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期刊目录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13:58: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2022年第4期/总第235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整体性阐释

唐爱军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个体现实性超越” 论析

杨建义

【生态文明研究】

《寂静的春天》与现代环境运动的兴起——蕾切尔·卡森的著作出版60周年纪念
郑慧子

“跨大西洋气候行动”:拜登执政以来美欧气候政治发展析论
赵   斌,谢淑敏

近十年来发达国家自然灾害治理新趋向及鉴戒
李雪梅

“环境库兹列茨曲线” 检验与地方政府目标识别——基于绿色发展指标的实证研究
李建瑞,杜   莉

【乡村振兴研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经验传承与衔接转变
蒋国河,刘   莉

乡村建设背景下新乡贤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以闽南三村为例
苏志豪,何慧丽

【新媒体研究】

艺术意义中的三维配置:符形、符义、符用
赵毅衡, 罗贝贝

论元宇宙时代的个体生存:一个文本区隔的视角
李   玮 ,马   磊

智能时代的信息控制、电子人与媒介物质性——论凯瑟琳·海勒的后人类传播观念
郑   奕,连水兴

【传统文化研究】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逻辑进程
刘学斌

苏轼制诰的情感因素与表达维度
庆振轩,潘   浩

由古学、 博学、 考据学走向经世致用实学——王世贞与明清之际学术思潮的转向
许在元,许建平

【教育新观察】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重审学科本质及其演化规律
陈兴德 ,张   斌

落实 “双减” 政策的内在逻辑与关键举措——对学业过度竞争的考察
刘仲仪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B2OjHZI737LmYFkKR-hyg

编辑:张铭麟
32#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23:10: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出版 | Communication Law and Policy,最新目录

Communication Law and Policy
《传播法规与政策》

Publishes research on diverse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First Amendment issues, communication law, policy, and new 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出版与传播有关的不同方面的研究,包括宪法《第一修正案》议题、传播法规与政策、以及与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研究。

Aims and scope/宗旨和范围
The societ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the freedoms of speech and press, are undergoing dramatic global changes. The convergence of the mass media, tele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s has raised important questions reflected in analys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law, policy, and regulation. Serving as a forum for discussions of these continuing and emerging questions, Communication Law and Policy considers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of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dissemination, including theoretical,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herent in the special conditions presented by new 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e journal seeks research that is informed theoretically by First Amendment constitutional analyses, historical approaches to communication law and policy issues,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 literature that treats the law as cultural forms, the sociology and philosophy of law, systems approaches, critical theory, and other appropriate theoretical bases. The journal publishes rigorously reasoned and thoroughly researched studies based on traditional legal research, social science techniques, or ethnographic, international, or comparative analyses. Communication Law and Policy also publishes articles using other appropriate approaches to pertinent topics. Manuscripts are sought from those in the academic fields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law, business,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 and cognate disciplines, as well as practicing attorneys, policymakers, and policy analysts.
传播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层面,包括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正在经历巨大的全球性转变。大众传媒、电信和计算机的融合在现代通信法律、政策和监管分析领域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传播法规与政策》作为讨论这些持续出现的新问题的论坛,考虑了传统和当代的表达自由与传播自由的问题,包括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所呈现的特殊情境下固有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论问题。
本刊寻求以这些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的文章: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分析、传播法规与政策问题的历史性研究方法、将法律视为文化形式的当代社会理论文献研究、法社会学和法哲学、系统研究方法、批判性理论以及其他适当的理论基础。本刊发表基于传统法律研究、社会科学技术、民族志研究、国际化研究及比较分析研究的严谨且深入的研究。《传播法规与政策》也发表采用其他适当方法对相关主题进行研究的文章。本刊的来稿者包括新闻和大众传播、通信、电信、法律、商业、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以及执业律师、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分析者。

Peer Review Policy/同行评议政策
As general policy, articles and essays in this journal undergo editorial review by the editor and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by at least two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and one additional referee. Occasionally the journal publishes invited articles or essays. In such cases, the pieces are always identified by an editornote.
作为一般政策,本刊的文章和论文要经过编辑部的编辑评审,以及至少两名编辑委员会成员和另外一名评委的双盲制同行评审。本刊偶尔也会发表特约文章或论文,这些文章都会有编辑的特殊说明。

Readership/读者群
Academics in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telecommunication, law, business,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with an interest in communication law, First Amendment issues, and related areas; practicing attorneys, policymakers, and policy analysts.
新闻、通信、电信、法律、商业、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其他对传播法与宪法《第一修正案》等相关学科领域感兴趣的学者;执业律师、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分析者。

《传播法规与政策》,第27卷第1期(2022
Editorial
Editors Note: A Vision for Communication Law & Policy in the Digital Age
社论
编者按:数字时代的传播法规与政策愿景
Amy Kristin Sanders JD/PhD
Pages: 1-2
Published online: 26 Apr 2022
Article
Crimes of Communic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Australian Espionage Law for Global Media
文章
传播犯罪研究:澳大利亚间谍法对全球媒体的影响
Rebecca Ananian-Welsh & Sarah Kendall
Pages: 3-29
Published online: 25 Mar 2022
Article
Policy Liberalism and Public Records Laws in the American States
文章
美国各州的自由主义政策和公共档案法
Jonathan Anderson, David Pritchard & Casey Carmody
Pages: 30-48
Published online: 25 Mar 2022
Article
Going Viral: Limited-Purpose Public Figures, Involuntary Public Figures, and Viral Media Content
文章
病毒式传播:有限目的公众人物、非自愿公众人物与病毒式媒体内容
Derigan Silver PhD & Loryn Rumsey
Pages: 49-76
Published online: 04 Mar 2022

