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9-4-26 20: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AI主播来了
主持人:黄馨茹
嘉 宾:邱 浩 新华社CNC主播
    屈 萌 新华社记者
    王泽华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
    艺术学院博士生,中央广播电视
    总台央广新闻节目中心主持人
主持人的话:随着新华社男女AI合成主播(以下简称“AI主播”)陆续走上屏幕,AI主播出镜播报新闻,越来越频繁地与观众见面。我们为什么需要AI主播?被AI“克隆”的主播有怎样的心情?AI主播的出现会不会带来主播行业的失业危机?请看本期嘉宾的观点。
我是全球第一个
被AI“克隆”的中文主播
邱 浩
2018年11月7日,新华社建社87周年之际,我在乌镇采访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声音完全相同的“我”在“演播室”报道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报道题目是《进博会参展商:“进口”主题折射中国智慧》。自此,“他”成了全球第一个AI主播;而我,成了第一个被“分身”的中文主播。
“他”脱胎于我,却完全不是我,“他”是新华社联合搜狗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语音合成、唇语识别等技术共同打造的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只需要输入文字,便可以瞬间准确无误地转换成新闻播报的视频画面。“他”用我的形象、我的声音,可以24小时无眠无休地报道我从未报道过的新闻,说我从未说过的话。
一时间,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路透社、法新社、BBC,微博热搜,朋友圈刷屏。人们在赞叹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之余,更多的恐怕是焦虑——主播真的要下岗了吗?
AI主播究竟有什么优势?第一,播报新闻的时效性强。只要输入新闻文字,AI主播可以实时播报新闻。第二,不休息。AI主播7×24小时实时待命,“宇宙不重启,‘他’就不休息”。第三,不出错。除非文字有误,否则AI主播绝不出错。第四,可进化。AI主播可以通过大数据不断学习完善,越来越趋近人类主播的表情和声音,而且成长进化的速度是人类无法企及的。第五,再进化。我们也许真的无法预期“他”的进化速度以及进化程度。也许,不久的将来,“他”可以手舞足蹈,可以出现在任何新闻现场,甚至可以不需要输入文字,直接通过新闻大数据就自动生成新闻播报视频。
然而,我真的会被取代吗?
事实上,我在主播台前的播报工作已经被取代了。简单地把提词器上编导编辑好的文字播报出来,AI主播可以完成得更高效。假以时日,“他”也许真的可以做到令观众真假难辨,那么取代播音员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但是,这个“取代”究竟是被动“退位”,还是主动“让贤”,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主播这个职业中,其实每一个同行都可以是我的老师和敌人,不断的学习才带来了不断的进步。终于,现在有了一个和我那么像,并且在“倾尽全力”取代我的“人”出现,让我不得不冷静思考自己该如何不被取代。我可以有时间去做更多目前尚不能被取代的工作,毕竟“他”替我分担了不少工作。
所以,我必须接受“他”早晚都会出现这个事实。那么,不妨伸出手,拉“他”一把,让“他”成长得再快一点。人工智能虽然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可“他”依旧是基于既有的数据,那就让“他”来学习我吧。而最令我自信不会被超越的,是我的“灵魂”。我的“灵魂”是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对人情冷暖的体会,是同百姓心灵的共鸣,是寻求真相的迫切,是追本溯源的执着,这一切,岂是AI主播能感知的?人工智能可以报道战争,但无法感知和平的意义;人工智能可以深入灾难现场,但无法体会人间大爱;人工智能可以描述发展进步,但无法知晓劳动者的辛苦……人工智能可以足够快、足够近、足够准确,但新闻有时更需要再思考一下,再深入一些,再有些温度。让AI主播去重复那简单机械的事情吧,我也能有时间释放自己的“灵魂”,去书写一个真实主播的价值。
说到底,AI主播不过是一种报道形式的创新。其实,在每一次技术变革中,媒体报道形式都被深刻影响着,而在这个过程中,从未改变的是媒体人对真理的追求,对丑恶的抨击以及对正能量的宣扬。AI时代,我们欢迎并且接受一切形式上的进化,但同时更要坚守新闻人的初心,坚守不变的新闻本质。
我永远不会被取代!
“新小萌”,
可以模仿,难以替代
屈 萌
未来学家说,人工智能本质就是用自动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未来的强者就看谁能与人工智能更好地协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今年的全国两会,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这是继“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智能+”又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8年11月,新华社发布全球第一个AI主播,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作为新华社的新员工,AI主播上线后立即投入新闻报道中并实现量产,目前已发稿3400余条,累计时长达10000多分钟,生产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读性强的融媒体新闻产品。2019年2月19日,新华社再次发布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并在今年两会上正式上岗,新小萌在声音和图像两大引擎上有了很大的优化和突破。在声音方面,采用领先的波形建模技术生成音频,极大提升了合成音频的表现力和真实度,声音更具情感。在图像方面,通过模型优化及多风格数据的使用,实现更加逼真的表情合成、肢体动作与语义的恰当匹配以及更加自然的唇动效果。