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陈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级《新闻评论教程》作业(1班2班)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9-9-25 20:48:02 | 只看该作者
1、饭圈女孩出征,用行动为自己正名
前段时间,香港风波不断,以95后、00后为主的饭圈女孩集体出征,用她们饭圈的方式打击了香港示威者,表露出了她们爱国挺港的坚定立场。
“追星女孩一致对外,我们都有一个爱豆名字叫做阿中。”在微博的“中国”超话中,这样的微博随处可见。在这次“饭圈出征”的行动中,网友们根据各自的特长兴趣自发地加入到这些工作组中,全力为祖国“应援”。组织有力的集体行动,爱国挺港的统一文案,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的表情包……在这次出征行动中,帝吧网友和饭圈女孩制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的刷屏效应,打击激进的香港示威者。
香港风波不断发酵,饭圈女孩联手帝吧网友再次出征,坚决维护香港和平。在整件事情的经过中,帝吧网友和饭圈女孩通过组织分工的方式完成了表情包等米姆符号的大规模生产,将情感表达隐藏在戏谑化的符号中,利用米姆式传播,抓住大众的注意力,达到视觉上的示威效应。
“饭圈”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存在。提到“饭圈女孩”,“疯狂追星”“脑残粉”“不理智”等带有贬义和争议的话题,几乎就概括出了很多人对这个群体的初印象。但是这一次,饭圈女孩集体为“阿中”应援,用她们的爱国行动颠覆了很多人对于她们的刻板印象。
在这次行动中,饭圈女孩在保留了内涵幽默的基础上更为理性和有秩序,这通常是饭圈文化成熟的标志,只不过此次被偶像化的是国家。距离饭圈女孩出征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这群“上过新闻联播的场面人”,仍在持续努力对外发声“米姆式传播”在饭圈女孩此次的“出征”行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一事件中,米姆借助网络,从一个文化领域的学术概念转变成为了当代青年表达政治诉求的一种主要方式,口号、表情包、头像等米姆符号也成为了他们爱国情怀的一个载体。
颓废和垮掉的一代?其实并不存在,互联网时代的爱国主义正是95后、00后的身上,找到了它的最大公约数。这一次她们的行动,便是在为自己正名。

2、不要让爱国为盲目买单
最近,朋友圈@微信官方要求国旗头像的许愿疯狂刷屏,在这样一场看似正能量的网络狂欢背后,实际上是一场愚人游戏。
事情源自一则不靠谱的传言:有人声称朋友圈@微信官方 许愿想要国旗头像,头像右下角就会出现一面国旗,由此引发了大众的跟风效仿。后来,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微信官方”,朋友圈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许愿池。
关于朋友圈许愿现象疯狂刷屏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从谣言开始的。人们在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平台不断刷屏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传播谣言的过程。只是在这样一个节日气氛浓厚的环境里,越来越多的人抱着爱国的心态去许愿,就让很多人迷失了理性,忘记了冷静、客观地剖析这一现象,变成了盲目跟风,在违法、传播不实消息的边缘试探。
另外,建国70周年将至,无数的人内心想要宣泄的爱国情感是中国人的共性。关于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头像挂上国旗这件事,从表面来看,也是一件好的事情,是人们爱国热情的一种体现。但是,在这这群人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为了爱国而许愿,他们一部分人只是“跟风爱国”而已。很多人许愿换上国旗头像,其实是把这个头像当做了一种时尚,所以也想试一试。这样一种盲目从众的现象,在挂上爱国的标签后,就被赋予了高尚的光环,吸引更多的人去这样做。
无论何时,保持理智,不盲目从众、不传播不实消息,都是人们应该记住的道理。爱国本身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不要让它变了质,而且爱国也不需要这样廉价的方式,比起换头像,还有很多更有价值的事情可做。

3、刘露事件:“公众人物”更应该谨言慎行
“我也是个公众人物……你完了!”“我需要一双袜子,不然我5000块钱的鞋子承担不起我这只脚。”近日,因为阻碍执行职务,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签约艺人刘露被警方行政拘留5日。9月18日,因为事件进一步发酵,与刘露签约的平台连夜发布声明,表示已与其解除艺人经纪合约。
这件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刘露没有遵循安检规定,将300ml压缩气罐带入铁路宜昌东站候车室,遭到了工作人员的劝阻。一气之下,她把压缩气罐扔进了垃圾桶。到此为止,这只是车站、机场时常发生的场景,乘客不了解安检规定,在遭到阻拦时产生情绪,并不鲜见。然而,就在事情可以结束时,刘露却与执法民警产生了进一步争执,面对民警的多次警告,她依然我行我素,还直呼:“我也是个公众人物,你完了!”最终,才把自己彻底玩“完”了。
在公共场合遵守规则,应该是每一个从小就懂的基本道理,但是刘露却在公众场合无理取闹,阻碍相关人员执行任务就算了,还仗着自己是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随意撒泼。作为公众人物,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谨言慎行。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和法律法规都顾不上,那又有什么资格被称为“公众人物”呢?
其实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公众人物会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在一些情况下,公众人物的举动,不但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反面典型。作为小有名气的女演员,公众人物,在享受了公众给予的关注度等的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有良好的公众形象,维护道德底线,谨言慎行,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如果不这样做,那么终有一天会把自己玩“完”。

4、别把偷拍的镜头“伸”得太长
近日,又有两名艺人私下约会被媒体偷拍,媒体曝光在社交平台后,迅速引发了大众关注,抢占了微博热搜的第一位。在如今“全民娱乐”的时代下,由偷拍公众人物的照片而引发的“恋情曝光”、“出轨门”等公众人物事件总是一爆出就能迅速变成公众话题,陷入舆论的汪洋大海。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关于公众人物的新闻资讯等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闯入人们的感官世界。在这其中,有关公众人物的“绯闻”、“轶事”、“黑幕”、“官司”等,以偷拍得来的照片作为爆料的“实锤”,漫天飞舞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让人目不暇接。
在娱乐化不断加重的时代下,以偷拍公众人物的照片为主体的娱乐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在大众对此类新闻充满兴趣与好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这些偷拍的照片是侵犯公众人物的隐私还是起到监督的作用?狗仔有权利曝光明星的隐私照片吗?公众人物有一定的影响力,自然就需要一定的曝光度。但是,狗仔、媒体等的偷拍行为有时候也会超出拍照曝光该有的界限,严重侵犯了目标人物的隐私,给他们的生活、事业等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虽然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是受到限制的,但这并不代表公众人物就没有隐私权、狗仔和媒体可以为所欲为地对他们进行偷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章贤辉认为,“从新闻理论上来讲,记者的权利来自于公众的知情权,公众人物必须适应公众关注。”但是,这种让步不是没有边界、没有底线的,这一边界就是隐私权是否和公共利益相关。如今有很多关于明星等公众人物恋情等方面的曝光事件,但这些事情其实与公众的公共利益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曾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公众人物是活在公众眼下的一群人,但是他们的隐私却不是。关于狗仔或媒体的镜头“尺度”的边界到底在哪,还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探索。

