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融合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21:20: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别把融媒体中心做成烂尾楼工程
融媒体中心是一个具有时代高度的好方法、好方向。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因媒体人认识的不足或错误,甚至是生意人为了分食唐僧肉的恶意误导,而呈现出“歪念经”、“念歪经”的现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融媒体中心的“融”,应当朝着基于信息文明的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方向融合、转型,而不是为了保护、守住基于工业文明的机械和电子技术所形成的传统媒体的内容、形态和渠道。那不是融媒体中心,那是“废都”的守护者。
二、我们必须认识并且承认,微博、微信、头条、抖音、优酷等应用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在信息领域的大型基础设施,它们就如一颗颗覆盖几亿用户,拥有无数转发器的通讯卫星。如果你还有能力、资金、技术建设同样的平台当然更好。如果没有,这些“卫星”就是你未来转型栖身的主战场,而不要把它们仅仅当成分发渠道。
三、千万别把互联网当成渠道。互联网兼备渠道的功能,但它更是生产力,是能够替代数以亿计劳动力的,高效进行复杂的信息分拣、分发并能够对外界信息刺激做出反应的,可以不断成长的类生命体。传统的广电传输、出版发行才是没有生命的渠道。这些渠道将快速萎缩,就如我们曾经家家必备的火柴。
四、当下,除了央视等少数大型机构还有机会做成大型综合内容平台外,省级媒体能够做成大型综合内容平台的概率很小,我们不能把未来寄托于“摸彩票”式的赌博。即使做,也只能是某一领域的垂直平台。绝大多数省市县媒体能够剩下的只有新闻、政务和服务。详见《视频将向工具化非产业方向发展,媒体占比会很小,你可别瞎忙活!
五、新闻这块儿,由于在省市县的范围内,有价值的新闻内容量太小,是无法支撑起一个独立的新闻应用的。
六、当然,也不必太悲观,从奥巴马的互联网竞选,到特朗普的推特治国,再到韩国瑜在高雄的异军突起,倒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只要能够在主流的社交和媒体平台经营好一系列账号,就能够很好地实现政令的下达和民情的上传。能够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和引导舆论,我们就会依然是很好的媒体。
七、有了以上前提,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融媒体中心应该具备的新闻、内容方面的功能和当下存在的问题:
1它是一个能够同时方便自如地对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四种记录(再现)符号,甚至包括H5进行编辑制作,灵活运用的体系。而现实的情况是:没有一家融媒体中心真正实现了多符号的驾驭。不同媒体背景的机构开发的融媒体中心更侧重自己熟悉的领域。比如,纸媒开发的仅长于文字图片,而疏于视频音频;广电媒体开发的文字图片处理能力差。
2对于生成的内容,它能够便捷地,最好是“一键式”,将这些内容分发到自有平台和微信、微博、头条等公众平台。而现实是没有一家融媒体中心真正实现了与这些不同接口的复杂对接。
3它要拥有一套复杂的,采集颗粒细致的数据系统,方能完成日常运营和舆情监控。而现实的状况是,微博、微信等平台公司都视数据为核心资产,没有谁会把自己的数据系统对外开放。各家只能利用自有平台的几万、十几万用户的无法提取出规律的数据自娱自乐,根本无法实现精准运营和舆情监控。
4按今天媒体的发展趋势,它应当有一套智能化推荐系统。现实是因没有庞大的数据样本支撑,这样一套系统即使有,也仅仅是初级阶段。而且,没有真正的大数据支撑,只能永远停留在初级阶段。
八、我们再来看看政务与服务应该具备的功能和当下存在的问题:
1其实政务与服务是两个大概念,包含了教育、健康、医疗、交通等几十个领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在的融媒体中心大多都还只是画了个框架。
2政务包含了各委办局的职能,这部分需要媒体与对应的政府部门协商。而现实是各委办局也都想利用互联网赋予的机会扩大自己的便民范围,并作为管理工具。比如交通部门的公交信息,公安部门的违章查询,医疗部门的专家号等,他们多数都不愿意把这些资源让渡给媒体。
3这几十个领域,每一个要做好,做成成熟的应用,都需要几十、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认真打磨、迭代若干年。而现状是,很多推出的整个融媒体中心的开发还没用上这么多人。
4无论是此处政务、服务,还是前面的新闻内容,都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用户系统和支付系统。现实是......

九、由此可见,融媒体中心是一个巨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普及到县市级基层媒体,但它绝对不是由县市级媒体的财力、人力所能够开发出来的。它就如一套操作系统,一套成熟的软件,比如现在大家都用的办公软件Office,各单位买一套安装到电脑里,经过简单的培训,大家就可以上手干活了。谁听说市场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办公软件?更别说每个单位要开发自己的一套Office了!
十、如果不同的省市县都是用不同开发方的融媒体中心,由于所用的编解码、信息链路的不同,根本无法实现快捷有效的信息传输,某县的一条新闻中央台或人民日报想采用,可是他们也许打不开文件!
一个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更多的质子和中子,新的中子再去轰击下一个原子核,依次展开,将快速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裂变反应。本来融媒体中心是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类似核裂变效应的,而如果各地的融媒体中心建成上述那样,根本形成不了反应链路。本来我们要制造原子弹,这等于在各地安置了一个个小炸药包。
十一在政务和服务方面,除了极具地方特色、属性的项目,其它也都会面临信息无法跨地域传输而导致规模做不大。而互联网的价值等于用户数的平方,规模上不来,就面临养不活的问题。同时还要面临社会上同类服务企业的竞争,家政方面的58同城、外卖领域的饿了么、电商领域的阿里、京东……
十二、综上,融媒体中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大型系统工程,结合我们的国情,建议有这样几条路径:
一种是由管理机构协调几大央媒进行分工,各自按照自己优势开发,再进行集成调试。
二是由管理机构组织相应的不同领域的国内顶尖技术公司分工招标,最后协调集成。
三是在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BAT)中招标。
四是以几家比较优秀的省级媒体中的优胜者为对象,经济政策上给与扶持,通过市场淘汰的方式最后选择优胜者。
无论采取哪一种,或几种方式相结合,都是把基本成熟的融媒体中心在全国推广,而不是以全国为试验田。推广的方法可以是前向的软件销售;也可以是免费提供软件,收取后向的培训费或服务年费;还可以是收入分成。
十三、总之,对于把融媒体中心当成一桩 “生意”的技术公司和机构,你们必须明白转型中的媒体都很脆弱,他们就像游戏里“血”已经不多的战车,都经不起折腾了,就算建设资金是各地政府出的钱,也是一种信誉的透支。
而对于没理解融媒体中心的形式、作用,就买了一堆服务器,摆上大屏幕的媒体同仁,你一定要知道,执行力不仅是快速行动,更包括正确行动。否则,你做的花架子融媒体中心很可能是毫无用处的豆腐渣性的烂尾楼工程。
写到这里,也许会得罪一些人了。
编辑:陈茗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17:46: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2018报纸融合传播指数报告
人民网研究院近日发布2018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该报告建构了报纸融合传播指数指标体系,对全国284份中央、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主要报纸的融合传播情况进行考察。报告显示,报纸融合转型进一步加快,与各平台合作加强,各个渠道传播力建设都不容忽视。
一、中央级报纸领跑百强榜,党报传播力提升明显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中央级媒体继续领跑报纸融合传播力百强榜。进入百强的报纸中,有中央级报纸20家,省级报纸54家,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报纸26家。百强报纸中,党报数量最多,为43家,比2017年增加10家,进入百强榜的党报数量近3年来呈连续增长趋势,2018年首次超越都市报成为百强榜数量最多的报纸类型。百强榜中都市报数量为34家,较2017年减少9家,专业报、对象报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从百强榜报纸的地域分布来看,23家报纸来自北京,除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4家省级报纸外,其余都为中央级报纸。广东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有10家报纸进入百强,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两份报纸进入十强。上海、福建、湖南分别有6家报纸进入百强。
二、报纸融合转型步伐加快,网站依然是重要传播平台
在数字化时代,纸媒逐渐式微,但报纸顺应媒体发展新趋势,主动作为、勇于革新,大力发展新媒体,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2017年监测的296份报纸中,有12份报纸于2018年底或2019年初停刊或休刊,这些报纸多为都市类报纸。与此同时,党报呈现出精品化发展趋势。2019年元旦,人民日报宣布改版,工作日和周末均减少4个版面,全部版面彩色印刷。经济日报、南方日报、浙江日报、广州日报等纷纷改版,强化深度报道和优质观点,以更好发挥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级、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报纸发行量均值为39.6万份,中位数为30万份,平均每份报纸日均发文58篇。
PC网站依然是纸媒的重要传播平台,自建网站或依托报业集团网站进行传播的报纸占比96.8%。网站作为纸媒最基本的自有网络传播平台,大大提升了报纸的传播力。从监测的数据来看,2018年平均每个报纸网站的报道被全网转载15.1万篇次,中位数为2.8万。
三、报纸微博开通率略有下降,用户量大但互动情况差强人意
监测数据显示,报纸的微博开通率为93.3%,与2017年相比略有下降。报纸微博账号的粉丝量平均数为411万,中位数为124万。平均每个报纸微博账号日均发文量19条,博文平均阅读量均值为7.3万,中位数为1.4万。中央级报纸微博账号的平均阅读量均值及中位数均高于省级报纸和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报纸。(具体数据详见下图1)@人民日报的平均阅读量最高,平均每条博文收获560多万阅读,其次是@人民网,平均每条博文阅读量超过115万。
图1 2018年不同级别报纸微博阅读量统计
报纸微博账号的互动情况差强人意,平均转发量、平均评论量、平均点赞量的均值分别为52、25、81,中位数分别为4次、6次、6次。@人民日报的用户转发与互动情况独占鳌头,平均每条博文被转发8265次,评论1812次,点赞8938次。308个报纸微博账号中,仅有20个微博账号平均转发量过百, 15个微博账号平均评论量过百,近六成微博账号平均点赞量不足10次。转发是扩大微博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互动性强是微博最鲜明的特征,报纸把握并遵循微博平台的传播规律运营微博账号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综合微博粉丝量、发文量、阅读量及互动情况,报纸微博传播力排名前十的账号见下表2。
四、报纸微信开通率高,传播力差距明显
284份报纸的微信开通率为98.2%。党报、都市报、对象性报纸微信开通率为100%,行业报偏低,为94.2%。平均每个报纸微信公众号日均发文6.5条,中位数为5.7条。内蒙古日报微信公众号日均发文量最高,日均发文23篇。人民日报、人民网、环球时报等11份报纸的微信公众号2018年总阅读量过亿(由于数据抓取的限制,阅读量超过10万计为100001)。报纸微信公众号的平均阅读量均值为6900次,中位数为1704,各个账号之间的阅读量差距显著。中央级报纸微信公众号平均阅读量为1.38万,显著高于省级报纸和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报纸。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最高,平均每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侠客岛位列第二,平均每篇文章阅读量为8.3万。报纸微信公众号平均点赞量均值为85次,中位数为19次。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收获的点赞量最多,平均每篇文章被点赞11561次,遥遥领先于其他微信公众号,侠客岛、环球时报的平均点赞量位列二、三位,分别为1487、1035次。
综合阅读量、点赞量等指标,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排名前10的报纸微信公众号如下(见表3):
五、报纸在新闻聚合平台入驻率高,头条号领衔
在监测的284份报纸中,共有271份报纸入驻搜狐新闻、腾讯新闻、一点资讯、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新闻聚合平台,入驻率为95.4%。其中,今日头条入驻账号最多,接下来依次是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一点资讯,入驻网易新闻的报纸数量相对较少,不足监测报纸的半数。近八成报纸(216家)在3个以上平台开通账号,说明纸媒都比较注重通过第三方聚合平台进行传播,以扩大影响力。平均每份报纸在聚合新闻平台的订阅量均值近20万,最大值则超过1700万。
入驻今日头条的238家报纸(含网站)的平均订阅量接近40万,中央级报纸头条号的平均订阅量在110万以上,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报纸头条号订阅量相对较少。平均每家报纸头条号的日均发文量为54.59,中央级报纸头条号发文最多,平均每个头条号日均发文152条,省级报纸日均发文38条、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报纸日均发文20条。中央级报纸头条号的平均阅读量最高,2018年全年,环球时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的头条号阅读量都超过了50亿,其中环球时报头条号阅读量最高,超过70亿。近20%的报纸的头条号2018年全年总阅读量过亿。
六、报纸自建新闻客户端比例高,传播力待提升
在监测的284份报纸中,自建客户端比率为90.8%(含自建报纸客户端和报业集团/报社客户端),比2017年(87.5%)略有提升。其中有208份报纸建设了独立的客户端,占比73.2%。有超过20%的省级和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报纸依托报业集团的客户端进行传播,而自身不再建设单独的新闻客户端。
在报纸建设的283个客户端中,有12个没有在监测的11个应用商店中找到下载量数据。271个客户端平均入驻5.7个应用商店,平均每个客户端下载量为313.6万,下载量中位数为6万。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量最高,在11个应用商店的下载量总计2.65亿,南方plus在11个应用商店的下载量也突破1亿。羊城派、21财经、光明日报等12个报纸客户端下载量为千万级。客户端下载量差距悬殊,超过半数(54.6%)的报纸客户端下载量不足10万。(详见图2)
在iOS平台,共监测到176个客户端。在监测时点的iOS平台中文免费应用排行中,人民日报客户端排名最高,位列新闻免费榜第8名。有9个客户端进入新闻免费榜前100名。其余客户端有95个位列新闻免费榜前1500名,余下客户端均没有进入榜单。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微博、今日头条及北京交通大学“党报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传播效果研究”社科项目团队提供数据采集支持。
附1:2018年报纸融合传播力百强榜


附2:报纸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指标体系
1、纸报:该指标主要反映报纸在传统终端上的传播情况。
2、 网站:该指标主要反映报纸及其网站在网络上的传播情况。3、原创新闻报道数量:含来源为报纸及其网站,在母媒网站和自建网站发布的新闻报道数量。
数据来源:
  • 报刊发行量:来源于网上可以公开查询到的报刊发行量数据,并参照往年报纸发行量数据。
  • 网站数据:数据来源自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统计周期为2018年全年。
  • 微博数据:来源于微博,报纸主要统计媒体认证的官方微博数据,除官方微博外,媒体如有自主申报的微博账号,则一并统计在内。数据统计周期为2018年全年。
  • 微信数据:来源于腾讯微信平台,报纸主要统计媒体认证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数据,除官方微信公众号外,媒体如有自主申报的微信公众号,则一并统计在内。数据统计周期为2018年全年。
  • 入驻聚合新闻客户端:统计范围包括:今日头条、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一点资讯,共计5家。
  • 报纸自有APP:安卓自有客户端下载数据统计范围包括:360手机助手、应用宝、豌豆荚、百度手机助手、联想乐商店、魅族市场、搜狗手机助手、华为市场、安智市场、酷派市场和OPPO市场,共计11家。2019年2月中旬数据(华为市场、安智市场<1万计为5000)。苹果自有客户端数据来源于苹果应用商店。