《传播法规与政策》,第27卷第2期(2022
Editorial
Editors Note: Staying at the Forefront of Communication Law and Policy Research
社论
编者按:站在传播法规与政策研究的最前沿
Amy Kristin Sanders JD/PhD
Pages: 77-78
Published online: 07 Jul 2022
Article
A Cheerleader, a Snapchat, and a Profanity go to Supreme Court but the Punchline in Mahanoy Isnt Funny
文章
马哈诺伊的笑话并不好笑,一位啦啦队队长、一个“阅后即焚”照片分享软件和一次亵渎都可能被送上最高法院
Christopher Terry, Stephen Schmitz & Eliezer Joseph Silberberg
Pages: 79-101
Published online: 01 Jun 2022
Article
Evaluating Methods to Protect Sex Crime VictimsPrivacy: A Legal Analysis of StatesAttempts to Protect VictimsIdentities
文章
评估保护性犯罪受害者隐私的方法:对各国试图保护受害者身份的法律分析
Erin K. Coyle
Pages: 102-127
Published online: 31 May 2022
Article
The Social Foundations of Defamation in Trial Court: Why Cases Begin and How They End
文章
审判法院中诽谤的社会基础:案件如何开始与结束
David Pritchard PhD
Pages: 128-164
Published online: 29 Jun 2022

文稿翻译 / 胡钊涵
编辑 / 张宣
审稿 / 彭桂兵


来源:博文传法(公众号)

编辑:马源

33#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22:46: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出版论坛
01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奋力谱写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刊评论员

聚焦“十四五”
05打造新时代出版精品: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
陈  丹   郑泽钒
10“十四五”时期中国出版走出去:融合创新   提质增效
戚德祥
16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前瞻——“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发展重点解析
王  飚   毛文思  

出版史话
24忆冯斯和他的长城书店
阎晓宏  

社长总编辑笔谈
26落实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要求   做强做优青少年主题出版
黄  强

智媒时代
30后现代语境下数字出版营销情感策略研究
李  珮   蔡林杉
36主流媒体党史类新闻游戏价值传播用户影响研究
梁悦悦   刘  嘉  
4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出版传媒集团版权资产管理平台构建研究
唐伶俐   周婉怡  


版权之页
47论我国互联网中间服务商禁令规则的引入与适用
徐  聪

学术园地
51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历史类有声读物的再建构
卢  劲
55有声出版公共服务路径与空间优化研究
邢梦莹
59短视频社群助力社会化阅读推广的角色定位与传播策略
叶之宁
65出版行业智库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思考

王磬音
品书录
69独立董事制度效能发挥的法治密码
陈松涛
70智勇双全明大义  英姿巾帼史峥嵘
刘丽梅
7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百年经验与探索
吴汉玲


来源:中国出版(公众号)

      编辑:马源

34#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22:04: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学术研究》2022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聚焦
• 阐释学研究 •
李忠伟:试论强制阐释论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
摘要:张江教授的阐释学说以及强制阐释论,在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上的要义是坚持对象自身的存在及存在的确定性,以及对象相对于理解、阐释和理论的独立性。其阐释认识论自然是符合论的,也即认为真切的阐释是符合实在的阐释对象及其中作者意图的阐释。张江教授的阐释伦理学说是义务论的,强调对文本及其意义的尊重,对阐释道德律令的遵从。笔者尝试对强制阐释学说的这些哲学预设进行分析和做可能的修订。张江教授在新近集中呈现阐释心理学的作品《阐释与自证》和《再论强制阐释》中认为,自证是阐释的本质,然而自证可能只是阐释的典型特征之一,而非全部本质。此外,除了阐释偏见,心理和环境中各种信息有时候会对阐释活动形成阐释噪音,干扰阐释活动,导致阐释偏差。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实在论 符合论 义务论 阐释噪音
  学
•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理解 •
王晓升:“异化”“物化”“人道主义”概念辨析——从肉体和精神矛盾的视角看
摘要:对于“异化”“物化”“人道主义”等概念,学界大多没有从精神和肉体的分裂和矛盾的角度理解它们的含义。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人要征服自然就必须束缚人自身的自然,并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对人自身自然的恐惧。文明的前景在于肉体和精神的和解。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人就不存在自我同一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是从这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理解人的本质的。而黑格尔把人理解为精神存在,认为异化就是这种精神存在的自我分裂。由于对于人的本质的这种不同理解,马克思后来放弃了异化概念。而近代以来产生的各种人道主义就是建立在精神和肉体对立的基础上的,并把这种对立固化,因而这些人道主义都是不人道的。马克思对于人的理解与这些人道主义完全不同,并且区别于现代哲学中的人格主义。而物化批判的核心是人自身的物化。人当然包含了物性的要素,而物化批判会否定人的物性要素即人的肉体,从而走向观念论,并强化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对立。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 物化 人道主义
陈长安:马克思共产主义观探赜——基于    三阶段论异文和原始手稿的考察
摘要:鉴于以往马克思三阶段论研究忽视异文,文章结合原始手稿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  )对三阶段论异文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自由个性的诸条件、共同体属性及其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未来社会经典论述的比较等方面探讨马克思共产主义观,认为其要义包括充分吸收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体现四大历史进步的体系;是未来共同体;将全面发达的诸个体放在首位;共同体生产从属于共同体诸个体。自由个性兼及全面发达的诸个体和共同体生产对诸个体之从属,且语言简洁、直接指称,堪称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想代名词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
[关键词] 三阶段论异文 自由个性 马克思共产主义观
  
