引导,更清新的亲民文风,进一步提升党报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所以说,人民日报的历次改版,一直与时代同频共振。不但以内容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并推动历史发展,版面自身的调整变化,同时也是记录历史、反映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带动了全国主流媒体的新闻改革创新。

二、定位改进,打造新时代精品党报

与一般报纸减版是为了节约印刷成本不同,人民日报这次改版,版面虽略有减少;但全部实行彩印,仅就印刷成本而言,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大增加。这就意味着,人民日报这次改版的实质,是着手实施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的精品化战略:精编精印、减量提质。因此可以说,这是针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变化趋势,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总体上保持人民日报长期以来形成的庄重、大气的版面风格基础上,改进定位,适时推出的一次党报加强新闻生产的“供给侧改革”。

具体来说,改版之后的人民日报有几个新特点,或者说是着力点、创新点。

一是报纸布局“板块化”。在整体布局上,形成了结构紧凑、配置合理、各具特色又协调联动的三大板块:首先是要闻新闻板块。这是人民日报主体板块。要闻版(主要在1-8版)突出重大、权威;新闻版(9-16版)突出热点、深度。其次是评论理论板块。这是人民日报的传统优势所在,评论版(位于要闻板块的第5版)突出观点、敏锐;理论版(位于报纸第二叠首版显要位置第9版)突出精深、辨析。第三是周刊副刊板块。这是人民日报容量丰富的体现,通常在每天的17-20版,总体上突出特色、独家。其中周刊突出专业性、副刊突出丰富性。

二是新闻版面“周刊化”。表面上看,人民日报这次改版,减少的主要是原先的周刊,似乎削弱了深度报道的阵地,实际上并非如此。以往介于要闻版与周刊副刊之间的“新闻版”,一直处于重大不如要闻、深度不及周刊的尴尬境地。由于新闻版实行编采分开,由专管编辑的总编室负责;周刊仍属编采合一,由主要承担采访任务的专业部门负责,从而导致新闻版经常与周刊的选题撞车,专业部的记者忙于做本部门的周刊选题,精力有限,新闻版约稿困难,欲深而不能。这次改版,一方面明确了新闻版“热点、深度”的定位,另一方面周刊减少,专业部记者可以腾出更多精力为新闻版供稿,再辅之以责任明确的采编联动机制,新闻版策划更为有力,稿件更有保证,深度报道的版面实际上大大增加。有人形象地把这比喻为人民日报的“壮腰工程”,是党报实施精品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三是重大报道“提要化”。精品化战略的重要方面,体现在对重大时政报道的创新。主要方式是在原有规范基础上,通过增加内容提要、创新版式设计等方式,突出重要观点、核心信息、最新表达,丰富版面呈现、提升阅读体验。比如1月1日头版头条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九年新年贺词》,在正文起始部分,用十分醒目的色块引领,将贺词中的“金句”摘要呈现。1月3日对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有关的重要讲话,大胆使用包框、套红、铺底色等多种编辑手段突出精彩内容,帮助读者精要阅读、把握重点、领会要义,让读者印象深、记得牢,适应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简阅读、快节奏的特点。

四是各版头条“新闻化”。首先是头版头条自主选题的报道质量明显提升。主要改革方向是减少“工作味”、体现“新闻性”:减少以往地方和部门一般性工作报道,向重大新闻、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聚焦。其次是其他各版也主攻头条,着重点也在于强化新闻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比如1月7日政治版用超过2/3版篇幅,报道全军响应习主席“开训动员令”号召,细说“从南海之滨到天山戈壁,从西北边关到东南沿海”的开训场面与故事;1月9日要闻六版用整版篇幅深度解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的事迹、获奖项目的特点等,体现了精品化的新追求,目的都是为了努力适应“精要阅读”趋势。同时版式设计上也注重提炼核心信息、增加内容提要,帮助读者标重点、做导读,突出版面亮点,改善阅读体验。

