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出版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同样得以快速发展。 一、管理机构再次调整,财税政策助推发展 2018年对中国出版而言,最大的变化便是出版管理机构的变动。3月21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新闻出版工作划归中共中央宣传部,由中宣部统一管理,中宣部加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牌子。4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揭牌。10月,随着新闻出版署“三定”方案(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的获批,国家新闻出版署下设机构也终于浮出水面。新的国家新闻出版署下设六个司局:即出版管理局、传媒监管局、印刷发行局、反非法反违禁局、进出口管理局、版权管理局。这一管理体制的变更,将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出版的领导作用,强化主流文化的传播;将更加重视出版物社会效益的提升,引导整个出版业向精品出版看齐,多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图书,提升出版物的质量水平。 积极的财税政策有利于出版业的健康发展。4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原适用17%和11%税率者,分别调至16%与10%,图书、杂志、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均适用10%税率,自2018年5月1日起执行。6月,期待已久的继续实施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再次发布。 建立出版基金资助优秀出版物的出版,解决出版过程的资金短缺等问题,也是国家的重要举措。2018年是国家出版基金设立十周年,十年来,共遴选资助优秀出版项目3300个,其中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千余个,580家出版单位获得过资助,“其中近500多项成果获得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在推动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壮大了出版业的实力,引导了出版行业向精品出版、重视文化传承发展。 二、日常管理继续强化,质量提升初见成效 强化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降低出版物的差错率。针对近年来出版物编校质量下降的情况,国家加大了对出版物质量的抽检力度。201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质量管理2018”专项工作,重点对少儿类、社科类、文艺类、生活和地图类、教材教辅类出版物进行编校质量的专项检查。 加强著作权保护、打击非法出版活动也是重要的日常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出版管理,打击非法出版活动,11月,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联合修订并发布新版《“扫黄打非”工作举报奖励办法》,在对举报奖励制度进行修订、规范的同时,提高举报奖励标准,最高奖励可达60万元。 通过书号管理调节出版活动也是我国出版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图书品种增长过快、重印再版率低、跟风仿冒严重、图书库存据居高不下等现状,国家有意识地进行了书号总量调控,引导出版单位重视单本书的质量,提升出版物的社会效益。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版业以增加品种带动出版业规模增长的观念,从而有助于提升出版物的质量,有助于精品战略的实施。 三、全民阅读再受重视,阅读指数初步试水 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全民阅读活动,近年来一直是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3月,李克强总理在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全民阅读”列入其中,要求“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自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第五年将全民阅读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体现了政府对全民阅读工作的高度重视。 作为主导全民阅读的政府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月即印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阅读条件”“推动重点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阅读,扎实推动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发展。” 从2006年有关部门联合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全民阅读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史。为了推动全民阅读的持续开展,将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近年来,国家一直积极致力于全民阅读的立法工作。此外,为推动各地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衡量各地全民阅读工作的成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经过八年研究,研制出我国国民阅读指数和城市阅读指数指标体系,一些地方也研制了阅读指标。 四、主题出版品种繁多,记录历史服务社会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系列围绕改革开放的图书,总结了这40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所著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人民出版社),吴敬琏所著的《改革大道行思录:吴敬琏近文选(2013—2017)》(商务印书馆),毕竞悦的《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1978—2018》(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培林、薛澜、俞可平等参著的“改革开放研究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吴晓波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激荡三十年》(中信出版社),由新华社记者40年来拍摄的800多张精彩图片构成的《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新华出版社)等书,从不同领域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历史发展,留下了历史的宝贵记录。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给人类社会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变革。马恩经典著作纪念版、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通俗读物等,为马克思的200周年诞生日献上了厚礼。 五、“走出去”成绩显著,软实力不断加强 2018年中国“走出去”成绩依然显著。不断有机构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 2018年,中国担任了多个国际书展的主宾国,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2月1日至11日,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在古巴圣卡洛斯城堡举办的第27届哈瓦那国际书展,这是中国首次在拉美国家和地区举办大型国际出版交流活动。