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镇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在这样的语境下,本文的问题是:来自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媒介伦理是否能够在中国发挥纠偏除弊的积极作用,并促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政府-媒介关系的健康发展?如果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在中国有积极的存在意义和规范价值,那么,它们是什么?这些意义和价值又该如何引进与采纳? 《焦点访谈》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式的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基层政府进行的新闻监督,是在中央指令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权力行使的工作监督。由于缺少稳定的法律和制度(新闻专业主义也是一种媒介制度),情随事变,恐难持久。事后证明,果然,在经历了1998年“媒介新闻监督”的一个高峰年之后,以央视为首的中国主流传媒的“舆论监督”日益衰落,全盛时期振聋发聩的《焦点访谈》在社会中逐渐变得无声无息。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新闻专业主义的观念在新闻界开始流行,成为一种符号资源。虽然仍旧处于“非主流”甚至边缘状态,但《南方周末》的解释性新闻、《财经》杂志的调查性报道和CCTV的《新闻调查》等节目,都鲜明地表达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不过,新闻体制的变化是中国政治改革最为滞后的领域之一,在新闻传播的市场转型勃然兴起的同时,命令式宣传体制岿然不动。过时的旧传统并没有完全抛弃;而麻烦的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在政治控制与商业收买的双重挤压之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努力进退维谷,举步维艰。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