5、在真相到来之前,请先学会理智
“家长送礼后又举报,这位老师有点冤。”今日,一个关于家长送礼给老师的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市南山区某学校六年级的一位班主任,被某家长举报“收礼”,遭到了校方的调查。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反映,这名班主任一直以来公平公正,深受学生们爱戴,此次遭到班上某位家长的陷害,是因为没有满足这名家长要孩子当班长、评优等不正当要求,希望校方还班主任一个公道。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介入调查。
据一位家长转述,举报者提出老师收受过其赠送的礼物,还对他家孩子冷暴力;另一位家长则表示,这是场“陷害”:“那位家长以前一直和老师以闺蜜相处,送过几次礼物,比如商场标价500元的包,但老师每次都有回礼,有次送回了一个价值800元的玩具飞机,而家长却把每次送礼的截图都保留下来”。
作为老师与学生家长,班主任私下收学生家长的礼品现金等本身是不对的,即使班主任有回礼,这也并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行为。而且,学生家长与班主任的交涉中,如果涉及到学生利益等问题,那老师更是不应该收礼。但是如果是作为闺蜜、朋友,“礼尚往来”本身就是人之常情。在这个过程中,就没有了班主任和家长的身份,也不存在学生利益的问题,那收礼再还礼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件事情现在尚未定音,但是自从事件发生以后,网上就有很多关于这件事的猜测,人们随意猜测事情的真相,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随意评价这位班主任以及家长。一时间,网络上关于这件事情的评论已是乱成一片,很多人化身“小说家”,在评论中“描绘”出了整件事情的精彩过程。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面对一件真相迟到的事情,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开始揣测,肆意评价事件涉及到的人和事,忽略了事情背后真正的价值。
“真相或许会迟到,但是它永远不会缺席。”理智是每个人都应该上的一门人生课,面对一个社会问题,人们应该多去探讨它背后的价值与社会意义,而不是去随意揣测、猜忌那些浮在表面的任何事。
82#
发表于 2019-9-25 22:06:34 | 只看该作者

1.妈祖首次坐动车买实名票,传统文化的别样传承

96日上午907分,动车D3142次从福建莆田站缓缓启动,本次列车的目的地是江苏昆山,在这趟列车33F座位上的有一位特殊的“旅客”,她就是首次坐动车巡安的海上女神——湄洲妈祖。96日至12日,湄洲妈祖祖庙携手台湾鹿港天后宫以及江苏昆山慧聚天后宫共同开展“2019年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暨湄洲妈祖巡安布福江苏、上海活动6日上午,妈祖从莆田湄洲岛祖庭出发,上午9点坐上动车,下午4点多便能到达江苏昆山。近900公里的路程,仅需7小时,朝发夕至。(96日,凤凰网)

妈祖,原名林默,是北宋时期福建海边的一位女子,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死后由乡亲于湄洲岛上立庙奉祀,千百年来被海内外华人尊为护佑平安的“海上女神”。

“海上女神”买票坐动车是多此一举吗?不是,这让原本高高在上的神落到了凡间,体会人间的滋味,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让人能更好的理解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妈祖本就是乐于助人的平民的化身,这也符合妈祖原来的身份。

其次“神仙买票坐动车”的“噱头”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这让原本就了解妈祖文化的人通过这件事了解到近期会举行的“2019年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暨湄洲妈祖巡安布福江苏、上海活动”,而不了解妈祖文化的人被吸引后或多或少会接受到妈祖文化的熏陶。这是对妈祖文化的别样的“宣传”。

其实妈祖乘坐现代的交通工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8年,妈祖就曾坐厦门航班前往

菲侓宾,一同前往的还有两大护卫“顺风耳”和“千里眼”。当时妈祖的登记牌与本次的身份证一样都是特别定制的。

如何界定“妈祖”是这则新闻引起热议的最根本问题,“妈祖”在她的信众眼中是至高无上的神,应当受到尊重,可是在普通人眼中她只是一个普通的“雕像”,甚至还有人认为她是“封建迷信思想”。首先官方是承认妈祖这种信仰,妈祖祭典、黄帝陵祭典和祭孔大典并称中国三大大典礼,特别定制的身份证也表现了官方对妈祖的诚意与尊重。但因为地域的限制,妈祖文化在东南沿海流传较广,而内陆民众大多都不了解。这也是有部分网友将妈祖文化当做“糟粕”的原因。其实官方为妈祖特别定制身份证就是对妈祖文化的肯定,也是对那些把妈祖当做封建糟粕的错误思想的否定。
妈祖实名制坐动车实际上也是一种别样的宣传,利用人们的好奇心,让人们不由自主的关注到妈祖,比起死板的宣传,这样生动的宣传让人更容易接受。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传统文化,比如近几年来大热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它采用游戏比赛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诗词,体味诗词背后的韵味。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但传承的方式可以多一点趣味,多一点创新。




2.男老师提桶卸妆,教育应选择合适方式


近日,网友爆料某中学在开学入校期间,出现了一名提着水桶堵在校门口为女同学卸妆的男教师。视频显示,一群提着行李的女生排着队,等待这位男教师亲自卸妆。在擦完一个之后,男教师把毛巾放进身边的水桶里投一下,再继续擦拭下一个女学生的脸,边擦边说: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大多数女学生纷纷表示不情愿,试图捂着脸蒙混过关,但都被一旁拍视频者及时拦下并斥责着,不少素面朝天的女同学纷纷捂着脸不愿见人。(910日,新浪新闻)
“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确实从这句话来讲老师的做法并没有错误。在1994年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一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视频中化妆的女学生确实也违背了这条守则。但老师的教育方法却欠妥当。且先不说许多人共用一桶水的卫生问题。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性增强,敏感,在众人面前卸妆,损了他们的面子,伤了他们自尊。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的情绪,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青春期的少女正是爱美的时候,想要通过一些方法把自己变漂亮的想法也没有错。但是作为学生,首先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而不是花心思在外貌上。老师对有这种现象的同学应该采取温和的方法进行引导,比如单独找她到办公室谈话,口头惩罚等而不是当众给她们难堪。这样方式属于一种“威慑”,而不单单是教育。中国常常讲“棍棒底下出孝子”,但这样的“棍棒”教育也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合适时机。
除此之外,这件事的另一个争议点是男老师给女学生卸妆。男女有別,学校为什么不派一个女老师去卸妆,而要安排一个男老师。并且这个男老师在卸妆的过程中手抓学生的头发,动作粗暴,没有丝毫怜悯之心。这也是学校在处理学生化妆这件事上欠考虑的地方。
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他们有义务引导学生向着正常的方向前进,但是也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不然有可能将他们逼入“歧途”。




3.人体写生:艺术本就多彩,无需自带颜色赏
近日,大学课堂示范人体写生引发网友热议。网友@艺术物语 上传了一组大学美术课堂教学照片,配文称“川美院长亲自写生示范确实厉害  ”。评论区却在热议“该不该画裸体”。还有网友表示,自己学校的艺术系,就因为部分家长学生反对、别的教师从中作梗,而取消了人体写生课。(916日,四川手机报)人体写生课本来是美术系的一门正常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比例、骨骼肌理更好的画出更符合现实的人体图。人体写生就相当于新闻专业的新闻写作,英语专业的口语课是学校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设定的课程。在西方,人体艺术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古希腊的雕塑中就有不少一丝不挂人体雕塑,但是却没有人去批判他们。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作品展现了人体的线条美,表现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理解。但在我国人体写生课因为涉及到裸体,便被有些带着有色眼睛去评判,认为它是色情淫秽的。这类简单粗暴的思想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它侮辱了艺术,也是对人体模特的不尊重。这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更是快速更替,思想都得到了解放,可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的思想停留在过去,固执地坚持落后的思想。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官,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那些在网上大肆批评人体写生的人可能思维都是如此跃进的。这些持强烈反对态度的人大多对人体写生都不了解,却站在“维护国家风气”的道德制高点任意的评判人体写生这门课,批判特意为学生示范的老师。人们对先进思想的接受程度不同可以理解,但随意的批判不能接受。网上的讨论应该基于平等友好的态度,而不是充满戾气的诘问。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风波中出现了不少理性的声音,这些人大多都认为这是正常的课程不应被过度讨论,甚至有人直接回怼“那医生做手术是不是要隔着衣服?”这也表示我国国民思想的解放,但正如川美院长庞茂琨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美育任重道远。”



