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媒 2016-05-10 09:26
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今日,《人民日报》二版 继《五问中国经济》《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5月9日,权威人士第三次现身《人民日报》,把脉当前中国经济的五大问题。 1权威人士”头版+二整版“规模谈中国经济 观媒君发现,今天《人民日报》权威人士报道占据了头版三分之一个版面和第二版整版。之前权威人士文章《五问中国经济》《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是“头版头条”和“二版整版”的高规格。
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观媒君发现,权威人士今日再在《人民日报》谈中国经济,题为“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深入解读了五大问题:1、经济形势怎么看?2、宏观调控怎么干?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4、预期管理怎么办?5、经济风险怎么防? 去年5月20日,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独家专访《五问中国经济》,紧扣热点难点问题,深度解析经济大势,明方向、增信心、稳预期,有力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文章主要谈上述的1、2两个问题。 今年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二版整版刊发对权威人士的独家专访《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七个维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全面解读和深入阐释,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文章主要谈上述的1、2、3三个问题。 观媒君注意到,之前权威人士的两篇文章《七问供给侧改革》与《五问中国经济》引起各方注意,主要还是因为,这两篇文章的简要版都上了头版头条,同时在人民网头条呆了很长时间。 2”权威人士”的前世:出现在1605篇文章中 有媒体统计称,人民日报上共有超1605篇文章提到“权威人士”,这个词共出现超1770次。 再往前数,2014年,14次;2013年,11次;2012年,14次;2011年,18次;2010年,16次;2009年,10次;2008年,8次…… 《人民日报》使用”权威人士”起源于一篇发自延安的新华社稿件。1946年5月, 《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发自延安的新华社稿件,文章称“美国权威人士认为,英国已拒绝将太平洋三个英属岛屿的主权让给美国”。从那时起, 不经意间,这开启了一个绵延数十年的传统。 如果翻阅从《人民日报》创刊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权威人士”的话语,会发现斗争的色彩一直比较浓烈。与之相对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权威人士”的形象要温和得多。 以改革开放为界,能被冠以“权威人士”的,之前主要是因身份地位的权威性,之后主要是因技能和知识的权威性。 在那时光的演变中,“权威人士”逐渐从战争谈到外交,谈到经济、文化、社会,谈到更细致的教育、工业、媒体,谈到更细致的棉花价格、两国贸易额、围棋、房价,大多数时候,读者都能在上下文中找到他们的名字。从神坛,走到了细分的岗位。从墙上的挂像,到了你的身边。”权威人士“这个词,跨越了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直到今天。 3”权威人士”的今生:必须是高级别领导 《人民日报》在2014年2月20日发表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一文中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主要媒体推出‘权威访谈’等系列报道,多个部委负责同志接受采访,深入解读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这一栏目算是正式出山,2013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发表“权威访谈”系列第一篇文章《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此后,这一栏目每遇重大话题就会出现。2013年发表16篇文章,2014年13篇,2015年为8篇。近80%的文章都出现在《人民日报》第2版的头条。不过,这些文章里的权威人士,大多数不是匿名的,有各部委接受采访的对象署名。 革命战争年代时使用“权威人士”这个词,事实上可视为一种斗争策略。他们出现的基本语境是,这件事很重要,需要由高级别领导人来发表看法,但又不方便挑明了说。 如今呢?也许你在媒体上会看到,经济学家、评论员们会用更为尖锐的措辞来形容当前形势,但所有这些说法,指向的其实是一样的紧迫感——到了必须有人站出来说经济形势的时候了,而且必须是高级别领导。 今年1月,人民出版社把《五问中国经济》和《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两组文章汇编成书,并将推出该书英文版。当时,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曾经报道过,一般来说,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待遇。只有在总书记发表讲话、中共召开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召开全国两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重要文件等少数重要情况下,作为党社和国家社的人民出版社,才会出版单行本。 有媒体分析指出,《人民日报》中权威人士的文章,是一种“短、实、新”的文风。这种文风,代表了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领导干部文风要求的高标准。但是,“权威人士”是国家领导人的几率可能不大,领导人一般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此外,之前解读宏观经济政策的专家学者均进行署名。因此,综合来看,应该是参与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部署,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或发改委主任,发改委分管宏观政策研究的副主任等这样级别的官员和专家。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