商务印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60余家出版单位的代表参展,阿来、李敬泽、刘震云、麦家、余华等11位中国知名作家也携其作品参加书展。 3月26日,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开幕式暨中国主宾国开幕式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会展中心举办,世界上77个国家的1390个展商参加了本届书展。在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担任主宾国,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儿童文学出版的影响力。 8月22日至26日,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BIBF”)暨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举行,吸引了国内外2500多家参展商,其中海外展商占60%以上。 10月29日至11月10日,第23届阿尔及尔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海岸松展览馆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担任阿尔及尔国际书展的主宾国。 除此之外,中国还积极与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六、实体书店不断出新,无人书店成为新宠 随着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实体书店扶持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涌现了不少有特色的实体书店。这些实体书店各具特色,成为当地的文化一景。 2月4日,北京首家西西弗旗舰店开业;2月8日,由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枣庄分公司投资近3000万元升级扩建改造的鲁南书城正式开业;4月23日,由遵义市新华书店和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联手打造的遵义市首家24小时书店在1935广场开业;5月5日,西南地区国学书店——格致书馆开馆典礼举行;5月6日,青岛新华书店传媒书城隆重启幕,成为继青岛书城之后第二处万米以上的阅读复合式文化体验空间;5月16日,中南传媒与湖南机场集团共同打造的书香机场启用;6月3日,故宫文华殿内的书店正式开业,成为故宫内的最大书店;7月1日,新华书店抗战书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业;8月3日,言几又·昆明PARK1903概念店开业;8月16日,天津首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在荣业大街开业;9月28日,西西弗首家旅行主题店在上海世茂广场正式开业;10月8日,上海最美书店——钟书阁首家大学校园书店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试营业;10月13日,中国经济出版社所属中国经济书店有限公司首次联袂京东图书打造的中国首家“一站式”体验书店“筆画生活“书店开业;10月27日,钟书阁贵阳店开业;11月13日,北京市金融街书局正式揭牌。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书店的应用,无人书店作为一种新的类型,在全国各地逐渐出现。2月,北京发行集团旗下北新网打造的人工智能书店——新华生活+24小时无人智慧书店开业;4月,复旦大学周边的志达书店成为全国首家天猫无人书店;6月,杭州第一家24小时无人值守文创集合书店——特美晓风·茶书馆开始试营业;7月1日,天津首家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书屋红色书屋正式投入使用;7月18日,深圳书城龙岗城正式开业,全国最大“无人书店”阿布e无人书店也同时亮相。 七、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差距不足仍待努力 7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出版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2017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不含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8119.2亿元,较2016年同口径增长4.5%”“图书出版结构不断优化”“重印图书品种及印数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5.5万种,比上年降低2.8%;总印数22.7亿册(张),比上年降低5.6%”“重印图书25.7万种,比上年增长8.4%;总印数53.9亿册(张),比上年增长5.3%”,表明出版业在优质发展方面开始见效。 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7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485.23亿册(份、盒、张),较上年降低5.43%。”除“出版图书92.44亿册(张),增长2.29%”之外,“报纸362.50亿份”“期刊24.92亿册”“音像制品25591.88万盒(张)”“电子出版物28132.93万张”,较2016年均有所下降。此外,“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020.94亿印张,与上年相比,降低7.99%”。再一次说明纸质报刊、电子音像出版受到了数字出版的冲击,继续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9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加强 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报告特别指出:“出版事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国图书出版种数51.2万种,比1978年增加49.8万种,增长33.2倍,1979-2017年年均增长9.5%;图书总印数92.4亿册(亿张),比1978年增加54.7亿册(亿张),增长1.4倍,年均增长2.3%。全国期刊出版种数10130种,比1978年增加9200种,增长9.9倍,年均增长6.3%;期刊总印数24.92亿册,比1978年增加17.3亿册,增长2.3倍,年均增长3.1%。”从人均角度看,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依然不够快,尤其是人均拥有数量没有得到大幅提升。 在版权出口上也是如此。近年来,版权逆差虽有所减少,但单个差距仍较大。根据《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7年,全国共引进版权18120项,其中图书17154项,录音制品147项,录像制品364项,电子出版物372项。引进国家最多的是美国,6645项;其次是英国,2991项;第三是日本,2232项;第四是法国,1164项。2017年,全国共输出版权13816项,其中图书10670项,录音制品322项,录像制品102项,电子出版物1557项。版权输出最多的国家地区,第一是中国台湾,2035项;第二是中国香港,1177项;第三是美国,1213项;第四是韩国,540项。输出到英国是496项、法国是222项、日本是330项。虽然版权引进与输出之比是1.31,与2004年的8.62:1相比,逆差已大大缩小,但与美国的引进与输出之比是5.48、与英国之比是6.03、与法国之比是5.24、与日本之比是6.76。版权向西方发达国家的输出仍需要付出努力。 百年前,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张元济先生曾说,“盖出版之事业可以提撕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尤要”。在国家越来越出版社会效益的今天,期待中国出版能为共和国建立70周年献上更大的厚礼。
(摘自《编辑之友》2019年第2期 张志强《2018年中国出版回顾》,阅读全文或学术引用请参见《编辑之友》纸质版或《编辑之友》同期网络版)
作者简介:张志强,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出版转型与社会发展、数字出版与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