作为世界上第一位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一经亮相,再次引发全球媒体圈的关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英国DailyMail等海外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英国Daily Mail报道称,网民对新的主持人表示欢迎;印度媒体DaytodayGK称,除了嘴唇动作稍显僵硬外,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美国Futurism报道称,“新小萌”从来没有上过新闻专业课,因为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约旦媒体AI Bawaba称,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发展中心之一。
AI主播的诞生与发展,是传播业和智媒深度融合的结果,为新闻业带来了许多良性的变革。
首先,AI主播有利于提升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电视新闻生产流程和机制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产生的AI主播只需编辑记者将新闻文本输入系统,计算机就会生成相应的AI主播播报的新闻视频,不仅具备了与真人主播高度相似的新闻播报能力,还可以夜以继日连续工作,并且基本不会出现错误。
其次,AI主播提高了跨语种传播能力,有利于内容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AI主播的改良和升级使得其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面部语言、肢体语言的丰富以及多语种播报能力的完善将打破语言的壁垒,实现真正的跨语种传播,扩大新闻内容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目前,新华社推出的AI主播已经可以输入中文多语种播报,可以在外宣和地方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AI主播推动新闻业创新发展。随着AI主播的诞生,一些新闻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也出现了更多创新和突破,可以增强受众互动,加深受众对新闻的理解,新闻播报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为新闻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但是,电视新闻播音形态多样,有声语言表达丰富,AI主播替代新闻主播尚需时日。
首先,真人主播专业的新闻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短期内无法被AI主播超越。《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一书指出,电视新闻播音形态多样,要求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增强与受众的交流感、从备稿到播出要参照整条新闻的内容,心理上形成整体感、画面感以及镜头感,形成内心感觉、有声语言、体态语言三位一体的有机和谐感。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需要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达到较高的专业要求,这是AI主播在短期内无法获得的能力。
其次,当前AI主播还停留在向人类主播学习的阶段,缺乏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能力。AI主播实质上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智能化数字仿真播报员,它无法自主完成对编辑所提供播报稿件的深度解读。因此,在新闻播报过程中,难以在与受众交流以及实现节目有效传达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最后,AI主播的情感劣势不利于受众产生共鸣。真人主播在播报一些特殊新闻(如灾难报道)时,因为具有共情能力,可以让报道充满温情。但AI主播在追赶人类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认知能力上仍然有很大差距。
人工智能以其背后强大的数据库做支撑,在新闻媒体的数据采集、内容生成、多维呈现、产品分发、效果反馈、信息核查等方面都带来了革新和升级,这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率。而且,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新闻工作者可以从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实现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和特色报道。但与此同时,这也给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一些能力不够突出的从业人员将面临失业风险。因此,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始终保持学习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媒介素养,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AI主播:前景预测
王泽华