徐瑞萍 吴选红:低成本认识世界的技术实现:数字孪生的认识论探讨
摘要:从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到数字孪生,人类逐渐在现实世界之外构建了一个能超越时空限制的虚拟世界,从而大大降低了认识世界的成本。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以去物质化、时空压缩、实时动态、精准映射的方式,将认识客体的结构、层次与本质进行精准孪生与动态呈现,使认识主体能够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改造与创造,同时还能节约时间成本、空间成本、体验成本、容错成本等,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创造世界的风险、成本和代价,为人类低成本认识世界的技术实现提供了新的手段、路径和条件。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虚拟认识 技术实现 低成本
李晟 胡泽洪:模态逻辑与真理论
摘要:模态逻辑有算子和谓词两种研究方法,但谓词方法始终面临悖论的困扰。算子方法虽然避免了蒙塔古式悖论,但孔斯却构造了算子方法中的新悖论,因此算子方法并不能作为模态谓词悖论的解决方案。形形色色的模态谓词悖论无不隐含着对真之原则的不当使用,不一致的真理论是导致模态谓词悖论的根本因素。模态算子逻辑的成功在于它化解了不一致真理论的威胁。谓词方法倘若忽略了这个关键点,也效仿算子方法对真的处理,则必然导致悖论。解决模态谓词悖论和建立模态谓词理论需要引入一致的真谓词,以公理化真理论和语义真理论分别作为模态逻辑的语形基础和语义基础。
[关键词]  模态逻辑 真理论 谓词 算子 悖论
政法   社会学
余敏江 邹丰:制度与行动者网络:新加坡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实践及其启示
摘要:环境精细化治理具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治理优势、“动态感知、即时响应”的敏捷治理优势和“资源占用少、治理成本低”的简约治理优势。然而,受体制惯性、利益博弈和技术障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中国城市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固有功能及其成效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尽管中国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新加坡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在基础层面上仍存在较大的共通性与相似性。考察新加坡的精细化治理实践可以发现,新加坡通过制度与行动者网络的互嵌,化解了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供需脱节、流程繁琐、标准不一等难题,实现了环境精细化治理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在“双碳”背景下,新加坡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制度—行动者网络”的双轮驱动逻辑,对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制度 行动者网络 环境精细化治理 新加坡
夏梦真 郝雨凡:越南民众眼中的中美国家形象认知——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分析
摘要: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中美两国都试图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国家形象关乎国家友好关系的建立。位于中南半岛上的越南对于中国和美国而言,具有重大的地缘价值,但越南民众普遍对中国国家形象持负面评价而对美国国家形象持正面评价。为了解释该现象,从建构主义视角,基于亚洲晴雨表数据的分析,发现越南民众对他国形象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他国角色的身份定位。越南民众出于经济利益、民族认同以及主权完整的需要,倾向于视中国为竞争对手角色。而相对而言,美国对越南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在经济、与中国南海主权争端等领域能对越南起到积极作用,越南视美国为介于伙伴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相对友好角色。因此,中国应多强调贸易之间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努力建构越南对中国形象的正面评价。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身份定位 越南 民众视角
古小东:我国《海洋基本法》的性质定位与制度路径
摘要:制定《海洋基本法》有助于完善海洋法律体系、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应对海洋治理的特殊性,并为建设海洋强国、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和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海洋基本法》的性质定位是海洋政策纲要法,属于政策性立法模式。立法目的应以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涵盖海洋安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文化教育五大领域。核心内容是提出建设安全海洋、活力海洋、智慧海洋、健康海洋和文明海洋的政策制度和实施路径,并确立基于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和适应性管理原则,构建多元共治机制,健全执法守法监督机制。
[关键词]  《海洋基本法》 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可持续发展 性质定位 制度路径
•健康中国与社会发展•
聂静虹 瞿垚:促进病患线上观察学习的信息特质及机制探究——基于“糖尿病妈妈”线上论坛的虚拟民族志研究