4.高校偷偷给学生打钱:资助生活的同时也维护尊严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些学生突然发现饭卡中多出几百元,十分诧异。得知是学校利用大数据隐形资助后,感动不已。据悉,学校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比对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元的学生进行资助,让学生在享受补贴的同时,柔软的内心也能得到保护。(920日凤凰网视频)扶贫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国家每年在扶贫方面投入的数额巨大的资金。2018年,全国扶贫支出达4770亿元,增长46.6%,比2017年多了将近1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1061亿元,增长23.2%。国家投入这么大的资金就是想要每位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但是这项政策采取的是自主申请,即学生自愿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学校和有关部门经过审核公布后进行相关的补助。这就存在一个“屏障”,有些学生并不知道有这样的政策,仍然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还有就是大学生自尊心强,不愿意表现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品贫困”两字,这就让他们拒绝去申请这个补助。另一个方面,学校和相关部门需要收到学生的申请才会核实,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学校审查不到位的情况,让一些人钻了空子,明明生活富裕,用高档的手机,出入高档会所,却还是占有资源,让国家的政策没有得到好的执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利用大数据筛选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不仅有新意也充满人情味。学校的这种作法的能有效的减少学生冒领情况,用数据说话也能让人信服。同时这种资助是悄悄进行,不会伤害到同学的自尊。这种行为相比那些给贫困地区捐款后,让小朋友穿着破旧衣服在舞台上念感谢词的善意就来的温和多了。这种善意不是盲目的,是有计划的灵活的。人们常说“善良必须的有锋芒”,同时我觉得表现你的善意也须灵活,不能机械的给予帮助,不考虑受助人的感受。其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不是第一个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学生资助的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都在使用这种方法。这也给政府扶贫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现在科技发展,传统的扶贫方法也应该更新换代了。这件事也为“大数据”正了一下名,让我们贴身的感受到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以前我们常常被被“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推送”困扰,以致于提起“大数据”就“色变”。这次事件让人们了解到科技本身无错,关键在如何应用。

5.万元寻猫不兑现:猫回来了,诚信却丢了

921日,杭州一女子找回丢失的猫,猫主人曾悬赏万元寻线索。猫找回后,猫主人向提供线索的业主妞妞妈致谢,但未兑现赏金,并制作虚假转账记录,称钱打给了其他线索提供者。23日,饱受舆论困扰的猫主人接受新京报@紧急呼叫采访,她表示第一个提供线索的不是妞妞妈,她已再次将万元酬金发给第一线索提供者,但未被收取。猫主人对制作假转账记录感到内疚,希望事情尽快平息。(924日新京报)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古有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诺千金,今有信义兄弟。这些人用行动践行着诚信这一人的基本道德。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是一个人行走立世不可或缺的道德,也是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础。如果失去诚信,我们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破坏,社会就会失序。
这名女子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不诚信的表现,如果不能负担就不要轻易许诺。其实,线索提供者“牛妈”并未真心想要酬金,但是猫主人绝口不提的态度惹恼她。正如网友热短句bot所说那样,“你给我我不要和你不给是两回事,给不起就不要说大话。”这位猫主人不仅不愿意支付酬金,还故意制作已经支付酬金的截图去欺骗线索提供者。这种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们可以在道德层面谴责她。在法律上,猫主人的这种行为也违反了法律。悬赏广告在法律上是一种有效的合同要约方式,理论上如果有人实现了悬赏广告上的内容,悬赏发布者就有义务兑现承诺的奖励,如果事实可以证实,对方不兑现诉到法院是可以由法院判决支持的。
但法律是法律实践是实践,如果出现这种悬赏人不直接说不兑现,而是找其它理由呢?比如丢东西这种事儿,如果是直接把动物或物品找到并交还给悬赏人,由于这个行为已经物化,对于该向谁实现承诺不存在争议。但这件事中提供线索没有明确的定量到底谁更有用,所以会出现猫主人所说的她认为另外一个的线索更有用的情况。在以往公安机关发布的悬赏通告都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公安机关的公信力自然不用质疑。但私人的悬赏广告是否履行还是主要靠发布者的品德。不过无怎么说,猫主人不诚信都是事实,她让这类悬赏广告的公信力下降。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这次猫找回来了,但是失去的信任却难以再寻回。



83#
发表于 2019-9-25 23:44:44 | 只看该作者
1.儿童模仿短视频去世并全非短视频平台之过


山东枣庄14岁女孩哲哲模仿网络短视频,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被烧伤。今天,因感染过重,哲哲最终没有抢救过来,不幸离世。此前,哲哲动过多次手术,全身烧伤面积达96%,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9.10  齐鲁网)
如今网络上的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也有不少人把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当成一种职业。这得益于我国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年龄跨度越来越大。但未成年儿童还处在心智不成熟的阶段,对于网络上良莠不齐的短视频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次事件便是由于哲哲盲目模仿造成。
14岁的青少年对网络世界处于好奇阶段,对于网络上的一切都觉得有趣,并会去模仿一些人的行为。部分新闻网站的官方微博在报道此次事件时引用了一个名为“办公室小野”微博红人做此实验的视频,让许多人误以为哲哲是看了此网红的视频而去模仿导致受伤乃至死亡,因而纷纷将矛头指向“办公室小野”,要求封杀、赔款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办公室小野”对此做出声明,哲哲并不是因为观看自己的视频后去模仿,在视频中也标明了相关安全警示。
微博是当今社会舆论的主阵地,许多人仅通过自己所看到的表面现象就过早的下结论,而强大的舆论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和判断。大家盲目的跟随着主流观点,有时则会使真相的声音越来越弱。
再看哲哲,这个年仅14岁孩子的生命的消逝,也引起了我们对家长的看管和教育问题的深思。家长应当给孩子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告诉他们不能随意模仿网络上一些不安全的视频,孩子不能永远不接触外面的世界,能做的只有提高警惕,常备警惕之心。

2.老师蹲守校门口粗暴给女生卸妆,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应把握好“度”

近日,贵州某中学老师提水桶校门口给女生卸妆的视频热传。视频中,老师用毛巾蘸水给学生逐一擦脸卸妆,引发网友热议。9月11日,涉事中学确认确实曾在开学时给个别学生卸妆。校方表示:学校绝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缺少家庭引导。此前学校已多次禁止初中生化浓妆,但效果不好。(9.11   头条新闻)
中国的学校制度,尤其是在大学以前,对于学生的仪容仪表总是有着一种强制的规范性,学生们在学校不能太过引人注目。“某某高校强制所有女生剪齐耳短发”等等的新闻报道也是隔三差五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决定自己自身形象的自由,过于奇异的妆容确实不可行,但青春期的女孩子们总会开始有一些爱美的心态,但她们中大多数人对于化妆的初尝试停留在简单的口红、眉毛上,只要不影响学习,适当简单的打扮无伤大雅。“卸完妆才让进门”此等行为实在不应为该是所学校想出的合理对策。第一,这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进入青春期后,大部分孩子都会开始很在意自己的面子,在门口用这种粗暴的手段强行卸妆,会让孩子们的自尊心收到伤害,甚至产生厌学的感情。第二,这种卸妆方法并不可取。用抹布沾水直接擦拭女生的脸并不能将妆卸干净,而且会伤害到女生的皮肤。
对中学生在校的形象规范,学校应当适当的跟随时代的进步而放宽一些,但适当的规定也是必要的,在施行规范时因积极与学生沟通,用教导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合理着装和妆容的必要性,才能让他们最大程度的接受并理解。