五是评论理论“问题化”。评论和理论虽然一直被认为是党报核心优势,然而也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针对性不强、文风艰涩枯燥的不足。改版后评论版强调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选题策划,关注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创新话语表达,提高观点生产力和传播力。比如1月10日评论版针对股民啧有烦言的股市任意停牌现象,结合“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停复牌指引”的新闻信息发布,对“投资者的资产被长期锁定却一头雾水,正常的知情权和交易权都受到了损害”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体现了党报评论“政治正确、见解独到、议论周全”的风格,在新媒体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时,人民日报的评论能告诉读者为什么发生、应该怎么看。同时理论版也加强了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阐释,提升议题设置、理论辨析和话语创新能力。另外,作为人民日报舆论监督的老品牌“读者来信”版,改版前版次相当靠后(正常在每周二第20版)。这次改版后,读者来信版直接进入要闻版集群,位于每周一的第7版。人民日报为此提出,要“打造舆论监督高地和品牌”。党报强化舆论监督,无疑也是做精做深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是内容呈现“可视化”。由于全部实行彩版印刷,人民日报这次改版声势最大、变化最明显的,当属图片报道的改进,以及与此相关的版面视觉美化。从1月1日全部彩印开始,人民日报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201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社与中国摄影家协会战略合作启动仪式隆重举行。“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全国精品照片征集活动同时开启。从年初开始,每周人民日报、中国摄协等组织专家汇总当周精品照片,开展“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评选,力争每天都有“收藏级”的经典照片见报。这一举措,是对“读图时代”读者需求的有力回应。新年伊始,就连以往文字黑压压一片的理论、文艺版等,都出现了彩色图片或图表。1月9日第3版的国际要闻版,头条是一张图片报道,这在以往是极为罕见的。一张好图胜过千言万语,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的人民日报,增加了对新媒体时代的读者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吸引力。同时,人民日报更加重视二维码、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报纸版面的深度融合,一些版面比如国际版提供的读报扫码就可以看短视频等新的读报方式,带给读者新的阅读体验,体现了传统的党中央机关报在新媒体时代正在努力走向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改版,不是孤立、简单地对版面定位的调整与改造,实际上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相关举措紧密结合、彼此呼应。目前,人民日报已由过去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400多个媒体平台、报网端微用户共计7.8亿的全媒体形态的新型媒体集团。这次改版,一方面将一些报纸在时效性等方面不占优势的一般性新闻信息,转移到新媒体,主报集中精力做有深度有品质的新闻,另一方面在版面有所减少情况下,致力于释放新闻生产力,进一步做好新媒体,促进深度融合,包括把一些报纸上有代表性、有影响力且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品牌专栏,如“求证”“记者调查”等,由报网端共同打造成全媒体重点栏目。报纸与新媒体定位不同,但目标高度一致,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实现有效舆论引导。

三、报纸改革,核心在回归受众本位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是古人对如何应对变动不居的世界,一句很有哲理的概括,新媒体时代的报纸对此尤感契合。美国版面专家、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达里尔·莫恩(Daryl R. Moen)认为,“一张生机勃勃的报纸,应当不断发现向读者报道世界并解释世界的更好途径”“报纸隔了5年还停滞不前,就不会有新的进展”。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意味着报纸至少每5年要进行一次改版。这在传统媒体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前互联网时代,听上去或许会让人感到有点夸张,但面对新媒体冲击,报业转型升级速度的确大大加快,5年一次的变化周期已略嫌太长,报纸改版趋于常态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正日益成为新媒体时代报纸状况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报纸自诞生之日起,版面改革就一直处于进行时。与人民日报创刊70年的历次改版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报纸尤其是市场化的都市类报纸,版面改革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大。这些变化,都影响到党报等主流报纸版面从理念到实践的嬗变。比如最初以《北京青年报》为典型推出“浓眉大眼”即大标题、大图片的版式设计风格,便于读者从报摊的众多报刊中一眼看中。与此相应的是版面布局由复杂的穿插式,转向简洁整齐的模块化,读报不易串行,提升阅读效率。之后随着新闻信息量增大,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分叠”的做法开始流行,头版盛行刊登导读,便于读者在众多版面中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了上班族途中阅读方便,同时节约报纸成本,报纸版型开始瘦身,等等。

进入互联网时代,报纸改版频率再次加快。频繁改版的原因,一方面是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现代化排版技术也提供了技术支持,降低了改版成本。更重要的是迅猛崛起的新媒体,以其多形态、更丰富的展现传播形式,俘获了读者的注意力,粘走了互联网用户这个最大的受众群体,给传统报纸单一的展现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与变革压力。

报纸历来的版面变化让人眼花缭乱,但分析其中规律不难看出,这些变化调整归根到底,都是围绕服务好受众这一目的展开,新媒体时代尤其如此:关键在于尊重新闻报道的终极对象,要在一个对新闻信息产品而言已成“买方市场”的媒体生态格局中,通过不断努力满足读者需求,抢占受众更多关注,在信息冗余的传播环境下,赢得最大数量的用户。因此,报纸版面改革,核心在回归受众本位。近些年许多报纸改版,包括人民日报近年来改版给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以读者需求为追求的尺度与努力目标,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报理念。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要解决人们为什么要看报纸、靠什么留住读者的问题,摸准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报纸的需求点,精准界定报纸目标受众,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要,在更加激烈的争夺注意力竞争中,避版面呈现之短,扬报纸特点之长,通过版面优化等手段,有保有压,深化报纸的供给侧改革,让报纸在新媒体时代找到自身角度定位,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