我认为普遍意义上的AI主播,应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然语言表达的虚拟人类形象。因此它至少具有大数据支撑和信息可交互两重特征,反映在技术上,首先是音视频采样与合成技术,将人类的语音和外貌特征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成虚拟形象;其次是自然语言处理和人脸表情识别等技术,让机器或程序读取并理解人类语言与副语言含义,进而通过算法进行合乎人类逻辑的反馈,实现“人机交互”。当然,还应有文字识别、空间辨别等对线上线下信息检索、抓取、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实现AI主播对海量信息处理的功能。因此,当下我们讨论的AI主播和之前早就在屏幕上有所体现的虚拟主持人应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也需看到,现有技术水平生成的AI主播离高级人工智能的目标尚有差距。
2019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络春晚首次使用主持人撒贝宁、朱迅、高博、龙洋的形象生成AI虚拟主持人,它们是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偶邦(ObEN)研发的人工智能主持人,原名为PAI(Personal AI)。2019年春节前夕,央视新闻联合微软推出互动融媒体产品《你的生活 AI为你唱作》,央视主播康辉和AI智能女生晓晓为用户唱作专属歌曲。2019央广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中,央广联合科大讯飞推出AI主持人“央小广”。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携手科大讯飞推出以白岩松为原型的AI记者助理“小白”。2019年3·15晚会前夕,央视财经联合搜狗推出以主持人姚雪松为原型的AI主播“姚小松”。一系列AI主播的实际应用,展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多家互联网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成果,丰富了荧屏元素与新媒体互动手段。2018年11月和2019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推出两个AI主播,承担了大量新闻播报工作。
通过大致回顾我们发现,从去年底开始逐步进入公众视野的AI主播,应用和曝光的频次愈发密集。除了相关技术逐步成熟、资本涌向这一领域之外,我们也注意到发展人工智能、促进媒体融合已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从中央到地方,多部门、多行业已制定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发展规划等,例如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可以说,国家层面已明确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除去在这一领域深耕的互联网巨头之外,媒体“国家队”也在智能化转型上提速发力。人民日报社打造的“中央厨房”模式逐步成为媒体融合“样板间”,“创作大脑”“党媒算法”等尝试推进新闻业智能化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出,要着力实现向“4K+5G+AI”智能化媒体的转型升级;新华社运用“媒体大脑”打造智能化编辑部,探索全新新闻生产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AI主播的诞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下的一抹剪影。
目前,现有的AI主播应用基本集中于新闻播报、搭档主持、新媒体互动等方面。未来,在多种真人主播较难完成的场景,AI主播能够发挥作用,助力传播效率的提升。其实,随着技术逐渐成熟,AI主播更大的作用或是可承担以大数据资料抓取为依托的辅助主播工作,以实现智媒时代的高水平“人机耦合”。但是,由于AI主播的虚拟化、数字化等特点,以安全防控及智能算法为核心的内外部技术把关保障成为批量应用的前提条件,不管从政治层面还是从准确性角度考量,都须确保系统防火墙的绝对安全,使AI主播按照正确的算法播出内容;同时,要妥善解决“恐怖谷”效应,以及声音、肖像等方面的版权、伦理问题;另外,也要对相关岗位的真人主播或将面临的转岗、转型问题有所预判,对受众欢迎、体现真人主播价值的新型节目样态进行深度挖掘。
智媒时代的受众是否需要且接受AI主播,还有待时间和效果的检验。事实上,资深媒体人多年积累的从业经验、知识背景、表达风格、情感关怀等很难被机器模仿和替代;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中细致入微的对比推进率、情声和谐率等表达规律,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等感情运动状态,也很难被语音采样获取,有声语言创作“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社会功能难以实现。
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不同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活动中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网络传播时代用户的资讯获取场景正逐渐脱离真人主播的“服务范畴”,例如我们使用社交媒体、阅览新闻客户端、自主检索资讯的时候,受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分众化、碎片化、定制化等特点影响,用户或更需要信息个性化定制、筛选、推送、管理等服务,AI主播则或将成为这种服务的拟人化体现。当下,随着“北斗组网”“虹云上天”“全国一网”、5G时代加速布局,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正逐渐超越手机、电脑,并延伸到物联网领域;平面、曲面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投影、可穿戴、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成熟,让互联网的视频入口无处不在……在未来生活中,AI主播的功能或将由服务于媒体更多转向服务于个人,成为网络传播环境中个性化定制的资讯服务助手,服务于未来生活的各类场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编辑:陈茗