摘要:“糖尿病妈妈”线上论坛为例,采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来探究针对病患者的主动式信息搜索,有助于将人们的在线交流过程与心理机制相结合,以揭示引起该群体关注的信息特质及其作用机制。“糖尿病妈妈”线上论坛中的信息传递内容通过信息特质、榜样以及线上互动三个方面对病患进行线上观察学习的四个子系统产生了作用:吸引病患的注意、激发其继续进行学习的间接动机系统、促进其自我调节机制的发展以及增加其自我效能感,从而间接地促进病患在线上进行持续有效的观察学习。以上发现有助于为相关部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参考,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虚拟民族志 观察学习 促进机制
经济学   管理学
•乡村治理研究•
王亚华 张鹏龙 胡羽珊:乡村治理:社会保障如何影响农民集体行动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也给乡村治理带来了一定挑战,而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学术界关注。本文以农户灌溉集体行动为例,考察社会保障如何影响农民集体行动,揭示社会保障影响乡村治理的内在机制。采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的计量结果发现,医疗保险、农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对农民集体行动均有负向作用,其中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显著降低了农民集体行动水平,而农业保险对集体行动的显著负面影响仅出现在北方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影响集体行动的机制是通过改变农户的相互依赖性和农村社会资本而发生的,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保障对集体行动的负向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障 乡村治理 集体行动 相互依赖性 社会资本
胡新艳 陈文晖:公共物品供给:村干部“一肩挑”的制度绩效考察
摘要:作为党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的重要方式,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的制度安排已在全国农村作为原则性政治任务广泛推行。由此,“一肩挑”的制度绩效尤其是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村集体灌溉设施建设角度评估“一肩挑”制度的实施效应,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2016)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实施村干部“一肩挑”制度显著促进了村集体灌溉设施的供给。在考虑缓解样本选择偏差的其他匹配方法以及变量测量误差等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高的“一肩挑”村干部更有助于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但村庄中的宗族多样化、过多的村民小组等则对其产生一定的弱化效应。
[关键词]  “一肩挑” 村“两委” 农村公共物品 灌溉设施
罗必良 吕姝颖:农民幸福感:来自村庄选举投票的证据
摘要:幸福由基本物质需求和高层次精神需求决定,二者分别对应自利的工具理性和利他的公平互惠两类行为逻辑。村庄选举投票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机制,对农民的行为选择及其福祉感受有着重要的发生学意义。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三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村庄选举参与对农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民具有经济理性,经济资源越多或利益关联越紧密,参与投票可能性越高,更能够从中增进幸福感;农民具有强烈的公平偏好,公平感是参与选举投票影响农民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体现为低客观收入和低主观地位的群体对公平感知更为敏感,从选举中获得的幸福感也更高。在治理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不仅要尊重农民的利益诉求,而且更要强化农民的行为能力,尤其是赋予农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构建增进农民幸福感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村庄选举 投票参与 幸福感 公平偏好
黄桂 朱晓琼 李玲玲 付春光:领导沉默与员工主动性行为关系研究——基于信任主管和权力距离导向的作用
摘要:领导行为风格与员工主动性行为密切相关。领导沉默既有诸如亲社会、考验等正向维度,也有威风与权谋等负向维度。作为一种特殊的领导方式,领导沉默对员工的支持与否,是通过不明确表达意图来实现的。本文通过349份配对问卷数据实证发现,不同维度的领导沉默同样被员工准确地感知,亲社会、考验沉默直接正向作用于员工主动性行为,而权谋、威风沉默则直接抑制员工主动性行为。数据也证实了信任主管在领导沉默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被权力距离导向调节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  领导沉默 信任主管 员工权力距离导向 员工主动性行为
历史学
郭卫东:从无到有的基业:近代特殊教育国家治理体系的初构
摘要:特殊教育是近代文明的产物,国家对其治理体系随之架构。民国年间,是政府主导的特殊教育国家治理体系从无到有的奠基时期。行政上设立了上下归口的管理部门,却将特殊教育从“普通教育”划归“社会教育”部门统属。立法上以收回教育主权等成效彰显,却缺乏特殊教育的专项法规。监督上官方自上而下的督学比较得力,民间自下而上的督察难度甚大。而且,行政、立法、监督三项之间的进展并不平衡,行政最为强力,立法较为滞后,双向监督缺失尤大。其间的知行,官方落后于民间。故民国年间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治理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初构特质,见微知著,此亦为民国整个国家近代治理体系的面相。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国家治理 初步建构