3.周杰伦新歌大卖,数字音乐付费发展进入新阶段

9月16日晚11点,周杰伦全新单曲《说好不哭》在各音乐软件上线。新歌发售3小时,数字专辑仅在QQ音乐的销量已过360万张,以单价3元的价格计算,《说好不哭》的销售额已过千万,成为QQ音乐平台历史销售额最高的数字单曲,同时也是QQ音乐平台首个&最快突破殿堂金钻唱片等级认证的数字单曲。(9.17  新浪科技 )
周杰伦出道十余年,凭借强大的作曲能力奠定了华语乐坛不可动摇的地位,也陪伴了许多人的青春。因此在周杰伦发布新歌时,无论是老粉还是新粉,都自愿花钱去听,老粉是为情怀,新粉则是出于音乐付费的认知。无论如何,都说明了人们的版权意识在提高,数字音乐付费即将迎来一个新的阶段。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中国的数字音乐付费走过了漫长艰难的路程。以前的人们养成了只需从网页上搜索歌名,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便能下载一首歌曲的习惯,在音乐付费刚刚兴起的时候,网民们甚至觉得这是一件怪事,“听歌为什么要花钱?”可就是这种思想助长了各种盗版音乐试听网站的不良之风,获得正版授权的音乐网站遭受侵权,音乐市场也混乱不堪。
周杰伦不仅在创下了销量奇迹,同时他也是华语乐坛首个创新发行数字专辑的艺人。他在2014年发表的数字专辑让当时低迷的音乐市场得到了振兴,人们渐渐愿意付出一些金钱来得到正版有品质的单曲。
当今时代,人们应当提高对版权问题的重视程度,对一切盗版侵权行为说不,人们不买账,侵权和盗版行为也就会慢慢减少。当然,华语乐坛也需要更多像周杰伦这样的歌手,去推动中国数字音乐付费更上一层楼。

4.共享充电宝告别一元时代,“温水煮青蛙”模式并非长久之计

最近,不少共享充电宝租金都有一定程度的上调,现在起码2元到3元每小时。在特殊的高消费场所,共享充电宝租金甚至高达15元甚至20元每小时。有网友感叹“充电宝自由”正在远去。(中国日报,9.24)
近几年来,从ofo小黄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慢慢“侵入”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不是所有的共享经济产物发展的都尽如人意:小黄车宣告破产,欠下数万人的押金还未退还;共享雨伞、汽车等市场普及率低,出现不久便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共享充电宝自上市以来,便以单位时间租金低、覆盖范围广的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并衍生出了多个品牌。
共享充电宝抓住了一些人出门不愿装上充电宝的懒惰心理,也满足了人们因为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充电的需求,并且可以同品牌跨店归还的设定更是让用户们感到“极度舒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达到了 1.96 亿人,2019 年将增长至 3.05 亿。
但这种几乎不要钱就可以随时借到充电宝的好日子并不长,没过多久,一线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的共享充电宝租价便从一块钱一小时变成了1.5元一小时或者两块钱一小时,这让许多用户开始议论。而到现在,一些特殊场合高达十几二十块一小时的高价让许多用户直呼“太贵了”、“以后出门还是自己带充电宝吧”。
共享经济的初衷本是给人们带来衣食住行上的方便,如果价格合理、租借方式便捷、面向的受众范围广,一个共享产品完全可以有很好的发展。而几乎所有的共享经济产物都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一点一点的提高租金价格,企图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付出更多的钱,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获得最大的利益。但其实用户使用共享产品的心理都大同小异,他们只会付出自己觉得和希望得到的方便成正比的价钱,一旦超出了心理价位,他们宁愿选择“麻烦”一点。
因此,生产共享经济产物的公司在给人们以便捷的同时还应设身处地的考虑用户的处境,在保证用户不流失的情况下去获得经营,这样才能获得最长久的利益。

