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给周口的“平坟后遗症”把把脉

2016-4-5 11: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4| 评论: 0|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苏轼有个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由此,留下“雪泥鸿爪”这个成语。飞鸟落地行走,尚且要留下印痕。为官一任的官员,其所作所为,又何尝不被人评说?那些不好、社会影响恶劣的作为,留下的就不仅 ...

苏轼有个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由此,留下“雪泥鸿爪”这个成语。飞鸟落地行走,尚且要留下印痕。为官一任的官员,其所作所为,又何尝不被人评说?那些不好、社会影响恶劣的作为,留下的就不仅仅是口碑方面的差,而是某些后遗症了。

2012年3月,周口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坟运动”,半年内平坟350多万座。曾因一天平坟1043座而闻名的“中原平坟第一人”朱伟已被开除党籍。四年过去了,公墓的管理乱局、被运动裹挟的普通人命运,都成为了这场运动的后遗症。(《新京报》4月5日报道)

人生没有后视镜,否则,就不会有多少后悔之事了。在骂声一片的“平坟运动”中,朱伟第一个大义灭亲,挖掉祖坟;谁知很快时过境迁,他又因平坟运动受处分。所谓里外不是人,不过如此。

朱伟从平坟运动的“英雄”变成“罪人”,与其说是其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人治社会的悲剧。平坟运动不是他发起的,作为村支书的他,无非是跟进“时代的脉搏”太近惹的祸。假若他不是甘当这个“时代脉搏”的急先锋,而是静观其变再行动,想必就没有其个人今天的悲剧了。

然而,个人的悲剧只是社会悲剧的缩影罢了。只要有大的社会氛围存在,即便朱伟没有一马当先,早晚也会有李伟、刘伟们披挂上阵的。这意味着,反思周口的“平坟后遗症”,不能只盯着一个被处分的村干部,而应朝深层进行反思。

刨祖坟,历来相当忌讳。所以,古代盗墓贼或强盗,才可能去干这类世人不齿的事情。即便这样,他们所干的也只是少量的毁人坟墓之事,不可能遍地开花,来个“大跃进”。如果是某个地方的官员突发奇想,借口节约耕地平坟,再遇到一帮讨好上司的下属跟进,那么,个体性缺德就变成了群体性缺德。这样的群体性缺德虽然只能是暂时的,但其破坏性却不能被低估。周口地区今天的恢复坟头、再买棺材安葬前几年被挖出的尸骸,本身就是巨大的社会浪费,且这样的浪费是建立在民众伤心的基础之上,可谓双败。

“平坟后遗症”表明,周口的耕地没节约,社会浪费倒造成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被透支了,地方官员挨骂了,老百姓伤心了。这样的后遗症哪怕持续时间不长,对社会治理部门来说,也是个值得铭记的教训:社会治理,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更不是某个官员的醉酒即兴治理之地。社会治理需要的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法治,而不是传统模式的人治。

假如四年前周口那场来势凶猛的“平坟运动”是法治的产物,今天的后遗症就不会出现了。正因为它是官员任性作为的产物,每个人一时的念想,或者是其私利的间接表达,只要这个人说话算数,那么,法治就成了可怜的孩子,不得不给人治乖乖地让道。

人治美学,在于整齐划一,在于一言九鼎,在于声势浩大,在于后遗症多多。周口的“平坟运动”之所以著名,在于其社会影响的恶劣。相反,那些社会影响不那么恶劣,或者没有跟传统习俗叫板的人治治理行为,其后遗症同样危害社会,只是这类后遗症,真正引起民怨的不多,反倒有利于其“温火”慢慢发酵了。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6/0405/04/BJS3063D0001124J.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