张亦冰:北宋前期吏职的“流内官”身份与免役权——以《天圣赋役令》宋6条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根据《天圣赋役令》宋6条规定,北宋前期,部分京师诸司吏人与州县公吏具有“流内官”身份,并可据告身蠲免户役,其范围主要包括中书门下堂后官以及州司长名衙前出职为州上佐者。这一群体的形成,缘于唐后期行政体制调整,诸司诸使以及各藩镇中,出现了如都知兵马使、都押衙、孔目官等免除州县色役的军将、吏职,且往往带有散试官、检校官等“品官”身份;但在五代宋初,这些吏人所带“品官”身份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渐萎缩,最终只有具备“流内官”身份且仍充吏职者得以持有告身并免除户役。就制度规定而言,充任州县差长名衙前者可免户下差役,并有机会迁转职次至都知兵马使,进而出职为官。但州司公吏多有名额、任职年限等限制,且充任差遣多有陪费、破产之虞,对于寻常民户而言,投名州吏人及县司押录往往须积累数十年劳绩,方有可能成为长名衙前并得免户役,迁转职次,至于出职希望则更是渺茫。
[关键词]  北宋 吏人 免役 流内官 《天圣令》
夏强:由“随奏随行”到“动辄纷争”:明代解盐行销区的调整
摘要:明初解盐的行销区先增后减,屡有调整,是时大臣建议随奏随行,无所阻滞。嘉隆之时,河东与两淮的盐官围绕南阳、汝宁二府归属问题不断上疏,结果各得一府之地。隆庆四年解池遭遇水灾,盐产骤降,河南境内私枭肆行。多方围绕开封、归德二府的市场争执不休,过程一波三折。最终豫省官员和豫籍官员联袂而行取得胜利,二府得以由解盐改食芦盐和鲁盐,河东盐官则通过内阁诸臣的关系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减免。解盐行销区调整之所以呈现出越发困难的局面,表面上是明廷基于产量的不断调整,实际上是明代盐税税制变化之后,官僚体系在财税压力之下博弈过程愈发复杂的外在表现。清承明制,利弊相袭,故而各地关于行销区的纷争仍然频繁出现。
[关键词] 明代 解盐 行销区 户部
文学  语言学
王峰:从人类主义美学转向人工智能美学——基于康德美学架构的批判性考察
摘要:人工智能美学是一个新的美学场域,它遵守的美学原则与人类主义美学原则不同。人类主义美学以康德美学为代表,是一种有机体美学,其美学考察以人的能力为基础,在审美判断中展现出多元能力的复杂性,而人工智能则直接将有机体能力转化为功能,清除内在情感的人类学制约,开启了新型审美判断,这一判断与情感无关,只关涉人类主义美学意义上的审美效果。两种美学原则相比较,存在着基础系统、美学基石、概念系统以及基本场景等概念上的转向。这一人工智能美学的概念转向标明了人工智能美学的独特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  人工智能美学 有机体 测试 功能 美学场景
陈海静: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审美主体——基于康德美学的一种扩展性探讨
摘要: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揭示了人类智能作为“通用智能”的灵活性,这类智能可通过对少数范例的观审便可通达普遍性。相比较而言,人工智能的认识能力还未能突破以归纳和演绎原则为基础的判断模式,因而无法藉由对个别范例的鉴赏培养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审美判断力。康德的目的论学说表明,有机体的合目的性只是认识主体借助于反思性的判断力得出的悬拟性结果,人们尚不能通过普通知性的逻辑规则来对有机体存在的目的论基础做出客观地表征,在有机目的论与逻辑认识论之间,仍然存在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康德的上述观念对于区分有机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存在论差异、检审人工智能的审美主体性资质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依此可推知,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工智能还无法生成反思性的判断力,因而也不能成为审美主体。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有机体 判断力 目的论 审美主体
刘胡敏 杨康:论英国战争叙事中创伤的表征之流变
摘要:创伤是战争文学研究的热点。英国战争叙事中创伤的表征的流变与哲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的发展相关。在一战前的英国战争文学叙事中,人的主体性和创伤的表征在战争文学中缺位。一战后,随着人们对主体性的关注和哲学研究中主体性的确立,现代意义上的创伤也在文学作品中有了表征,创伤叙事逐渐成为英国战争文学叙事的核心。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解构,英国战争文学开始逐渐通过物叙事来呈现创伤。
[关键词]  创伤表征 战争叙事 人的主体性 解构
王贵元 李洁琼:汉语字词发展论纲
摘要: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还参与了汉语成分的发展演变。汉语字词的发展有单字的派生与字组的形成和发展两种主要形式,前期以单字发展为主,后期以字组发展为主。单字的发展大多具有阶段性,依据义、形、音三要素的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五种主要模式:一是义发展,形、音不变;二是形、义发展,音不变;三是音、义发展,形不变;四是形、音、义皆发展;五是形变,音、义不变。单字的发展还可以从横向的群体关系角度概括为新增、合并、调配三种模式。字组是单字表达语义单位的替代形式,可以从形成方式、字义关系、字音关系、字形关系及字序等方面进行研究。字组的字义关系大致可分为联合式、限定式、增益式、结果式、支配式、陈述式六类。字组在形态逐渐固定化的过程中,字音声调的顺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多依照平、上、去、入的相次原则进行。在初始时期,字组的字形与单字使用时的字形是统一的,但在后来使用过程中,某些字形会受同字组他字形体的影响而类化。
[关键词]  字词发展 字义关系 字音关系 字形关系
来源:学术研究
编辑:吴漫