    编辑:董莉



13#
发表于 2019-5-11 21:28: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通讯社社长蔡名照:探索有通讯社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探索有通讯社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蔡名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站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深入分析了全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回答了媒体融合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述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任务、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媒体变革趋势的深刻洞察,把我们党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新形势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新华社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奋斗目标,聚焦通讯社主业推动融合发展,以供稿线路改革为核心,全面提升服务各类媒体水平,积极探索具有通讯社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了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架构,站在了国内外媒体创新的前沿。
——建立了一体化指挥体系。组建统筹组织指挥全社融合报道的全媒报道平台,构建了从采集端、编辑端到播发端的全媒体传播链条,形成了集约高效的优质内容生产体系,推出一大批在传统媒体产生“镇版之势”、在新兴媒体产生“刷屏之效”的报道力作。拳头产品“新华全媒头条”专栏2018年发稿367组,平均被243家媒体采用,在客户端和微博平台总浏览量超过10亿次,有力唱响了网上主旋律。
——打造了智能化生产平台。建立“现场云”新闻直播平台,聚合新华社和国内媒体直播资源,实现全流程在线采集、加工、传播,目前已有3100多家媒体入驻,日均直播近400场;推出机器生产视频、人机一体协作的智能化系统“媒体大脑”,实现短视频产品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广泛应用于重大报道;推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引领媒体人工智能发展潮流,走在世界媒体前列。
——构建了全媒化业务布局。对供稿线路进行全媒化改造,实现融合产品生产常态化、系统化、规模化,构建起以全媒体供稿线路为主体,以网站、客户端、社交平台等终端为渠道的传播矩阵,覆盖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目前在全世界共有各类媒体机构用户5500多家,覆盖国内全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海外用户遍布20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总粉丝量超过1亿,位居世界主流媒体最前列。
——形成了网络化技术体系。实现传统通讯社技术体系向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传播技术体系转变,技术建设服务和引领业务建设的能力水平显著提升,推出全媒体采编发、全媒体供稿、全媒体业务管理监控、信息化办公协同等四大技术平台,成立新华智云技术公司,创办“媒体创意工场”,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为融合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持。
——培养了现代化采编队伍。加大全媒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经过大规模培训,全社掌握融媒体报道技能的采编人员超过2000人,占采编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重大报道中,全媒体采编团队协同作战已经成为常态,传统的按报道形式分割的人力布局正在走向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纵深”意味着不仅要深入网上,更要占领网上,真正成为主流,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因此,在推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品牌优势,更加注重原创能力,更加注重思想厚度,更加注重互动传播,更加注重技术支撑,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让网上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通讯社是“媒体的媒体”,新华社的融合发展只有走在媒体前列,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内外媒体。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践行守正创新,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全面推进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
一、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壮大主流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根本任务在于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按照“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以内容创新为本,推进新闻信息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新华社遍布全球的采集网络优势,完善全媒体、多语种产品生产加工体系,不断丰富新闻信息供给,持续推出更多高质量原创内容,切实增强主流思想舆论的引领力、凝聚力、感召力,唱响时代最强音。
二、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推动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这个重大论断是对媒体变革最新趋势的精辟概括。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背后是新闻传播全流程、全链条的深刻革命。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相加,也不能满足于单个产品的创新,必须按照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来谋划部署,对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人力布局等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否则就很难突破深度融合这个关口。要完善适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基础上组建全媒编辑中心,承担全社融合报道组织指挥、创意策划、统筹协调、考核评估等职能,建设海外全媒体编辑中心,推动各编辑部、各分社增强融合报道能力,形成一体发展、深度融合的业务布局,加快从相加阶段走向相融阶段。
三、以人工智能为重点重塑生产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实践告诉我们,人工智能把采编人员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从事思想性、创意性智力劳动,是一场重塑新闻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要利用新华社在媒体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优势,按照智能化要求对新闻生产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通过建设现代化分社实现新闻产品源头端全媒体采集,通过建设智能化编辑部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推动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全流程应用,努力抢占媒体变革制高点。
四、以先进技术为引领加快业务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运用新技术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提出明确要求。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技术已经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要把技术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技术建设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升级基于互联网的全媒体一体化技术平台,组建整合全社新闻信息资源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的智能化业务大厦,加快应用型新媒体技术研发,为采编人员配备一流技术装备,以先进技术引领业务创新。
五、以移动终端为优先做强传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当前,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受众向移动端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抓住5G发展机遇,抢占“万物皆媒”高地,积极探索新的新闻业态,构建面向各类媒体、突出移动优先的全媒体供稿体系,推出面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供稿线路,加快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现场云”直播平台、国内外社交媒体账号等迭代更新,打造特色鲜明、差异发展的移动传播矩阵,不断扩大在移动终端的影响力。
六、以增强“四力”为抓手打造一流队伍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一流干部人才队伍。要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推动干部职工提高政治素质、提升理论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业务本领,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培养适应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需要的综合履职能力,更好地担负起党中央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作者是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
编辑:王豪

14#
发表于 2019-5-19 21:32: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谢奕:融媒体究竟融什么?当下机构媒体面临的七个重大误区
原创:
文章来源:报业转型
以前在中大讲座上谈过三个话题:2014年的《媒体融合要守正出奇知止有定》,2015年的《重塑新闻事业核心资源》和《报业转型再思考/事业化体制和专业化生产》,看了一下当时的记录,有一个感觉:传统媒体、机构媒体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太大改变,但是又有一些新的误区、一些更迫切的问题需要思考解决。

今天就从一个朋友的提问说起:你们这一行老在说“融媒体”,可是究竟什么是“融媒体”呢?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
  
现在,传统媒体行业整天将“媒体融合”这四个字挂在嘴边,动辄都是平台、数据、5G、4K、智能媒体、AR、VR、写稿机器人,等等。但是,对这些概念准确含义的理解,其实各不相同、不甚了了、很不清晰。以“融合媒体”为例,这究竟是指多种传播形式与渠道的结合、还是指整个社会媒体生态的复杂多元?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
  
个人觉得:媒体融合最准确的概念应该是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需要适应时代的是要将自身“数字化”,把自己原来的特长,借助网络媒体精准、分众、互动的优势延续发展下去,而不是混在网络媒体的新潮流中被冲淡淹没,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其实完全应该、也能够生存,这个观点对还是不对?国内外都有各种案例,只能等待以后时代和历史告诉我们。
  
今天讲的内容没什么学术含量,都是身处工作一线的直接感受而已。但是,既不是为了发论文、为了升职加薪,也不期望能够改变什么,之所以说这些,因为我从来都是把新闻工作当作一种职业而不是一个什么官位、级别,深感当下不少传统媒体采编队伍渡日如年、心浮气躁,缺少专业引导,所以分享些真实的思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相关重视并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融媒体”究竟要“融”什么?因为我是在广州日报工作,在我所理解的当今媒体生态中,我把广州日报归为机构媒体的行列,今天就想主要谈谈:在传统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机构媒体尤其是体制内媒体面临的七个重大认识误区。
     
1
第一个问题:对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媒体融合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正确理解,最准确地把握领会媒体融合的“初心”和“使命”。
  
大家都知道,谈到推进媒体融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到“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对媒体融合的多种手段提出了要求。近日再次认真学习总书记对媒体融合、思想政治工作、哲学社科工作的多次重要讲话,我的体会是: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把握总书记对宣传文化工作最根本的要求,我个人理解,其精神核心主要有两点:
一、好的理论和好的宣传,重点是“能够真正说服人”,“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
  
二、今年总书记会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时说到,要对70年的过程有一个深入的分析,“要深入反映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含的内在逻辑”。
个人学习体会是: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四全媒体”,高度概括了当下媒体传播的现状与特点,是指媒体传播的新场景和新手段,要用新的手段、适应新的潮流刺凝聚人心鼓舞人心,而传播的落脚点与最终目的,是要放在能够“透彻说理”和“深入分析”这两个重要标准上。
  
中国是个非常神奇的国度,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特别是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很多奇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但是,很多深藏其中的历史时刻、关键因素、难题破解,如果以“透彻说理”和“深入分析”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其实是讲得还不透彻的。
  
如果与今天的主题联系起来,“互联网+城市融媒体与文化传播创新”,广州这么大的城市,治理到现在这种高水平,历届市政府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克服了多少难以相像的困难?要真正做好对它的报道,不是简单说“就是好啊就是好就是好”,最需要的,其实也是有深度有高度的“透彻说理”和“深入分析”,城市管理各行各业有无数故事,无论是拆迁、交通、教育、医疗、福利、物管、产业变迁等,蕴含了很多破解问题时有趣、曲折的过程,但是这些“过程”往往湮没在高大上、大路货的宣传中,并没有把里面很多的故事或者是趣味真正挖掘出来。
   
综合起来理解的话,可以这么说:要求主流媒体推进媒体融合工作,关键就是为了“融人心”,无论手段和场景上有多少变化革新,关键还是要努力使你所传播的信息融入人心,“融人心”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这才是媒体融合的“初心”与“使命”。
从广东省委和广州市委对主流媒体的工作要求看,我们也体会到这种明显的变化,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同志要求《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和《深圳特区报》这三家党委机关报,要以《人民日报》为工作标杆,从报道、评论、版面、媒体融合上进行对标,要学习对标人民日报的政治高度。广州市委张硕辅书记则是特别重视参考报道,他来广州工作后使我们感受最深的,是短短两三个月内连续四次在《广州日报》送市委主要领导的参考报道上批示,在经济形势、治水、营造更好营商环境、拆违等问题上,肯定广州日报所进行的专题深入调查研究,并希望全市各级干部引起重视,可见我们的各级政府领导在攻坚克难的工作过程中,同样也是越来越重视深度报道的影响力。
   
2
第二个问题,传统媒体推进融合的过程中,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信息过剩,声光电污染,说服力不够。
这跟第一个观点的逻辑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承认我们宣传或者说传播的重点是为了“融人心”的话,那么最重要就是要提高传播信息的内涵与说服力,提高自身内容传播的精准、分众、互动性,而不能湮没在一堆声光电、H5各种各样新手段的信息污染中。
  
现在打开手机,有时候感觉就像是走进一个嘈杂的展览馆,展馆里各种各样的大喇叭、各种各样的大屏幕,让你烦不胜烦,很想早一点逃离现场。当前的很多媒体生态就是这样,形式与技巧过多,对目的与内涵的“执着”,好像大家反而没那么认真,一哄而上,故弄玄虚,方向有点偏了。特别是机构媒体、传统媒体传达的信息中,有多少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这是我们必须去思考解决的问题。
     
前段时间看各地媒体融合的案例,看到报告中说某报的APP,可以用机器人也即智能软件来回应每一个读者在后台的提问。我在想,当读者知道回应他的是后台的机器人时,除了一时新奇好玩之外,还有什么感觉呢?难道没有“智商被侮辱”的感觉吗?我有,我觉得这就是玩噱头,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当然你也可以说这就是“智媒体”所带来的“深度融合”。
  
还有,智能写稿机器人,不否认在新闻的量产化、信息的工业化生产上有它的作用,特别是体育、财经、天气信息的集纳工作中,但是,还是要问:媒体融合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现在真还有必要生产这么海量的信息?既然社会已经有无数易读好读的小视频?为什么传统媒体还要生产又长又难读的文章?
  
别的不说,我依然相信文字的力量和质量。以对自己的儿子的“传播”与“教育”为例,我当然知道他天性是喜欢看小视频小游戏的,但是,作为负责任的长辈,我的要求是明确的:必须看书,必须看长文章,必须看大部头作品,他能接受多少程度是他的造化,但我始终认为这个要求是对的。我们传播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使受众思考?还是为了使受众不思考?作为新闻系的毕业生,我的终生理念与信仰是:文以载道,这是不容置疑的,有人愿意改变,有人不愿意改变,有人愿意装睡,有人不愿意装睡,如此而已。
  
有些媒体推出了“虚拟主持人”,用各种手段合成、全天24小时不停播报新闻,我看了一下,真的是就像一个机器人在说话,虽然他们已经努力给人以“真人”的感觉,但是,看了以后,你的感觉是什么?这些就代表着传播的先进手段、先进效果吗?我从来不以自己是“文科男”而自卑,相反,我始终警惕那些“理工男”关于智能媒体的忽悠,我可能是错的,但估计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服我。
  
新闻报道对社会和读者的价值,最根本还在于能否最快最深地提供事实和观点。科技发展带来的精准、分众、互动手段,可以为传播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把优秀的内容更准更好地传播给受众。但是,手段再炫、声音再响,如果源头上没有优质的内容为本,一味“炫技”,那就会像有人指出的“拼命炫耀手中的锄头,可就是不去耕地播种”——声光电太多,而能够“透彻说理”和“深入分析”的干货太少,这可能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误区。   
  
前两天我在记者群里抛出了一个题目:“电动车究竟是否安全”?最后还是没有人接招。因为连续有两宗电动汽车起火的事情。我原来也研究过要不要买电动车,最后还是不敢买,因为不确定电池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深圳有比亚迪,也有世界一流的电池产业,我让驻深圳记者去采访一下锂电池目前的安全性到什么程度,能不能用5000字、8000字的文章告诉我,电动车有没有风险、能不能买?大家都觉得题目不错、很好,但是要落实的话,因为考核机制对工作的影响的问题,最后这个报道记者很难有时间去落实。
  
昨天南方周末关于电动车起火的报道在其微信公众号出来了,你们也可以去看一下。说真的,那篇文章很及时,但没有太多超过我对锂电池这个问题的学习理解。我这么一个门外汉,都看不到你在那里面能够给我提供很多行业资深工程师、或者是行业基础科学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的判断只能是:我们国内较高专业水准的机构媒体,目前也就只能写出这种水平的科技报道了。
   
现在大家都在讲“平台“和”点击率“,要有自己的平台、要有自己的“流量”,要有自己所谓的用户,对于专门生产内容的传统媒体也就是机构媒体来说,我还是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战略方向上的误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生态下应该成为“意见高地”而不是“传播平台”,如果机构媒体、内容类媒体现在还想将自己做成“平台”、还沿用技术型媒体海量信息的路子,还是想成为一对多的传播主体、还是想独占渠道的话,结果可能是死路一条。
平台当然能产生巨大价值,但是,这是技术型媒体的长处,内容类媒体如果往这方向努力可能没有什么机会,如微信微博腾讯等各种各样新的技术型媒体平台,他们才是我们机构媒体可以利用的平台,这个观点我从2014年就开始讲,2013年做微博微信时,很多人说为什么给别人做嫁衣裳,但是实践证明,传统媒体的内容,只有在众多的平台上、不同的平台上跑起来,找到各自的社群和“长尾”,才能够有自己的流量和传播。