5.徒有挂名教授将被清,所有教师都应承担起“园丁”的责任

9月23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透露,教育部将出台新规,在学校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同时他还表示,要让学生毕业和课程难起来,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毕不了业。(9.24  北京日报)
​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们的认识中,“教授”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不是轻易就能见到的,学校里的教授来给他们上课,都感到十分惊奇。在他们的印象中,教授似乎本来就应该更多的专注于对自身的提高。
但事实刚好相反,无论是普通老师、骨干教师还是教授副教授,究其根源,他们都属于“教师”​的行列,而教师的职责则是教导学生。要实现“让普通学生变尖,让尖子生更尖”这一目标,教授是不二人选。他们通过自身多年的研究和学习,储备了比其他教师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在一般问题的理解上也更加透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尤其是在教书育人这一方面,教授更是应该将自己所学所悟倾囊相授,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而一流的学生才能成就一流的学校。
如今​各大高校大学中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教学方法好的教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得知识,也能将晦涩难懂的道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出来,让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而相比之下,一些教师将上课当成一种“任务”,照着ppt或者书读,不关心学生在没在听,有没有缺课,这种不负责的讲课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甚至会造成偏科、专业课修不好的现象。
​各大高校将三年不给本科生授课的教授清出教师系列的做法是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贯彻落实。从教师层面改善教育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们上课时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的开心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充实的度过大学四年,学有所成。
84#
发表于 2019-9-26 10:09:42 | 只看该作者
1.女孩模仿短视频致烧伤,哪方应负主要责任?
近日,山东两名女孩在家模仿短视频中的爆米花制作方法时,因缺乏相关化学知识和安全意识,在未熄灭的火焰上二次加入酒精,引起易拉罐爆炸,导致两人烧伤严重。目前,一位女孩因伤势过重已经离世,另一位还在治疗中。
女孩的家人称,短视频中没有附上明确的酒精危险操作提示,视频里制作爆米花的方法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对于模仿该视频造成的损失,他们有意起诉和追责相关平台。
近年来,因模仿短视频而出现意外的事件时有发生。2017年冬天,一个“泼水成冰”的短视频大火,许多模仿该视频的人被烫伤;2018年5月,陕西西安的一个男孩模仿“胶带粘门”的整蛊视频,造成弟弟摔伤并且牙齿受损的后果。人们模仿短视频中的内容,最初只是出于放松和好奇的心态,却因为缺乏安全意识而随意操作,造成了许多危险事故。
近几年,短视频大肆流行,一些短视频的内容隐藏着许多操作风险,对缺乏安全意识的未成年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此,视频制作者应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较高的道德素质,充分考虑视频的操作风险以及传播影响,标注警示性语言,对潜在危险做出预警,并谨慎上传视频。各大短视频平台应仔细审核,排除危险视频,避免意外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安全教育,对孩子负责。
2.“ZAO”换脸app上线引争议:用户协议涉及侵权
近日,一款名叫“ZAO”的换脸软件在社交网络刷屏,其背后的陌陌公司也随之现身。用户在该软件上传个人照片,再由“ZAO”使用AI技术,将用户所上传的照片,置入平台上用户所选择的影视片段之中,实现用户与“明星”的换脸。但值得注意的是,AI换脸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影视、娱乐等各方面,甚至是淫秽视频。随着“ZAO”的爆红,大家也开始关注其背后的隐私、肖像权、版权等相关安全性问题。(8月31日《新京报》)
“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用户只需一张清晰的正脸照就能出演影视剧、与明星同台搭戏,这使得“ZAO”app一经上线就受到了不少网友的欢迎,并在极短的时间内登上App Store免费榜前三的“宝座”。但随着ZAO的大火,它存在的各种隐私安全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很多网友对“ZAO”的用户协议侵权、隐私泄露等方面产生了质疑,除了网友热议,这款app所谓的霸王条款更是引来了工信部的谈话。从爆火到质疑再到面临约谈,上线仅十几天,“ZAO”就几乎把app运行所要面临的问题都经历了一遍,“ZAO”的遭遇,再一次拉紧了人们对保护隐私数据安全的神经。
“ZAO”换脸app涉及的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无缝精准地完成换脸并且将视频中的人物做得惟妙惟肖,该软件会要求用户完成眨眼、抬头、转脸等各种验证,但由此一来,用户的面部敏感信息也会被平台牢牢掌握。根据“ZAO” app最初的用户协议,用户的信息可以被“ZAO”及其关联公司进行编辑并二次传播,这样一来用户的肖像极有可能会被无所顾忌地传遍网络,大众可能不认识这个人,却熟知他的脸,以及顶这张脸的人发生过的事情,这样的事想来就令人背后一凉。
目前,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通过刷脸就可以完成登陆、支付等操作的应用,AI刷脸技术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支付宝的刷脸支付、保险单刷脸验证,甚至是注册银行卡、警方搜寻犯罪嫌疑人,人们脸部的生物信息数据都是一个重要的证明身份的工具。如果被有心人利用“ZAO”app等相关应用平台窃取公民的脸部敏感信息,那么涉及到的风险是难以估量的,银行卡盗刷、非法网络借贷等不法行为可能会因此增多。
虽然支付宝等相关平台已经发表声明称“ZAO”app这类的AI换脸软件都还无法突破刷脸支付,即使有极小概率的冒用事件,平台也会处理好后续事宜。但是仅凭一份声明,支付宝等相关平台所能带来多大的安全保障尚未可知。再加上现在的AI技术发展迅速,现在的这份保障也许并不能维持多久,就会被日新月异发展着的高新技术突破,届时人们又应该如何应对网络安全仍成为一大难题。
事实上,“ZAO”app并不是AI换脸技术展现其效力的先例,在2017年,AI换脸依托的深度伪造技术就已经现身于美国社交媒体网络上,不论是早前论坛上散播的伪造名人色情视频、一键换脸的“Fake”app还是新出现的一键脱衣的“Deep Nude”app,它们在上线后不久就如同过街老鼠般迅速被撤离出众人的视线。原因就是它们运用AI换脸技术,对换脸对象进行了侵犯肖像权和版权的行为。这些行为造成了超出可控范围的风险,部分内容还出现了不少的道德伦理问题,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和抨击。
如今,网络社会上的app五花八门,内容也是层出不穷。这些软件中不乏有一些是存在着使用风险的,以这次的“ZAO”app事件为例,参与使用的用户应该仔细阅读用户协议,仔细甄别协议中的内容,防止软件侵犯自身权利和利益。此外,相关审查部门也应该认真审核通过app注册上线的申请,并在软件上线后加强监管,让网络环境更加健康。
3.限定专座:深圳女士优先车厢当立
近年来,深圳地铁率先设立女士优先车厢。但是,由于缺乏约束,该车厢内还是挤满了男乘客。深圳征求意见,在高峰期时段优先车厢可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对其他乘客工作人员应当劝离。(9月8日 人民网)
设立女士优先车厢的想法是来自于日本的女性专用车厢。早在明治维新时期,也就是1912年时,日本就曾出现过专门为女子定制的电车,来保护女子的出行安全。随后的几十年间,日本也曾断断续续地运行过女子专用车厢,但是,由于当时地社会环境因素,这种专用车厢在出现后不久便消失不见。直到引起不少轰动的大阪地铁御堂筋线性侵事件发生后,2001年,日本女性专用车厢方案终于正式实施。不只是日本,印尼、巴西、印度等国家都已设立了女性专用车厢,甚至是我国台湾,也曾推行过女性专用车厢。
上班高峰期时,地铁上人流量大并且环境封闭,难免会有扒手、色狼等人混在人群内跟上了车,在拥挤的车厢内做出骚扰、性侵等不当的行为,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因为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的影响,女性身体的情况不如男性,其他乘客无意的推搡,都有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生。深圳设立女性优先车厢,尽量地规避了女性出行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保护了女性的安全。女士优先车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4.上海迪士尼翻包依旧:侵犯消费者权益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入园引发舆论争议。(9月)6日,管理方首度松口,表示将调整外带食物的规定。而对于备受质疑的强制翻包安检,也表示将优化安检过程。央视记者再度体验入园,目前,游客可以携带食品入园,但是翻包的现象依然存在。(9月8日 中国新闻网)
上海迪士尼乐园作为一个大型的公众娱乐场所,实施安检是它的必要措施。目前,国内也存在着很多如故宫、长隆欢乐世界之类的游园或景区,游客在进园游览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危险情况。但是,这些地方的安检也仅仅止步于用相关安检设备对游客的物品进行扫描,甚至是地铁、火车站、飞机场这类人流密集的场所,也未有挨个翻包检查行李的事情发生。对此,上海迪士尼也不应当例外,不应随意地翻查游客携带的物品。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上海迪士尼翻包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是对消费者们隐私不尊重的表现。
对此,消费者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国家应当明晰法律边界,完善市场规则,对这些企业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上海迪士尼也应该按照规则,改善安检措施,充分尊重和服务消费者,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体验。
5.西湖鸳鸯:勿让“关爱”变成伤害
18日,一游客不顾志愿者劝阻,在西湖白堤旁手抓鸳鸯取乐。2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西湖鸳鸯护卫队志愿者处了解到,被游客抓到的小鸳鸯已经死亡。志愿者介绍,西湖鸳鸯受到人为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已经有18只鸳鸯死亡。(5月22日 新浪新闻)
据了解,这名游客做出抓捕鸳鸯的行为时,其他不少游客以及鸳鸯保护队的志愿者们都试图制止,有位小志愿者甚至蹲在了男子旁边多次劝阻。虽然最后男子迫于群众声讨的压力收手,但还是对西湖的鸳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在整个事件当中,这名游客没有将人和动物的生命放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而是用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将鸳鸯当作一个观赏玩乐的玩物。他对鸳鸯施加的“关爱”,实则是对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种伤害。作为一个成年人,社会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具备成熟的思想,承担更多保护动物的责任与义务,努力地为珍稀动物的繁衍生息献一份力。而不是因为缺乏环境与法律意识,只为了自身利益而罔顾人与自然生态平衡的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西湖不设边界、不收门票,对于游客的管理也相对困难,景区方面关于鸳鸯这类动物的保护主要是靠志愿者和警示牌的提醒和游客们的自觉。在景区内,大多数的警示牌只是在上面写道禁止投喂动物,并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对此,管理者们应在警示牌上添加一些相关动物的习性的科普、禁止投喂的原因等内容,让游客深入了解随意投喂的危害性。同时,景区也应在各个区域加大保护动物们宣传科普的力度,提倡游客相互监督机制,让游客和游客之间形成一种互相提醒监督的良好状态。
85#
发表于 2019-9-26 19:0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詹思羽 于 2019-12-7 12:31 编辑

