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驻香港记者 杨刚 实习记者 杨恩)香港传媒业正集体步入寒冬,曾经香港销量最高的《壹周刊》昨日(7月16日)宣布大裁员,同时也面临停刊风险。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香港媒体业噩耗频传,先是去年10月,亚视被欠员工工资,随后陷入倒闭风波。而本月12日《新报》宣布停刊,15日《成报》被爆资金遭冻结,面临清盘。 《壹周刊》所在的壹传媒集团工会16日发表声明,回应结业传闻。壹传媒平面媒体暨印刷行政总裁叶一坚表示,集团的印刷媒体业务前景非常不理想,所有刊物均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目前,《壹周刊》时事版已宣布裁员,并公布员工自愿离职计划,打算在短期内削减一半人手。 《壹周刊》在回应传媒查询时表示,裁员计划将交由杂志编采部各部门主管决定,具体裁员人数仍未定。壹传媒将按员工工作年资对自愿离职的员工发放额外补偿金,补偿金额从1倍到3倍工资不等。 至于结业传闻,叶一坚承认确实有停刊可能,称集团管理层目前仍有很多不同想法,尚未得出最终定论,杂志将于9月中旬决定去向。 《壹周刊》曾是香港销量最高的周刊杂志,如今却黯然没落。根据公开数据,《壹周刊》上世纪9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最高销量一度可达每期20万册,然而,最新数据显示,《壹周刊》2014年7月至12月每期的平均销量仅6万册。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黄煜在接受财新记者访问时表示,《壹周刊》的衰落并非意料之外。“媒体如今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传统媒体整体走向衰落,尤其是纸质媒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壹周刊》难以自保。”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媒体都在走向没落,但香港的纸媒面临两个独有困境:免费报纸的大成功及社会政治化加剧。 黄煜指出,目前香港报纸的日销量高达1200万份,但只有50万份是付费报纸;此外,资金雄厚的财团和政治团体会不依据销量,选择支持某类报纸,回避另一类报纸,这导致广告投放出现选择性,这使一些媒体遭到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 如今,香港整个传统媒体都似在泥潭中挣扎,却苦苦看不到前路。 黄煜表示,现在所有媒体都在拓展网络,却苦于无法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总的而言,网络媒体的变数仍很大,不清楚能撑多久,甚至随着发展,连自身的定位都不清楚。” 但香港媒体的困局并不意味着这个产业以后会无人问津,仍会有人投资,也仍会有人“献身”。 “旧媒体被淘汰,新媒体慢慢涌现,多元化是这个行业的未来趋势。对很多投资者而言,媒体仍是一种能够显示社会地位的资本,哪怕不赚钱,也依然会有人继续投资。”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表示。 “这有点像早年的文人办报,就看最后能不能撑下来。这是一个探索过程,但只要有立场有观点,就总会有人看。”黄煜说到。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