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的同时,查获假记者证935个、假印章25枚;3名犯罪分子以报道企业的负面新闻为要挟,先后19次对相关企业员工进行敲诈勒索;4名假记者强索、骗取5名被害人近4万元……此次公布的6起假记者敲诈勒索、诈骗案,再次向社会敲响了警钟,也充分说明,对新闻“三假”案件务必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对滋生“三假”案件的土壤务必彻底铲除。 以报道负面新闻相要挟牟取利益的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并非我国独有现象,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法治不够完善的结果。但是,“三假”现象严重侵蚀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正规新闻媒体和正常新闻秩序的公敌,我们必须齐声喊打,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严惩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对销售传播非法报刊的行为、开办非法网络媒体的行为、实施敲诈勒索及诈骗活动的行为要露头就打,依法严打,公开曝光。 从历次公布的案例可以看出,新闻“三假”往往和新闻敲诈、假新闻等行为相结合,因此,打击新闻“三假”也要与打击新闻敲诈、假新闻专项行动相结合,这既是打造风清气正新闻环境的有力举措,也是新闻战线深化反腐倡廉、密切联系群众的现实需要,顺民心,合民意,势在必行。 打击新闻“三假”也要时刻不忘群策群力做好事前防范,让违法犯罪分子不能犯、不敢犯、不想犯,这就需要从多方面铲除滋生“三假”案件的土壤。今年以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就正规期刊网站的网络搜索认证进行了完善,进一步精简工作流程,提高认证时效,这无疑是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如果各行业的企业经营者都能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三假”现象也将越来越少。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