1.ZAO事件:不要让隐私从自身溜走
近日,换脸应用ZAO蹿红朋友圈,AI换脸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喜爱,但热度还没持续几天,此软件便因用户协议遭质疑被工信部约谈。目前,ZAO方表示已删除争议条款,并称“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全面加强内容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9月5日 新京报)
针对此事,许多网友表示,软件应该改进自身,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但除了将希冀寄托于外界和社会,个人对隐私的保护更应该得到重视。每个软件都有用户协议,这些用户协议中往往隐藏着重要信息,正如ZAO的争议也是因用户协议而起。但比起仔细阅读用户协议,使用者更倾向于直接赞同打钩。我们喊着“坚决抵制侵犯隐私”的口号,却未曾想过是我们亲自一点点将它泄露。保护隐私当然不是只靠某一方面的努力,但在使用某些软件之前,我们能留心一下用户协议,也许就会朝着保护隐私的方向迈出一大步。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多数人都是“手机奴”,各类应用软件喷涌而出,而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个人信息将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网络上,我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福利,也承受着伴随而来的风险。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使用网络时,我们都应该提高我们的防范意识,减少个人信息的输出。我们应保持警惕,哪怕只是花时间读一读用户条例。从某一种角度来说,也许我们应该感谢此软件;毕竟因为它,隐私问题进一步闯进大家的视野,而我们也更加重视隐私保护。
隐私问题在未来只会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会引发大众对此的思考和反思,在不确定以及无法保证外界能做到完美无瑕的状况下,也许我们的当务之急应是提高自己的防范
意识,从自己入手,保护好个人隐私。   
2.高校一人餐位是对当代年轻人的呵护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开学伊始,一段拍摄浙江万里学院学生食堂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显示该学校食堂不仅在用餐区域设置了可以看电影、比赛的大屏幕,还推出了“一人食”餐位,引发网友热议。 (9月13日 新京报)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不难看见形单影只的身影,很多学生为了节约时间,或是拥有高效率生活,更倾向于孤身一人。对于喜欢一个人的群体来说,设立一人餐位不失为一项很好的措施。一人餐位不但节约了空间,将公共餐位做到利用最大化,还从“一人”群体的心理出发,呵护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尽管有许多大学生习惯一个人,但难免会遇到尴尬的情况:一个人占整桌的浪费、和别人拼桌的麻烦;而一人餐位则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情况有极大的好转。况且该桌位还设有隔板,可随时打开以方便同学的交流。学校食堂的改变,从学生角度出发,富有人情味,是学校人性化的一大体现。
如今外卖盛行,对于喜欢一人食的同学来说,点外卖无疑是优先选择;但有了学校人性化的改变,也大大改善了点外卖现象。一人餐位的设立,应大力推广,而此学校的做法也为其他高校做出良好的示范。  
3.高校人体写生引争议,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近日,有网友上传了一组大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照片,配文称“川美院长亲自写生示范确实厉害”,但是“该不该画裸体”却引发网友热议。还有网友称,自己学校的艺术系,就因为部分家长学生反对、别的教师从中作梗,而取消了人体写生课。(9月19日 人民日报)
“裸体”两个字,在很多人看来便已经与低俗、羞耻这样的字眼画上了关联。对于高校开展人体写生这样的课,有网友表示并不能接受画裸模,但艺术本身的评判标准就与世俗不同。在文明时代,我们自然并不提倡随意裸体,在公共场合保持良好的形象是心照不宣的约定。同一事物在不同时候评判标准是不同的,所以人体写生课上的裸体并没有任何不妥。诚如相关专业学生所说,当他们在面对这样的裸体时,心中思考的并不是大众所想的有关低俗下流之事,而是人体的骨骼,肌肉。对于专业学生来说,人体写生是学习的过程,是美术之基础。观望国外有名的雕塑画作等,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展示人体的美,时常伴有人们口中的“裸体”出现。不了解美术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和理解,但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对此种行为妄加评论,是及其不恰当和不尊重的,而这也反映出我国美术教育知识的匮乏。
纵观全国,从事美术行业的人员自是称不上多数,这也是我国大众缺乏美术知识的原因之一。虽然九年义务教育中有美术这一课程,但真正学到的相关知识并不多,更多时候,这门课程只是一种摆设。由此看来,在教育这一板块,美术教育的缺失在当代社会现状驱使下也不足为奇。如何将美术知识普及到大众,进行有效科普应当为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在美术教育的道路上,无疑任重而道远。
4.“提桶卸妆”引争议,教育应把握分寸
近日,网上爆出贵州某中学老师提水桶校门口给女生卸妆的视频。视频中,老师提水桶用毛巾给女生逐一擦脸卸妆,校方称初中生禁止化妆,此前曾多次引导,收效不佳,才会采用这种办法。虽然处理方式可能有些不妥,但老师表示真的是为孩子负责。(9月11日 新京报)
从上学以来,不化妆就是中学生准则的一大硬性规定。根据规定来看,严格监督学生是每个老师应当履行的职责,但老师“提桶卸妆”的做法却实有不妥。诚然,据报道来看,学校多次引导,效果不佳,对此学校才采取这种做法;但哪怕是不得已,这种做法也显得太过激。
在校门口这种公共地方,“提桶卸妆”的做法无疑打击了女孩们的自尊心。对于青春期的女孩来说,化妆不过是为了好看,而当众卸妆,相当于一种羞辱,这比素颜上学更让人难以接受。合理的教育建立在尊重之上,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真的称得上所谓的教育吗?强制性的手段在短时间内确实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反而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对于学校和老师这一方来说,如何衡量好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把握教育的尺度尤为重要。为孩子负责没错,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做到负责却并不值得提倡。让女孩卸妆并不只有“提桶卸妆”这一种方式,老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把握教育尺度,才能让教育效果最大化。
5.会计人员黑名单,治标不治本
    近日,财政部印发《严重违法失信会计人员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五类情形会被列入会计人员黑名单,包括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其中,因本办法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列入会计人员黑名单有效期为5年;受到刑事处罚,列入会计人员黑名单的有效期为永久。(9月25日 中国新闻网)        
该消息一出,便引发网友热议,众多网友表示,做假账不应让会计背锅,如果不是公司不让,谁又会做假账呢?许多公司都有内外账之分,这似乎是业界公开的秘密,社会上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话:公司不招不会做假账的人。可见,这样的行为在如今已经大肆盛行。对于会计来说,从事相关工作自然也不希望违背自己的道德,但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要保证自己不受影响却是难以做到的事。主动辞职,寻找下家,最终发现还是需要做同样的事。况且,在当今会计极其饱和的状态下,若不是能力十足或拥有含金量高的证书,其替代性是很强的。光是从会计入手,要求其遵守法律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起宰割员工,相关部门更应该落实监督惩罚公司,加强整顿行业秩序。但长久以来的做法,业界的忽视和包庇使得从根本上改变很难,利益层层相扣,而这也是面对如此多盛行的假账情况,最后只是从底层职工下手的原因。
6.强行关注公众号—涉嫌违法,也劝退顾客
近日,网友爆料在餐馆就餐时,被告知没有纸菜单,只能扫码点餐,并且必须要关注店家公众号。这一现象在网上引发了争论,有网友吐槽,难以忍受公众号里连番推送广告,但为了优惠还不敢取消关注,目前已有不少餐馆都有类似情况。(10月6日,新浪新闻)
随着手机支付的推广和运用,用手机进行下单付款的操作已十分普遍。如今,各大饮食店铺为了节省时间、方便顾客,也纷纷推出手机扫码下单,自行点餐的模式。对于商家来说,这种模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方便了顾客自行点餐,不用被强行推荐等。但当这种高效率的模式伴随着商家强卖强推,实则变成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
为了推销自己的餐厅,获得高流量,商家强行顾客关注公众号,否则顾客就不能获得相应的优惠或点餐。这种捆绑销售的模式让消费者没有办法拒绝,对此,法律界相关人士也表示:餐馆的行为涉嫌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商家的这种行为,是在打法律擦边球,钻法律漏洞。商家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只采用手机点单本就不合常规,再在此基础上要求关注公众号,更是让消费者无从选择。而商家又深知消费者心理,我们大多数人在决定了去哪一家就餐后,一般就不会再更换店家,把控消费者心理的商家实则是让消费者没得选择,这显然并没有尊重消费者的意愿,而是一种强迫性消费了。其实,从长远来看,商家的做法并不能挽留顾客,甚至可能赶走顾客。如消费者所述,大家讨厌被推送广告,那么到最后,增加的关注也可能会变成取消关注,一些消费者也可能再也不会去消费。为了一时的流量或宣传,不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只会让消费者更加厌烦,这也是在将自身推入陷阱。
7.大学生禁止染发—“掩耳盗铃”似的表面功夫
10月16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一位女生在网上吐槽称,该校禁止学生染彩发(深棕色、深咖色除外),如果染了彩发在来校时务必染黑。17日,该校院办回应称,禁止染彩发学校早有规定,“毕竟是学生嘛”,“不能说染得跟外头市面上那些混混似的”。(10月17 腾讯新闻)
大家都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这样的做法却是在逆道而行之。“不能说染得跟外头市面上那些混混似的”这句话的措辞无不表明着该校方的以貌取人的观念。学校作为一个教育主体,却无形之中向学生传输着这样的观念,不但没有以身作则,反而变身为反面教材,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从校方的回应来看,我们能感受到该校此番规定的目的在于树立该校良好的形象,对外做到优秀的宣传;然而,禁止染发这种规定不过是在做表面功夫而已。要想真正对外树立好形象,重点不在于从学生的外在仪表,而应当注重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学风等。学校不从根本上出发进行整顿改善,而选择一刀切的方式,不仅不妥,也无法有效地达到目的。
况且,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大学也本是自由的,学校的规定显得多此一举。法律也并没有相关规定不能染发,这说明染发本是一个人的自由。虽然学校有自己的规定,但规定不符合常理自然会被人诟病。大学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应当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而不是为了学校的名誉制定无用的规章制度。
8.网红店排队,为自己的从众心理买单
10月4日,湖南长沙一家网红龙虾馆发布公告称,取号已接近20000桌。此前,6614桌排队吃饭1180位等待打车的话题就曾引发热议,不少食客将排队经历晒出来。一网友称来了3天,排了3天,还是没吃上。(10月6日,环球网)
在网红店泛滥的时代,人们很难不去尝试网络上推崇的网红奶茶、网红甜品、网红餐厅等。打开手机,各种广告向你涌来,各大平台都充斥着隐形推广。“网红”两个字已经是一大卖点,只要冠上这个名头,似乎就可以收获一大批消费者。于是,商家开始努力使自己的店得到这个称号,为此不断营销,营造出网红氛围。
确实,很少有人能拒绝“网红”两字的诱惑,而出现这种现象多是因为大家受了他人的影响,这实则是一种从众心理。“网红”代表着受欢迎,受欢迎则意味着大家都喜爱,一传十,十传百,尽管是很一般的东西,人们也不再敢于去表达不同的看法,因为不想让自己凸显而标新立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并且没吃到决不善罢甘休,就如该新闻一样,有顾客甚至能够排3天。为了吃到愿意排队也是该顾客的选择,我们也应当尊重他人的选择,但该顾客也算是通过排队为自己的从众心理买单了。
9.别让虚荣埋下隐私侵犯的隐患
近日,几块钱就能在朋友圈改定位的话题引起网络的热烈讨论。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上目前仍可以购买到修改朋友圈定位的服务,价格从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之前一些电商平台遭下架,但是仍有部分平台在出售。(10月14 人民网)
说到虚假定位,大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虚荣心在作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不少人通过花钱更改自己的定位以获得别人的艳羡。不管是文案,还是定位,当代人都在朋友圈尽心尽力营造出各自的完美形象。虚荣大过一切,真实并不重要。满足虚荣是小事,但这种行为极有可能会透露自己的隐私。
业内人士指出,此类虚拟定位技术并不复杂,类似于提供一个GPS传感器,改变软件从手机自带的GPS传感器获取位置信息的途径。但使用者会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服务提供者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首先,给卖家授权代发朋友圈,一方面会泄露个人隐私,另一方面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很有可能读取个人账户信息,造成财产安全隐患。并且,如果将电商平台上卖家提供的“高端生活照片”和虚拟定位服务用于商业推广、虚假宣传等,则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条款,一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虚假宣传行为,服务提供者和微商代购将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和停止侵权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朋友圈本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地方,但做不到真实,这些虚假的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自我欺骗的方式。