国际的媒体以前也讲过“融媒体”,十几年前最著名的是美国的坦帕新闻中心等,后来它已经关闭了。从这两年来看,国际知名媒体的探索中还是内容的数字化、付费化模式比较有价值,在坦帕以后,没听说有谁是往“平台”方向发展的,反而都在强调“聚焦”。我自己看得最多也觉得最成功的,是以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代表的模式。
  
究竟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要回归常识与规律,去明晰媒体融合的方向和概念在哪里,不要动不动就是一大堆的平台、渠道、5G、4K、VR、AR等,好像大家都“咸与融合”了,但是具体路径却南辕北辙、不知所云,这可能造成很多资源和时机成本的巨大浪费。
     
我比较认同罗振宇的观点:机构媒体一定要成为独立的IP而不是一个什么平台,也就是构建自己独特风格、独特卖点的、有知识产权的内容,并借此四处出击,借助各个平台的渠道,成为线上商业资源,并在线下间接收获IP所带来的红利。社会和公众需要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但借助新闻内容不可能成长为单一的大型聚合平台,不可能再走以前“流量带来广告”的商业模式,机构媒体一定要放弃这个幻想,要以“U盘式生存”的方式,在多个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去跑、去分发,这是完全不同的战略路径。
  
我常跟同事说,要明确机构媒体的目标是什么,机构媒体的APP,其实也就是自己内容的数字化仓库而己,不要把它想象成真正的所谓传播“平台”,我们的内容真正能够大量分发流动的渠道,还是在各个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甚至是知乎、得到上,在这些现在网民最经常进入的平台上,我们要成为超市里的高端产品,但不能再幻想人家只来你这个精品“专卖店”。
  
现在社会上的媒体,大体可分为几类:1、社交媒体平台,比如说微博微信,属社交互动型的大型科技类媒体;2、个人自媒体,依托在大型平台上,互为支撑;3、政府与企业机构的自媒体,依托大型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有效传播;4、机构专业媒体。
  
目前发展方向最不明确的就是机构媒体。现在大家都在说“媒体融合”,实际上,这几类媒体各不相同,生存模式完全不同,不能把几类媒体混为一谈,而且,我始终相信:机器和技术能够做好的东西,基本就不是机构媒体所值得努力的方向,那是技术型媒体平台的事,机构媒体甚至要有战略智慧主动放弃那些“路径”,踏踏实实“走窄门”,像写书一样写新闻报道,用少而精的数字化内容,努力蜕变为一个真正有内容价值的IP ,U盘式生存、而不是向平台方向努力。
   
3
第三个问题,当下的关键是缺少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声音。

分析一下:既然信息已经过剩,什么类型的信息才有真正的需求?
由于传播技术的普及和进步,现在的发声主体(也就是内容制作主体),数量可能是以前的几百万倍、几千万倍,大量的个人自媒体、政府自媒体、企业自媒体,生产的信息“内容”是传统时代的不可计数倍,现在,最缺的是反而超脱于自媒体、政府企业各自立场、社交媒体平台的、独立第三方立场的媒体,最缺的是有公信力的、有质量的事实信息。
  
中大长期研究传播领域的张志安院长统计过,中国各级政府的自媒体数量40万到50万左右。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对政府来说,有了跟公众沟通非常好的渠道。这种声音多了,就意味着媒体生态的声音更丰富了。但是,政府自媒体的声音一定也有自己的局限,人家会觉得这是政府自己的声音,从它角度发出的声音必然有自己的立场和局限,只要是知识层次高一点的公众,都会认识到这个问题。
     
有明确立场的政府自媒体,当然是鲜明地宣传自己的观点,这不奇怪,但是,社交媒体也不是完全“无辜单纯”的,西方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也就是人在新媒体生态中的“茧房化”、智能推送的欺骗性,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政治家浑水摸鱼可利用的利器,比如特朗普当选,已经有报道选举期间大量社交媒体上有目的的智能化推送,甚至是向精准目标推送有诱导性质的假新闻,起了很大作用,包括英国的脱欧,有报道也指出一些政治传播机构利用大数据、利用推送的真真假假信息,有效地影响了很多选民。
  
就一个城市的传播而言,正因为这些丰富多元的自媒体和大型平台“各说各话”,所以,我们依然、甚至更需要有人以采访、探寻、思考和观察为主业,通过团队的高效合作,通过扎实的数据和资料积累,对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的各种问题、各种成就、各种故事,进行认真深入的挖掘,这才是“深入分析”,这才是“透彻说理”,这是一个健康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报道”与“观察”,这才是机构媒体应该起到的作用,他就应该是城市里的意见领袖和传播高地,而不是一个热闹的“广场舞”。
  
机构媒体可以做快闪、漫画、H5、抖音类短视频,我不反对用这样的手段,但是,机构媒体的核心定位和核心能力一定不是在这些东西上,而是你要真的能够深入分析挖掘出很多我们城市管理中,无论是相关部委,还是相关公司、普通老百姓都讲不出的、或者是他们分析不出来的东西,这才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有说服力的评论,这就是只有机构媒体才能够提供的“干货”。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其实现在有见识的政府官员也已经意识到这种变化,他们也深感自己大量的辛苦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理解支持,他们也深感普通政务信息的传播缺乏更有效的效果。最近有新闻说浙江长兴,也就是现在做区县融媒体的行业标杆,要求当地各级政府切实减少政务信息的发布量。澎湃报道说,乡长们闻之“如释重负”,终于从每天的六七条政务信息编审中解放出来,终于有时间认认真真办理公务了。这就是目前“信息过剩”的一个缩影,大家其实都迫切看到了,正因为发布渠道多了,我们需要的是更高质量的资讯、而不是杂乱的信息海洋。
4
第四个问题,信息海洋里,机构媒体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定位。

一个报社如果有500名记者该如何用?是每天汲汲于去做大量人有我有的简单信息?还是集中时间和力量在重大报道上轮番发力、每天贡献少而精的大稿?我认为网络时代与以前是完全不同的,以前的信息传播需要数量,传统传播时代,广州日报能够日产100版就是巨大的胜利,而现在可能相反,信息数量已经严重过剩了,“少而精”的模式才可能产生影响力,才可能沿着新的路径找到新的商业模式。
  
由于当下国内报社普遍重视“融合”并以流量和点击率考核编辑记者,我们看到,大量严肃媒体、机构媒体的采编人力,依然用记者队伍自己来大量生产一般生活资讯、社会新闻上,某种程度,近似把当年都市报打市场时用的套路,复制到网络时代来,还在幻想用自产资讯成为一个平台吸引流量和广告。
  
这种套路还能够成功吗?我认为注定会失败,如果失败就意味着传统媒体转型机会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巨大浪费。坦率讲,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靠机构媒体的新闻内容其实是带不来大流量的,最有流量的内容是娱乐化内容、生活化内容,互联网上流量最大、最受欢迎的内容,一直以来都是“星、腥、性“,也即明星、血腥、SEX。
  没错,我们需要适应互联网生态下的传播,但是,传播的关键是要看传播对象群体的不同属性,如果考核的指挥棒落在量上,追求的结果很大可能会跑偏。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媒体融合,就想到各种H5、各种短视频、各种降低智商的漫画,就要做“平台”,做所谓“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来求广泛转发。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认为:对机构媒体来说,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究竟要影响什么样的人群?机构媒体就是要有定力“不求流量”,高度决定影响力,我要影响的是10%的高端人群。其他90%人群所需要的“海量信息”,自有其他商业媒体与自媒体去供应,我们不跟他们争这个“量”。
  
有了这样的定力,机构媒体的发展方向就不应该“唯流量是瞻”,不应该为了迁就大众而降低品味、降低智商。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要认识到:新的传播生态一定是去中心化的、是通过开放、分享所进行的所谓“病毒式传播”,而在这海量信息确实需要“筛选机制”,我认为这就是机构媒体需要起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就是英文中的“less is more”, 少就是多,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受。
  
有了这样的定力,机构媒体整个人员的分配、资源的投入才能够产生聚焦的战略提升,才能够从容重塑新闻事业的核心资源,靠有附加值的高质量信息去赢得读者,最终探索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一定不再是以前的“流量+广告”模式,而是围绕目标读者群延伸出来的线下社群商业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方所走过的数字化产品付费阅读的道路,我个人认为是对头的,现在国内的知识付费商业模式和支付环境已经完全成熟,虽然一直说“中国人习惯了免费信息”,但是,高端新闻内容数字化付费的模式一定值得继续尝试,我们欣慰地看到,国内仍然有财新传媒在努力探索,虽然还不顺利,但是慢慢走下去,一定会在所谓海量信息的海洋中走出一条路来。
5
第五个观点,机构媒体本身在专业能力上要努力提升进化。

我们的机构专业媒体当下都在干什么?他们都在推出各种“潮酷”的融合报道作品,试水H5,深耕短视频,每个记者每天发稿十几二十条,他们不得不拼命地争抢那点“流量”和“点击率”。
  
什么是“潮”?什么是“酷”?正常的新闻报道需要那么多H5和短视频吗?以后的文字深度报道和思想逻辑严密的文章,是否都要让位给短视频和H5?我们那么强调深度阅读书报刊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重要教化作用,那为什么要让能够写出准确生动文字的记者,纷纷要下海去做H5和短视频?
  
我一直有个鲜明的观点:机构媒体的记者特别是名记者,不能往十八般武艺都会的方向去培养,而要培养自己最核心的能力:采访与写作。
  
我在中国最市场化的媒体做过,可以说经历过中国最残酷的新闻竞争,三十年的从业经历使我懂得:媒体和报社最核心的资源的能力只有一个:能够最快的找到你想找的人、问最好的问题、并有本事最快让他开口说出所有的东西,最准确地进行记录描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干货”,除此之外,其他的东西可能都是次要的、多余的。你能否“采”到“访”到最关键的人与事,这是远比什么“潮”“酷”更加酷的本领。
  
这几年我都在讲这个观点:作为记者,你要会拍视频、会剪辑甚至会用无人机,这些不难,一学就会,必须鼓励记者去学去用,但是,机构媒体要重点培养的记者,一定是有思想会观察的、能调查会分析的、有观点有扎实数据的专业写手或者编导,这才是真正高素质的记者编辑,而不是只会做几个H5的短视频的“小编”。
  
新闻系当然要培养十八般武艺都会的传播专业人士,但是,一定也要像以前的新闻系一样,目标就是培养名记者。现在新闻系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做名记者的想法?当年上新闻系的人多少还有一点名记者梦的,尽管成为名记者的不多。现在的新闻系,要培养专业技术能手,但更要鼓励、培养有潜质的学生成为名记者。随着一批调查记者的转行,很多报社记者的采访能力,现在已经下降到一个难以置信的地步,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一个社会的灾难,它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当然,我们也看到,最主流的机构媒体人民网,最近却以百万年薪招聘“调查记者”,不管人民网最后是否能够招到,不管人民网的记者要如何“调查”、“调查”什么,我认为这种做法都是有战略眼光的,什么专业记者符合百万年薪的标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前几次我在中大也讲过,机构媒体转型方向就应该是“智库型媒体”,曾任广州日报社长的黎元江先生在2012年一次讲演中,用9个字就概括出了机构媒体转型的方向,他说,应该做“调查室、研究室、资料室”,就是这样三个概念,非常精辟的概括出传统媒体、机构媒体应该转型的方向。
  
而现在机构媒体的考核制度改革仍然进步缓慢,包括对写稿的要求,依然不是这样的考评方向,停留在以前都市报时代的计件计分层次上。我多次表达过这个观点:以前传统报社实行的“工分制计件考核”,用在新媒体时代可能就是一个毒瘤,如果采编队伍依然靠生产大量一般资讯产生传播力和影响力,必然无法构建机构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力,也无法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以前我们都习惯把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表述为“时代的传播者、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实际上,随着科技传播技术的普惠化大众化,以前机构媒体所担负的“传播者”功能已经大大减少,相反,作为“记录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却在强化——当大众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和记录者时,职业媒体作为社会进步推动者的作用就更加必要明显了,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想多了”,图洋图森破。
  
业界早就有个说法:中国很多传统媒体,真正在市场专业领域经营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年,很不幸,还没有发育进化好就夭折了。
  
在这个问题上,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尤其是领导层,千万不能再固步自封,尤其是地方日报和晚报这些生产大众化内容的综合性报社,在互联网生态下,这些综合性媒体已经不再衬得上以前“专业媒体”的名声了,它的专业性和彭博、财新等这些媒体没法同日而语,这些以前占尽传播优势的机构媒体、大众媒体,一定要往专业方向转,如果你还是满足于做大众性平台,那一定会被技术型媒体平台、包括社会很多自媒体代替。
  
我在报社干了32年,我对中国综合性报纸的采编队伍太了解了,他们普遍都是有某种气质的人,聪明伶俐,善于学习,但普遍也带有比较自由散漫的特点,用严格的管理标准衡量,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宽松软”,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像母鸡护小鸡一样袒护队伍中的种种散漫软弱,传统采编人员要适应新的传播生态,确实必须有二次创业、将自己清零的心态。

但是,传统媒体优秀的记者编辑也不要妄自菲薄,我最看不得的是近年来的一些所谓“专家”,自己一天也没有做过新闻,但总是时髦地以技术平台的优势自居,嘲笑传统媒体、内容类媒体没有“商业模式”,有没有“商业模式”我下面会再讨论,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很多所谓“专家”,其实是站在资本方、或者是技术供应商的立场上来说这个问题的,他们仍然是以传统的广告和流量模式和判断能否产生商业模式的,我们不能被他们忽悠了,我倒是想问:那么卖力替技术方和资方站台,你究竟是为了什么?你真是为了让党和政府更好地“治国理政”吗?
  
