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为期。一次别离。最单纯快乐的十年。感谢所有帮我成长,包容我的人。因为你们,我成为现在的样子。感谢这个像家一样的地方。感谢给我机会让我用十年的时间去做一个好记者。”
2015年8月10日,17:27,张寒发在朋友圈的离职消息,让同行用了无数感叹号。
她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因对记者职业的好奇进入新闻行当,她曾3次前往汶川地震前线发掘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她因《隐秘“大师”王林的金钱王国》《从撞人到杀人——药家鑫的蜕变》等文章被业界所熟知……她,就是《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副主任张寒,以其女性特有的观察力、判断力,书写着一个个人物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故事。
张寒拒绝了说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不想让他们觉得我离职大张旗鼓”。
对于未来职业规划,“想做点新东西”她说。
小编找到了一篇旧文《张寒:做人物报道就像剥洋葱》,为张寒践行。 记者要做的就是尽量平衡报道 2005年,刚刚毕业的张寒作为应届生进入《新京报》,从跑热线和突发事件新闻,到做深度报道,再到因对人物感兴趣而专门进行人物报道,用张寒自己的话说,“糊里糊涂就进到了媒体中,那个时候对于什么是新闻也不太懂,就觉得作为一名记者蛮好玩的”。正是因为好玩,她这“一玩”就是10年。
对于已为人母的张寒而言,她说因为孩子让她的情感感知更为丰富、细腻了。像之前在做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时,都会遇到孩子死亡的事情,她觉得当时自己挺能感同身受的,但真正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发现当时的那种理解还远远不够。“因为那时再怎么换位思考我都还不是一个妈妈,还不能完全体会那种感觉。包括现在对打拐题材的报道,之前只知道一定是痛不欲生的,但是做了妈妈之后才明白究竟有多痛。”张寒补充道。
在张寒看来,其实人物报道要想做到完全客观是很难的,新闻人只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冷静表达,以确保所写的内容更为真实。“无论如何,改变不了的是记者在采写人物的过程中是在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内容,而人都会说谎,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美化自己。因此,记者要做的就是尽量平衡报道,去采访各方当事人。” 坚持做下去,最后变成了可能 一年前,《新京报》深度报道部旗下成立了人物工作室,并打造了微信公众号“剥洋葱”,现在的张寒正带领着五六个同事继续深耕在人物报道领域。张寒笑道:“之所以取名‘剥洋葱’,是希望有一个萌一点的名字,同时也能够显示出人物的特色。首先洋葱有其辛辣的味道,会让人流泪。其次洋葱本身没有心,记者做人物最大的限度可能只限于一层层剥开表皮,但其实很难真正到达人物的内心,他的本心可能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善做人物报道的张寒在谈到与陌生人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时表示,“其实挺难的”。任何一个人与陌生人见面时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防备心。一般会先聊一聊两个人可能都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扯扯闲篇,让采访对象稍微放松一些。但在正式进入采访时,往往是靠问题打动采访对象,要让他们觉得记者很专业,或者所问的问题能够触动他们的某根神经,从而引导被采访对象从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人物报道方面,张寒能够克服重重阻碍最终采访到“气功大师”王林,在很多同行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每有人谈起此事,张寒也总是轻描淡写地笑道“是我运气好”。但在交流中,张寒告诉记者,做新闻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新闻是一个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的行业。经常会碰到大家都觉得一个事情不可能,然后她却一直坚持做下去,最后变成了可能。
就拿王林这个采访来说,当张寒到了王林所居住的城市向当地的媒体朋友打听他的情况时,得到的答复都是他从来不接受采访。“换做有的人可能听到这些就放弃了,但是当我把前面的一切基础都打好之后,我认为可能性就会慢慢增多。我觉得王林之所以愿意见我,也和我之前打下的基础是有关系的。比如,我会不断让认识王林的人帮着带话,表明有一个记者想要见他。可能有其他的朋友在身边时会劝王林不要见记者,这些都会感染他。但是当只剩下他一个人而我又出现在他家门口的时候,我觉得他也会有好奇心,会想这个人为什么一定要见我。因此,最终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他接受了我的采访。”张寒说道。
而在谈道采写人物报道有没有引发过争议时,张寒特别提到了采写药家鑫报道时的情景。那时,药家鑫事件刚发生,只有当地媒体介入,但张寒注意到了这个选题,于是只身前往西安。当时,网友对药家鑫的认识是非常负面的,张寒的那篇《从撞人到杀人——药家鑫的蜕变》见报后,网友觉得她把药家鑫写得过于正面,是同情药家鑫的。因此,报道发出后引来了网友对张寒的骂声,那时候微博还不是很流行,但即便如此,也有人专门找到她的微博,甚至在论坛上开帖骂她。
“那个稿子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做得相当不容易,我当时尝试找过药家鑫的父母、舅舅、外公、爷爷,几乎快把西安市翻个底儿掉,但是都没有找到。最终找到一个相对核心的信息源,是药家鑫非常亲密的朋友,才把这篇稿子写出来。如果说有遗憾的话,我觉得这篇稿子如果沉得住气让消息源更完备可能会更好。但是日报有自己的特点,时效性有时要比全面性更加重要,毕竟这个稿子确实抢到一个很大的独家。”张寒说,这篇稿子让她欣慰的是,在那样的舆论环境下,用一种客观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