86#
发表于 2019-9-26 21:17:56 | 只看该作者





7.“女性专用车厢”:治标不如治本
6月26日起,深圳地铁1、3、4、5号线正式启用女士优先车厢,这是国内地铁对女士优先车厢的首次尝试。但据媒体实地探访后发现“女性车厢”塞满了男性乘客,男乘客坐着、女乘客站着。为了让女性车厢真正做到名副其实,近日,深圳市公开征求意见,想要规定在高峰期,优先车厢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使用,而对乘坐优先车厢的其他乘客,地铁工作人员有权劝离。

消息一出,瞬间在网上引发热议,一些女性觉得这是在歧视自己,男生对这项规定则更是气愤。为什么这项充满对女性关爱的制度却让女性都此有所抵触?或许,这项制度表面上看是希望解决女性乘坐地铁的安全问题,可实际上,却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何来喝彩一说呢。
早在2009年,北京就有政协委员曾提议在地铁上设置女性专用车厢,但因争议过大而没有下文。2017年,广东的深圳、广州两市率先实践“女性专用车厢”,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防止女性被性骚扰,此举不是为了排斥男性,而是提供一种关爱女性、尊重女性的文明理念,让大家文明搭乘地铁。这样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实际情况真的与设立初衷匹配吗?这样的举措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至少目前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弄清问题出现的源头。既然是男性骚扰女性,那么解决问题的方式应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而非设置“女性专用车厢”将女性隔离起来。从受害方出发试图解决问题,而不惩罚那些“咸猪手”,并不能给受伤害的女性真正意义上的安慰,反而容易让她们觉得自己还生活在中国的旧社会,避免危险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自己封闭。再者,设立“女性专用车厢”,在无形中将所有男性列入了潜在性骚扰者的名单,这种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会让那些曾经或未来有意帮助女性的男性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尊重,也剥夺了他们挺身而出帮助女性的权利。

设立“女性专用车厢”却不讲清楚如何惩罚违反规定的人,对于那些不可使用专用车厢却不愿下车的人,相关部门只说地铁人员有权劝离,却不明确说明如果乘客拒不听劝,我们应该怎么办;地铁工作人员劝离权利的限制在哪里;如果有人屡不听劝,又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都有待商榷。一个制度想要发挥好它的作用,是需要更多的条件来限制它,将一切可能制约或促使它发展的因素尽可能多的考虑进来,在解决问题时,首先思考的应是始作者,肃清源头,才能让“女性专用车厢”发挥它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7#
发表于 2019-9-26 23:25:50 | 只看该作者
5G技术尚未成熟,预约需谨慎

目前,外界关于运营商将在10月份开启5G正式商用的猜测不断,有接近运营商的通信专家表示,10月份5G开启正式商用“基本属实”,但尚不清楚具体开启的时间点。

此消息一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很多人都有了提前预约5G套餐的准备,直至9月25日18时,全国已有超过212万用户参与了5G预约活动。但笔者认为,目前5G技术尚未成熟,预约应该谨慎,不能盲目跟风。

从5G手机的成熟度来看,这是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产物,在很多方面上技术仍然有待提高;从它的价格来看,比原来的4G要贵不少,但其实就目前来看,4G足以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相比之下5G更适合商用;从它的覆盖面来说,5G信号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信息覆盖比较好,但二三线城市的5G信息覆盖度还远远不够。

就现在来看,我们还不清楚5G基站何时普及,网络何时会实现大面积覆盖,流量套餐怎么算,价格是否会更加亲民。和大多数网友考虑的一样,从4G升级到5G还要换手机,不经济也不低碳环保。

5G的风在国内吹了很久,我们对它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是在预约5G的时候,仍应该谨慎而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在5G网络还未覆盖的现在,持币观望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心理。



学会减少偏见,对汉服持欣赏的态度

9月22日,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中心举行的汉服游行吸引了不少巴黎市民的目光;此消息一出,国内的微博却炸开了锅。有人称赞,也有人批评反对,见仁见智。

汉服于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民族、传统的象征符号。国内的汉服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街上也不乏身穿汉服的人。面对汉服,我们应该学会去欣赏,而不是一味指责批驳,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

文化是多元的,即便我们已经步入现代社会,但是传统的民族服饰也依然可以保存下来。并且时至今日,汉服已经不仅仅是衣服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当代年轻人穿着它们,去不断地加深对汉服和汉文化的了解,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还寄托了对汉文化的情怀。

我们没有必要强求每个人都身穿一样的民族服饰,不论是旗袍还是汉服,都有它继续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我们也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他人的服饰。

我们应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上找到一个平衡,在看到年轻人追求文化仪式感的时候,少些偏见,不用狭隘的眼光去恶意评判服饰的好坏,也不人云亦云跟风黑,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之下,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服饰,品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人买房平均年龄27岁,年轻人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近日,万通控股的董事长冯仑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人买房年龄偏低,购买第一套房的平均年龄仅27岁,而美国的平均年龄是41岁。

目前,房子在很多人心中成了刚需,是婚前的必需品,这也给很多年轻人带来了“结婚就要买房”的压力和负担。中国人买房年龄偏低与我们传统的观念有关,但是抛开买不买得起这个经济问题来说,我们的重点应放在什么时候做决定,年轻人的奋斗目标不应只有房子,也不用早买房,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冯仑就认为,国家现在鼓励租赁,今后中国房地产会由住宅市场转到租赁市场,让更多年轻人住到同样优质的房子,也有了体面的理由去应付催房的压力。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去追求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只把目光放到房价上面。