3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22:14:07 | 只看该作者

中州学刊•目录 | 2022年第7期目录

【案例】
中州学刊•目录 | 2022年第7期目录






来源:中州学刊
编辑:吴漫

36#
 楼主| 发表于 2022-8-21 22:04: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际新闻界》2022年第7期目录

来源:国际新闻界(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3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09:44: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4期内容提要

中国儿童文学语言本体论:问题、畛域与路径

吴翔宇

摘要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内含了思想与语言的现代化品质。语言的“道器合一”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发展衍生了“推力”与“斥力”效应。立足百年中国动态文化语境,自然性/社会性、为儿童/为成人的两歧制导了思想性与语言性的失衡,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语言现代化的实践及演进路向。在对“物”“意”的表述中,中国儿童文学以“浅语”表现“深刻”,生成了切近儿童文学本体的术语、概念和范畴。围绕“懂”的讨论实质上是儿童文学语言阅读“习得”或“失语”的表征。返归“元概念”,儿童文学的分层分化及资源取径开拓了其语言本体研究的畛域,而两代人的话语冲突与语言转换形塑了全新的汉语形象。

作者简介:吴翔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深刻理解“建党精神”的内涵

彭正德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是理解建党精神的三个重要视角,从这三个视角来看,建党精神是创新精神、爱国精神、进取精神的统一体,兼具创造性,崇高性和先进性。建党精神的内涵包括“理与实”“国与家”“生与死”“公与私”四个维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理论自觉、勇担责任的民族大义、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忠诚奉献的政治品格,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立党”“为什么建党”“凭什么兴党”“靠什么强党”四个重大问题。建党精神因其形成时间最早,铸就了红色基因!支撑着党的精神谱系而成为党的精神之源。

作者简介:彭正德,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角色担当

宋建,张振

摘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传播、领悟、运用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践行者;中国共产党汲取历史智慧、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定推动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创造者。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担负起践行者、推动者、创新和创造者的使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作者简介:
宋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振,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战略考量

冯刚,邢斐

摘要
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具有三重向度的战略考量:从中国视闻来看,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价值共识的现实需要:从国外视阅来看。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是构建国家形象的客观要求:从整个人类视阈来看,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是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命题。探究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战略考量是实现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深化中国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邢斐,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历程、基本动力与价值特色

黄小兵,朱绍英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其历史进程遵循一定的发展逻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与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最初动力;社会主义矛盾的不断变化,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其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国内环境;从价值表达与价值关切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集体主义的政治价值等是其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
黄小兵,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朱绍英,长沙市教育考试院。

儒家“人何以能群”的论证维度及伦理宙视

周慧

摘要
传统儒家对“人何以能群”思想的诠释与论证有其逻辑发展理路,它从自然法则的存在论、人禽之别的本体论、天下为公的价值论、穷神知化的认识论、忠恕之道的方法论等维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传统群文化呈现出群体本位的价值观倾向,它以群己共生、和而不同、克己恕人、家国同构、天下为公为主要特点。关于群的文化建构和反思始终是恒常的文化现象。“群”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关于人的本质的展现形式。当人类走过“如何成为你自己”的启蒙时代进入“我们如何才能在一起”的共同体时代后,关于“群”的价值省思的意义将更加凸显。

作者简介:周慧,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传统城市设计伦理思想论要

秦红岭

摘要
在中国古代都城营建思想体系中,周代以来形成且延续数千年的城市设计伦理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阐释这些伦理思想能够为现代城市设计带来价值启迪。以《礼记·王制》为中心,从行政区划制度、土地配给制度和祭祀制度等方面研究,能够较为全面把握传统城市设计礼制等级秩序所体现的政治伦理要求;天人之和的宇宙象征主义作为传统城市设计的独特伦理表征,对都城和宫殿布局、城市形态产。键性影响:“城以感民”的惠民要求与“因天材。就地利”的实用理性,体现了传统城市设计思想的民本伦理意蕴。总体上看,传统城市设计伦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是礼制等级秩序与惠民实用要求之间相互渗透、不断平衡的过程。

作者简介:秦红岭,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论发展城乡合作社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张德峰

摘要
合作社本质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弱者联合自强的有效组织形式,其自有一套保证满足社员需求的独特制度安排。较之于其他部门或组织,合作社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私营部门可以做大“蛋糕”却不能分好“蛋糕”,公共部门与社会部门可以分配“蛋糕”但本身并不做大“蛋糕”。唯有合作社,作为一类具有社会功能的企业形态,既可以做大“蛋糕”,又可以分配好“蛋糕”,并最终改善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结构,还可以提升国民幸福感。基于此,在我国全面发展城乡各种类型合作社经济应当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全面发展我国城乡合作社经济的基本实现路径有二,其一是正本清源。通过传播合作社知识和世界各国成功的合作社经验让人们了解合作社的真谛;其二是主动立法,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立法模式为各类合作社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作者简介:张德峰,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RCEP 知识产权章节与 TRIPS 协定的关系:基于条约法的分析
古祖雪

摘要
RCEP知识产权章节,是WTO164个成员中的15个成员在TRIPS协定许可加约束的条件下,对TRIPS协定进行修改目仅适用干它们自己的“协定”。由此产生的知识产权规则超出TRIPS协定的要求,与TRIPS协定构成相互独立的“并存”关系。RCEP 知识产权章节对 TRIPS协定的修改,沿用了TRIPS协定曾经采用的造法技术,通过“提示条款号码”和“复制条款内容”的方式,将TRIPS协定的部分条款纳入其中,使其成为自身的组成部分;RCEP缔约方依据此类纳入条款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已不是TRIPS协定下的权利和义务,而是RCEP知识产权章节下的权利和义务。根据TRIPS协定和RCEP知识产权章节冲突条款的规定,当RCEP知识产权章节的规定与TRIPS协定的规定发生冲突时,后者居于被遵从和优先适用的地位。在区域贸易协定已成为国际知识产权造法重要平台的今天,正确认识和把握RCEP知识产权章节与TRIPS协定的关系,其意义已超出它所涉的主题范围,可能为后TRIPS时代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照。

作者简介:
古祖雪,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贸易区域化背景下 RCEP 自然人流动条款研究

