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大观察消息 9月28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文章《社评:对外援助的重要性不须“讲透”》。该文章被搜狐网转载,标题改为了《环球时报:中国如果舍不得对外援助 没法在国际混》,多名微博大V包括微博认证为律师的@袁裕来律师、@陈有西 以及简介为出版人的@北京杨博,转发相关文章,微博相关截图如下: ![]() ![]() 观察君注意到,网友@北京杨博、@袁裕来律师 的相关微博已删除,而网友 @陈有西 与《环球时报》官微展开了“撕逼大战”。 “中国社会要迅速摆脱对外援助的那些钱能在国内做多少事的简单计算方式,决不可让民粹主义干扰国家的外援计划。我们必须清楚,中国的国力上升到这一步,如果舍不得外援,根本就没法在国际社会混。中国是高度对外开放的国家,我们的发展环境怎么样,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世界是否相信我们准备同外部分享自己的成就。”这是《环球时报》社评文章原句。 据双方观点,@陈有西 认为“搜狐网只是将文中一句原文拎出为题,毫无簒改。作为一份国际新闻转发、综合为主的报纸,《环球时报》改别人题目进行报道是家常便饭。”而环球时报官微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各新闻媒体、网站和个人在获得传统媒体授权转载作品时,应自觉为著作权人署名,不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同时表示,搜狐网已被告知侵权并自觉改回原标题,质问转发博主“准备把侵权篡改的标题保持多久”。 ![]() 29日,争议继续升温。@陈有西 认为“搜狐是作为同行照顾息事宁人。无论记者还是编辑,稍懂新闻规则和当前网媒转载惯例,都明白捜狐这么转毫无问题,是用归谬法在突出主题,又未违背文意。”环球时报针锋相对:同行忌惮法规,博主却拿潜规则死扛。为了证明自己伟光正,潜规则可以大于法。你可是律师! ![]() 那么,对于这起事件,网友是如何认为的呢? 这是环球时报官微的评论: ![]() ![]() 这是@陈有西 微博下的评论: ![]() ![]() 观察君认为,律师界的朋友来如此讨论新闻界的行业规范确实也是操碎了心,但也侧面反映新闻界“贵圈确实乱”,搜狐网原标题是否构成侵权确实应该“有法必依”,但是“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的界限在哪里,谁又能说清呢? 附《环球时报》引起争议的文章,全文如下: 社评:对外援助的重要性不须“讲透” 在26日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一系列中国援助南部国家的新计划。包括中国为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对最不发达国家到2030年的援助力争达到120亿美元,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国、岛国2015年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等。 在随后由中国和联合国共同主办的南南合作圆桌会议上,习近平还宣布未来5年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包括100个减贫项目、建100所医院诊所、100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等。 对外援助要花钱,但是随着中国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央,这样的钱必须花,而且要花好。首先,中国已经形成让世人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理念,我们懂得,中国不能独享发展的机会,与世界分享自己的成功,我们能走得更远。 二是发展中国家客观上有走近中国、通过中国的帮助拉动本国发展的愿望和需求。筑牢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基础。中国曾经在很困难的时候勒紧裤带援助贫穷发展中国家,事实证明,那时的付出为今天的中国积累了宝贵外交资源。现在中国有了更多外援能力,第三世界国家的期待也在上升,这不应看成是负担,而应被当做机遇。 三是西方国家正在塑造中国“免费搭车”的形象,一些极端力量甚至要把中国说成是“逃票犯”,试图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需要用更积极的对外援助拆穿这样的谎言,让我们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无可争议。 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从一个净受援国变成广受期待的对外援助国。由于中国仍有大量欠发达地区,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我们面临在这个问题上统筹内外各种意见和不同轻重缓急的考验。 中国社会要迅速摆脱对外援助的那些钱能在国内做多少事的简单计算方式,决不可让民粹主义干扰国家的外援计划。我们必须清楚,中国的国力上升到这一步,如果舍不得外援,根本就没法在国际社会混。中国是高度对外开放的国家,我们的发展环境怎么样,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世界是否相信我们准备同外部分享自己的成就。 在国际上,我们则需实事求是,多让外界看到中国仍然欠发达的领域和角落,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开展援助的要求契合我们的真实国力。这样做实际需要国内舆论的支持,因为展示中国落后的一面容易削弱国内民众的信心,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绩又会增加外界从中国筹钱的念头。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会长期面临这一矛盾,国内越团结,中国向世人摆出自己急需用钱的那些事实和理由则越容易,也越坦然。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对外援助并非“白花钱”,即使就经济说经济,它们也常能给援助国带来全局性的正面效果。然而外援的“好处”很多时候是不能大张旗鼓宣扬的,那样做会导致严重负效果。发达国家舆论大多已经熟稔这方面的道理,中国舆论也应配合官方的对外援助,不具体细究为什么,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不坚持刨根问底。 2009年5月,墨西哥当地时间4日早7时许,中国政府向墨西哥捐赠的第二批抗击甲型H1N1流感人道主义医疗物资抵达墨西哥城总统专用机场。 总之道义和现实原因都在推动中国逐渐成为积极外援的国家。我们别无选择,而应当重整思路,追赶上我们自己的发展,也呼应时代的召唤。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