42#
发表于 2019-4-28 22: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人工智能之父:求索“智能”奥秘的一生
“智能问题看起来深不见底,我想这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领域。”
70年的人工智能浪潮中,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与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虚拟现实、框架理论等热门名词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是定义和发展“人工智能”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首位图灵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他的学术贡献璀璨夺目,横跨人工智能、机器人、图形与显微镜技术、数学、认知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探究智能的狂热
1927年,Marvin Minsky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他从小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高中毕业后遵循犹太传统应征入伍,在二战末期经历了两年海军生涯。退伍后,他在哈佛大学主修数学,同时选修了电气工程、遗传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课程。广泛的学科涉猎为他对人工智能研究发起挑战打下了基础。
在哈佛学习期间,Marvin Minsky就对人类心智起源、认知事物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探寻真理。于是他一头扎进机器智能的研究,在本科的最后一年与同学Dean Edmonds一起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神经网络计算机SNARCStochastic Neural Analog Reinforcement Calculator)。
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时,他继续遵从兴趣,完成了在当时的评审委员会看来格外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神经网络和脑模型问题”。在《纽约时报》的一次采访中,他谈及了这一选择:“智能问题看起来深不见底,我想这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领域。”
Marvin Minsky博士毕业时,正是控制论兴起的时候,他开始投入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心理和思维的研究。当时,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也发表了颇具影响力的文章《计算机器与智能》,提出了机器学习、图灵测试、遗传算法等概念,与Marvin Minsky的想法不谋而合。
“传授”智能于机器
Marvin Minsky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他认为智能的本质是许多有着各异能力的代理之间的一种受管理的互动,因此智能不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的思维过程也可以用机器去模拟,让机器也拥有智能。
也正是基于这种信念,Marvin Minsky与当时在达特茅斯学院任教的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以及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等学者共同促成了1956年的一场著名的会议——达特茅斯夏季人工智能研究会议。在这次头脑风暴式的会议中,“人工智能”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人工智能正式被看作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这个夏天的达特茅斯,聚集了多位未来的图灵奖得主。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些重量级人物和他们遍布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们,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大放异彩。
达特茅斯会议五十年后重聚,2006
左起:Trenchard MoreJ. McCarthyMarvin MinskyOliver SelfridgeRay SolomonoffPhoto by Joseph Mehling
上世纪5060年代,Marvin Minsky带领他的学生们在人工智能这片新开垦的知识领域快速地开疆拓土。“当时我们习惯于每两三天就有一个重要的新发现,并且觉得理所当然”,Minsky说。
1960年,Minsky在论文“Stepstowa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提出了由启发式搜索、模式识别、学习、计划、归纳等部分构成的符号操作(symbol manipulation),掀起了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此后,这些主题成为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探索的核心。
60年代早期,Marvin Minsky与志同道合的JohnMcCarthy在麻省理工学院再次会和,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MIT AI Lab。在这个实验室里,Marvin Minsky不仅致力于向机器“传授”人类的感知与智能,还寻求人工智能技术和实用机器人的结合。