马冉

摘要
近二十年来,区域贸易协定由于自身的角色优势成为世界范围内贸易管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自然人跨境流动方面,区域贸易协定相对于GATS模式4条款在规则上进行了延伸发展,并促成了区域范围内缔约方相关承诺的动态演变。RCEP作为全球经贸规模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专设一章“自然人临时移动”,更进一步地实现了经济性跨境移徒机会的自由度与便利化。从规则设署与架构搭建角度来讲,区域贸易安排的成就是更好地平衡了跨境移徙自由化的利益与接受国移徙监管的风险,但同时存在便利化改进的空间。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国际贸易遭遇前所未有的亚重冲击,尤其是需要人员跨界存在的模式4更是受到了毁灭性影响。RCEP 可在既有框架下促成区域内合作以应对因疫情而加剧的流动性壁垒带来的严峻挑战。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安排不仅为区域内人员流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产支持,而且对未来全球相关经留规则的制定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马冉,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国家责任理论指导下专门矫治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思——以《刑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为基础

肖姗姗

摘要
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广义的专门矫治教育不仅适用于违整未成年人,也适用于触刑未成年人和涉罪未成年人的专门矫治教育。性质、对象及内容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专门矫治教育的建构离不开国家责任的理论指导。作为一种适用干罪错未成年人的保护处分措施,专门矫治教育兼具“教育性”与“司法性”为避免专门矫治教育陷入以往“收容教养”和“专门教育”的发展困境,在专门矫治教育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应当某干防止交叉威染及个别化处遇等方面的考量,将专门矫治教育独立干普通教育,并从教育对象、教育类型和教育场所入手,建立分级分类制度。以分级分类制度为基础,结合类型化与体系化思维,从二元方式接收教育对象、设置教育场所三级联动机制、丰富教育内容和完善闭环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门矫治教育制度。

作者简介:肖姗姗,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合规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清真雅正”衡文标准与清代文风的官方建构

潘务正,吴伟

摘要
明代中后期时文风气大变,为此朝廷屡次下诏厘正文体;清代统治者鉴于时文的艰深之语及诡异之辞有碍“代圣贤立言”,亦多次加以干预,至雍正十年明确提出“清真雅正”的衡文标准,以抵制“异端”思想和骈俪之风入侵时文。此一衡文标准意在考察士子的道德修养,将理学家提倡的气禀清浊与才性贤愚理论运用干科制中。以时文是否具有“清”的风貌甄别士子品性的优劣。衡文标准的确立,影响了清代文风,诗词、古文、律赋乃至骈文理论与创作也守这一规范。清代文风的官方建构成效显著。

作者简介:
潘务正,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吴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曾国藩与晚清湖湘宗黄风尚的形成及意义

向双霞

摘要
黄庭坚诗歌在湖湘诗坛一直寂寂无闻,直到晚清曾国藩以高位力倡,其诗学典范地位才得以确立。黄庭坚诗因其生涩、奇崛的特征而在清代前中期未成大流,曾国藩在接受时吸收其倔强之长,去除其生涩之弊,又将黄庭坚与杜甫、苏轼等几位在清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诗人并举,视其为需要终生笃嗜的对象,从而极大提升了黄庭坚在晚清被接受的效度。曾国藩推崇黄庭坚诗风得到了湖湘士子的积极响应,晚清湖湘改变前代或宗杜或崇苏或尚韩的传统拓展了诗学路径,形成了宗黄的风气。这成为晚清宋诗运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晚清湖湘诗学崛起的重要环节。

作者简介:向双霞,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融媒时代编辑的主体意识、身份认同与话语权重构

周国清,唐永亮

摘要
主体意识、身份认同与话语权是编辑主体存在的构成元素。编辑话语权的形成和掌握以编辑主体意识觉醒为某础,以编辑身份认同实现为前提,而编辑话语权的行使和延展又是对主体意识与身份地位的彰显。然而,融媒时代的各种影响因素导致编辑主体意识“模糊”与身份认同“危机”。编辑话语权迁移和弱化,必须在新的变革环境下接受编辑客体的挑战,回归和提振编辑话语权:唤醒自我意识,把握编辑话语表达的主体性;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增强编辑话语表达效果的引导力与影响力:激活创新意识,丰富编辑话语内容,拓宽话语表达渠道:树立服务意识,增强话语表达风格的生动性,实现话语表达方式多元化。同时,在制度赋权下稳固专业身份,从结构层面彰显话语威信;在个人提升中强化自我认同,从本体层面夯实话语地位:在“他人”交往中实现社会认同,从关系层面促进话语共谋,从而不断优化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生产。

作者简介:
周国清,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永亮,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版活动的现象学还原与出版学研究的人学观照

曾巍

摘要
出版学研究的对象是出版现象与出版活动,它们是同一对象的一体两面。对现象或活动的研究,可遵得观察,阐释、反思的现象学思路进行考察,并将经验性对象还原为观余性对象,从而认识出版的本质。由此可将“出版”定义为,出版是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收集、加工知识并以产品的形式呈现,继而通过渠道进行传播的活动。出版现象,是人的实践的产物,因此可以人为中心,从人学的视角加以观照,通过增进基础理论研究,以人为中心、推动出版史研究的视角转向,加强跨学科研究来拓展出版研究的宽度与深度。出版学,不仅要关注出版的历史与现实,还要面向未来,从人的本质的实现维度设计“理想的出版”。