报纸在新媒体时代仍然具有发展前景与生命力。在报业发展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曾受到广播、电视等新出现的媒体的冲击,但始终未被替代。到了互联网时代,尽管有“报业寒冬论”等种种唱衰,报纸生机犹存。生机源于报纸自身的传播特点与比较优势。比如就党报来说,与新媒体特别是数量惊人的自媒体相比,它一是有发布新闻信息的权威性。作为党和政府喉舌,党报仍是新闻舆论宣传主渠道,也是权威新闻信息发布的主平台。二是有解读政策与社会现象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同样源于党报特有的政治资源与社会资源,对涉及全局的大政大事,能找到对的人说专业的事,为受众释疑解惑。三是有长期实施严格采编流程和“把关”制度等积累下来的公信力。网上信息纷纷扰扰,受众往往需要党报等主流媒体“一锤定音”。另外,党报拥有专业采编队伍,在调查性报道中,往往不鸣则已,一鸣则中。有人把从事深度调查与舆论监督的新媒体人员喻为“新闻游侠”,其实真正能够为受众提供全面、系统真相和客观、理性思考的,往往仍是传统媒体这一“正规军”。

所以新媒体时代的党报版面改革,从权威性、专业性、公信力等自身优势出发,实施精品化战略是一个精准选择。与新媒体在渠道平台等方面的差距缩小以后,报纸应回归到“内容为王”的比较优势。针对受众在鱼龙混杂的网络媒体上对权威、专业、优质的新闻信息更加渴求的痛点,党报应为受众提供更加准确权威、专业全面、观点深刻,同时便于阅读、赏心悦目的优质内容,努力做精做深做细,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精品化赢得受众。

报纸定位精品化,要有高度。定位是做精品化报纸的前提和基础。报纸定位涉及报纸在新媒体时代所要发挥的功能与作用,与版面改革有高度相关性。定位包括功能定位与受众定位。党报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讲大局、为大局,定位首先要高。一般人容易认为,定位高就必然意味着“曲高和寡”,不利于吸引受众,真相并非如此。读报首先要有一定文化水平,所以报纸读者本来就相对“高端”,他们希望获取的内容“有意思更要有意义”,特别是在真假难辨、低俗当道、鸡汤盛行的信息环境中,这部分读者对优质新闻信息的需求并未得到真正满足,信息饱和但并未起到协调环境、提升自我等作用。党报的定位就是要能为这些有需求、有影响力的受众,解读国内国际的大事大势和与每个人都利益相关的大政方针,引导和启发受众冷静思考、理性判断、正确行动。这是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服务。

报道内容精品化,追求深度。传统上报纸能够提供给受众的内容主要是三大类:一是新闻信息,二是思想和知识,三是消遣娱乐。在新媒体时代,报纸提供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便利性比不上网络,提供消遣娱乐的互动性与多媒体效果差距更大。但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度解析与真相挖掘,以及思想性与知识性及提供深度观点和深厚背景等方面,作为专业机构的纸媒尤其是党报,相对于内容生产碎片化的网络社交媒体,至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仍然具有较大的专业优势。所以报纸不能与网络媒体拼短板,而是要针对浅阅读时代许多受众希望满足深阅读的需求,为受众提供独到的见解、专业的分析、独家的调查。正如人民日报改版过程中特别注重强化周刊和深度报道所预示的,要向新闻事件以外延展,立足独家,做专做深,予人启迪,才是新媒体时代报纸发展的希望所在。

版面呈现精品化,展示靓度。版面是报纸最具本质属性的内容展示平台。读者读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报纸的版面。报纸精品化,版面就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报纸版面的魅力,就在于可以通过版式设计、图片与标题等的运用,形成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所谓的“视觉冲击中心”(The Center of Visual Impact),吸引受众的眼球,让受众更容易发现需要引起注意的内容,阅读时有欣赏艺术品一般的轻松感和愉悦感。PC端的网页,保存了一部分这种效果,移动端则让受众失去了这种便利与乐趣。“视觉冲击中心”理论,要求版式设计要精品化,协调而又灵动,营造一个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中心。而一张有冲击力、感染力甚至达到“收藏级”的新闻图片,无疑更容易形成注意点,所以人民日报改版特别强调版式精品化、图片精品化。实际上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报纸版面还可以为受众提供不亚于新媒体的特效阅读体验,比如VR、AR等的运用,可以让受众如同身处报道现场。在虚拟现实中,记者、受众、新闻事件当事人等还可以交流互动等,让版面可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立体化、全息化。

党报改版是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而推进的自觉革新与自我突破,是针对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而进行的战略布局与定位调整。改版不只是形式的变化,必然涉及办报理念的变革,倒逼报业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最终目的是在新媒体时代通过生产精品化的新闻信息内容,吸引更多受众,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履行党报的职责与使命。(作者是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


本文刊发于《中国记者》2019年第2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Gg0Z6zF1Ov0IqcD2p7pOw

编辑:杨琦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