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几款光学扫描仪,和带有扫描仪和触觉传感器的14度自由机械手,也开发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够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Robot C。这些进展对现代的机器人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机器人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Marvin Minsky与机械手(图源:Photo by DanMcCoy in OMNI Magazine, June 1980
机械手像人手一样搭积木(Courtesy MIT Museum
除了众多领先的研究成果,MIT AI Lab对共享电子信息的倡议也促进了计算机领域一种重要文化的形成,为开源软件和互联网的前身ARPA奠定了基础。
Minsky也对计算机图形研究兴趣浓厚。1963年,他发明了首款头戴式图形显示器,这种模式在今天的头戴式虚拟现实显示器中继续得以应用。Marvin Minsky在当时率先提出了“远程呈现”(telepresence)的概念,通过微型摄像机和运动传感器等设备让人类“体验而不真实介入”,成为虚拟现实的先驱。
60年代末,Marvin Minsky开始研究能捕捉部分神经行为特征的感知器(perceptrons),将受神经活动启发的人工智能研究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而神经网络在经历20余年的沉寂后重回人们的视野,再次掀起人工智能领域的革命。
1969年,Marvin Minsky因他在创造、形塑和推进人工智能的进程中扮演的核心角色而摘得图灵奖的桂冠。2011年,他因对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统的重大贡献入选IEEE AI名人堂。
兴趣广泛的跨界明星
极其广泛的跨学科背景让Marvin Minsky的科研成果也横跨众多领域。在人工智能之外,他还为显微镜技术做出了贡献,在1956年发明制作了第一台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这种光学仪器拥有极好的分辨率和影像质量,后来在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被广泛采用。
1975年,Marvin Minsky首次提出了重要的框架理论(frametheory),以框架系统的形式完整地表示知识。框架理论结合了心理学与社会学,提供了一种描述人类认知结构的全新方式,不仅对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影响深远,还被引入大众传播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为颇负盛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教授, Marvin Minsky也出版了多本开创性著作,包括《语义信息处理》(Seman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心智社会》(The Societyof Mind)和《情感机器》(The Emotion Machine)
Minsky不仅在众多科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对音乐也有不少研究。在学术研究之外的生活中,他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即兴钢琴演奏者,享受用音乐表达他的哲思。
有趣的是,Marvin Minsky还作为顾问参与了1968年的史诗级科幻巨作《2001:太空漫游》的制作。导演库布里克亲自上门咨询电影中的技术细节,比如影片中著名的AI大反派“HAL 9000”计算机外型应该如何设计,在Minsky的建议下,原本包裹着花花绿绿标签的“未来计算机”成为了电影最终呈现的无数小盒组成的机器。
2001太空漫游》HAL 9000主机内部
无尽的科学求索
“我认为没有什么是我们最终无法认知的,区别在于时间、难度以及优先级。”晚年接受采访时,Marvin Minsky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工智能“每周都有新突破”的黄金时代,依然流露出无限向往的神情。
Marvin Minsky一生致力于开拓人工智能疆界,几乎见证了人工智能兴起后所有的潮起潮落。他本人亦是这风浪中的弄潮儿,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深远。
Marvin Minsky始终相信计算机是有史以来能最大限度增强人类能力的东西,这也是他最初为人工智能奉献一生的信念和目的。他期待比人类更优秀的机器人担任工程师、数学家、物理学家,来为人类更好的理解经济的本质,解决我们正面临的人口老龄化、贫困、教育等问题。正如这位高瞻远瞩的人工智能之父所言:“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的未来打算。”
参考资料
[1] Marvin Minsky.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vin_Minsky
[2] 探寻大师足迹,一览马文·明斯基学术风采
https://v.qq.com/x/page/d0331u040cc.html
[3] 马文·明斯基一生做了什么,为什么他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1/XU8hHZWu40cgpvgt.html
[4]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回忆AI的发展
https://v.qq.com/x/page/f0182h49jd8.html
[5] TED: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解读人工智
https://v.qq.com/x/page/z0173e6nw0c.html
[6] 从马文·明斯基到AlphaGo,人工智能走过了怎样的70年?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1/qXo5EaNlM0Lt4CyR.html
[7] Marvin Minsky, Turing Award Winners
编辑:陈茗