确实,如果我们承认:传统媒体不可能以旧的平台式流量广告商业模式继续经营下去,那么,要支持一支专业队伍生产高质量内容,就必须在经营上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这一点,我们基本可以看到,出路之一是靠内容带动相关的社群,在线下以影响力、公信力背书的方式提供增值服务、市场服务,如有媒体所尝试的“媒体智库”方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只不过,这种经营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广告经营,大家可以研究很多商业杂志如《财富》《福布斯》、台湾的《远见》和《天下》等,他们代表着内容类媒体商业模式光明的未来。
   
对于原来从事传统媒体工作的员工,如何引导得好并发挥所长?确实是门管理艺术,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则还是“专业分工、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最简单的一句话表述,就是“采编”和“经营”都要比原来做得更专业、而不是更全能。
  
传统媒体原来的经营队伍需要转型,今天这里就不细说了,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有空再讲。
  
而原来从事采编工作的员工大部分确实有新闻传播的从业经验和专业基础,他们的转型有两个方向:
  
一是在新闻专业上继续锤炼进步,走更彻底的新闻专业主义道路,走“事业型”道路。为什么要“更彻底”?因为,以前你只要会写就行,传统媒体垄断了传播渠道,“即使是一条狗,在中央电视台也能够出名(白岩松语)”,而现在,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公开传播渠道发声,你面对的是社会各行各业的高手,好多人的见识比你高得多,好多人的文笔比你好得多,想要“透彻说明”和“深入分析”,难度远高过以前,必须更加努力学习提高,水平高了,待遇和身价才可能提高。
  
二是转型改做专职传播服务专业人才,走“经营型”道路,赚钱。这事也不容易,与新闻采编转型一样,现在遇到的竞争同行,服务水平可能更高更专业了,一般性的写写软文搞搞活动,已经很难满足各种政府机构和企业的胃口,必须在服务方面做得更专业,才有可能形成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值得欣慰的是,从事过采编工作的人有传播基础,只要善于学习,只要善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品牌,“钱途”还是大大的。而既然是经营服务类的工作,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也可能给予经营型人才更好的薪酬激励。
  
当然,如果你能写大稿又能做出炫人的H5,能经营策划又能拉来广告,恭喜你!你就是马云所喜欢的996和669人杰。但是,想成为这种又红又专的综合性人才,其实也是蛮难的,我们都是凡身肉胎,在一个社会平均薪酬工作机制,可能还是专业的分工与合理的薪酬更能够持久。
  
以我的从业经验来看,我做不到996也没有669的本事,最关键的一点是:人只有一个脑袋一个心脏,两种不同的心态其实是蛮难在一个人身上兼容的,当记者必须有点“冷“:冷静超脱观察,要“静静”,而做经营则越“热”越好:热情谦恭随叫随到,一条龙服务,要“动”。现在想来,以前新闻界所强调的专业分工、采编要与经营分开的,其实是有其深刻规律和道理的。
     
6
第六个观点,要给主流机构媒体更大的空间,使他们真正能够担当起“透彻说理”和“深入分析”的使命。
  
不得不遗憾地指出,现在很多主流媒体记者编辑的能力已经“退化”了,用“退化”这个词一定会得罪很多同行,能力是如何“退化”的?其实大家也心知肚明,但是,我还是认为:总书记所提出的、要让老百姓对政府的工作能够深刻解读,要把深刻反映社会变革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得“透彻”、能够“以理服人”的重任,这个关系到“治国理政”的国之重任,究竟应该放在谁的肩上呢?我认为,最靠谱的还是各级主流传统媒体,他们、也可能只有他们,能够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专业积淀,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社会责任。
  
为什么缺少更多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媒体?我这里只说一个常识:关键只需要一个,就是要给他们更多的探索和发展空间,来自有关部门的支持鼓励和宽容探索,这可能比“财政给钱”重要得多也有用得多。
  
当下很多传统媒体的转型战略是模糊不清的,内容正在走向浅薄化,“透彻说理”与“深入分析”的作品依然太少,而战略转型期最重要的人力和资金资源,很多却投入在生产大量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融媒产品”,貌似生动活泼,实则垃圾信息,资源的浪费,人才的流失,令人扼腕,极其需要理清方向,大胆鼓励,让有多年积累的主流传统媒体放下思想包袱,大展身手,深耕能够“透彻说理”和“深入分析”的高质量新闻报道评论。
  
我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对新闻工作的种种观点,总书记一直是鲜明支持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他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著名的《之江新语》系列评论中,在福建工作的几次讲话中,都非常鲜明讲到,各级领导干部要利用好舆论监督这个很好的工具开展工作。
  
在当前千头万绪的各项艰苦工作中,如果我们的宣传部门,敢于把现在充斥党报版面的“政务专题”拒之门外,同时,以各级党委宣传的政治高度和权威,明确赋予各级主流媒体深入调查研究、舆论监督下级部门工作的权力,明确要求各级部门全力配合支持党报记者的采访调查,向群众做好关于政府工作的“透彻说理”和“深入分析”,这对于治理打击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于防止各种不作为、乱作为,不是一项威力无比的“治国理政“利器吗?有关部门要鼓励支持他们去进行善意的、建设性的舆论监督,这相当于多了一个中纪委,何乐而不为呢?
  
令人感慨的是,这二三十年来培养的新闻专业人才,现在都去哪儿?都去刘强东、周鸿祎、马云手下做公关去了,帮他们洗地吵架去了,而他们,本来是可以成为党国专业的社会治理监督力量的。
7
第七个观点,转型中的主流媒体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路径和顶层设计。

现在的传统媒体中,面对采编人才的流失与机构收入的下降,何去何从?在媒体融合工作方向上,思想认识其实是很不一致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矛盾都有,急需明确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支持。梳理了一下,这些矛盾其实关系到几个重要原则性问题,很有必要讨论清晰。
  
1,采编队伍要“精兵简政”升级换代。我们不再需要500名简单记录事件消息的通稿记者,而可能只需要100名能够写大稿、有时间深入调查研究的高级记者,对这部分真正有调查研究能力的记者,专业要求和薪酬待遇都必须提高,他们代表机构媒体的品牌与高度,而一般新闻的数量不靠他们产生,要靠社会上5千、5万名不领工资全凭兴趣、遍布社会各界的“业余记者”、政府自媒体和各种自媒体。
  
2,怎么赚钱?要靠新的商业模式,不再是“广告+流量”的业务逻辑,而是媒体公信品牌和专业策划带来的线下高附加值收入。当然,这也需要经营队伍的重构,以前只会卖硬广的业务员很难再生存,而转型做经营的记者编辑将大有用武之地。
  
3,要设法支持采编队伍顺利从容渡过“利润空窗期”,要保证采编和经营队伍转型转得堂堂正正,无须苟且。旧收入模式急剧下降,新的利润增长没有上来,这时的经营手法,可能就面临是“苟且”还是“从容”两种不同的心态,只重短期效益的话,队伍的专业能力其实很难提高,各种“苟且”、急功近利的经营手法也容易损害媒体品牌,彻底断送传统媒体最值钱的核心价值——公信力。
   
当下最考验一家主流媒体的问题是:采编内容上的投入、人员的投入是不是保持定力,是不是够从容专业?采编队伍确实要优化提升,但是,这里始终还有“从长计议”、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我以前在中大也讲过,要“重塑新闻事业核心资源”,由于内容品牌和经营模式的变化,传统媒体大量采编资源需要重构、需要投入资金去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现在的资源积累,就不会有以后公信力品牌的延续。而且,此时需要的资源整合,是利用媒体大品牌与大机构进行的资源整合,不是编辑部像做自媒体一样的小打小闹,小打小闹类似社会自媒体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
4、体制机制究竟要改什么?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体制清晰,专业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长计议,坚持专业队伍分工。
   
采编经营两分开的问题,说到底这其实不是个道德操守问题,而是个关系到专业技能和资源积累能否成长的人才培养与发展问题。
  
记者、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这不是一个荒唐幼稚的问题,而是一个十分确切、十分迫切的新问题,是认认真真采访写稿?还是要做很多其他跟新闻业务无关的东西?现在的媒体中层领导,时间都去哪儿啦?他们的精力都用在频道、版面的生存上,用在记者的算分考核上,用在预防一些其实无伤大雅的所谓“差错”上。
一方面,我们确实要鼓励记者一专多能,什么都能够做,但是,从专业分工来说,传统报社编辑部在体制上应该转型为四支队伍:
   
1、有数字化编辑运营能力的全媒体编辑部,2、有最强采访写作能力的记者评论队伍,这两者都是事业体制、心无旁骛出精品的。3、很多原来的编辑记者,则可以用激励政策鼓励其转型,成为专业从事经营服务的队伍,专做政务策划传播的经营队伍,4、专门代运营政府企业媒体的采编服务与传播服务队伍,这两者是市场化公司制管理的。
当下,全国正在开始推进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对传统媒体的改制是个重大的政策机会,“时政类报刊社”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应该尽快予以明确,个人认为:时政类报刊社的编辑部,至少属于公益二类也即差额拔付的事业单位性质,不能完全推向企业化市场化。
5、媒体报业集团中,以后谁来养谁?多元化经营赚来的钱要用在哪里?
我一直都是这样的观点:政府给媒体集团相应的多元化资源,包括媒体集团积累下来的非主业资产,目的不是要你上交利润的,而是为了夯实、保持新闻事业的根基,媒体集团的多元化经营,目的就是为了反哺主业,所有经营公司赚来的钱就是拿来养采编队伍的、拿来支持新闻事业的。有些人听了觉得很不舒服,凭什么你们“坐享其成”,我要去赚钱来分给你呢?这就是媒体集团多元化资产的价值,确实就应该有人专心致志做新闻,有人服务市场去赚钱,不能合二为一,而现在很多媒体就是合二为一,这种合二为一,严重伤害了媒体公信力和品牌,不管怎么强调它的现实合理性,一定是饮鸩解渴的短期行为,不值得提倡。
     
总的来说,新闻事业,现在正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走错路的话,新闻事业这种东西,可能将在我们这一两代人身上从此消失。无论是当下不少人所热衷的一味鼓吹智能化媒体,还是依赖政务广告的政府内刊型路径,都无法将传统媒体带出泥潭。如果新闻事业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话,什么是新闻业的初心?什么是新闻业的使命?我们难道不清楚吗?
  
这个关键时刻,新闻事业更需要各种力量的支持,才能延续中国新闻事业的生命,期待目前国内外探索中的这些方式,都能够为中国新闻业“续命”,包括:
  
媒体集团自身的多元化经营,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社会公益基金与机构的支持,网络众筹方式的新闻制作,媒体的付费阅读模式,新闻版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很好的多元化的途径。
   
只有多元化的各种途径支持,才能够使机构媒体告别转型融合期的种种慌不择路、急功近利,而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回归规律——融媒体最重要的,还是要“融人心”。
(本文作者谢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本文为其在2019年4月26日召开的第九期“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上的主题演讲,演讲主题为《“融媒体”究竟要“融”什么》,略有删改。《报业转型》推送此文,表明《报业转型》认同其大部分观点。)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czMjgwMA==&mid=2651263880&idx=1&sn=875fb1aefa82c98d9e4b86e3ca80f1e9&chksm=8b9b1f67bcec96716a2c9d3b61e9bbbab1f826277ab0caf273c873dc7a2cd459439a33743976&mpshare=1&scene=1&srcid=&from=singlemessage&ascene=1&devicetype=android-26&version=2700043a&nettype=cmnet&abtest_cookie=BAABAAoACwASABMABgAjlx4Ax5keANyZHgD4mR4AAZoeAAOaHgAAAA%3D%3D&lang=zh_CN&pass_ticket=fFNANqUyCWTkICY8JBdud0ipa%2BSo57LgNeI0Y%2FSLbksEZ7uQGq3Jmd0NdyHRqPRb&wx_header=1
编辑:高杰





