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造就了计划思维,让一些人习惯于当现实世界的“上帝”,以先知先觉的方式来调控人们的活动。计划经济归根结底是指标经济,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数字指标事先给市场制造“命运”。实践证明,再聪明的脑袋,也没法给市场算命。让或然律主导社会,人们因势利导,这才明智。遗憾的是,计划经济退场了,计划思维还活着。习惯于玩这种游戏的,通过发布数字化指令来治理社会问题。 去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要求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12月27日,河南濮阳台前县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要被惩戒。文件出台后,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华西都市报》1月4日报道) 把中央部委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错误地理解成数字化管理,通过制定具体的数字指标,来玩管理创新的把戏。这样的把戏,门槛真的不高。上面要求反对铺张浪费,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下面就来个消费限额。台前县要求农村婚娶彩礼的6万元上限,在我看来不过是计划思维的数字游戏,看着新潮,其实老套透顶,了无新意。 实事求是、因户制宜,应该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就拿彩礼来说,对于寒门子弟而言,6千元的彩礼可能已经让他们头疼;对于富裕家庭来说,6万元可能只是个毛毛雨,甚至还显得“寒酸”。县上抛出个6万元的天花板彩礼限额,显然有点一刀切。不晓得这个6万元的最高限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很可能是该县消费水平的平均值吧。不论怎样,在市场思维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让寒门的人觉得自己很穷,让富家觉得受束缚,这样的彩礼最高限额,和时代有点很不合拍。 铺张浪费不是正常的消费,的确需要舆论的引导。作为社会治理部门,重视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这样的出发点值得嘉许。解决婚丧浪费问题,更多在于引导,而不是用数字化指令强行限制普通民众的消费。引导在于选择典型人物,通过他们的事例给人看,成为普通人模仿的范例。如果官员的孩子结婚,其子女坚守了“自强创业观”,不要父母的关系安排工作,不要父母的钱依然能打出一片新天地,他们结婚的消费能全程透明,相信会成为公众模仿的对象。如果自己的子女需要啃老,单单倡导农村子弟“自强创业”,是不是有点牵强了呢? 社会问题可以无限,地方政府不能无限。有些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去治理,有些问题交给舆论去限制就行。以铺张浪费为例,铺张浪费没有具体的数字指标,不同家境的人他们的消费能力相距甚远,地方政府怎么可能定义铺张浪费呢?既然如此,煞有介事地制定铺张浪费的指标,岂不是无事生非了吗? 限定彩礼最高限额,这样的数字化指令,更多是个笑话。正如网友所言:“地方政府啥都想管,啥都管不好!”“有钱的多花,没钱的少花!只要政府官员不乱花啥就好了。老百姓自己挣得,爱咋花咋花,花完别哭穷就好。”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1-04/doc-ifxzczsu6742442.s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