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如海洋。大海既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不乏波涛汹涌的时候。互联网这个“信息海洋”,比自然界的大海调皮多了,它就像个捣蛋鬼,每天总能折腾出许多是非。是非即燃火,有火就得有消防队员。对于网络舆论的“大火”,网络舆情应对者,无形中扮演了“消防队员”的角色。当然,灭火既需要坦诚,也需要技术,两者缺一不可。舆情应对缺项,应对的成绩,也就只能“呵呵”了。 12月14日7时50分,“界面”发布消息,武钢股份计划3个月内裁员逾6000人,武钢集团或裁员1.1万人。武钢回应称:因记者仅通过电话与武钢相关人员沟通,并未到武钢实地采访,文中标题等多处表达失准,致使职工和社会公众产生歧义。(《每日经济新闻》12月15日报道) 钢铁企业遭遇巨大经济压力,是不争的事实。媒体关注钢铁企业的变动,及时披露这方面的牵动,也是职责所在。新媒体发布的消息,喜欢依据文字消息进行电话采访,然后快速网络上报道。这种模式,不仅界面存在,澎湃也不例外。记者不到现场采访,紧靠网络信息和电话连线,虽不至于报道失实,但就新闻的准确性来说,存在瑕疵并不奇怪。从这个意义上说,武钢回应界面报道,其舆情应对的速度不慢,打个及格分没问题。 信息时代,速度固然重要,但不是舆情应对的核心内容。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遭遇网络舆情事件,虽有无缘无故“躺着中枪”的,但更多与自身存在某些瑕疵有关联。换句话说,没有问题,没有缘由地被推到网络舆论的浪尖上的网络舆情事件,几乎不大现实。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因为媒体报道,社会影响到了。网络舆情应对,应本着坦诚原则,先审视自身的问题,再指出媒体行文的问题。相反,只对媒体报道咬文嚼字,不面对自己的问题,甚至为自身问题进行辩解,这样的舆情应对,想及格就有点难了。 武钢集团是不是裁人,是直接裁人才是间接裁人,界面记者电话采访了涉事单位。就现在的舆情回应看,只指责报道文字的准确性,没有告诉公众武钢集团哪个部门的人接受了采访,受访者的说法在报道中被扭曲没。甚至说,电话号码是不是串号,回答记者问题的压根不是武钢的有关部门?如果不是这样,报道的准确性问题,责任又该谁来分担呢? 舆情应对的效果怎么样,公众是最权威的评分者。从目前的网络舆论看,没发现有批评界面报道质量缺陷的声音。相反,网络舆论对武钢回应玩弄文字游戏的做法,倒不乏批评的声音:“我同学已经把裁员计划发给我了,还用辟什么谣啊?”“那不叫裁员!读书人的事,叫裁么?那叫不断优化劳动力资源,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越掩饰什么就越说明什么!”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可谓是个舆情应对的失败者。面对窃书的事实,他宁肯撒谎,用“窃书不能算偷”的应对,回应别人的指责。孔乙己是个笑料,问题在于,当今的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在舆情应对方面,是不是就真能避免孔乙己的悲剧,跟公众有啥说啥呢?在网络透明时代,舆情事件涉事方偏要穿着透明装说自己穿得很厚,是不是比孔乙己更滑稽呢?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5/1215/07/BAS1N6QF0001124J.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