15#
发表于 2019-5-27 22:28: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重磅!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发展报告(完整版)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舆论战略部署,本文从县级媒体发展历程与现状出发,分析县级媒体改革存在的重点难点,探讨当前县级媒体改革发展的理念与路径。认为,当前县级媒体的改革关键并不是“大屏幕、大平面、大机构、大技术”等物理表现,而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应从整合资源、整合机构、优化流程、做实绩效、争取支持五个方面展开。
本文发表于《现代传播》2019年第4期,学术引用请注明:陈国权.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20194):15-21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舆论战略部署,2019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传媒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与焦点;但是,很多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就是简单就事论事,凭感觉写当前现状,拍脑袋提方案,缺乏对当前县级媒体发展历史、层次、方位的清晰认知,对于县级媒体当前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融媒体中心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也没有明确判断。20189月至20191月,本课题组就县级媒体发展改革状况及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课题对东中西部23个县的媒体进行了调研,本报告为最终研究成果。
本报告认为: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大屏幕、大平面、大机构、大技术”仅是物理外在表现,关键还是体制机制的改革,不能本末倒置。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当前形势下进行县级媒体改革的重大契机,是方法与手段;而县级媒体改革的终极目标,则是提升县级媒体“四力”,建成建好党的舆论宣传工作“基石”,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一、县级媒体发展历程与现状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县级媒体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散治滥”的历史,“一放就滥、一管就困”贯穿始终。
我国县级媒体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是上世纪50年代,大量县级报纸应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动员需要而创刊,1956年底,仅浙江省就有县报75家,除海岛县,几乎县县有报。但三年困难时期,县报陆续停刊。
(一)广电的治散治滥
县级媒体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33月,为迅速提高广电覆盖面,当时的广播电视部召开了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时任部长吴冷西提出,两级办电视的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凡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也可开办广播电视台,除转播中央和省台电视节目外,可播出自办节目。后来的中共中央37号文件明确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广电体制,县级广播电视台数量迅速增加。从无到有,1985年,县级电视台就有了61座,全国电视台从1980年的29座,到1991年的543座,增量主要就是地市县电视台。县级电视台风起云涌,但“一放就滥”,很快就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闲置、内耗的现象。
广电的治散治滥开始逐步推进,1995年,国家开始全面停批县级台建设,19955月,广电部的《关于对各级无线和有线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检查的通知》下发,整顿非法批台、建台、乱播滥放现象。19978月,广电部又通知要求:同一县(市)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必须合并为一个播出实体。1999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主要内容:一是网台分离;二是电视与广播、有线与无线合并;三是四级广电停办;四是公共频道将取代县级电视台的自办节目,只留一定时段供县级电视台播出本地新闻和专题节目。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效整合的实施细则》,要求采取措施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形成垂直的广播电视网络运营新格局。
200271日起,省级电视公共频道统一开播,县级电视台的自办电视频道取消,主要职能改为转播中央、省和市级电视台节目。这将县级台逼到一个非常边缘的境地,甚至其所肩负的意识形态功能也被弱化,这一功能被中央、省市台的有线网络所取代。但县级广播电视台依然在艰难中发展,2007 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87座,其中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16座,约占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74.1%
(二)2003年县市报治理整顿
报纸方面则要窘迫得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鼓舞下,县市报掀起了“复刊”“创刊”的高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实际上是县级媒体发展的第三个高潮。在谈话发表当年,县市报数目发展到200多家;1993年达300余家;1994460余家。到本世纪初,比如浙江省,又一次实现了除海岛县,县县有报纸的盛况。最火爆时,仅2000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就给浙江省新批了8家县级日报公开刊号。跟县级广播电视台类似,县级报纸也是一放就滥,“四级办报”,全国出现了1000多份县级报纸,当然有些没有国内统一刊号;一个村委会要定中央、省、市、县四份党报,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呼吁下,报纸的治散治滥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3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下发,要求:“县(市、旗)和城市区不再办报刊,已经办的要停办。对个别影响大、有一定规模的县市报,可由省级党报或地市级党报进行有偿兼并,或改为地市级党报的县市版。”723日,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县报刊号保留的具体标准,即:“对人口在50万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亿元以上的县(市、旗)所办报纸,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的,经严格评估论证后,可由省级党报或地市党报进行有偿兼并,或改办为地市级党报的县市版。”
2003年的报刊治理整顿终结了四级办党报的历史,20036月,共有1000多份县报,其中,309家有全国公开刊号;整顿之后,20037-12月,258家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县报被注销。51家县市报的刊号予以保留,其中包括6家“我党解放前创办”,4家少数民族自治县报纸,以及41家经营状况较好、拥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县报刊号被保留;分别由省级或地市级党报进行有偿兼并,不再归为党报序列。
(三)满足县级传播需求的县级媒体突围
经过两次治理整顿,全国县级党委政府手头所掌握的传播工具与阵地就变得极其缺乏。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各县对一个自己拥有自主权的媒体媒体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强制性地关停并转,并不能够扼杀住这样的媒体需求;相反却让这种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在公共频道体制下,县级党委政府所诟病的是拥有广播电视台,需要财政投入的同时,却没有完全话语权。这样不适应基层需求的改革一般都难以持续,加上县级电视台与公共频道争夺播出时段,以及公共频道定位上的摇摆,后来除了如安徽这样的少数几家公共频道,大部分公共频道基本上名存实亡,都成了省级各频道的垫底,在尴尬中艰难度日;而拥有足够需求的县级电视台依然在曲折中繁荣如初。
为满足传播需求,大量以“今日”为开头的没有统一刊号的县级报纸也开始涌现。县市报不减反增,以浙江省为例,2003年治理整顿前共有57家县报,其中有27家拥有国内统一刊号。整顿注销了11家县报的刊号,保留16家,后又变通增加了两家,共18家县报有刊号。但目前据调查,浙江全省有刊号无刊号的县报共65家,实际上比2003年整顿之前还增加了8家,也就是说,浙江省现在基本上每个县都办有报纸。而在其他省份的县报也大都相继恢复,或者更名,赠送订阅,没有广告许可证。
(四)新媒体成县级舆论格局最大变量
世纪之交,新媒体的崛起,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渠道匮乏的县级媒体提供了绝好的拓展机会。只要内容有足够吸引力,县级媒体就有了突破区划限制的可能。从电子版、手机报,到之后的两微一端、短视频。
199911日,《绍兴县报》就开办了电子版。1999929日《萧山日报》网络版成为第一家日更的县报网络版。200511月,《今日德清》创办了县级手机报。随后,各县纷纷开办手机报,顶峰时期,浙江全省有60多家县级手机报,几乎都是收费阅读,直到2016年左右,很多县又停办了手机报。2016年,浙江省几乎所有县级报纸,都开通了多媒体数字报。
基本上所有的新媒体形态,县级媒体都有涉及。据调查,县级媒体中有60%的拥有三种以上的媒介形态;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第三方平台开通了官方账号的有45.1%的县;有579个县拥有新闻客户端,覆盖率达30.96%;占比达87.54%的县,共计1637个县开办了微信公众号。一些县还与社会公司一起合作建设新媒体,比如2016年,江苏常州金坛区广播电视台和金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常州江东现代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创办的金坛网微信公众号在全国2851个县中排名第六,已囊括网站、电台、电视等多个公众号。
目前县级舆论格局的最大变量是地方自媒体,包括政务媒体和个人自媒体。县级移动、电信、联通及局以上部门、一些社会团体、企业、个体都利用新媒体搭建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一些县甚至出现了地方自媒体内容矩阵公司,联盟了百个城市,这些自媒体分食了县域体制内媒体的内容流量与广告资源。加上大型互联网公司最近几年的流量下沉策略,都给县级媒体传播格局带来巨大影响。2014 年以来的微博用户月活超过4亿,2018年快手用户日活过亿,这些用户大部分是来自县级的小镇青年。由于体制机制的束缚,这些大平台账号中,县级媒体的影响力远比不上那些自媒体。宣传部门的同志反映,这些自媒体中的谣言、软文、色情、暴力等负面内容成为影响县级舆论生态的重要因子,严重干扰了舆论良性格局的建构。避免这些流量下沉的自媒体影响,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五)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机遇
为满足县级传播需求,应对新兴媒体冲击,坚守基层舆论阵地,打通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势而生。20188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实际上,在中央顶层设计之前,为应对县级媒体所存在的问题,很多县已较早开始了改革尝试。县级融媒体中心也是建立在大量基层试点之上的顶层设计,满足基层的切实需求。
一些县先以建立县级新闻中心的名义来满足县级传播需求。比如,杭州建德市的县报刊号在2003年报刊治理整顿中被注销,后经多次研究,决定成立建德新闻传媒中心,建设建德新闻网站(网页),由网站出版免费发行的《今日建德》,经费由市政府补贴;同时,市区部分街面广告,由传媒中心负责经营,以弥补经费缺口。2005年,这一经营模式不仅很快在浙江全省推广开来,还吸引来江苏、山东等省县级传媒学习取经。
一般新闻传媒中心也是汇聚当地媒体资源的聚合平台,由县委领导,各县宣传部主管,成为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成为当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前身。
县级媒体合并为一家的尝试也较早开始。贵州瓮安县2008年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合并为一家媒体。早在2011年,长兴传媒集团就由原来的长兴县委报道组、长兴政府网、长兴宣传信息中心、长兴广播电视台、四个单位整合组建而成,包括广电、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种媒介形态。20169月,江西的宁都、寻乌、崇义三县的全媒体中心同步举行揭牌仪式。
2018年开始,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基层试点开始在一些地方推进,20182月,浙江青田电视台与青田侨报社合并成立了青田传媒集团。20184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大河网与安阳县联合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201876日,湖南日报社与浏阳联合建设的浏阳融媒体中心挂牌;同日,在陕西延安富县举行了陕西省县级党委政府集中宣传平台上线仪式;76日,四川省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在达州市召开;721日,北京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挂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后,全国掀起了县级媒体发展的第四个高潮——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县级媒体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借势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春风,可以在体制机制、资金资源、场地人员、编制机构等县级媒体以往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上获得改革动力与支持,迎来县级媒体的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县级媒体传播“四力”,达成“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目标。
二、县级媒体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历次的媒体结构性调整,县级媒体都是裁撤的重点。以都市报、都市报频率为代表的世纪之交的市场化媒体浪潮,也没有波及县级媒体。没有经历充分的媒体市场竞争,这就导致县级媒体传播意识薄弱,习惯于以前的那种宣传模式,一旦遇到完全市场化的新媒体,县级媒体的舆论“四力”受到极大挑战,县域舆论阵地堪忧;加上地市级、省级媒体及各种卫视的覆盖渗透,以及各种新媒体形态的冲击,县级媒体“四力”弱化、经济困难、机制落后、重复建设,人们普遍对县级媒体的存在意义产生怀疑。在20188月之前,县级媒体长期不被关注,一些县市领导也不重视,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不够积极,或被动应付。
(一)机制落后
对于进行融合中心建设的县级媒体而言,机制落后的表现是它的矛盾性。媒体主管领导主张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媒体优先”、先试先行;但各类监管者则认为政策面前对所有事业单位一视同仁,一把尺子量到底。新昌县新闻传媒中心主任陈立新说:“现有体制把你的手脚捆起来,却要你到市场去游泳;管理方式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运行的却是市场化模式,不好解决。”
编制紧张、复杂。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县级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编制成为引进人才的一大壁垒。鄂尔多斯东胜区新媒体中心由于新成立且专业性强,受岗位职称评聘和专业技能等因素局限,成立时核定编制有7个,却一直无法从相关部门调配人才,中心原有的两个编制也不得不被编办收回。2017 10月,新媒体中心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引进了7名工作人员,但工资待遇问题却未能妥善解决。
县级媒体编制复杂也成为影响改革推进的大难题。一个县级电视台内有两三种不同的编制,不同编制不同待遇,很难留住没有正式编制的人才。河北张家口宣化区试图整合区内三家媒体,但三家媒体的人员编制、身份都很复杂,全额、差额事业、企业、聘用、劳务派遣等,很难处理。县级媒体改革必须优先解决这些问题。
绩效考核不成熟。推进当前县级媒体的改革,要求媒体具有较大的考核权限,实现被考核者的业绩贡献,发挥绩效考核办法的激励作用;但对于采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体制的媒体而言,如果将在编人员全部列为全额拨款编制,那么目前政策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结构及发放金额都有详细的政策依据和财政预算,并且落实到人,否则就是违规发放。强调绩效考核与业绩贡献的企业化分配机制与传统事业单位强调总量稳定的资历性工作结构就难以匹配。
一些县级媒体也有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工资浮动部分差额很小,员工根本不在乎,基本上起不到奖优罚劣的作用。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在一些有多种编制的单位内部,就出现事业编制的不干事,还拿钱多;编外、企业编制的干活多,却拿钱少的现象,造成分配不均,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有些县还将媒体绩效考核、参赛评奖的奖励当成滥发津补贴而制止,这实际上将媒体的特殊性与公益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人为割裂,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
缺乏晋升晋级通道。一些县级媒体,特别是没有公开刊号的县级报纸,记者编辑没有职称评定通道,也缺乏晋升机制,只能“混着”。县级媒体平台小,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留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员工中,优秀人才占比较高。跳槽、公务员考试成为流失的两种主要方式。宁津县广播电视部分招聘人员甚至有编制的人员通过跳槽、公务员考试等方式寻求其他方面发展。浙江缙云电视台近三年就有10余名青年职工外调或辞职。
更难办的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整合机构所带来的干部职数大幅压缩问题。整合后的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岗位超编的,一般上只减不增,“退一缩一”,逐年消化。但这样一来,年轻干部成长的天花板就大幅降低,晋升无望,对这样的整合改革有抵触心理;干部老龄化也将愈演愈烈。
(二)经济困难
靠什么来养活县级媒体?平常展示多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典型”大多是经济基础较好的县的媒体,与这些典型相比,全国2851个县当中,绝大部分经济发展情况一般,当然还包括贫困县,这些县的县级媒体经济状况较差,甚至有些捉襟见肘。
世纪之交的“台网分离”改革中,县级网络公司收归省网络公司垂直管理,这使大部分县级媒体失去了最大的营收来源。如今,回头看看仅存的几家台网没有分离的县级媒体营收状况,就可知台网分离给县级媒体带来怎样的经济困难。湖州市的长兴、安吉、德清是三个台网没有分离的县,其中,长兴2017年广电网络收入4000万元,广告收入3800万元;安吉广电网络收入3000万元,广告收入只有1500万元;德清广告网络收入3000万元,广告收入4000万元。不可想象,如果少了有线网络的收入,这些县级媒体依靠什么来填补。
从当前媒体功能看,只能依靠广告,但县级媒体广告形式越来越少,极少有品牌广告投放,留给县级媒体最多的只能是医疗广告、购物广告,却受制于广告审查越来越严格的影响;加上各县的户外广告、LED广告、自媒体公号等的蚕食,县级媒体的广告形势越来越糟糕。2007年甘肃玉门县各类媒体广告总收入有310万元,2015年却滑落到36万元。贵州省各县广播电视台台陆陆续续遭遇经济危机。经济困难导致设备老旧、人才紧缺、节目经费缺乏、节目质量差,一些节目也因缺少广告而不得不停播。
对于一些经营实在无法持续的县级媒体而言,财政扶持或者拨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是,拥有财政拨款或者扶持的都是财政情况较好的县,对于一些经济发展层次不高,财政情况较差的县而言,不可能另外拿出钱来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江报客户端总编辑黄新阳说:“江西省有25个县依靠省级财政补贴40万元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一些县还直呼承担不了。”山西某县新闻中心主任很焦虑,他坦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是后期运维成本会很大,需要持续投入,如果没有财政的扶持,就很难持续;但我们县不可能领带拿出钱来。”一些县级媒体“吃饭经济”都存在问题,遑论建设。
(三)“四力”弱化
当前的县级媒体改革的探讨聚焦于内容生产端的技术创新,而不注重用户端的需求变革,这实际上倒置了县级媒体改革的本质。媒体改革变成了炫技,“炫耀锄头,而忘记了种地”。县级媒体当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内容质量的低劣,所导致的“四力”弱化。
县级媒体缺少市场机制的浸淫。大部分县级媒体都没有实行企业化管理,纯粹的事业单位,甚至有些还是参公事业单位;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都市媒体浪潮的影响也只波及地市,县级媒体在本地一般都没有竞争对手,缺乏竞争动力,也就没有了改革的动力。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加上人才、技术、资金等的匮乏,县级媒体的内容质量普遍不高,创新动力不足,吸引力不够。
县级媒体立足本地,受制太多。新闻报道程式化成为普遍问题,会议新闻多,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少,当地党政五套班子轮流登场,讲话、出席各种活动。一方面是迫于当地宣传任务,不得不报道这类新闻;另一方面是人力物力有限,自制内容生产能力不足,只得依靠县级领导的日常工作、党委政府的会议作为报道题材。熟人社会,受制太多,更缺少舆论监督报道,曾经有些县级媒体有过舆论监督的尝试,但很快就被事件分管领导或说情者打消了锋芒。
县域狭窄,新闻素材缺乏。一个县不可能每天发生很多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县级媒体的可报道资源相对匮乏;不得不通过增加重播率来填充播出时间。为丰富内容,一些县级媒体不得不引进大量内容,但由于资金限制,引进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廉价电视剧,加上那些低劣购物广告、医药广告,严重影响用户情绪,遭致反感。
即使成立了融媒体中心,也不会增加多少新闻资源,甚至加剧了新闻资源的稀缺性。江西贵溪市201610月组建了融媒体中心,目前共有11个媒体平台,包括贵溪报、贵溪广播电视台、贵溪发布微博微信、贵溪报微信、江西手机报贵溪客户端、掌中贵溪客户端、贵溪新闻网、贵溪手机报彩信、贵溪发布今日头条号和抖音号等,2017年度传播指数位列江西省100个县中的第一名,但是每周只有原创稿件30余篇。总体上看,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布平台太多,原创内容稀缺的现状极为严重,更遑论优质原创内容,僧多粥少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重复建设
县域面积狭小,却有三个以上的媒体。在没有公开刊号报纸的县,或有内刊编辑部,或更名为县外宣中心,由县委宣传部管理;广播电视台隶属于文体广播电视局,划为有线电视台类;还有专门的政府网站,又属于县政府内部组成部门。贵州湄潭县有三家县级媒体:县外宣中心、县文体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湄潭有线电视台、县网络中心主办的政府门户网站。其中,县外宣中心有编制7人;县有线电视台有编制13人;县网络中心有编制4人。重复建设这么多的媒体部门,撒胡椒面一般,导致岗位设置和采编人员严重不足。
县级融媒体中心正致力于解决县级媒体功能重合、内容同质、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长兴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主任徐峰介绍:“县级媒体跟地市、省级不一样,地方很小,新闻就那么多,常常一个新闻事件中,各个单位都派人去采访,事情很小,记者现场乌泱泱一大片,很不好看;县委书记下乡调研,仅记者就坐了一车,既耗费人力物力,又拉低了效率;所以在2011年才会成立长兴传媒集团,试图改革这种情况。”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李建艳介绍,以前一个活动需要2-3名记者,现在融媒体中心采访部调度,一名记者就可以完成。河北辛集市融媒体中心成立后,同一个采访任务实现了从之前的2-34-5人到现在的11-2人的转变。
鉴于县级媒体重复建设的问题,有多位实践者较早提出过县级媒体的整合思路与意义,包括统一宣传口径、整合人才设备资金、提高效率等,这也说明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与实践基础。
具有实际需求,满足当前难题;这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省市级媒体整合相比,更具可行性的主要原因。
三、县级媒体改革的理念与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920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当前的县级媒体改革应着力解决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改革理念上应有所厘清。
(一)实行企业化管理要因地制宜
县级媒体改革必须走出“市场化”误区。很多人一说媒体改革就是“甩包袱”,把媒体推向市场,自收自支;一些县既想使用传媒工具,又不愿意承担必要开支,弱化和忽略了媒体职责使命和公益性质。
