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0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2018届博士生论文答辩会在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实验室举行。 答辩现场 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会议并介绍了指导学生情况。 答辩委员会共由七位导师组成, 他们分别是: 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原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于翠玲教授 中心主任蔡翔教授 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频教授 其中柳斌杰、阎晓宏、聂震宁、郝振省、于殿利、蔡翔和李频均为中心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张凤杰、刘浩冰、王辉、李贞和张国功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部分中心教师和在读博士生参加了答辩会。 答辩分三个环节进行。 首先,导师介绍答辩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习和科研情况,并就论文完成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 随后,答辩人就各自的学位论文,从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结论、创新之处等方面作详细汇报。 最后,答辩委员会提出问题,答辩人现场回答。 答辩人张国功就其论文《“人民出版”规范下的文学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1966)》进行了陈述。该选题梳理和阐释了新中国语境下“人民出版”“人民文学”“人民性”等关联概念的丰富内涵,并延伸到了当今如何开放性地对其加以理解。通过考察“人民出版”规范下,一个出版社实际运作的轨迹,具体呈现了“人民文学”被建构的逻辑。 答辩人刘浩冰就其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书业的发展变迁研究——以传播政治经济学为视角的分析》进行了陈述。该论文勾勒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营书业的发展过程和地位变化,对民营书业与制度建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互动关联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的个案研究,前沿性地揭示了民营书业获得专项出版权的内在逻辑。 答辩人王辉、张凤杰、李贞分别就《数字时代著作权扩张与限制研究》《数字网络时代我国版权文化建设研究》《我国当前出版IP产业研究》进行了陈述。这些选题关注数字时代的版权问题,分别从著作权的限制和扩张、我国版权文化建设以及我国出版IP产业等领域切入展开研究,阐释了历史进程、现状、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有参考性的建议。 答辩委员会在论文题目、篇章结构、主要观点、研究过程与方法、结论、学术规范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并提出论文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答辩人认真听取、记录并回答了答辩委员会的提问。 答辩会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就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及现场答辩情况进行了认真评议,一致同意通过五位博士生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其博士学位。 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为蔡翔教授。十多年来,中心致力于新闻出版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出版产业政策、体制机制、版权、学术出版等方面具备较为坚实的研究基础,在新业态出版传播、跨文化出版传播以及阅读等方面呈现出开阔的研究前景。作为全国同类院校中少有的几个编辑出版学博士点之一,学科团队在蔡翔教授的带领下有效整合了出版传媒领域的政府资源、行业资源以及学界资源,切实践行“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发展特色,受到业界、学界的较广泛关注。随着中心博士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和研究的深入,相关成果和社会服务将为中国出版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中心建立以来,共招收博士生50余人,已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30余人。 答辩后的合照纪念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