国外的人买房年龄就偏高,他们更喜欢租房子,因为工作的地方不固定,也因为他们喜欢自由的生活方式。国内的人讲究落叶归根,追求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婚前买房也无可厚非。但是,在我们尚且年轻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套上枷锁,每个月把大部分工资拿去还房贷的人比比皆是,也会听见他们的抱怨,或许以后房子涨价了他们依然会庆幸自己早卖了房,不用颠沛流离,但回想年轻时候当房奴所遭受的罪,想必也不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此,买房子早还是晚,都没有绝对的好处,也没有绝对的坏处,因人而异,只要你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要只为了房子而打拼。



《现代汉语词典》APP收费合理,但也该合理收费

近日,现代汉语词典推出了APP版本,用户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查字典。该APP采取付费的方式:用户每天可以免费查阅两个词,继续使用则需支付98元购买服务。

此消息一出,网友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汉语词典属于文化公益事业,应该免费;另一部分认为,研发APP需要成本,收费也是尊重他们的版权:还有人认为收费是合理的,但定价98比实体书还要贵,不合理。

其中有一部分人没有从免费使用APP的习惯中跳出来,认为98元的收费比纸质书贵了一半不止,使用起来不划算。他们还认为现代汉语词典APP应是免费的公共品,一天检索超过两个词语就要开通会员服务才能继续使用的这项规定,会让用户产生抵触心理,文化知识应该传承而不是在市场上牟利。同时,该APP的用户多为中小学生这一无收入群体,其消费能力有限,98元的价格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而我认为,现在我们已经慢慢步入版权时代,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应该表示支持。现代汉语词典APP能实时更新网络词汇,帮助用户快速检索以及更好的理解词汇;它在纸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开发与定制,并且它的功能也更为丰富,除了原来纸质版的内容之外,还新增了标准读音、扫描识别、笔画书写、互动,以及个性化的学习功能和游戏板块。这些新推出的内容和后期的网络维护、版本迭代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收费是存活于市场的合理举措,不应被过多谴责。

而且,现代汉语词典APP仍旧提供免费功能,用户如果不愿意购买,可以只使用免费功能。该APP本身遵循自愿原则,并没有强制用户付费购买。如果用户认为价格太贵,也没有关系,可以选择其他免费的词典APP,只是需要忍受各种商业广告、信息推送的干扰。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APP在收费的同时,还应该将价格合理化,以便其为更多用户所接受。此外,它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免费与付费并行;免费的“基础版”可以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等无收入人群,需要付费的“进阶版”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可以让用户有一种物超所值的满足感。或者改一次性收费为按次、包月的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优惠,这都是它可以尝试或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之下,除了基本的无广告干扰的优点之外,现代汉语词典APP还给用户带来了独特的体验,为其提供个性化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现在,大部分人其实已经接受了知识付费这一观念,但是产品的价格也应在用户可接受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使用户在购买产品时达到心理的平衡,增强付费意愿,同时也能为APP积累良好的人气和口碑。



给女演员减少人设,年龄不是短板
9月23日,殷桃发文表示:“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演员的魅力仅限于少女感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三十多岁女演员的尴尬境地,戏路太少,国内影视资源又多以少女人设居多,中青年的女演员很难找到合适的剧本。

市场对于女演员的定义也过于狭隘,观众追捧小鲜肉,也喜欢漂亮年轻的女演员,很多观众秉持着“颜值即正义”的口号,让很多女演员感到压力山大,毕竟没有人会一直保持年轻漂亮的外表。那些演技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人基本上都不再年轻,不再符合观众心中的少女人设,而娱乐圈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演员进入影视行业,这也冲击了当下年级稍大的女演员。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应该多一些适合中年演员戏路的剧本,而不是跟随大众看脸和争流量;受众应该摆正心态,不给女演员设限,不强加人设,也不讽刺内涵女演员的年龄,我们应该对女演员多一点宽容,少一些偏见;而女演员自身也要学会转型,努力提升自己的演技,拿出好的作品说话才是证明自己实力的最佳方式。

年龄不应是女性的短板,相反,一个丰富阅历、饱读诗书、历经岁月洗涤的女人,是更有魅力的。女演员更是如此,摆脱了传统的傻白甜少女人设,披上知性优雅与从容的光辉,磨练出一定的演技,这样的她们更应受市场欢迎才对。
88#
发表于 2019-9-26 23:55: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利容 于 2019-11-30 17:21 编辑

                                             已删
89#
发表于 2019-9-27 00:30:04 | 只看该作者
1、高校兴起“更名”热潮,终归治标不治本
近日,更名大学”成为了各学院追逐的目标,集中出现的“更名潮”引发了大众的争议。根据调查显示,64.9%的采访者认为与其忙于改名,不如提高学校自身的科研水平。另外,部分高校在短期内接连改名也被质疑而且这种“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反而丢掉办学特色。
其实,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高校更名风潮就已经存在,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近几年,国内许多高校为了提升院校级别,大兴“改名”风潮,利用“改名”这一行为来提升自己的格调,将“改名”当作追逐名利的手段,以此吸引更多教学资源。然而“改名”这种做法只是虚有其表,其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同时还败坏了教育风气。每所高校的校名都有其内在的精神含义,是传承学校精神文化载体,是学校底蕴的象征,同时也向社会大众传递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随意更改校名不仅让老师生感到寒心,同时也破坏了学校的传承。
许多高校为了“面子工程”,修建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真正需要修建完善的地方却视而不见,比如图书馆没有完善,自习室还未修建等等,使得学校学习氛围缺失,学风不正。
想要真正提升学校的水平,还是要落到实处。学校的宗旨在于育人,通过自身过硬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同时也为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做出贡献。除了学校自身要反思整改之外,政府也应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做一定调整,公平分配,给更多高校提供发展的机会。

90#
发表于 2019-9-27 00:30:29 | 只看该作者
向亚玲 发表于 2019-9-27 00:30
1、高校兴起“更名”热潮,终归治标不治本近日,“更名大学”成为了各学院追逐的目标,集中出现的“更名潮 ...

2、倍速看剧成主流,国产电视剧应反省
屏幕上俊男靓女爱意绵绵,你侬我侬纠缠不清,可是观众已经耐不住性子,“倍速2.0”成为了观众看剧的选择。通过调查发现,近七成年轻人用倍速观看视频,国产电视剧是倍速播放常客。(9月22日《新京报》)
前段时间,新浪微博曾发起#为什么年轻人看剧都用倍速#的话题投票。7小时内有5.8万人认为国产电视剧掺水严重,6.2万人认为剧情无聊,还有2.1万人则是因为太忙没有时间。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用倍速看剧主要是因为国产剧“水份”越来越重,剧情冗长无趣所导致。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集数越来越多,随便一部大型古装剧就是六七十几集,现代剧也是三四十集。虽然集数变多了,但是观众并没有觉得过瘾,反而因为集数太多选择弃剧或者用倍速观看,而且有些国产剧“回忆”场景太多,剧情也冗长无趣。但是,像《还珠格格》、《武林外传》这些电视剧每年都在重复播放,依然受到有很多观众的喜爱,而且不会去倍速播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区别呢?究其原因,还是质量不过关。现在许多国产电视剧为了谋得更高利益,用各种方式让剧情更长,集数更多,不再将品质放在第一位。而且广告的植入方式也让人诟病,让一些古装剧被改得面目全非,影响观剧感受。
国产剧想要得到肯定,首先质量要把关。一部好的电视剧,虽然当下利益不高,但长远来看就不一定了。而且,一部好电视剧看完之后会深留在心,传递出某种精神价值观,而不是看完就忘,毫无营养可言。其次,内容定位要把握准确。结合时代特征以及市场需求,选择一些高质量、有价值的剧本,而不是一味地翻拍网络小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