43#
发表于 2019-4-30 19: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告密者:AI
[color=rgba(0, 0, 0, 0.298039)]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039)]无锈钵 [url=]财经无忌[/url]
继996之后,老板又有了新的赶你走的方式。
昨天,美国的老牌电商巨头亚马逊爆出一则新闻:他们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实时追踪公司仓储物流中心里的每一名员工,用来监督他们干了多少活。
更重要的是,如果系统判定你长时间不认真工作,它可以自动生成警告,或者把你直接解雇。
  
亚马逊的发言人表示:仅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这一年的时间里,在他们位于巴尔的摩市的某个物流中心里,就有300名被判定“低效”的员工离职。
不过,他们也解释称,员工是可以通过申诉来要回他们的工作的,而且对于这些由AI作出的解雇决定,公司内部的高管也可以直接予以驳回。
对此,钵叔的好朋友韦哥有一个问题:

这些摄像头在贵公司算是什么职务级别的?

事件发生后,不少员工都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亚马逊,有些工人抱怨说,自从有了这套系统以后,自己仿佛“被当成了机器人”,很多时候工作中甚至“连厕所也不敢上”。

   01

说这话的人,肯定没经历过学生时代教室里被安装摄像头的恐惧。
他们以为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监控,事实上,这种温和的“注视”早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就已经有了。
所以今年的3月初,广州的广雅中学被爆出花费巨款采购供学生佩戴的电子手环时,面对外界蜂拥而至的质疑,他们还觉得很委屈:北京、上海,都有很多的高校在用,而且效果很好。

你钵叔查了一下,事实真的是这样。

2017年5月,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以458.6万元购买了2500个智能手环。
去年,贵州有十一所中小学在试验一种全新的“智能校服”,这种校服不仅可以定位学生的位置,还支持人脸识别,学生之间互换衣服会直接触发警报。

韩国的编剧们不会想到,自己苦心发明的“把外套给体育课上受伤的女生披上并将其背到医务室”这样百试不爽的玛丽苏情节,会栽在大中华的一款校服上。
这款校服的供应商还表示,他们会再接再厉,争取未来在这款校服上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家长可以通过APP实时查看学生在校园内的消费记录,甚至可以看到自己家孩子这段时间体重的变化情况。
对此,你钵叔的好朋友韦哥发出了直击人心的拷问:
就不能花点钱买个电子秤吗?
拷问归拷问,事实上,对于这些校园内频繁出现的监控系统,最多也只能停留在讨论和谴责的阶段,因为在现阶段,这些行为还都是合乎规定的。

    02

早在2018年的时候,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曾公布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里面明确规定,感知系统属于学校可以安装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
物理环境感知、活动情景感知、设备感知、人员身份感知等等。
在此基础上,海康威视和杭州第十一中学联合试行了一套更为强大的“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实时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并将其归类为害怕、高兴、难过、愤怒等7种表情,这些表情和学生的课堂动作会被一并记录下来,并给以ABC三个等级的评分。
如果评分低了,老师还会在下课找你聊聊。
想到老师温柔的注视着你,耐心地询问在这节课的拖堂时间里,你的脸上会什么会出现愤怒表情的场景,你钵叔就不由得感到毛骨悚然。

另一方面,对于外界的质询,这所学校的校长表示,媒体的误读把他们妖魔化了,智慧校园系统在很多方面带来的便利,是无可替代的。
比如借书,比如食堂刷卡吃饭。
他还表示:“学校绝对无意窃取学生的个人隐私,并且这些数据最终都会被上传到本地服务器,不会有任何泄密的可能”。

     03

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比起《1984》之类的反乌托邦比喻更有趣的,是一桩桩生意的数字。
资料显示,参与智慧校园标准制定的那批人里,有很多都是企业代表,包括做高清监控的深圳锐取;做智慧校园的北京同方艾威康科技和北京康邦科技等等。
而为杭十一中量身定制“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的海康威视。数据显示,该公司2017 年市值已经达到了 3600 亿,甚至超过了索尼。
一份源自 IHS 报告表明,在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上,海康威视拥有着22.6%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在此基础上,智慧校园只是他们近些年关注的项目,而此前,他们涉及AI领域的智能业务还有很多,包括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地铁机场里的智能安检分析器材,以及:和公安、法院系统合作的,智慧型监狱系统。
2018年的财报显示,海康威视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8.37亿元,同比增长18.93%;净利润113.53亿元,同比增长20.64%。
另一边,这些派发给学校学生的智能手环、监控摄像头等均造价不菲。
在广州广雅中学的那份采购协议里,3500个电子手环最终花费了484万元,平均到每个学生的头上有将近1300元。

这笔钱到底谁出,也是一个问题。
当然,钱的问题之外,关于隐私权利的种种讨论也仍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毕竟,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种观点,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了。
今年两会上,百度总裁李彦宏曾经表示,“要让AI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在这一原则之上,他相信,“AI技术一定会造福人类的”。
造不造福人类先不用说,历史告诉我们,所有那些造福全人类的东西,最开始都只造福了一小部分人。
(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董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