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究竟谁在刻意炒作花木兰?

2015-7-12 11: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94| 评论: 1|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文艺作品,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水平,决定了作品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属于经典,可遇不可求;“下里巴人”属于大众化作品,可能俗气,也不必过于苛求其一定要高大上。对于俗气的作品要宽容 ...

文艺作品,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水平,决定了作品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属于经典,可遇不可求;“下里巴人”属于大众化作品,可能俗气,也不必过于苛求其一定要高大上。对于俗气的作品要宽容,而不是上纲上线指责甚至动用官媒进行抨击,考验着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健康与否。

日前,贾玲在东方卫视的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中恶搞花木兰引发争议,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认为节目误导群众,要求贾玲及栏目组公开道歉。节目出品方回应称“恶搞花木兰”的说法并不妥当,该小品是对民间人物合理范围内的再创作。(《广州日报》7月12日报道)

一个地方卫视演绎性质的小品,本名不见经传。如果只是那个更名不见经传的木兰研究中心抗议两句,想必也掀不起多大风浪;只是新华社带头抨击,才成为舆论事件。这就引出个新话题:究竟谁在刻意炒作花木兰?

看了一遍贾玲的小品,虽然这个作品俗气有余高雅匮乏,算不得啥高质量的作品。若就此说贾玲恶搞花木兰,甚至逼着人家道歉,未免过分。这样的过分之词,并不少见:“贾玲应该道歉,她恶搞的其实是人民心中对美好向往的道德底线。”这要么是对文艺的无知,要么就是斗争哲学的死灰复燃。

普通的电视小品,突然变得的大红大紫起来。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贾玲的经纪人在联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双方给公众演唱了一曲双簧戏。不然,几人事先看过这个小品,几人知道有个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呢?

按照常理,贾玲比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更具知名度。不信,百度一下,搜索“贾玲+演员”这个关键词,可能弹出216万个相关信息;搜索“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则只有8.8万个相关信息。让一个数倍于他人知名度的人,去和一个不知名的机构去合作,可能性虽有,毕竟有点太小了吧。

在批评贾玲恶搞花木兰前,听说过“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人有多少,还真是未知数。即便现在,这个研究中心连自己的网站也没有,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他们突然冒出来抗议贾玲的小品。这样的抗议,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木兰形象,有何资格替木兰维权呢?没有资格维权,煞有介事地站出来抗议,我看这样的抗议更像是滑稽地演戏,借此炒作一番自己而已。

文艺创作,不能永远躺在历史的地平线上画地为牢,这个不能戏说,那个不能染指。如此垄断性行为,不过是“文艺锁国”的变种罢了。自己研究的水平不好,不许他人探索性演绎,没有起码的包容心,我们的文艺事业又如何有所前进呢?

网络舆论有替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炒作的,用道德的棍棒对着贾玲和不满批评贾玲的公众,也不乏替贾玲们辩解的声音:“总说包容,却连文化演艺都无法宽恕。”“这个话题我觉得该消停了,要不,就替人家打广告了。”“有这么严重吗?花木兰什么样的形象早刻在我们心中,不会因为一个节目怎么样,夸张了吧?”

文艺批评很必要,但批评需要理性的讨论,需要有基本的批评素养。不具备这些,愤然的批评最终只能变成“文艺城管队员”,结果批评沦落为炒作。这样的炒作,应该该洗洗睡了。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5/0712/05/AUA55DL800014AED.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dmin 2015-7-14 23:09
木兰啃烧鸡 娱乐还是愚乐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5-07-14 来源: 羊城地铁报 A6版
http://ycdtb.dayoo.com/html/2015-07/14/content_2967629.htm

查看全部评论(1)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