作者简介:
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

荣誉的制度创新:中国新闻奖的改革实践研究

黄金,罗晶,黄振威

摘要
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规则通过三十多年的制度化过程,构建了荣誉制度的三体结构——参评制度、奖项设计与评选制度。中国记协在评选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针对这三种制度设计做出创新性改革,以适应荣举场域中的情势变迁。中国新闻奖荣誉机制的制度变迁总体上呈现非线性特征,新的政策图景和原有的制度要素相结合促成了荣举机会的相对均衡、荣誉承认的渐进修正和制度变迁总体上呈现的长期渐进与短期突变并存的规律。中国新闻奖荣誉制度变迁的过程规律、诱致因素与内在机理说明,荣誉承认所包含的政治承认意涵很难通过短期制度突变去改写,制度变迁的空间还受到正负反馈与政策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的制度语境下,决策理念这个引起制度变迁的关键要素需得到更多的重视。

作者简介:
黄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罗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讲师。
黄振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微信青年用户的社会比较活动与社交媒体倦怠研究

李静

摘要
在社交媒体倦息研究中,社会比较是一个偶尔被提及,仍有待充分探讨的倦息成因。以微信为研究场景。以深度访谈为研究方法,深入考察青年用户在朋友圈中开展的社会比较活动,探究社会比较的实际运作及其与社交媒体倦怠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比较普遍存在于访谈参与者日常的朋友圈浏览、朋友圈发布中。社会比较作为认知心理机制在参与者“刷圈”时快速启动,而参与者“发圈”背后是受动机驱动的选择性社会比较过程。参与者的社会比较活动可能通过两种不同路径引发社交媒体倦怠,而多数参与者经历社交媒体倦息却难以放弃使用。长时段内社会比较和社交媒体倦怠对用户心理健康的影响值得后续研究关注。

作者简介:李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于三域理论的列举标记“就说”探析

李薇,高伟

摘要
本文主要剖析了列举标记“就说”的类别,句法特征,并阐释了“就说”的演变过程以及在三域中的用法。“就说”历经了行域义、知域义到言域义的演变。状中短语“就说”表示言说行为,属干行域范畴。在历经语法化后“就说”概念义减弱,逐渐演化成为固化结构形式。固化结构“就说”的主要语用功能表示列举,根据家族相似性理论,又可将其分为非典型列举标记“就说,”和典型列举标记“就说。”。非典型列举标记“就说”通过假设、推论等方式列举出相应的情况或结果,属于知域范畴。典型列举标记“就说。”通过主观增量、减负增信两大内涵语用参数引入言者主观认知域中的焦点话题,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属于言域范畴。

作者简介:
李薇,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高伟,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来源:湖南师大社科学报(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38#
 楼主| 发表于 2022-8-25 17:43: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2022年15期目录

   
2022年15期
特别策划
中华文化走出去:现实与愿景
009 习近平著作的海外传播研究 / 费雯俪
012 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 / 慕玲
015 流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 / 许航  赵雪梅
019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现状探析 / 王飚  毛文思
023 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宋春生
025 中国红色影视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探索与创新 / 郭宇楠  姜晓斌
028 用优美的中华文化问候世界——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 / 李栋
传媒评论
031 好的文风哪里来——重温《习仲勋同志在新华社建社五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刘昆  
034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应对虚假新闻 / 黄锐
媒体融合
036 “融”耀新时代——地市级新闻传媒中心建设的萍乡经验与模式 / 汤艳红
039 南方报业媒体融合转型的“南方特色”分析 / 张文明
042 融合创新类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 张雅寒
报刊观察
046 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坚守与创新 / 梁艳珍
049 科学传媒的自我裂变——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例 / 张力文
广电聚焦
052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综艺的突围与创新 / 孟雪   张国涛
056 山西影视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 范玮强
新兴传媒
059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融合创新实践——以长城新媒体集团《我们的“全村福”》为例 / 金林  孙文娟  李遥
062 移动音频平台的商业模式构建与创新 / 王春美
065 UGC视频何以助推老剧“翻红” / 林阳
媒体实战
068 法治纪录片《执行现场》的创新实践 / 付恒立
071 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短视频运用策略——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 / 张天春
传媒广角
074 新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话语路径 / 沈雨敏
077 Vlog广告创意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 王梅
079 主流媒体“直播带货”现象探析 / 董召锋
传媒教育
082 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时度效 / 谢书楠  李汶静
085 “双万”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前两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数据与调研 / 张树楠  杨蒙  姚争
理论探索
088 拟剧理论视域下“Vlog+新闻”的叙事路径创新——以《武汉观察》为例 / 沈歆  林小榆
091 创作机制与品牌价值构建——对跨媒介视域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探讨 / 崔宏图  王彤悦  寇杰
094 修辞学视角下的融媒体新闻研究——以中国新闻奖H5新闻获奖作品为例 / 东方滢
传媒书评
“拍摄即表达”(邓扬帆)
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诚信实践探索(张莉)
网络治理和舆论引导的新课题(王愚)
全新视角  系统梳理  角色分析(赵伯龙  王晓敏)
来源:传媒(微信公众号)
编辑:屈妍君



39#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22:12: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2年8期目录
                    
来源:新闻爱好者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邓秋雨
40#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0:58: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州学刊•目录 | 2022年第8期目录


                              

来源:中州学刊(微信公众号)
编辑:邓秋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