课题组在为一些县进行改革咨询时深深地感受到:县级媒体改革的最简单做法就是实行企业化管理,则人员、编制、薪酬、绩效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但问题是,很多县级媒体缺乏足够的经济体量维持企业化管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商业规模小、层次低,缺少广告资源;加上新媒体带走了部分广告客户,县级媒体经营情况堪忧,不可能获得持续的经济支持。在一些县级媒体人看来,这一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大铺摊子,增员增编,财政大幅补贴,但担心当地行政长官支持以及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
全国县级媒体中,完全企业化的少之又少,采用的都是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形式。湖南省共有89家县级广播电视台,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49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40家。
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典型,长兴传媒集团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但这是建立在长兴县雄厚的经济基础上的。据调研,2003年对县市报治理整顿中,因满足4个经济条件而保留下来的41家县报目前普遍情况较好。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9家县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5家县报,都已成为报业颓势下集团重要利润来源。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县报所在的县是“百强县”,媒体经济运行基础较好。而绝大部分的县则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
实际上,即使实行企业化管理,大部分县级媒体也只能依靠政务、购买服务,或者活动经营来实现,赚的也都是政府的钱。比如邳州广电的 “政企云”,为政府、事业单位、国企等客户提供宣传、信息发布、数据、托管、活动、技术等服务,一年创收500多万元。长兴传媒集团的经营收入中,政务合作、活动营销、产业运营、商业广告比例为3:3:2:2。其中前三项就主要来自政务。
在这种情况下,县级媒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切忌一刀切,应因地制宜。采用公益事业单位的性质更符合县级媒体实际;当然,对于有条件的县,也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但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事业企业“两分开”。江西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后,作为全额拨款公益类事业单位,但同时成立一家独立核算的经营性传媒公司,负责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旗下的媒体平台的经营创收。融媒体中心与经营性公司实施彻底的两分开,用经营性公司的营收来支持融媒体中心运作。还有山东高密融媒体中心以及江苏金坛广电也都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负责经营,将采编与经营彻底分开。
从当前县级媒体应承担的舆论与服务两种职能上看,新昌县传媒中心主任陈立新建议,财政应对公益性职能全额拨款进行事业保障;而允许服务职能进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这是符合当前县级媒体发展实际的。
(二)不做App
从现在已经建成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情况来看,不仅是大屏幕成为了标配,一个自己能够掌控的App也成为标配,有些县如浙江青田还拥有两个App。一般情况这个App的功能是多而全的,新闻、政务、民生服务板块都有,每个板块下还有很多功能单元,还会采用UGC模式,试图用App来聚拢区域内的所有内容生产者、服务提供者。
但效果较差。2016年邳州广电的“邳州银杏甲天下”App上线,目前总装机量只有45万,但仍然摘得2017年度中国县域最强广电App冠军。可想而知,其他县域App的装机量、活跃用户数。同样,山东宁津的 “智慧宁津”App目前只有2万装机量,总点击量只有2200多万次,但在全国近200家与山东台轻快融媒体云平台合作的县级台点击量统计中多次排第一名。被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手机台,轻快云平台“最具人气手机台奖”等称号。
即使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所强调的“平台”模式中最关键的UGC账号入驻,也遭遇了数量极少的问题。“邳州银杏甲天下”APP的“政企云”只吸引到不到45家乡镇企事业单位入驻。江西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画屏分宜”新闻客户端试图打造“分宜政务微矩阵”,但目前也只有100多个账号入驻。但如果考虑到一个县只有二三十万人口时,类似于45万的装机量、100个入驻账号又是非常努力的成果。一个县,确实没有足够支撑App平台运行的资源。
对于App的使用而言,施拉姆的媒介选择公式同样起效,媒体选择=媒体获得的价值/费力程度。而在平台模式下,App用户使用人数很少时,用户加入所需要的费力程度,包括下载、时间、精力等是高于其所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平台具有更高价值,才容易吸引新用户。当所获得的价值超出费力程度时,这个节点就是App的“临界规模”。为达到App的“临界规模”,很多App都动用行政手段,下载任务层层分解,比如湖北竹山县委办、政府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各乡镇、单位积极动员系统和下属干部职工、家属安装“云上竹山”客户端,还要按时间通报安装进度,从而实现了“干部职工安装全覆盖”。
但仍然无济于事,这样的硬性安装的用户黏性很差,而且还会遭遇到“换机陷阱”。县级媒体平台资源有限,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这个“临界规模”,这个平台就越发缺少对用户的“补偿”。即使一些App采用“看新闻赚钱”的模式,也依然无法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需要强调的是,平台模式下,货币补偿是低效与短暂的。相较而言,平台能给内容生产者以提高声誉、业务发展、交流便利等机会,这样的非货币补偿更有价值。但这些价值,在平台还没有越过“临界规模”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课题组认为,县级媒体提高服务能力,不能以App为抓手。
从某种程度上说,县级融媒体中心最需要的是平台思维,更强调用户体验,用户的获得感;而不是纯粹的App平台。比如,更强调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信息搜索成本、交易的谈判成本和交易执行成本。不仅关注货币成本,更关注时间与精力等非货币形式成本。作为一种折中方案,采用微信公号提供服务,或者微信小程序搭建服务平台,更符合大部分县级媒体发展实际。
(三)不能一刀切
中国2851个县,每个县的县情都不一样,媒体运行情况也不一样,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也存在一些个性问题,需要区别研究应对,政策实施不能“一刀切”。
前车之鉴,“四级办电视”政策虽促进了县级电视台的发展,但也存在盲目建台的问题,一些县不顾本县经济情况建台,即使获批后却由于条件不成熟不能开播,还有的县盲目模仿中央、省台的机构岗位设置、场地安排,铺张浪费;才会导致之后的治理整顿。同样,2003年对于县级报纸一刀切的治散治滥,至今仍然为人们所诟病。很多人认为,不应以计划经济的思路来干预县报的生存与发展;是否应该拥有报纸,应由当地政府和读者需求决定。这就导致治散治滥之后,大量没有公开刊号的县报纷纷创刊,在边缘中求生存。
20171月,刘奇葆同志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媒体要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中央厨房”的建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各县级媒体应结合自身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
20189月,中宣部在长兴召开县级融媒体中心现场会,提出了全国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时间表,要求全国所有的县在2020年前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2018年要先行建设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有一些省份却已抢在时间表前面率先“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任务,浙江省提出的口号是“力争2019年底实现全省全覆盖”。贵州省更快,20194月前,全省88个县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将全部建成。四川省也提出“183个县将于2019年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
在时间表的压力下,应付现象频频出现。一些县级媒体迅速成立了 “融媒体中心”,但往往只是简单地让新闻中心、电视台、网站等坐在一起“合署办公”,或者就直接做加法,新成立一个“融媒体中心”,然后让每个单位出一个人到“融媒体中心”坐着,甚至只是简单挂牌成立了“融媒体中心”,搞个仪式,剪一下彩,揭一下红布,县内各个媒体机构并没有进行整合,各媒体的机制也没有改革。
实际上,每个县级媒体所处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总数、城市化进度、当地媒体竞争格局、甚至包括当地行政一把手的重视度,都影响着县级媒体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做法。“标配”这个词并不合适,不可能让全国所有的媒体都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学习,无比巨大的大屏幕,无比巨大的工作大平面。还是应该采取适合本地本媒体的切合实际需求的媒体改革举措。长兴传媒集团在召开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现场会之后,一个月就接待了200多批次的参观学习者,接待人员不堪重负;然后就是一窝蜂地模仿,全然不顾是否符合本地县情,是否符合本媒体实际需要。有些县区本身是贫困县,经济总量不够,却也学长兴传媒集团搞企业化管理,不知道依靠什么来进行企业化管理,依靠什么来养活县级媒体?
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海明的话颇具代表性:“要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坚决避免资源浪费、低效失效的‘面子工程’,尾大不掉的‘烂尾工程’,功能无序叠加、内容无限扩充、建设无休无止的‘胡子工程’,不且实际、照搬照抄的‘劣质工程’”。而这三种“工程”目前都较大范围内存在,需引起警惕。
四、县级媒体改革的着力点与路径
201811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深化机构、人事、财政、薪酬等方面改革,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当前的县级媒体发展形势,要切实提升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需要的并不是“大屏幕、大平面、大机构、大技术”,而是从顶层设计角度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资金、人才、机构改革政策。
(一)有效整合媒体资源
中宣部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上提出:“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枢纽”。要实现这三个功能,必须有效整合县域内各种媒体资源。县级媒体不应只有传统的电视台、报纸、网站,还应该包括区县部委办局下属的各种政务自媒体账号,以及县域内各种媒体资源,应借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将其有效整合,统一管理,协同发布。要让区域内几十万人,各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制造信息产品并创造交易。
全国目前有政务微博近30万家,政务微信超过10万家,其中,县级及县级以下政务自媒体占大部分。这些也都属于体制内媒体,能够弥补县级媒体资源不足,覆盖面小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互竞争与多头管理问题,“正规军”与“游击队”有时还会互相干扰,甚至对同一件事情发出不同声音。因此,县级媒体改革的重要步骤就是将这些“游击队”纳入县级融媒体中心,统一管理,一个声音、多个出口,发挥专业团队在舆论传播与舆情沟通上的专业优势。
最初级的尝试是微信代运营,浙江德清县融媒体中心代运维了25个镇(街道)部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记者直接参与这些微信的内容生产。但融媒体中心应成为真正的信息“中心”。河北辛集市按照《宣传辛集新闻线索上报工作考核办法》,将各乡镇部门、大型企业的219名信息员全部纳入考核;然后集中力量运营微信公号“辛集发布”,还开通了头条号、凤凰号、企鹅号,实现了“两微十号”。组建了涵盖全市各乡镇、部门的845个工作群、涉及1.3万名干部职工,36家政务新媒体、39家自媒体的“百万粉丝矩阵群”,按照“同一事件、时间、信息、声音、位置”的“五同一”要求,对辛集发布的重要信息一起转发、推送。
整合政务资源也有利于达成“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目标。河南项城融媒体中心整合全市70家官方网站、42个微信公众号,实行信息统一发布、运行统筹管理;联合便民服务窗口,与文化、教育、交通、功案、环保等单位合作,将各镇办的服务大厅业务办理、问题投诉、热点答疑等接入融媒体中心。打造“智慧城管”,将井盖、路灯等实行网格化管理,市政设施一旦损坏,融媒体指挥中心将收到警报,然后定位处理。浙江安吉县助力“智慧安吉”建设,建设全县187个行政村(社区)的信息网络和视频监控平台,将新闻传播、政务信息、民生信息和社会治理等都集中在这个平台,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电视机顶盒,了解村务公开信息,享受衣食住行玩乐购等便民服务;既可增收,也为延伸服务和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用服务增加县级媒体造血能力。
(二)大刀阔斧整合机构
县级媒体改革首先需要明确,改革解决什么问题。当下县级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职责不清、重复建设、阵地弱化、创新乏力的问题。
首先需要树立管办分离的机构改革理念,进行宣传部、网信办、融媒体中心三个机构的职责交叉部分的确权。江西分宜从县委宣传部剥离出微博、微信、手机报、内部刊物四个媒体,从县文广新局剥离出县广播电视台、网络传输中心,从县政府办剥离出县政府网新闻频道,将之整合,成立了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宣传部、网信办只负责管理职能。
县级媒体的机构整合改革必须杜绝完成“任务”的懒政思想,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相关部门权力整合先行,拉动促进机构整合;不做简单的“增量改革”,敢于在存量上动刀子,不惮于割掉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相对于外部资源的整合,内部机构的整合难度更大,因为它会打破现有利益格局,比如,中层职数就会减少,原有的这些中层股长没有办法安置,年轻同志的晋升空间会被压缩,重新定岗定编会让一些游手好闲的同志感到危机,遭致较多人的抵制与反对也是情理之中。
县级媒体应抓住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一大好时机,大力推进媒体机构整合,并以机构合并为抓手快速推进改革,并妥善解决好富余管理人员的转型以及岗位调整人员职责的确权。北京海淀区实施媒体“大部制”改革,撤销了区属各个媒体单位,组建了融媒体中心,将以前的报台网业务、区委网、政府网都划归到融媒体中心运营维护;将原有的19个科室整合压缩成8大中心:指挥中心、采访中心、编辑中心、政务中心、技术中心、用户中心、数据中心、行政中心,形成一种扁平化的体制架构,破除融媒体中心内部的机构壁垒。
浙江常山县2017年就开始合并广电台、新闻中心、新闻传媒发布平台,整合三个媒体的人员、资产、职能,成立传媒集团,并将业务整合,成立全媒体采访中心和编辑中心,统一调度所有采访与编辑力量。邳州广电对全台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设置,围绕融媒业务成立了四个中心,对所有部门和岗位实行定岗、定责、定目标考核的三定设置,各部门和岗位目标考核导向更加明确,责权利融为一体。
(三)优化磨合采编流程
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策采编发流程再造,有统有分,不拘泥于理论,要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不断磨合,探索出一套适应本地本媒体实际的科学的流程模式。其中,有三个共性点需要把握。
实行项目制,孵化爆款内容精品。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的“项目制”运营模式有利于内容的创新与爆款产品的生产,一些县级媒体也引进了,效果较好。邳州广电按照兴趣重新组合、跨体制搭配的原则,成立了融媒体产品实验室,有60多名员工参与,生产出适应移动端阅读的多个“爆款”产品。20185月,推出的“@邳州人,书记喊你加入群聊,讨论这件事”H5互动产品,以市委书记的名义征求网友对推动邳州发展的意见,吸引了“10+”用户参与,提出意见、建议两千余条;融媒实验室创作推出的网络视听节目《逗是这个事》,用邳州方言小故事,以轻松搞笑为风格,有地域特色,全网观看量达到600万人次。为保证项目持续性,鼓励员工的项目创意,邳州广电还成立了项目评审委员会,通过初审的项目可招募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实行另外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增加参与项目的员工收入。
形成完善的外宣联动机制。对于县级媒体而言,外宣是重中之重,应形成联动机制。广东鹤山县建立“一站式新闻工作综合平台”,为上级媒体提供工作服务,形成通气会、协调会机制,召集地市以上媒体负责人参加,目前已有中央省市26家媒体入驻,已召开新闻发布会3场、接待各级媒体记者400多人次。本地的“腾龙龙舟赛”“大交通”等重大活动也通过平台分发到入驻的各媒体,形成了舆论宣传合力,提升了外宣影响力。
还应特别重视外宣激励机制,在保障基本收益的同时,以更多的激励措施鼓舞员工生产优质外宣产品。还应建立外宣学习机制。组织外宣进行专业培训和对外交流活动,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外宣团队,发展媒体外宣工作。通过学习不断地进行丰富和提升,使团队不断进步和发展。
加强把关制度建设。以往的新闻中心一般都没有总编辑,一般由主任来负责事务性的工作及内容把关,形成了采访部、部委办局街道、项目部和编辑部对接,编辑部向主任报送的模式。这种把关模式下,主任有较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对于内容的把关会显得细节不够。而编辑部责任重大,承担高压的工作环境。因此,县级媒体的改革应建立总编辑把关制度,能使编辑部和主任都有更多自主空间,对于内容的把控更加完善细致。
(四)抓实做好绩效考核
这是内部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需改革“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改革“主观评价”为“量化考评”,改革“档案工资”为“绩效薪酬”。绩效坚持向媒体采编一线倾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特殊事业单位的性质与运作方式在绩效方面的改革需要政策的理解与认可。
县级媒体虽然要严格参照公务员或事业身份管理;但媒体作为内容生产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工作属性必须要有良好的绩效考评作为指挥棒。为规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属性和不能自行制定奖励政策的规定要求,四川合江县新闻中心将考核指标细化,逐项落实到目标绩效综合考核办法中,利用目标绩效考核奖金进行二次分配:每季度以部门为考核主体、按照内部考核等级发放;制定通讯员队伍考核激励机制,对稿件按浏览量发放稿酬,经费由承担各平台经营的国资公司——泸州荔枝红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收益支付。
青田县委为保证薪酬改革到位,县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青田县融媒体中心(青田传媒集团)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按照总量控制、自主分配、多劳多得,优秀绩优酬的原则,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允许集团干部职工绩效工资总量上浮50%。山东高密市确定广播电视台为公益事业单位,但同时每年拿出500万元宣传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有影响力的新闻产品。
为对产品质量进行合理评价,可采用“四力”评估体系,以所生产内容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情况作为评估标准。
同时值得注意和改进的是,强调奖励的及时性。奖励应及时发放给相应员工,而非很长的时差或者仅仅一张空头支票,这样奖励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及时的奖励发放更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优质内容创意。
还可将业绩考核纳入到职位晋升中,实行职务业务提升双轨制首席、领衔制度。长兴传媒集团优化“双聘+五档薪酬”机制,2017年开始实行“积分制考核体系”,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的量化考核体系,并建立人才选拔双轨提升机制,对于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结合绩效考核和选拔机制,纳入中层岗位;对于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则出台配图的特殊人才年金制和首席人员首席待遇制度,使员工拥有两条上升通道。
(五)积极争取资金政策
20191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团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进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这为当前县级媒体改革获得政策资金支持提供了政策依据,并保证了今后县级媒体改革的持续性。
目前县级媒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政策资金支持:
财政拨款。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视,直接财政拨款越来越多。四川合江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所需场地、资金、人员经费得到县财政全额保障。江西分宜县财政为保障融媒体中心常态运行,保证宣传主业的财政经费,采取逐年增加预算和全额返还预算外收入的方式。浙江青田县对原青田侨报和青田县广播电视台享有的财政拨款额度不变的前提下,明确了融媒体中心所有的建设、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目前全年给予资金达4000万元。云南大关县2011年融媒体中心启动时,就获得了50万元启动经费、50万元设备费用以及每年40万元的运行费。
项目资金。当前的县级媒体改革不可能完全依靠媒体自身积累筹措资金,甘肃玉门广播电视台投资1200万元建设“一中心四系统”的媒体共享平台,仅这一笔投入就相当于玉门各类传统媒体2015年全年广告收入的33倍。更多的扶持来自融媒体项目资金,山东昌乐电视台的融合高清新新闻生产系统、高清播出系统等,都由县财政投资300万元兴建。江苏邳州经济情况较好,近两年来,邳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2200多万元,对邳州台网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建设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河北辛集市财政投入120万元,助力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心配备了高清摄像机、无人机、LED大屏、编辑机、数码照相机等高端设备,用这笔资金还建立了“多媒体数据库”。
运营资源。长兴传媒集团如今成为地标的大楼就是2007年长兴县政府划拨的土地,总投资1.5亿元。2017年,四川合江县委、县政府在新政务中心大楼划拨1200余平方米给新闻中心,用于融媒体中心建设。场地参照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和装修。很多县建设融媒体中心的场地都是由县委县政府解决。
购买服务。这是县级媒体获得经济支持的重要一环,长兴、安吉、德清三县2017年的政府购买服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24%25%28%。德清县新闻中心承建了德清县政府的“智慧德清”指挥中心、县政府大数据中心平台、全县社会治理“一室四平台”业务、公安“雪亮工程”监控、教育监控系统。河南项城把各党政部门单位的政务发布、舆论宣传等经费集约使用;与纪委监委联合运营“清风”系列公众号,与税务部门联合开展“发票摇奖”活动,与各单位、乡镇联合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等,充实财政经费支持。浙江青田县还专门规定全县党政部门、乡镇街道在同等价位前提下优先采购青田传媒集团提供的各类文化、信息等产品等额有偿服务。
政策编制。对于县级媒体的扶持并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编制、政策方面更需要。县级媒体改革会涉及诸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难度很大。应围绕改革过程中涉及广电、报社、宣传、财政、人事、编制、纪检等诸多部门,成立统一领导小组,多方共同参与,集中力量解决改革政策难题。浙江常山县虽然实行企业化运行管理,但专门推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财政保障政策,除媒体改革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外,还全面保障薪酬绩效考核制度创新,优化人才招引培养政策体系。
编制方面,也是县级媒体改革重点难点。这一点,尤其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需要正视多个媒体整合成一家之后干部职数缩减的影响。在干部选拨工作上可以实行“退二进一”的优惠政策,避免年轻干部晋升无望、干部老龄化对于媒体改革的影响。江西分宜融媒体中心增加配足编制,分宜市编办专题研究编制情况,使融媒体中心编制数达到40个,允许人员不足部分以聘用方式解决,在岗人数短期内翻了一番。在机构级别还做了加法,原来新闻中心主任就是副科,成立融媒体中心之后,配齐配强为“两正三副”,主任、总编辑各一名,都是正科;副主任1名,副总编2名,都是副科。有了希望,改革劲头才足。
(作者是《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提升主流媒体新闻供给质量的扶持路径研究》<项目批准文号17BXW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原文发表于《现代传播》2019年第4期,学术引用请注明:陈国权.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20194):15-21
来源:微信公众号“ 报业转型”
编辑:马晓晴

16#
发表于 2019-5-29 23:48: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县级融媒体中心布局





编辑:马晓晴

17#
发表于 2019-6-17 15:48: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8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发布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人民网研究院今日发布2018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该报告建构了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指标体系,对我国284份报纸、298个广播频率、34家电视台的融合传播力进行评估。报告显示,主流媒体通过建立传播矩阵扩大了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中央级媒体继续领跑,粤浙沪苏实力基本稳定,各类媒体还需继续做大做强自有平台,利用好第三方平台,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一、主流媒体通过建立传播矩阵扩大了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媒体融合传播力是“四力”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全国284份中央、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主要报纸,298个中央及省级广播频率,34家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的融合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发现,2018年,我国报纸、广播、电视通过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建立传播矩阵,融合传播力大大提升,触达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扩大了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1、报纸、广播、电视传播矩阵覆盖率高
注:凡报纸所属报业集团/报社,广播频率、电视台所属广播电台/广播电视台拥有自建网站、客户端,则计为已覆盖该渠道。电视台旗下频道、栏目在第三方平台有入驻,则计为该电视台在该平台有入驻。
除广播频率在微博、聚合新闻客户端的入驻率较低之外,报纸、广播、电视的网站、自建客户端等自有平台的覆盖率,以及在微博、微信、聚合新闻客户端、聚合音频客户端、聚合视频客户端等第三方平台的入驻率都超过90%。通过自建平台、入驻第三方平台,媒体拓展了传播渠道,扩大了舆论阵地,使主流价值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空间。
2、传播矩阵覆盖用户数量不断增长
注:媒体用户数均值=用户数总量/媒体数量(N);报纸传统终端用户数为发行量,来自可查询的公开数据;电视台用户数为收视人口;入驻聚合新闻客户端用户数为媒体入驻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一点资讯、搜狐新闻、网易新闻五个平台的用户订阅数;聚合音频客户端用户数指媒体在蜻蜓FM、爱上Radio的收藏人数;聚合视频客户端用户数为媒体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的入驻账号的粉丝量/订阅量;电视台自建客户端下载量均值计算中扣除了芒果TV客户端的下载量(约占总数的65%)。
注:根据本报告监测的报纸、广播电台(含下属频率)、电视台(含下属频道、栏目)数据汇总整理。第三方平台用户数据仅统计了监测对象的官方认证账号数据。
由于网站、微信无法获取到媒体用户量数据,广播频率监测没有完全覆盖到广播频率覆盖的区域,因此无法获取到全面的用户数据。根据可以获取到的用户数据来看,融合传播矩阵建设使我国媒体触达了更加广泛的用户群体。除网站、微信用户之外,平均每份报纸融合传播覆盖用户总数为979.7万,是传统的报纸发行量均值的24.7倍;平均每家广播电台融合传播覆盖用户总数为2225.8万;平均每家电视台融合传播覆盖用户总数为4993.1万,是传统电视收视人口均值的20.3倍。媒体在各平台的用户数呈增长趋势,2018年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微博粉丝量分别比2017年增长14.1%、12.8%、25.8%,入驻聚合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订阅量分别增长243.8%、169.7%、279.4%,自有客户端下载量分别增长50%、113.8%、37.7%。从覆盖用户增长的渠道平台来看,与移动化、社交化趋势相吻合。
3、传统媒体在新兴平台的拓展值得关注
2018年,短视频平台快速兴起,一些传统媒体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并取得积极成效。据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发布的《媒体抖音元年:2018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抖音上经过认证的媒体账号超过1340个,累计发布短视频超过15万条,累计播放次数超过775.6亿。截至2019年2月初,人民日报抖音账号的粉丝量超过1000万,央视新闻、浙江卫视、人民网、中国网直播在抖音平台上的粉丝量都超过500万。主流媒体应积极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融合传播力指数也将不断把一些新兴传播渠道和平台纳入监测范围,希望与更多商业平台进行数据合作,也希望媒体能够提供相应的账号信息,以便更加全面地评估媒体的融合传播力。
二、中央级媒体继续领跑,粤浙沪苏实力基本稳定
综合来看,中央级媒体融合传播力领跑全国。在报纸融合传播力百强中,中央级报纸占20%;广播频率融合传播力百强中,中央级广播频率占14%。报纸、广播、电视融合传播力指数第一名分别是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
除北京外,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媒体的融合传播力表现突出。广东省进入前十的报纸有南方日报和广州日报两家,广东电视台位列前十,广东省广播频率进入百强榜的有8个,仅次于中央级广播频率。浙江省广播、电视媒体均有一家进入前十,浙江日报列报纸百强榜第十一位,总体传播力较强。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江苏电视台均进入前十,并有4份报纸进入百强。上海电视台位列电视台排行榜第四位,并有6家报纸、6个广播频率进入百强。这一状况和2017年监测结果相似,说明以上地区的传播格局和实力基本稳定。
除北上广和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媒体融合传播情况均衡发展外,很多地区媒体发展各具特色。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位列广播频率第二,河南日报位列报纸第十。湖南电视台紧随中央电视台之后,位于电视媒体第二位。江西日报在报纸排行榜中位列第8,江西电视台在34家电视台中排行第9。河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音乐广播两个广播频率进入前十,有六个广播频率进入百强,仅次于北京和广东。
三、利用自有渠道和第三方平台增强传播力各有特色优势
1、打造自有传播平台和利用好第三方平台同等重要
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份报纸、每家广播电台、每家电视台在第三方平台(不含微信)上的用户量均值分别超过531万、1738万、1622万。报纸、广播在第三方平台的用户数总和均值超过了其自有渠道、平台的用户数均值;电视台自建客户端用户数量巨大,目前自有渠道用户数反而超过第三方平台用户数。除网站用户数外,平均每份报纸的自有渠道用户数是448.4万,平均每家广播频率的自有渠道(自建客户端)用户数是487.6万,平均每家电视台的自有渠道用户数是3371万。虽然媒体之间的用户数量存在很大差异,但从均值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建设好自有平台,还是利用好第三方平台进行传播,对于媒体提升融合传播力都很重要。
2、打造自主可控平台增强传播力要有融合发展意识
(1)传统终端增强传播力具有独特用户价值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传统终端的用户出现下降趋势,一些报纸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主动停刊,但这并不代表传统媒体即将消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作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一环,传统纸媒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深度挖掘自身优势上下功夫,在融合发展中寻求精准定位。2019年元旦,人民日报全新改版,报纸减版、全部版面彩色印刷,走精品化路线。经济日报、文汇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多张报纸也宣布改版,内容全面转向深度报道和优质观点,打造“观点纸”、“深度纸”,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对权威、优质、深度新闻的需求。除此之外,一些纸媒还积极采用新技术丰富报道形式。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联合人民网推出“AR 看两会”,采用 AR 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让人民日报“活”起来。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报纸发行量均值近40万,传统电视的收视人口均值达到246万,超过电视第三方客户端用户数,这都说明传统媒体还具有独特的用户价值。
(2)广播电视台建设综合网站是大势所趋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全部省级及以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已经完成合并。随着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资源整合的不断推进,25个省级广播电视台都推出了广播电视台网站(网络广播电视台);有的省级广播电视台资源整合正在进行中,在推出统一的广播电视台网站的同时,广播电台、电视台还分别建有独立的网站;也有广播电视台分别推出广播网站和电视台网站,如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从省级广播电视台创办的广播网站、电视台网站、广播电视台网站的传播情况来看,广播电台网站的发文量均值及中位数最低,均不及广播电视台网站的1/2,电视台网站发文量均值高于广播电视台网站,但中位数为广播电视台网站的1/2。
数据显示,广播电台网站和电视台网站传播力总体上不及广播电视台网站,个别广播电台网站除直播流及少量板块内容外,其他内容已停止更新。充分整合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资源,建设传播力强的综合性广播电视台网站是大势所趋,也是目前省级广播电视台正在努力的方向。当然,广播电视台也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类似于芒果TV网等特色鲜明的视频网站。
(3)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才能增强自有客户端传播力
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2014年起,媒体出现创办客户端的热潮,有的报业集团下面建有多个客户端,甚至一些广播频率、电视栏目也创办了自有客户端,但从实际传播效果来看,大多数传统媒体客户端同质化,功能不够多样,下载量低,有些客户端已经不再进行版本更新。据统计,在下载量过千万的报纸客户端中,绝大多数为报业集团或报社主推的客户端,子报子刊创办的客户端下载量普遍不高。广播频率自建客户端下载量均值为22万,中位数为1.8万,一些广播频率客户端已经停止运维。而广播电视台创办的综合客户端或广播电台创办的音频客户端下载量均值为220万,中位数为15.8万。对于广播频率而言,依托广播电视台客户端进行传播是节约资源、提高传播力的有效路径。
目前,一些媒体尝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做大一个综合性客户端,2018年,天津市整合报纸、广播电视资源,成立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推出津云客户端;大众报业集团整合新锐大众、山东24小时、山东手机报、大众论坛、齐鲁壹点等客户端,推出海报新闻客户端;2018年底,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也果断关掉慢新闻、上游财经客户端,将其特色内容全部融入上游新闻,集中优势做好上游新闻客户端原创报道。在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整合资源做大一个综合客户端可能是有效办法。
当然,一些报纸、广播频率、电视频道也可依托自身资源、面向特定群体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垂直化客户端,也能够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如,上海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推出的上观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超过千万;湖南卫视的芒果TV客户端,专注视频突出独家优质内容,进入视频客户端头部阵营;一些广播频率客户端专注服务特定群体,如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频率推出的客户端“交广领航”,尽管下载量无法与综合客户端相比,但能够通过服务黏住一批忠实用户,也对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大有裨益。垂直化客户端还可探索与综合客户端之间相互借力,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4)媒体自有平台还需增强聚合分发能力
目前一些下载量大的媒体客户端都开发了内容聚合功能,如人民日报客户端2018年6月开通了人民号,首批申请入驻的机构和个人超过3万家;南方日报客户端南方+推出南方号,截至2018年底入住数量超过5000家。一些省级媒体客户端向市、县延伸,汇聚县级融媒体中心,如湖南日报社在浏阳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湖南客户端推出浏阳频道等。通过不断扩大内容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地域覆盖面,有效提升融合传播力。但目前媒体自建客户端普遍缺乏精准推送能力,需要尽快用主流价值观驾驭算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提升自建平台的先进性、便利性,创新用户体验,提升核心竞争力。
3、增强第三方平台传播力既要发挥传统优势又要敢于突破藩篱
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第三方平台,报纸媒体账号的传播力明显高于广播频率账号和电视账号。报纸微博账号年度阅读量均值为9亿次,是电视微博账号的2.7倍,是广播微博账号的18倍。报纸微信公众号年度总阅读量均值为2262万,是广播微信公众号的2.7倍,是电视微信公众号的2.9倍。报纸头条号年度总阅读量均值为1.5亿,是电视头条号的1.5倍,是广播频率头条号的18.75倍。主要原因在于图文内容生产是报纸媒体的强项,而微博、微信、聚合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虽然也出现了视频化的趋势,但仍以图文传播为主。而聚合音频客户端成为广播电台最重要的第三方传播平台,入驻率远超微博、微信和聚合新闻客户端,而且在广播电台所有传播渠道中覆盖用户数最多,用户均值达到1122万。从监测数据来看,电视台在视频平台开通账号的不多,但很多电视节目通过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可以看出,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传统优势,利用第三方平台扩大传播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原本泾渭分明的平面媒体、广电媒体,都可以借助图文、音视频、融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在不同类型的平台上增强传播效力,最终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当前,这一态势已经凸显出来,比如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电视媒体的账号只占43.6%,人民日报抖音号名列前茅,在抖音平台的传播力超过所有电视媒体账号。人民网还入驻了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开通“听两会”、“十九大报道”等音频专题,收听量上千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媒体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中,如何实现共赢仍有待探索。浙江卫视与腾讯视频将网络自制节目与电视节目相结合,实现经济利益、观看体验和品牌宣传的双赢,值得借鉴。
四、把握规律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还有很大空间
从总体上看,各类媒体的融合传播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深入分析媒体在各类传播渠道的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报纸、广播电台还是电视台,在第三方平台上的传播力两极分化现象非常明显。除少数媒体外,大多数媒体微博账号粉丝量少、互动严重不足,微信阅读量不高。如何针对不同平台的传播规律进行差异化运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监测到的数据来看,媒体自有客户端的两极分化现象同样严重,报纸、广播、电视自建客户端的下载量均值分别为314万、149万、2518.7万,但下载量中位数分别为6万、7万、28万,下载量最大的报纸、广播、电视客户端分别占据下载总量的31%、26.6%、64.7%。对于大多数媒体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融合,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自有平台。
同时数据监测也发现,一些省级、省会城市媒体在新媒体平台运营中,通过精心提供内容、增强互动性服务性等,有力提升了融合传播力,如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力仅次于央视新闻和央视财经频道官方微信,位列电视微信传播力排行榜第三;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新闻晨报等都市类报纸官方微博阅读量高、互动性强,进入报纸微博榜前十;广州日报、都市快报、新晚报、杭州日报等四份地市级报纸进入报纸微信传播力20强;浙江、江苏、新疆等省级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的微信公众号超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交通频率,位列广播频率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前列。
不论报纸、广播、电视,主流媒体都面临全媒体时代的挑战。不难看出,传播力的整体提升最终要靠优质内容吸引人,靠全媒体渠道触达用户,还要靠用心运营与用户真正建立起良好关系,才能让主流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真正浸润网络、走进人心。
2018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CSM)、微博、今日头条、蜻蜓FM及北京交通大学“党报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传播效果研究”社科项目团队提供数据采集支持。
编辑:王豪
18#
发表于 2019-6-17 21:50: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再组建一家新媒体公司,聚焦短视频及5G新媒体平台

作者:无二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成立一家新的新媒体公司——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9年5月30日,注册资本为10亿元,注册地为北京。
  在股东层面,中央电视台占股比例为90%,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央视网)占股比例为10%。
  在人员构成方面,执行董事汪文斌之前任职于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理范建平之前任职国际在线总编辑,监事马战英之前任职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
  作为一家注册资本为10亿元的大型企业,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无论是在股权结构,还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设置都较为简单,不知道是为了更好聚集资源与精力打造产品,还是为后续进一步的资本运作(比如混改)设置便利条件,还有待于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展开大规模人员招聘,岗位覆盖行政、财务、运营、技术、投资等,共计招聘75人。
  官方介绍显示,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为新推出的总台综合性旗舰客户端--央视频提供市场化的运营与技术服务,与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一起建设好总台5G新媒体平台。
  具体而言,央视频在发挥总台视音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聚合社会机构和专业及准专业创作者的优质账号,在内容上聚焦泛文艺、泛资讯、泛知识三大品类,在形态上主打短视频,兼顾长视频,致力于建设守正创新、真实权威、生动鲜活、轻松快乐、用户喜爱的新媒体新平台。
  此前有消息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组建成立新闻中心。事实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9年4月份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媒体人员,涵盖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融合发展中心、技术局和“学习强国”内容运维团队等的82个岗位,共计300个职位。
  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8年9月表示,在中央批复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定”方案中,总台一共下设25个中心,其中新媒体中心就有3个,分别为融合发展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和视听新媒体中心。这一设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变原中央三台所属“两微一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状,对于受众少、影响力弱、陈旧老套的新媒体账号要关停并转,扭转各台账号众多,管理分散,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的局面。
  按照国有传媒机构的通行做法,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与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应该为“一体两面”,加上已经在官方通报中已经正式露面的新闻新媒体中心,接下来最引人注目的新媒体中心无疑是视听新媒体中心,这也是牵涉到总台现有新媒体业务最广的一个新媒体中心,其中包括手机视频业务。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编辑:王豪
19#
发表于 2019-6-18 19:09: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宁夏媒体大变局:合并报业广电,新机构于月底挂牌成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次宁夏日报社和宁夏广播电视台合并,再为主流媒体层面的融合探索提供了新的样本。
有消息称,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宁夏日报社)与宁夏广播电视台将合并整合,组建全新的媒体单位,新机构将于月底挂牌成立。

201811月,天津日报社(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今晚报社(今晚传媒集团)、天津广播电视台合并组建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为市属事业单位。合并之后,原来三家单位将不再保留。此次宁夏日报社和宁夏广播电视台合并后,将成为全国第二个省级日报社和广播电视台合并整合的案例。
《宁夏日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宁夏日报》于195881日的创刊。宁夏广播电视台拥有广播、电视、报纸、有线电视网络、网站五大传播媒介,组建于200412月,为自治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目前,宁夏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系周庆华,宁夏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系王杨宝。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先行者已经下水,传媒业再集团化已成大势所趋。近两年,各个类别、各个层级的传统媒体整合案例都已浮出水面,例如中央广电的三台整合、地方都市报层面的重报都市传媒集团、省级报业+广电模式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 此次宁夏日报社和宁夏广播电视台合并,再为主流媒体层面的融合探索提供了新的样本。


编辑:王豪

20#
发表于 2019-6-21 14:35: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总台总编室今日成立 各中心召集人陆续到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成立大会今日召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布局的各中心的召集人正在陆续到位主持工作,这标志着总台融合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近日,《传媒茶话会》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知了上述信息,并整理出目前部分中心召集人的名单。
各中心召集人是谁?目前,总台融媒体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各中心召集人是谁?
2018年3月21日,中央决定在整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基础上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定”方案中总台共下设25个中心。
《传媒茶话会》最近多方了解到,各中心召集人名单正在形成。也许有人会问,2018年4月19日总台就举行了揭牌仪式,为何历时一年多各中心召集人才正陆续到位?
“中央三台”合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是1+1+1>3的高效整合。要对这样一艘国家级传媒航母进行内部机构、人员、职能调整,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这些中心的召集人是谁?《传媒茶话会》将多位知情人士提供的已知信息整理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的要求,总台的职责是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统筹组织重大宣传报道,组织广播电视创作生产,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精品,引导社会热点,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多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等。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台长慎海雄表示:“坚持创新为要,着力增强融合发展能力、原创产品创作能力、对外融合传播能力,创新推动和实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国家级现代传媒航母。”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总台这个超级媒体就需要调动所有资源,集中全部力量,推出更多融合举措。而对内部复杂的机构、人员、资源的调整和整合又是一项重要且繁杂的工作。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其2015年11月发布的“本部内设机构简介”显示,中央电视台内设新闻中心、大型节目中心、海外传播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技术管理中心、播出传送中心、发展研究中心等24个机构。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5年1月的资料显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设20个内设机构,包括新闻节目中心、财经节目中心、音乐节目中心、综艺节目中心、社教节目中心等。
由此可以看出,总台进行内部机构、人员、职能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做到有条不紊,稳步推进,确保生产有序,播出安全。
“召集人虽不是正式任命的负责人,但现阶段负责领导工作。”知情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各中心的成立和召集人的到位只是总台媒体融合的第一步,具体工作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推进。
现阶段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1.组建成立新闻中心,开始协作报道
据微信公众号“中广互联”一周前报道,上述机构中的“新闻中心”于近日组建成立,下辖新闻频道、中国之声、环球资讯。其中,新闻频道隶属中央电视台,频道呼号CCTV-13,是以播送整点新闻、现场直播、字幕新闻为主的电视频道;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最悠久的第一套节目,是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唯一能覆盖全国的广播节目;环球资讯广播(News Radio)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对内资讯广播,凭借国际台独特优势,为听众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报道。
该报道还称,目前,总台新闻中心各部门已开始正式协作报道各类新闻。例如6月5日“世界环境日”,总台新闻中心策划推出首个联合特别报道《美丽中国我的家》——新闻频道推出《美丽中国我的家》;中国之声重点聚焦“环保人物”;环球资讯启动《美丽中国我的家》策划及采编播联动机制,调派国内外记者发回报道,并提供给国广各外语媒体编译刊播。
2.成立融媒体公司——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据微信公众号“广电独家”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9年5月30日注册成立融媒体公司——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注册地为北京。
公开资料显示,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新推出的总台综合性旗舰客户端——央视频提供市场化的运营与技术服务,与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一起建设好总台5G新媒体平台。
3.明确CCTV-7军事·农业频道“分家”
据有关报道,8月1日起,CCTV-7军事·农业频道将“分家”,代之以新的CCTV-7国防军事频道、CCTV-17农业农村频道。
这已经不是CCTV-7首次分家。资料显示, 1995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少儿·军事·农业·科技频道开播;2001年7月9日,科技频道独立播出,因此改为少儿·军事·农业频道;2003年12月,少儿内容划出,成立少儿频道;2010年7月27日,改为军事·农业频道。
微信公众号“广电独家”从知情人士处获知的消息称,目前各栏目的新片正在制作中,其中,农业节目只保留3个节目名称:《聚焦三农》《致富经》《乡约》,其它节目名称将全部换新。
4.大规模招聘新媒体人员
4月4日,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发布消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发展规划,向社会公开招聘300名新媒体管理与运营、内容采编与制作、IT技术应用与开发等人才,以及选拔部分新媒体中高级管理人才。
该招聘启事显示,新媒体人才招聘分为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融合发展中心、技术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内容运维团队五个子项目,其中,视听新媒体中心80人,新闻新媒体中心30人,融合发展中心15人,技术局25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内容运维团队150人。
而这也是总台组建之后首次大规模公开招聘。总台对融媒体建设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媒体融合建设不止于此。6月10日,在中国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彭健明透露,总台视听新媒体旗舰客户端及传播矩阵也在紧张筹建中。
5.建成首个国家级 5G 新媒体平台
2018 年1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公司,合作建设我国首个国家级 5G 新媒体平台,联合建设 5G 媒体应用实验室,积极开展 5G 环境下的视频应用和产品创新,全力推动 5G 核心技术在 4K 超高清节目传输中的技术测试和应用验证。
今年两会期间,总台5G新媒体平台成功实现4K集成制作,具备了多点、多地、全流程、全功能4K超高清节目集成制作和发布能力。两会中,5G、VR、4K等新技术的使用,成为了央视两会报道的一大看点。

(本文参考中广互联、广电独家、澎湃新闻等相关报道)
编辑:王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